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清
摘要:“共振擺”實驗演示時,各擺球通過懸線對橫梁施加驅動力,導致各球擺動難以呈現(xiàn)規(guī)律性,減弱了教學效果。對“共振擺”實驗裝置和演示方法同時進行改進,大大地提高了實驗效果和實驗裝置的利用效率。
關鍵詞:共振擺;演示;改進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3)8(S)-0061-1
如圖1,共振擺工作原理:讓B球擺動。B球通過繩子對橡皮管施加驅動力使其做受迫振動。橡皮管再將此驅動力傳遞給其他單擺。其他單擺做受迫振動。D的擺長與B相同,固有頻率等于驅動力的頻率,故振幅最大。但是真實的實驗現(xiàn)象是:B振幅逐漸減小,其他各球開始振動。過了一段時間D的振幅明顯比其他小球大,接著D的振幅慢慢減小。B的振幅逐漸增大,在此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其他小球振幅比B大的時候。究其原因。在振動過程中,每個小球起振之后都會通過繩子對橡皮管施加驅動力,各單擺之間相互影響,最后看到的現(xiàn)象就越來越?jīng)]規(guī)律。這種實驗現(xiàn)象,對于初學共振的學生會造成干擾,不利于知識的掌握。為此,筆者對此實驗裝置以及演示方法進行了簡單的改進(圖2)。在公開課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實驗裝置改進
(1)從廢舊收音機上取下天線,去除兩端,留下中間適當長度,得到一根空心鋼管。將細繩穿過鋼管。
(2)取下共振擺上的橡皮管,把空心鋼管兩端穿出的細繩分別系在共振擺的兩豎直臂上。將5個單擺等間距地系在鋼管上。改進后裝置如圖2所示。
2 演示方法改進
(1)共振演示:左手扶住共振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鋼管一端前后晃動,控制晃動頻率,教師可以讓任意一個單擺共振。效果神奇,群情激動,學生躍躍欲試。
(2)受迫振動頻率特點演示:共振擺垂直于講臺放置,學生只能看到共振擺側面。左手扶住共振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鋼管一端前后晃動。讓學生觀察每個單擺振動頻率,可以清楚地看到,穩(wěn)定時各個單擺的振動頻率相同。
(3)共振原因演示:將兩側的4個單擺掛在兩邊的豎直臂上。只留下中間一個單擺。對著靜止的擺球吹氣,吹10次,看如何吹擺球蕩得最高。教師和學生比賽。最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吹氣技巧:吹氣頻率和單擺固有頻率一樣時效果最明顯。讓學生分析原因。觀察幾次后一定會有同學能分析出:驅動力等于固有頻率時。驅動力一直做正功。故單擺能量越來越大,振幅越來越大。
(欄目編輯 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