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頌華
一般而言,在科學界的眾多人物當中,愛因斯坦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而哥德爾這個名字以及他的“不完備性證明”,知名度就沒那么高了。至于哥德爾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發(fā),證明存在著“沒有時間的世界”,恐怕就更少有人知道,因為對哥德爾這一“未能找出任何錯誤”的結(jié)論,物理學界、哲學界同時選擇了沉默和忽視,甚至是貶低。
帕利·尤格拉之前已經(jīng)寫過若干比較深奧的、專門針對業(yè)內(nèi)人士的有關哥德爾的著作,而《沒有時間的世界》是他為非業(yè)內(nèi)人士而作。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講述哥德爾和愛因斯坦之間的友誼——原來這兩個人之間有如此多的軼事;第二部分則基本進入關于哥德爾的不完備性證明和“沒有時間的世界”——哥德爾宇宙的論述。最后,作者大聲疾呼,要為哥德爾正名,他在過去幾十年里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是到了結(jié)束的時候了。
時間作為我們?nèi)粘I钪凶钪庇^就能感受到的一個“概念”,如果被證明只是存在于我們的主觀認識之中,這將意味著物理公式里的t失去了客觀意義,只是我們方便量度而人為設置的一個間隔罷了。那么,人又是如何幾乎無縫地將主觀時間T與物理公式中的t掛在了一起,是什么內(nèi)在的連結(jié)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呢?如果我們不能正視這些問題,也就不會得到問題的答案——或者被證明沒有答案。
另外,書中有一個細節(jié)令人震撼。作者提到:哥德爾非常喜歡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談起自己的這個愛好的時候,哥德爾說:“只有寓言(注:這里哥德爾可能搞混了寓言和童話的區(qū)別)……才展現(xiàn)了這世界應有的樣子,而且還好像有意義?!边@是一種非常悲觀而且“黑暗”的論調(diào)。
作者接著提到,人們至今尚未查清一件事——上個世紀30年代圖靈訪問普林斯頓的時候,是不是從哥德爾那里感染上了對白雪公主故事的熱愛(其實他們兩人從未見過面),從而在若干年后決定啃咬一個注射了氰化物的蘋果而自殺。
而吃下蘋果之后的白雪公主其實沒有死,只是暫時進入深度睡眠,日后一定有一個白馬王子用深深一吻來拯救她——也算是不折不扣地還原白雪公主故事的情節(jié)。白雪公主對圖靈的影響確實很深,而圖靈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哥德爾的影響——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被圖靈用來解決可判定性問題。
圖靈為什么會用有毒的蘋果自殺,歷來眾說紛紜。而本書的描述,是我看到的最令人信服、最黑暗、最令人由心底感到悲哀的解釋。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最后寫道:
因為按照羊皮紙手稿的預言,就在奧雷連諾·布恩蒂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后瞬間,馬孔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zhèn),將被颶風從地面上一掃而光,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
哥德爾的定理,加上他后來從廣義相對論出發(fā)證明時間不存在,有點羊皮手稿的味道。因為一旦揭曉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秘密,他的人生也就不可能再有任何新的亮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