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世紀上半葉美國兒童文學的譯介

2013-11-29 00:41:14應承霏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書局譯作譯介

應承霏,陳 秀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臨安311300)

一、前言

中國的兒童文學是在譯介外國兒童文學理論和作品的背景下孕育生成并發(fā)展的,其中美國是重要影響力量之一。早在1901年就有作品被譯介到中國,此后更有各種體裁和內(nèi)容的作品翻譯進來,包括小說、兒童故事、童話、連環(huán)畫故事、寓言等。因此,對美國兒童文學在中國的譯介開展研究很有必要。筆者根據(jù)《中國現(xiàn)代文學總書目翻譯文學卷》[1]《中國翻譯文學史》[2]《中國兒童文學史》[3]等資料,將20世紀上半葉(1900—1949)在國內(nèi)出版的美國兒童文學譯作進行收集并整理,制作了《美國兒童文學作品翻譯編目(1900—1949)》(以下簡稱《編目》)。本文以此《編目》為資源庫,采用描述翻譯研究范式,從譯介時間分布、出版地分布、重要作品及主要譯者等方面對該時期的譯介活動展開描述,以期能更全面、客觀、詳細地梳理和勾勒該時期美國兒童文學在中國的譯介進程,從而促進中國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

二、20世紀上半葉美國兒童文學譯介概況

根據(jù)《編目》,20世紀上半葉出版的美國兒童文學譯作共有66部/篇(不計復譯的作品則為50部/篇)。譯者共有56人,其中有1人佚名。其中外籍譯者有4位,都是當時的傳教士。他們分別是:劉樂義(G.R.Loehr)(美)、亮樂月(Laura M.White)(美)、L.S.Chow(美)和季理斐夫人(Mrs.MacGillivray)(英),共譯介作品7部。其余51位均為本土譯者。其中少數(shù)譯介了較多作品,比如王素意、徐應昶、李葆貞、林紓、魏易、陸蕙秀、趙余勛;而其余譯者則都只有一部譯作,分別為白惠、半儂(劉半農(nóng))、鮑維湘、曹文楠、于在春、陳春生、陳東林、狄珍珠、東海覺我(徐念慈)、董樞、鐸聲、國振、顧潤卿、金入、文霄、李冠芳、朱懿珠、李敬祥、李俍民、凌山、劉大杰、劉正訓、呂叔湘、繆天華、沈百英、沈德鴻、沈久曼、孫立源、孫毓修、王學理、吳景新、奚爾思、解敬業(yè)、徐培仁、許粵華、楊潮、楊鎮(zhèn)華、余針、余真、月祺、張由紀、章鐸聲、趙蘊華、周世雄。

出版機構共有24家,分別為:開明書店(成都)、北新書局、大東書局、兒童讀物社、兒童書局、光明書局、廣學會、華美書局、進步書局、開明書店、啟明書局、商務印書館、少年書局、生活書店、世界書局、土山灣印書館、西風社、小說林社、新紀元出版社、中華浸會書局、中華書局、中華學生界、商務印書館(長沙)、光明書局(重慶)。

三、20世紀上半葉美國兒童文學譯介基本特點

(一)30年代為兒童文學譯介高潮

筆者根據(jù)《編目》,將20世紀上半葉發(fā)行的美國兒童文學譯作按出版時間和出版地分布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1:

表1 1900—1949年美國兒童文學作品譯介時間和出版地分布

有研究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我國出現(xiàn)了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和翻譯逐漸繁盛的局面[4],而20世紀30年代是兒童文學翻譯的頂峰,40年代較30年代呈下降趨勢,但總體數(shù)量依然較大[5]。從表1可以看出,美國兒童文學的譯介在20世紀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也都比較活躍,最高潮出現(xiàn)在30年代。由此看來,該時期的美國兒童文學譯介與當時整個外國兒童文學譯介的走向是一致的。具體而言,20世紀最初10年(1900—1910),中國出現(xiàn)了美國兒童文學作品譯介的一個小高峰,譯介作品9部/篇,占整個研究時期(1900—1949)譯作總量的13.6%(9/66)。1910至1929年則步入了譯介活動的低谷期,20年之間發(fā)行的譯介作品只有7部,占總數(shù)的10.6%(7/66),其中20年代(1920—1929)處于最低谷,譯介作品只有2部,僅占總量的3.0%(2/66)。30、40年代則又呈現(xiàn)出非常活躍的局面,譯介作品在數(shù)量上有明顯增加。其中,30年代(1930—1939)是美國兒童文學作品譯介的頂峰,共譯介作品30部,占整個研究時期的45.5%(30/66);40年代(1940—1949)的譯介活動較30年代呈下降趨勢,作品數(shù)量有所減少,但總體數(shù)量仍然較大,共譯介作品20部,占整個研究時期的30.3%(20/66)。

(二)譯介中心在上海

從發(fā)行地來看,該時期的美國兒童文學作品的譯介中心在上海,所發(fā)行的譯作有61部,占總數(shù)的92.4%(61/66)。尤其在20世紀前40年間,甚至出現(xiàn)上海壟斷的局面,直至40年代以后,長沙、成都、重慶等地才偶爾發(fā)行少數(shù)相關作品。

上述24家出版機構,除了開明書店(成都)、商務印書館(長沙)和光明書局(重慶),其余21家均位于上海。而這些分布在上海的出版單位中,參與美國兒童文學譯作出版的主要有6家,共出版譯作39部/篇,占整個研究時期譯作總數(shù)的59.1%(39/66)。最主要的出版機構為商務印書館(上海),共出版譯作15部/篇,占總數(shù)的22.7%(15/66);其次為廣學會,發(fā)行譯作共10部/篇,占總數(shù)的15.2%(10/66);啟明書局和世界書局也是重要的出版機構,均出版譯作4部/篇,各占總數(shù)的6.1%。此外,兒童書局和開明書店也都刊印了3部/篇譯作,各占總數(shù)的4.5%。

(三)譯作種類多,內(nèi)容豐富

該時期的譯作可謂種類多樣、內(nèi)容豐富。體裁方面包括小說、兒童故事、童話、連環(huán)畫故事、寓言等形式。

其中,小說是該時期美國兒童文學譯介最主要的體裁形式,66部譯作中有37部,占總數(shù)的56.1%。從篇幅來看,長篇、中篇、短篇均有涉及。就文體特點而言,科幻小說、歷險類小說、自傳體小說、福音小說等也都有嘗試。著名的長篇小說《小英雄》(Little Lord Fauntleroy)于1903年分別被陳春生和亮樂月翻譯進來。1905年,上海的小說林社出版了徐念慈翻譯的Simon Newcomb(1853—1909)的科幻小說《黑行星》(The End of the World)。著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的歷險類小說《湯姆莎耶》(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頑童流浪記》(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分別于1932年和1947年翻譯出版。此外,自傳體小說《頑童自傳》(The Story of A Bad Boy)、短篇小說集《石榴樹》(My Name is Aram)、福音小說《幼女遇難得救記》(The Wide,Wide World)、校園類小說《長腿蜘蛛爹爹》(Daddy Long Legs),以及長篇小說《銀冰鞋》(Hans Brinker/The Silver Skates)、《秘園》(The Secret Garden)、《一位小公主》(A Little Princess)等優(yōu)秀作品也都在這一時期先后被譯介進來。兒童故事是僅次于小說的第二大體裁形式,占總數(shù)的21.2%(14/66)。除了《荷蘭小朋友》(The Dutch Twins)、《法國小朋友》(The French Twins)等系列作品近10部外,還有《孔戈的營火》(Camp Fires in the Congo)和《紅猴》(Red Howling Monkey)等。再者為童話,占18.2%(12/66)。其中不僅包括1945年被譯介進來的李曼佛朗克鮑姆(L.Frank Baum,1856—1919)的著名系列童話故事《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還有大家熟悉的《小公主》(Sara Crewe)、《風箱狗》(The Story of a Dog)等。另外,連環(huán)畫故事《米老鼠開報館》(原文書名缺失)和寓言《孩訓喻說》(A Collection of Useful Fables)等也都是這個時期譯介到中國的深受大家喜愛的作品。

而從作品內(nèi)容看,該時期譯者所選擇的作品不論主人公表面是乖巧聽話還是淘氣頑皮,都不同程度地具備堅強、勇敢、樂觀、仁愛等優(yōu)秀性格品質(zhì)。對作品的選擇類型可以推知,該時期的譯者旨在通過翻譯活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為國人提供教育孩子的先進理念和意識,從而促進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當時譯介的主要作家作品包括:美國女作家步奈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1849—1924)的《小公主》、《小英雄》、《秘園》和《藍花園》(The Land of Blue Flower);奧爾德里奇(Thomas B.Aldrich,1836—1907)的《頑童自傳》;馬克 吐溫的《湯姆莎耶》、《頑童流浪記》和《傻子旅行》(The Innocents Abroad);以及帕金斯(Lucy Fitch Perkins,1865—1937)的《荷蘭小朋友》、《愛斯基摩小朋友》(The Eskimo Twins)、《瑞士小朋友》(The Swiss Twins)、《斯巴達小朋友》(The Spartan Twins)、《法國小朋友》、《美國小朋友》(The Puritan Twins)、《蘇格蘭小朋友》(The Scotch Twins)和《挪威的雙生子》(The Norwegian Twins)系列作品共8部。

(四)部分作品被復譯

該時期不僅譯介了不少優(yōu)秀的美國兒童文學作品,如《頑童流浪記》《綠野仙蹤》等,部分作品還被不同譯者翻譯多次,從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其受歡迎程度,值得我們關注。這樣的作品共有7部,包括Little Lord Fauntleroy,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The Story of a Bad Boy,The Dutch Twins,The Year-ling,The Secret Garden 和 Uncle Tom’s Cabin/Life Among the Lowly(見表2)。

表2 1900—1949年美國兒童文學主要復譯作品

其中,Little Lord Fauntleroy被翻譯的次數(shù)最多,先后共有7人譯介。最早的譯本是1903年由陳春生翻譯、華美書局出版的《小英雄》。同年,亮樂月也翻譯了該著作,譯名也為《小英雄》,由廣學會發(fā)行,并分別于1923年9月、1930年4月、1941年3月再版。1930年,劉大杰將其譯為《孩子的心》,由北新書局刊印。次年,王學理和孫立源又各自將其翻譯為《小公子》,分別由北新書局和開明書店出版。1933年,楊鎮(zhèn)華將其譯為《小伯爵》(上下冊),由世界書局出版。1936年,張由紀又翻譯了該著作,譯名為《小公子》,由啟明書局發(fā)行問世。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紐約貧民區(qū)的小孩,忽然變成英國大貴族的公子,并且成為伯爵和巨大財富繼承人的故事。主人公Fauntleroy雖然出身貧窮,但具有寬宏、仁慈、憐貧、孝順、活潑等良好品格。面對橫暴的老伯爵,他毫不畏懼,以純潔率直的本性,感化了老伯爵,帶給他人生的樂趣,并且給周圍的人以及他管轄領地上的佃農(nóng)們,帶來了希望和幸福。該作品被反復重譯,與其本身的文學價值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密不可分。晚清思潮使人們發(fā)現(xiàn)兒童的存在,五四運動促進了國人對兒童的重視。兒童性格的養(yǎng)成、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強健體魄等意識在20世紀上半葉逐漸清晰,而作品Little Lord Fauntleroy不僅文筆巧妙曲折,使讀者百讀不厭,其中積極進步的思想內(nèi)容恰好也符合了時代的需要。譯者亮樂月曾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譯作的序言中自述譯書緣起:“此書乃美國步奈特夫人所作也。出版以來,人爭購閱,誠近今小說界中之錚錚者。歐洲各國,及遠東之日本,已各譯此書為本國文字,以便盡人傳誦,其聲價諒可概見矣。聞之步氏,慈愛為懷,教子有道,其子亦克遵懿訓,宅心仁孝。本書小少爺藩特那悅之品行言論,多半本之。論者謂步氏為今日美洲之孟母云。客歲廣學會領袖李提摩太先生之夫人,以此書囑余譯為華文。因夫人自入華以來,視譯書為己任,匡救中國,輸灌文明,其功已彰彰在人耳目。”[6]由此可見譯者的良苦用心,欲通過譯書“匡救中國,輸灌文明”。

除了Little Lord Fauntleroy,其次被譯介最多的要數(shù)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The Story of a Bad Boy,都先后被4位譯者翻譯。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最早于1932年由月祺翻譯為《湯姆莎耶》,開明書店出版。1933年,吳景新將其譯為《湯模沙亞傳》,由世界書局發(fā)行。1939年,周世雄又將該作品譯為《湯姆沙亞》,通過啟明書局出版。1947年,光明書局則又發(fā)行了章鐸聲的譯本《孤兒歷險記》。The Story of a Bad Boy在1933年首次譯介進來。巧合的是,這一年有兩個譯本相繼問世:一個是由趙余勛翻譯,少年書局出版的《頑童自傳》;另一個是由顧潤卿譯介,世界書局發(fā)行的《頑童小傳》。1936年,李敬祥又翻譯了該作品,譯名也為《頑童自傳》,由啟明書局刊印。1948年,余針則將該作品翻譯為《頑皮的孩子》,出版社不詳。

另外,Uncle Tom’s Cabin/Life Among the Lowly,The Dutch Twins,The Secret Garden 和The Yearling 也都先后被兩位譯者譯介。Uncle Tom’s Cabin/Life Among the Lowly,最早于1901年由林紓、魏易翻譯為《黑奴吁天錄》(共4冊);1903年,有人用章回體演義小說的形式,將其改寫成白話文,題為《黑奴傳》,連載于上海的《啟蒙畫報》上,只連載了三次。The Dutch Twins于1934年被王素意譯介為《荷蘭小朋友》,由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次年,奚爾思和解敬業(yè)合作翻譯了該作品,譯本為《荷蘭的雙生子》,由廣學會出版。The Secret Garden于1914年被亮樂月譯為《秘園》,由廣學會出版;1940年李葆貞將其譯為《秘密花園》,由長沙商務印書館發(fā)行。而The Yearling最早的譯本問世于1940年,當時譯為《一歲的小鹿》,由陳東林譯介,西風社出版;1948年,李俍民又翻譯了該著作,題為《鹿童淚》,由新紀元出版社發(fā)行。

(五)譯者分布廣

如前所述,該時期譯介的美國兒童文學作品共有66部(不計復譯的為50部),而參與的譯者共有56人,其中有1人佚名??梢?,該時期參與美國兒童文學譯介的譯者比較多,但專門致力于美國兒童文學譯介的譯者卻較少。根據(jù)數(shù)據(jù),翻譯兩部作品以上的譯者有7人(見表3)。

表3 1900—1949年美國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主要譯者

這些譯者中,譯作數(shù)量最多的是王素意,共譯介作品8部/篇。1934年,他翻譯了《印第安小朋友》(Red Feather's Adventures)、《荷蘭小朋友》、《愛斯基摩小朋友》和《瑞士小朋友》4部作品。次年,他譯介了《斯巴達小朋友》。1936年,他翻譯了《法國小朋友》和《美國小朋友》。1940年,他還譯介了《蘇格蘭小朋友》。

而譯作較多的譯者為亮樂月和徐應昶,都有作品3部/篇。1903年,亮樂月翻譯了《小英雄》;1913年,她譯介了《小公主》;1914年,她還翻譯了《秘園》。而徐應昶于1930年翻譯了《呂柏大夢》(Rip Van Winkle)和《喜亞窩塔的故事》(The Song of Hiawatha);1931年,他則譯介了《紅猴》。

另外,季理斐夫人分別于1902年和1907年譯介了《幼女遇難得救記》(The Wide,Wide World)和《牲畜罷工記》(The Strike at Shane’s)。林紓和魏易一起合作,于1901和1907年翻譯了《黑奴吁天錄》(4冊)和《拊掌錄》(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李葆貞于1940年譯介了《銀冰鞋》和《秘密花園》。陸蕙秀則于1947年翻譯了《蓮兒愛貓記》(Clematis)和《阿羅救父記》(Arlo)。

四、結語

綜上可見,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兒童文學譯介不論在譯作數(shù)量還是譯作種類上都有了一定規(guī)模,體裁多樣、內(nèi)容豐富。近50年中,66部譯作涉及了小說、兒童故事、童話、連環(huán)畫故事、寓言等形式。一些著作因為其本身的文學價值和當時社會的需要,被不同譯者復譯,個別作品甚至被復譯多次。此外,從譯介時間分布看,20世紀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是美國兒童文學譯介的活躍期,但最高潮出現(xiàn)在30年代,發(fā)行了整個研究時期近一半的譯作;從發(fā)行地來看,該時期的譯介中心在上海,尤其在20世紀前40年,甚至出現(xiàn)上海壟斷的局面;從譯者角度看,參與當時美國兒童文學翻譯的譯者較多,旨在通過譯介,拯救國家、灌輸文明,但專門致力于該領域譯介的譯者并不多。該時期的美國兒童文學譯介不僅為兒童樹立了學習榜樣,為成人提供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意識,更為作家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型和靈感,促進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孕育、生成及發(fā)展。由此可見,美國兒童文學譯介的相關研究值得學者的關注,比如作品復譯、譯者研究等課題,值得進一步開展。

[1]賈植芳,俞元桂.中國現(xiàn)代文學總書目·翻譯文學卷[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0.

[2]孟昭毅,李載道.中國翻譯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蔣風,韓進.中國兒童文學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4]胡從經(jīng).晚清兒童文學鉤沉[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2-3.

[5]李麗.生成與接受:中國兒童文學翻譯研究(1898—1949)[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38.

[6]宋莉華.美以美會傳教士亮樂月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翻譯[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99.

猜你喜歡
書局譯作譯介
例說文言文中常見副詞的意義和用法
《三字經(jīng)》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what用法大搜索
論陜西官書局的創(chuàng)立
華夏文化(2019年1期)2019-12-15 05:36:16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科層制與關系網(wǎng):民國時期世界書局和大東書局的發(fā)行管理制度述論
論晚清官書局文獻史料價值及其搜集整理*
圖書館論壇(2015年7期)2015-02-12 18:57:13
Chinese Television Fan
SOME漢譯初探
晚清官書局研究綜述
阿坝| 罗山县| 海淀区| 泰兴市| 秦皇岛市| 府谷县| 潍坊市| 志丹县| 抚顺市| 巴楚县| 宁远县| 弥渡县| 大宁县| 济宁市| 甘洛县| 呼图壁县| 饶阳县| 石城县| 来宾市| 瑞丽市| 融水| 兴海县| 沽源县| 遵义县| 光山县| 明溪县| 锡林浩特市| 茶陵县| 丰都县| 临澧县| 阿合奇县| 彭泽县| 潞西市| 泗水县| 云南省| 开鲁县| 万年县| 怀集县| 益阳市| 昌乐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