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摘 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師、學生等多個層面分析了解決初中英語教學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對策建議
目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還是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這就造成了“啞巴英語”普遍存在的尷尬局面。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最終是要實際應用的,如果只會做題目,不會說、聽,這種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也和英語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因此,有必要探究影響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原因,并尋找相應的對策。
一、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意識和技能不夠
雖然新課標已經實施多年,但是很多初中英語教師的觀念和能力還停留在多年前的“啞巴英語”層面上,在聽、說、讀、寫能力評價上依然以書面成績作為主要評判標準,不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式上,以教師為中心、以單方面宣講為形式,主要實行滿堂灌,只注重語法知識的講授以及文本的分析,無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造成這一不正常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能力不夠、職業(yè)素養(yǎng)欠缺,也許他們意識到了新課標的要求,但是礙于能力差、技能欠缺,只能按照以前的“啞巴英語”來培養(yǎng)學生,這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英語新課程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在筆者隨機做的調查中,很多學生就反映;有的老師本身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差,不能有效組織課堂口語、聽力等方面的教學,只能照本宣科、以語法分析為主。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下造成學習效率不高
從筆者做的調查中發(fā)現,只有不到40%的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其他的學生偶爾或者從不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對于課外閱讀而言,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夠經常性地閱讀課外讀物。這都反映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主要依賴教師的單向課堂灌輸。這也是應試教育的一個主要弊端。因為作為應用語言的英語,其實際應用過程是促進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只有不斷地聽說讀寫才能提高學習的水平,而我國傳統的教學偏重于語法、字詞等書面知識,對實際應用不甚關心,造成學生不會也不能自主學習,而教師的教學策略不夠靈活多變及貼近實際,造成學生不能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都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效率極低。
二、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措施
1.鼓勵學生發(fā)揮主動性
要改變現在很多課堂上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學生發(fā)揮主動性,鍛煉自己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以教師為中心的舊模式中,教師就是主角,其對學生采取的是灌輸的方式和行為,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既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也沒有機會鍛煉自己學到的技能,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啞巴英語。實際上,學生能夠學到多少并且最終能夠應用多少才是衡量教學活動是否成功有效的最根本標準。因此,教師要鼓勵初中生積極互動、勤奮思考,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他們練習,初中生既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自尊心也不是很強烈,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鼓勵他們樹立交流溝通實踐的自信,就為高中乃至大學的英語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最終能更好地習得英語這門語言。
要解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盡如人意的問題,需要我們的英語教師了解并掌握有效教學的理念。所以,要實現有效教學,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以學生為中心,精講多練,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將知識技能轉化為實踐中可運用的知識技能,這樣才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而實現高效教學。
2.重視情感教學,營造和諧氣氛
初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育還處于人生的初期塑形階段,這個時期,初中生大多對外界事物感興趣,但是受挫性較差,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支持。為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個階段初中生的心理,重視感情教學,營造和諧氣氛,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一是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了解學生并努力讓學生之間互相了解,這樣才能打下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溝通無礙。二是通過正面情感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時發(fā)現學生的負面情緒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消除,這樣才能使得師生交流越來越多,最終使得教學效率越來越高,從而加大了實現有效教學的可能性。
3.鼓勵課前預習和課外閱讀,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而課前預習和大量的課外閱讀則是培養(yǎng)這個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要敦促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不間斷地檢查他們課前預習的情況,及時發(fā)現他們存在的問題,以便在教學中有效地開展針對性處理,幫助學生掃除課堂學習中的知識障礙。二是要結合具體的授課內容,為學生安排一些課后思考題并推薦一些課外讀物或者提供有用的參考資料,以便讓學生之間互相研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參考文獻:
劉德汞,李廣洲.有效教學的價值取向:從“效”與“學”轉向“教”與“學”[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漢王鎮(zhèn)漢王中心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