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 闕華清
摘 要:觀察力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能力。一切認識過程都是從觀察入手的,觀察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幼兒自主探索學習世界具有重大意義,是智慧開啟的重要能源。開展種植活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關(guān)鍵詞:方法觀察;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
觀察是獲取周圍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兒童認識世界、
增長知識的重要開端。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庇變河辛己玫挠^察習慣和觀察能力,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寶貴的一筆財富!幼兒園的種植園地是幼兒學習,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寶貴資源,教師應(yīng)充分發(fā)揮種植區(qū)和自然角的教育價值。我認為,培養(yǎng)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觀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引起觀察興趣
幼兒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們?nèi)ビ^察、去發(fā)現(xiàn)。他們對所有新鮮事物都很感興趣,總有問不完的問題?!斑@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一個個孩子,都變成了一個個小問號,小腦瓜里藏著許許多多的疑問。土壤、蚯蚓、蝸牛殼等,都是孩子們議論的話題。若沒有教師的引導,種植的活動目標就很難實現(xiàn),教育意義就所剩無幾了,更不要說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了。因此,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活動前明確此次活動的觀察目的和觀察任務(wù),就尤為重要。
例如:引導孩子們認識蠶豆時,我采用猜謎的形式,讓幼兒來猜一猜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豆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活動興趣;另外,我會用“蠶豆寶寶”“好朋友豆豆”等輕松、充滿童趣的語言親近幼兒,讓幼兒主動觀察蠶豆的外形、顏色,初步認識蠶豆。可以準備一個找蠶豆的小游戲,在各種豆子中,讓幼兒找出蠶豆,比一比誰找的蠶豆又多又快。讓孩子們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學會觀察方法
有了觀察興趣,還必須在觀察方法上加以指導。孩子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觀察條理性比較差,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幼兒觀察事物,讓幼兒學會有目的、自主全面、細致地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1.比較法。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性觀察,讓幼兒觀察兩種以上的事物,比較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讓幼兒正確細致全面地認識事物。
2.順序法。對于幼兒來說,讓他們掌握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從明顯特征到不明顯特征等復雜的順序,存在較大的困難。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只要幼兒能夠有順序、能細致地觀察就行了,教師要指導幼兒經(jīng)常進行有順序的觀察訓練,避免走馬觀花似的瞎看。
3.追蹤觀察法。追蹤觀察法是指讓幼兒對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變化和發(fā)展進行間斷性的、有系統(tǒng)的觀察,使幼兒了解其生長、變化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完整的認識。
三、培養(yǎng)觀察習慣
幼兒的觀察力不是一兩天就能夠養(yǎng)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一個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時常給幼兒創(chuàng)造觀察的機會,給幼兒提供較好的觀察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觀察活動,培養(yǎng)幼兒勤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1.教師可以利用午后散步的機會,帶領(lǐng)幼兒去植物園。讓幼兒近距離接觸植物,觀察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長情況。
2.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建立一個微型種植園,為幼兒觀察植物提供更為方便的場所。
3.邀請家長一起參與種植活動。這樣,既充分利用了家長資源,密切了家校聯(lián)系,也豐富了校園活動。有了家長的支持,幼兒對植物的觀察才會更有效、更長久。
4.組織專門的外出觀察活動。讓幼兒走出幼兒園,親近大自然,充分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fā)幼兒關(guān)心周圍事物的興趣,積累生活經(jīng)驗。
總之,在種植活動中要為幼兒提供觀察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觀察,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從而提高幼兒的智力和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北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