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
摘 要: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教學也是藝術的一個分支,只有在生活中,美術教學才能得到升華和提高。生活是美術作品的沃土,經過生活的考驗,美術創(chuàng)造才可以開花結果。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美術教學的生活化即是美術教育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美術教學;生活化教學;評價方式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小學美術教學也必隨之改變。
小學美術教育是美術教學的基礎,具有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記憶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的作用,是基礎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了學生的美術作品普遍脫離生活實際的現(xiàn)象,學生也逐漸失去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本人就小學美術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提出幾點想法。
一、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逐漸成為小學美術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校外資源和信息資源得以共享,更好地滿足了當今學生對美術教學的需求。例如,多媒體設備的配備可以打破空間限制和時間限制分享教學資源,不同于一本課本在教學上的局限性,它能通過文字、聲音、圖片、影像和動畫等多種方式傳遞信息給學生。通過多媒體的運用,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存在的素材,幫助學生對身邊日常事物進行觀察和體驗。從生活出發(fā),教師可以一常見的事物作為繪畫素材,要求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和個人理解創(chuàng)造出富有生活氣息的美術作品。如教授某一堂課時,教師可將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物品帶到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從多方面展示情境。學生對平時能夠接觸到的事物的理解遠比只憑想象描繪細節(jié)的事物更加深入,也能因此提高自身的記憶、審
美和觀察能力等。
二、加強美術的生活應用化
小學生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可以掌握一些對比和諧、
對稱均衡等美術組合原理,也形成了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思
想,樹立了自己的審美觀念,了解了美術作品的加工方法。學生如何將從美術課堂上獲得的能力和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展現(xiàn)出來,并將其應用,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難題,也是必須挑戰(zhàn)的一關。小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可以對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簡單的美化,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簡單的裝飾和設計,這不但體現(xiàn)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效果,也是蘇教版新課標對學生素質提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改變之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教學中心轉向學生,幫助學生強化學習自主性,提高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設計。如在節(jié)日到來之際,引導學生制作賀卡進行互贈,對班級教室進行設計裝飾。
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傳統(tǒng)的單一結果性評價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壓抑,影響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壓制了對學生多方面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展示活動,將學生的美術作品和成果在班級進行展示,這是學生能獲得成功經驗的有效途徑,將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活動參與性,可以從多方面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同時,作業(yè)的設計是學生美術作品創(chuàng)造的基礎,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對作業(yè)進行設計,不要超出學生本身的能力范圍,也要為學生的作品創(chuàng)造留下足夠的空間。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幫助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生活應用化,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認識,使得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章新.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2(1).
[2]支文淵.如何實現(xiàn)美術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下,2011(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懷德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