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及其在現(xiàn)代家紡中的應(yīng)用

2013-11-19 03:44:46魯佳亮章瑋龔
絲綢 2013年4期
關(guān)鍵詞:絲織折枝牡丹

蘇 淼,魯佳亮,蔡 欣,2,章瑋龔

(1.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杭州310018;2.東華大學服裝·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上海200051)

與崇俠尚武的唐代不同,宋代是個文雅恬淡的朝代,這也注定了宋文化在歷史上處于一個獨特的轉(zhuǎn)型期。從宋代開始,人們的審美走到了認為“初發(fā)芙蓉”比“錯彩鏤金”更美的審美境界,文人的審美取向成為整個時代審美思潮的主流。這種變化在兩宋時期的絲織花卉紋樣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它一改之前的富麗豐滿,以自然寫實的風格、柔美纖細的枝條、含蓄雅致的色彩展現(xiàn)出淳樸、恬靜、典雅的風情。將前朝那股雍容華貴的外象氣派,化為一縷單純清幽、飄逸內(nèi)斂的文化精神[1]。對明清乃至現(xiàn)代的紡織花卉紋樣有著深遠的影響。將宋代絲織花卉紋樣風格應(yīng)用于現(xiàn)代絲綢家紡設(shè)計,是一次古典藝術(shù)與現(xiàn)代時尚結(jié)合的探索。

1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特征

兩宋時期的出土絲織花卉紋樣,主要呈現(xiàn)在絲織服飾及家紡等物件或疋料上,織制在綾、紗、羅、綺、錦等類的絲織物上。宋代早期絲織花卉紋樣在內(nèi)容和風格上仍繼承隋唐傳統(tǒng)。一段時期后形成了宋代絲織花卉紋樣自然寫實、細膩典雅的獨特風格,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1 題材風格

宋代國勢之盛,不及唐,外患頻仍,僅謀自守,而因重用文人之故,國內(nèi)清晏,鮮有悍將驕兵跋息之禍,是以其時人心,靜弱而不雄強,向內(nèi)收斂而不向外擴發(fā),喜深微而不喜廣闊[2]。這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工藝美術(shù)的風格,進而使得宋代的花卉紋樣風格注重寫實,形象刻畫細膩精致,具有整齊、典雅的藝術(shù)風格。宋代絲織花卉紋樣題材既有符合宋代文人審美的“君子”花卉,也有滿足大眾吉祥祈愿的“世俗”花卉。從記載來看,有牡丹、蓮花、葵花、宜男、林檎、瑞草、芙蓉、八仙花等。從出土實物來看,還有梅花、蘭花、菊花、桃花、山茶、梔子、海棠、月季、薔薇等。

1.2 組織形式

1.2.1 散點式

散點式是兩宋時期的流行排列方式,指一塊塊面積較小的花卉紋樣散點排列組成連續(xù)圖案?;ɑ艿耐廨喞辉倬惺趫F窠的形態(tài)里面,而是各種自由的姿態(tài)。筆者參與分析鑒定的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出土的北宋紡織品中就有不少散搭花的絲織品,如四瓣朵花綾、花卉紋絞經(jīng)紗(圖1)等,后者紋樣為兩花左右對稱成一組的折枝菊花,成散點排列,搖曳生姿。類似的排列在黑龍江阿城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的綠地折枝梅織錦絹綿裙面料、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折枝梅花綺、星點折枝梅花綾上也有反映。

圖1 花卉紋絞經(jīng)紗紋樣Fig.1 Pattern of crossed gauze with floral patterns

1.2.2 折枝式

宋代折枝式構(gòu)圖采用牡丹、芙蓉、山茶等大朵花為主,配以梅花、桃花等小花及葉、蕾等為輔,組成緊簇折枝在畫面上均勻布局。福州南宋黃昇墓出土的深煙色牡丹海棠花綾(圖2)、褐色牡丹芙蓉梅花綾、褐色山茶花羅及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折枝花綺等多件絲織品,均以折枝大花為主,間飾小花,主花寫實,枝葉裝飾,虛實得當。

圖2 深煙色牡丹海棠花綾紋Fig.2 Pattern of dark smoked twill damask with peony and begonia patterns pattern

1.2.3 纏枝式

纏枝式是以纏枝為基本骨架、以花卉等做主題紋樣的排列形式。宋代纏枝花寫生風格濃郁,多為四方連續(xù)。大花分布均勻,枝條處于次要地位,難以分清骨架和主題紋樣的區(qū)別。如湖南衡陽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黑色纏枝牡丹花紗單衣殘片(圖3),紋樣由兩朵盛開的纏枝牡丹組成一花回單元?;y工整秀麗,葉瓣分明,布局飽滿[3]。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纏枝牡丹花羅、纏枝花綾、纏枝花卉紗等多件絲織品,也皆為此種排列方式。

圖3 黑色纏枝牡丹花紗Fig.3 Black patterned gauze with entangled peony pattern

1.2.4 幾何填花式

將瑣紋、方勝、球路、龜背、曲水等幾何紋樣與花卉紋樣結(jié)合穿插是宋代極為流行的錦緞裝飾紋樣。幾何填花式構(gòu)圖有多種形式,有的以花卉為主花,周圍格子中巧妙安排幾何小花紋,有的以幾何圖形為骨架,填各種花卉[4]。如八達暈填花,是中心為八面幾何形,由向八面延伸的花團網(wǎng)格組成骨架,在骨架中飾以蓮花、靈芝、桃子等紋樣的形式。從相關(guān)文獻來看,《清祕藏》所記宋錦中有八花暈錦,《蜀錦譜》中也有八答暈的記載,都應(yīng)類此。又如毬路填花,是以圓圓相交為基本骨架,在骨架中飾以各類花卉的形式?!妒皴\譜》中記載有花錦盤毬錦、真紅雪花毬路錦等名目。再如“落花流水”紋,是在連續(xù)的曲水紋上飾以單朵或折枝的梅花、桃花等小型花朵的形式。元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記宋御府名畫錦褾所用織錦中,有“紫曲水”一名,并注“俗呼落花流水”[5]。

1.3 造型手法與裝飾處理特征

1.3.1 寫生花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造型受畫院花鳥寫生之風大盛的影響,紋樣素材一般直接取源于自然生活中的花卉加以寫生變化,似鮮花迎春,搖枝飄葉,栩栩如生。寫生花卉在宋代圖案中常見有散搭花、折枝花和纏枝花三種形式[6]。前文所述不少出土的絲織品就采用了寫生花造型,如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的北宋花卉紋絞經(jīng)紗(圖1)、南宋黃昇墓的深煙色牡丹海棠花綾(圖2)、南宋周瑀墓的纏枝花綾等。寫生花寫實生動、恬淡自然的風格成為宋代審美意識的典型紋樣程式。

1.3.2 復合花

從出土文物來看,兩宋時期出現(xiàn)了復合花的大膽創(chuàng)造,即花中有花,葉中有花,顯示出設(shè)計的別具匠心。如福州南宋黃昇墓出土的黃褐色牡丹花心織蓮花羅、淺褐色芙蓉葉內(nèi)織梅花羅(圖4),以復瓣的牡丹、芙蓉折枝花為主體,一件在主花花心部位套織蓮花、一件在芙蓉葉子上填織梅花。又如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以兩朵大牡丹花為主體的纏枝牡丹花羅,小花穿插枝頭,搖曳多姿,葉內(nèi)填飾梅花折枝,錯落有致。這些復合形式的圖案主花寫實、枝葉裝飾、虛實得當,是寫實與裝飾手法相結(jié)合的佳作。

圖4 淺褐色芙蓉葉內(nèi)織梅花羅紋Fig.4 Pattern of beige patterned gauze with hibiscus leaves decorated with plum blossom pattern

1.3.3 四時花

四時花指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多種花卉組成圖案,以示完美之意。陸游《老學庵筆記》[7]記載:“靖康初,京師織帛及婦女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jié)物則春幡、燈毬、競渡、艾虎、云月之類,花則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為一景,謂之一年景?!备V蔹S昇墓的一件用于被面的深褐色雜花綺(圖5),將牡丹、芙蓉、荷花、梅花等不同時節(jié)花卉和諧排列成四方連續(xù)。另一件用于褲子的褐黃色雜花綺,紋樣以牡丹、海棠、梅花等多種穿枝花組成,花紋明朗豐滿。江蘇常州武進南宋墓和江西德安周氏墓也出土了四時花遍地的花羅織物。

圖5 深褐色雜花綺紋Fig.5 Pattern of dark brown damask with miscellaneous flowers pattern

1.3.4 情景花

情景花指將花卉與鳥蝶瑞禽等相結(jié)合的情景紋樣,如嬰戲、花鳥等圖案。這類圖案反映出宋人追求富貴榮華、福祿壽喜、連生貴子等傳統(tǒng)思想對絲綢藝術(shù)的影響?;ɑ軏霊蝾}材如湖南衡陽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金黃色牡丹蓮蓬童子綾(圖6),紋樣以牡丹、蓮蓬為主體,用攀枝童子作陪襯,并以纏枝串通,整個圖案布局和諧,線條流暢。穿花動物題材如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褐色獅子藤花綾、棕色“富”獅子滾繡球藤花綾、深褐色仙鶴藤花綾等。

圖6 金黃色牡丹蓮蓬童子綾Fig.6 Golden twill damask with peony,seedpod of the lotus and boy pattern

1.3.5 文人花

將“歲寒三友”——松、竹、梅安排在同一幅絲織紋樣中,是宋代絲織紋樣文人風格的典型代表。在德安周氏墓和福州黃昇墓都有此類題材織物出土。如在黃昇墓出土織品中有一件用于夾衣面料的棕黃色紋緯六枚提花緞,滿地花枝紋樣以松針、竹葉、梅花為主題,以寫意的手法表現(xiàn)出植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其紋樣如圖7所示。

圖7 棕黃色提花緞紋樣Fig.7 Pattern of brown yellow patterned satin damask

1.4 色彩特點

從傳世的紡織品和人物畫中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宋代花卉紋樣絲織品配色深受時代審美思想的影響,總體色彩傾向于清淡柔和、典雅莊重。不喜用鮮艷華麗的飽和色和對比強烈的配色,較多采用深淺不同的茶色、褐色、棕色、綠色、藕色等兩種色的調(diào)和色,再配上白色圖案,呈現(xiàn)淡雅柔和的色彩效果[8-9],與寫實化的紋樣造型相協(xié)調(diào)。

2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在現(xiàn)代絲綢家紡中的設(shè)計實踐

傳統(tǒng)美和時代美的結(jié)合是設(shè)計產(chǎn)品成熟的標志。將宋代絲織花卉紋樣經(jīng)過適當?shù)淖冃魏透脑?,?yīng)用到現(xiàn)代的家紡設(shè)計中,以現(xiàn)代的織造方式呈現(xiàn)出來,既能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能提高現(xiàn)代紡織品的文化內(nèi)涵和附加值。

2.1 設(shè)計主題與定位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清新脫俗、灑脫典雅,這種風格正迎合了現(xiàn)代人渴望返璞歸真,隨心自在的心態(tài)。本設(shè)計通過運用宋代絲織花卉等紋樣元素,結(jié)合現(xiàn)代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出莊嚴中透著活力,典雅中透著時尚的文化風情。設(shè)計定位為高端絲綢家紡,織花面料經(jīng)緯紗線均選用桑蠶絲,采用低純度的經(jīng)典顏色為主色調(diào),表現(xiàn)高雅脫俗的古典風格。

2.2 圖案設(shè)計

整套家紡的圖案設(shè)計以花卉紋樣為主,從宋代經(jīng)典的絲織紋樣中提取花卉和幾何紋等元素,借鑒它的造型規(guī)律和特點,結(jié)合現(xiàn)代時尚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設(shè)計。

2.2.1 主紋樣設(shè)計

運用現(xiàn)代裝飾變形技法將宋代織物中的花頭進行變形,還將現(xiàn)實中的花卉進行宋代風格的重構(gòu),形成適合現(xiàn)代床品的牡丹、月季、茶花等幾種花卉形態(tài)。同時配上宋代生色折枝花特有的纖巧的枝條,自然寫實的葉片,葉蓋枝,枝連花,花生葉,形成柔美的花卉紋樣。

在構(gòu)圖上,舍棄宋代絲織品較均勻式的構(gòu)圖,地部引入現(xiàn)代的不規(guī)則條紋骨架,骨架內(nèi)以“卐”字變形紋滿鋪,上層以大小不等的圓為紋樣框架,在大圓中填入精心設(shè)計的宋代風格四時花卉形態(tài),每個圓中的花卉圖案各不相同,部分枝條從圓形里延伸出來,穿插于各圓之間,增加聯(lián)系、填補空隙。主紋樣設(shè)計稿見圖8,主要用于被套、被面等。

圖8 主紋樣設(shè)計稿(蘇淼,章瑋龔)Fig.8 Main pattern design drawing(SU Miao,ZHANG Weigong)

2.2.2 輔紋樣設(shè)計

輔紋樣圖案主要提取主紋樣中的一些元素,比如幾何形的底紋,經(jīng)典的花頭等,以達到配套呼應(yīng)的效果。其中輔紋樣一(圖9)為靠墊的獨幅適合紋樣。對角處以現(xiàn)代流行的線描花方式,勾勒出宋代經(jīng)典的牡丹、山茶紋樣。兩花之間用塊面狀的波點紋肌理填充,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與時尚的結(jié)合。輔紋樣二(圖10)為抱枕獨幅設(shè)計紋樣,輔紋樣三(圖11)主要用于枕頭、床單等,皆以“卐”紋變體呼應(yīng)整體設(shè)計。

圖9 輔紋樣一設(shè)計稿(章瑋龔)Fig.9 The 1st auxiliary pattern design drawing(ZHANG Weigong)

圖10 輔紋樣二設(shè)計稿(章瑋龔)Fig.10 The 2nd auxiliary pattern design drawing(ZHANGWeigong)

2.3 色彩設(shè)計

根據(jù)2012—2013年中國家紡流行趨勢,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家紡產(chǎn)品色彩,一類會運用絢麗鮮艷的色彩,另一類則主要傾向于運用溫和的調(diào)性。新種類的顏色被不斷地開發(fā)出來,被設(shè)計師大膽地運用到設(shè)計中去,而經(jīng)典的顏色則被在新的圖案中重新演繹。本設(shè)計選用與宋代絲織品色調(diào)相和諧的咖啡色和米色為主色調(diào),搭配如墨綠之類的比較沉穩(wěn)的顏色,再配以小面積的亮色作為點綴,體現(xiàn)內(nèi)斂典雅的古典特色。

圖11 輔紋樣三設(shè)計稿(章瑋龔)Fig.11 The 3rd auxiliary pattern design drawing(ZHANG Weigong)

2.4 紋織工藝

2.4.1 織造工藝

整個產(chǎn)品系列包括四款面料,經(jīng)線選用[22.2×24.4 dtex×1(1/20/22 D)廠絲80捻/10 cm S×2]68捻/10 cm Z(米白色)桑蠶絲,經(jīng)密為1 140根/10 cm;緯線選用22.2×24.4 dtex(1/20/22 D)×3(3/20/22D)桑蠶絲,顏色根據(jù)不同設(shè)計進行相應(yīng)選擇。選用主紋針數(shù)為96 000針的電子提花機織造,單造單把吊裝造。

2.4.2 組織設(shè)計說明

主紋樣、輔紋樣一和輔紋樣二面料,為緯二重產(chǎn)品;輔紋樣三面料,為單層產(chǎn)品。組織以加強緞紋為主,配合斜紋等組織,表現(xiàn)色彩的不同深淺層次,以主紋樣面料為例,做具體說明。

主紋樣面料甲緯選用咖啡色,乙緯為墨綠色。紋樣設(shè)計,咖啡色有5個層次,米色2個,綠色2個。最深的咖啡色,僅用甲緯難以達到效果,所以使背襯的墨綠色紗線故意露出來,加深整體顏色,甲緯8枚緯緞背襯乙緯橫向的加強四個組織點的8枚加強緯緞;第二層次的選用甲緯12枚緯緞背襯乙緯12枚經(jīng)緞;第三層次,甲緯橫向的加強2個組織點的12枚加強緯緞背襯乙緯12枚經(jīng)緞;第四層次,甲緯1/5斜紋背襯乙緯6枚經(jīng)斜紋來表現(xiàn);最淺的咖啡色,甲緯橫向的加強四個組織點的8枚加強緯緞背襯乙緯8枚經(jīng)緞。米色兩個層次,分別選用甲緯8枚經(jīng)緞背襯乙緯16枚經(jīng)緞,甲緯12枚經(jīng)緞變化組織背襯乙緯12枚經(jīng)緞。綠色兩個層次,分別選用乙緯12枚經(jīng)緞背襯甲緯12枚經(jīng)緞,乙緯橫向加強三個點的12枚變化緯緞背襯甲緯12枚經(jīng)緞。

2.4.3 上機織造

下機面料成品由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制織,如圖12所示。

圖12 下機面料Fig.12 The finished jacquard fabrics

2.5 款式設(shè)計及效果模擬

本套絲綢家紡產(chǎn)品由一件被套、兩個靠墊、一個抱枕、兩個枕頭和一件床單組成。款式設(shè)計上,以主紋樣為被套表面,外圍拼接較主紋樣地部顏色稍淺的純色面料。被套內(nèi)面則用淺咖啡的純色面料??繅|以輔紋樣一織花面料為主體,圖案居中,緣鑲滾邊。抱枕以輔紋樣二織花面料為正面,四角加飾小型盤長流蘇。枕頭采用拼接方式,以淺咖啡色純色面料為主體,一側(cè)拼縫輔紋樣三織花面料。床單采用與枕頭相同的淺咖啡色純色面料為主體,三邊拼縫輔紋樣三織花面料。整體模擬效果如圖13所示。

圖13 模擬效果圖(章瑋龔)Fig.13 Simulated effect(ZHANG Weigong)

3 結(jié)語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在中國紋樣史上是別具一格的。它從雍容華貴的傳統(tǒng)紋樣中解放出來,向世人展示了其清新脫俗的一面。把握時尚脈搏,回首往昔經(jīng)典,將宋代絲織花卉紋樣巧妙運用到現(xiàn)代絲綢家紡設(shè)計中,既迎合了當今設(shè)計界流行的中國風,在古典與時尚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也符合當代人追究自然、超脫于世的審美觀念。

[1]王聞.唐宋花卉裝飾紋樣的差別[J].國外絲綢,2006(1):36-38.WANG Wen.The differences of the Tang and Song floral decorative patterns[J].Foreign Silk,2006(1):36-38.

[2]繆鉞.詩詞散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0.MIAO Yue.Essays on Poetry[M].Shanghai: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1982:50.

[3]陳國安.淺談衡陽縣何家皂北宋墓紡織品[J].文物,1984(12):77-81.CHEN Guoan.Textiles excavated from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mb in Hejiazao,Hengyang[J].Cultural Relics,1984(12):77-81.

[4]鄧詠梅,呂釗.唐宋時期絲綢織物中的植物紋樣[J].四川絲綢,2004(2):50-51.DENG Yongmei,Lü Zhao.The plant patterns of silk fabric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J].Sichuan Silk,2004(2):50-51.

[5]田自秉,吳淑生,田青.中國紋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9.TIAN Zibing,WU Shusheng,TIAN Qing.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ttern[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3:279.

[6]趙豐.中國絲綢藝術(shù)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71.ZHAO Feng.A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Art[M].Beijing:Cultural Relics Press,2005:171.

[7]陸游.老學庵筆記[M].李劍雄,劉德權(quán),校.北京:中華書局,1979:27.LU You.Laoxuean Notes[M].Collated by LI Jianxiong and LIU Deq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79:27.

[8]吳淑生,田自秉.中國染織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79.WU Shusheng, TIAN Zib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Weaving and Dyeing[M].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ress,1986:179.

[9]高陽.中國傳統(tǒng)織物裝飾[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52.GAO Yang.Chinese Traditional Fabric Decoration[M].Tianjin:Baihua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2011:52.

猜你喜歡
絲織折枝牡丹
18—19世紀法國絲織技術(shù)變革與紋樣變化
絲綢(2022年6期)2022-06-22 23:55:53
猜猜看
“三不夠”牡丹節(jié)
學生天地(2020年2期)2020-08-25 09:03:00
江城
源流(2020年3期)2020-07-14 05:38:15
生絲浸泡工藝對捻線絲質(zhì)量影響研究
絲綢(2019年6期)2019-01-08 09:18:41
金縷衣
牡丹的整形修剪
綠牡丹
“牡丹”情
北方音樂(2016年12期)2016-08-23 03:20:03
清水县| 叙永县| 东乡| 进贤县| 高唐县| 新密市| 临洮县| 攀枝花市| 盐城市| 凤山县| 平阴县| 巴马| 平潭县| 上高县| 尼木县| 台中县| 阿拉善右旗| 高邑县| 奉化市| 方山县| 大宁县| 西青区| 合水县| 祥云县| 隆回县| 高阳县| 独山县| 洞头县| 科技| 兴国县| 和硕县| 古蔺县| 大同县| 增城市| 大厂| 如皋市| 威远县| 盐津县| 武胜县| 江油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