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儂
(蘇州大學物理科技與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
激光具有相干性、單色性、方向性等很多優(yōu)良性質(zhì).激光器種類繁多,分氣體、固體和其他激光器(如準分子等).我們用的較多的是氣體激光器,它工作物質(zhì)均勻一致,保證了激光束的優(yōu)良光束質(zhì)量,使大部分的氣體激光器能產(chǎn)生接近高斯分布的光束模式.譜線范圍廣,有數(shù)百種氣體可以產(chǎn)生激光,已經(jīng)觀測到的激光譜線接近萬余條,既能連續(xù)又能脈沖工作,且效率高,輸出激光功率大,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科學研究、國防、材料加工、醫(yī)療、測量、能源、通信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這里設計利用He-Ne激光器來進行發(fā)射和PY1接收放大,利用分頻器對時基信號進行分頻計時.
本系統(tǒng)中,由于激光接收頭得到的信號比較微弱,而且存在背景及接收器本身有源和無源電路產(chǎn)生的噪聲,所以必須增加高增益和低噪聲的前置放大器,進行濾波、放大、修整.一般情件況下,可用運算放大器來完成,在這里選用HA17324四運放.圖1是HA17324運放的工作電路圖,圖2是四運放的內(nèi)部框圖.工作原理是PY1檢測到信號后,由PY12腳輸出很微弱的電信號,經(jīng)低通濾波后送到IC10腳,信號進行一級消噪放大,此放大倍數(shù)很小,放大后信號從8腳輸出,由電容C8耦合到IC的6腳做二級信號放大,提高了穩(wěn)定性和抗干擾性.IC的另外兩個運放構(gòu)成窗口式電壓比較器,當IC的7腳電壓在Ua和Ub之間時,IC的1腳和14腳均無輸出;當7腳電壓大于Ub時,IC的14腳輸出高電平,當7腳電壓小于Ua時,IC的1腳輸出高電平.經(jīng)過D1D2互相隔離及邏輯或的作用從P點輸出控制脈沖信號.其中R11用于設定窗口的閾值電平,調(diào)節(jié)R11可調(diào)節(jié)檢測器的靈敏度.HA17324各引腳的實測工作電壓如表1.(用MF47型萬用表測得)
表1
圖1
圖2
通過測量可知,放大器有信號輸入時,它的1腳和14腳輸出3.8V脈沖信號.
門控電路是由與非門和反相器構(gòu)成,電路如圖3,其中加入了連接電路圖4.門控電路輸入信號端接收從前置放大電路傳來的信號.如為高電平,三極管導通,微小繼電器通電工作,常閉開關斷開,下一三極管導通,在A點產(chǎn)生低電平“0”,經(jīng)反相器再與控制信號進入與非門,可在控制信號端加一高電平信號(可直接接在電源上,這樣在開啟裝置時就有高電平輸入),與非之后再經(jīng)過一個反相器后,信號L送入下一級.如果輸入信號處于低電平的情況下,不能使三極管導通,繼電器不能工作,常閉開關閉合,A是高電平,最后得到信號L為“0”.
圖3
圖4
設計如圖4的一個連接電路,是為了使電路相互隔離,互相獨立,這樣既可以使電路模塊化,可以使它們不互相影響,還可以起到保護電路的目的.電路如右圖所示,它通過一微小繼電器在不同信號下控制電路工作,其中,調(diào)節(jié)Rb可以使三極管飽和導通.
鐘控電路是此計時裝置的又一組成模塊,它是由計時電路、編譯碼電路、顯示電路和控制電路組成.主要起到記錄時間、顯示時間和開機清零的作用.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電路.
(1)振蕩電路.
該系統(tǒng)中采用石英晶體振蕩器.石英晶體等效電路符號和阻抗頻率特性如圖5所示.
圖5
由阻抗頻率響應可知,石英晶體的選頻特性非常好,它有一個極為穩(wěn)定的串聯(lián)諧振頻率fs,且等效品質(zhì)因素Q值很高.只有頻率為fs的信號最易通過,而其他頻率的信號均會被衰減.石英晶體振蕩器電路如圖6所示,圖中并聯(lián)在兩個反相器輸入、輸出間的電阻R的作用是使反相器工作在線性放大區(qū).R的阻值,對于TTL門電路通常在0.7~2kΩ之間;對于CMOS門則常在10~100MΩ之間.電路中,電容C1用于兩個反相器間的耦合,而C2的作用,則是抑制高次諧波,以保證穩(wěn)定的頻率輸出.電容C2的選擇應使2πRC2fs≈1,從而使RC2并聯(lián)網(wǎng)絡在fs處產(chǎn)生極點,以減少諧振信號損失.C1的選擇應使C1在頻率為fs時的容抗可以忽略不計.下左圖的振蕩電路是另一種接法,它僅取決于石英晶體的串聯(lián)諧振頻率fs,而與電路中的R、C的數(shù)值無關.這是因為電路對fs頻率所形成正反饋最強而易于維持振蕩.
圖6
選用8~16pf微調(diào)電容,以對振蕩頻率作微量調(diào)整.從精度考慮,振蕩頻率越高,計時準確度就越高,但這樣會使分頻器的級數(shù)增加.所以,要確定好振蕩頻率和分頻器級數(shù)還有分頻的次數(shù).此設計中100kHz振蕩頻率需要將它變成周期為1s的脈沖信號,為此,需對它進行5級十分頻實現(xiàn),采用五片C180同步十進制加法計數(shù)器組成分頻器.如圖7,當控制端EN=1時,CP上升沿到來時計數(shù);CP=0時,EN下降沿到來時計數(shù).Cr為正脈沖置零端,QD為十分頻輸出,將十分頻器串聯(lián)起來,如圖7所示.由QD5得到周期為1s的秒信號,由QB5得到周期為0.4s的秒信號,在此設計中,我們要的就是周期為1s的秒信號,即QD5的輸出端信號.
圖7
(2)編碼﹑譯碼顯示電路.
前面利用石英晶體振蕩電路來輸出頻率一定的脈沖,利用分頻器得到所需的時基信號脈沖,再把此脈沖加到計數(shù)電路上.脈沖送到4518構(gòu)成的二進制編碼電路,每輸入一個脈沖.輸出腳就進一位.輸出的BCD碼經(jīng)過解碼電路驅(qū)動LED顯示.電路圖如圖8所示.
圖8
(3)單穩(wěn)態(tài)延時控制電路.
控制電路的主要作用是自動控制編碼﹑譯碼顯示電路的開啟、清零,為下次測量做準備.它是用一片555電路做成的.它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簡化原理如下圖所示,由3個阻值為5kΩ的電阻組成的分壓器、兩個電壓比較器C1和C2、基本RS觸發(fā)器、放電BJT T以及緩沖器G組成,如圖9
圖9
圖10
圖中RD為復位輸入端,當RD 為低電平時,不管其他輸入端的狀態(tài)如何,輸出V0(3腳)為低電平.因此在正常工作時,應將其接高電平.由圖可知,當5腳懸空時,比較器C1和C2的比較電壓分別為2/3 Vcc和1/3 Vcc.555定時器作成的單穩(wěn)態(tài)電路如圖10所示,電路中RP、R2、C1決定延時清零時間,在上面的控制電路中,其工作原理是:當3腳輸出為高電平時,三極管導通,則繼電器工作,常開閉合,電源就導通,控制編碼﹑譯碼顯示電路開啟工作;反之,當3腳輸出為低電平時,三極管截止,繼電器不工作,電源斷開.
總圖:激光計時裝置電路涉及到光電轉(zhuǎn)換電路PY1﹑運算放大電路﹑門控電路﹑連接電路﹑時鐘振蕩電路﹑分頻電路﹑編碼和譯碼顯示電路和控制電路等幾個方面,設計起來比較復雜,但在設計過程中始終貫穿模塊化的理念,不同模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盡可能的少(可用連接電路連接),一個模塊在邏輯上盡可能獨立,有完整單一的功能.在這個設計中,主要針對用于小球在液體中下落的計時,具體的電路框如圖11.
圖11
首先來介紹上面的部分,由于已經(jīng)在前面具體的介紹了各個模塊電路,這里就不在重復了.根據(jù)電路框圖,具體如下:小球下落過程中,擋一下上面激光束(圖12),上端接收器接收到信號,脈沖信號經(jīng)過放大,進入隔離電路和主控門電路,之后控制可控硅導通(在電源和可控硅之間有一個繼電器2,它是常閉的),從而使時鐘電路工作,再把時鐘信號輸入計數(shù)器累加,最后進行編碼,譯碼和顯示.這個階段是小球下落進行計時的過程.
圖12
在小球到達下面激光束時,下端接收器收到信號(圖13),輸出一個脈沖,進行放大.然后信號一路傳給三極管,三極管導通,則繼電器2工作,常閉開關斷開,可控硅斷開,則時鐘電路停止工作;還有一路是接555延時控制電路,延時一段時間后,控制三極管導通,繼電器3通路,常開開關閉合,譯碼顯示電路延時清零.具體的工作電路如下.
在上面的這些電路中,可控硅起到關鍵作用,有必要介紹一下.可控硅是一種控制器件,它可以控制開關,可以用微小的功率控制較大的功率,在隨動系統(tǒng)中有廣泛的作用.它有三個腳組成,即陽極 A、陰極C和控制極G.當控制極電流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一般為幾十mA),陰極與陽極之間導通,且管壓降很小,約為1.0V.可控硅一旦導通后,控制極不再起作用,保持導通狀態(tài),若想要斷開,應將陽極電流減小到某一數(shù)值或加反電壓.
激光計時裝置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適應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需要,它能夠解決以前實驗中的系統(tǒng)誤差問題,大大提高實驗的效率.如果加以改進,這個裝置還可以用于其他很多方面.比如說交通,報警,體育等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開發(fā)利用價值.
在實際試驗時,由于激光束通過液體時會發(fā)生散射現(xiàn)象,方向不集中,造成激光束不易對準,PY1不易檢測到.可通過可降低發(fā)射管的限流電阻(150Ω降至20Ω)提高發(fā)射功率,同時調(diào)節(jié)運放R11閾值電平靈敏度,可得到滿意效果.這同時也給了筆者一個啟發(fā),即用在倉庫里作為近物點的煙感報警器時,可降低發(fā)射管的限流電阻,降低發(fā)射功率至接收臨界點,達到有煙霧使激光束發(fā)生散射現(xiàn)象時可迅速報警的目的.
圖13
1 秦誠.醫(yī)用電子學及實驗(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2.
2 最新集成電路應用大全(第1版).北京:北京希望電腦公司,1995.
3 電子報(95年合訂本).成都:成都大學出版社,1995.
4 康華光.電子基礎-數(shù)字部分(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