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建國
(紹興文理學院 工學院,浙江 紹興312000)
機械設計是機械類專業(yè)的技術基礎課程,其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設計機械裝置、機械零部件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機械工程實際問題的重要課程.該課程在課時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體系,但是仍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實用性不夠突出;課本內容理論性強,但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得不緊密.這導致該課程的教學要求、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有一定差距.
(2)隨著課程教學學時的壓縮以及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處理好課程教學內容,采取什么措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程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如何更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索.
筆者認為,根據(jù)《機械設計》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地位,針對上述問題,應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并將其貫穿于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
課程質量標準是課程教學質量衡量的尺度,對課程教學大綱的制訂、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組織和開展等起到重要的規(guī)范和導向作用,是保證課程教學質量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教學質量標準的制訂必須有依據(jù),以機械設計課程為例,制訂其課程教學質量標準的主要依據(jù)為:一是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的高等學校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二是體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使課程教學質量符合教育規(guī)律、符合學生需要、符合社會需要.根據(jù)應用型人才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按課程服務于專業(yè)的需要,規(guī)劃課程教學目標,分解課程教學模塊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要具有實用性,理論聯(lián)系實際,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教學措施要考慮到學生的整體素質情況,以學生為本[1].
(1)掌握基礎,學會應用,遵循“必需、夠用、實用”原則.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有較強的工程技術背景,要學好并掌握這門課程知識,必須首先掌握常用機械零部件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常用零部件的主要類型、結構、功能、材料、標準、優(yōu)缺點、適用場合等,這些屬于常識和經(jīng)驗范疇,雖然內容枯燥、零亂,無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但只有掌握這些必需的基礎知識,才能進一步完成設計工作,并能夠綜合應用.其次,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必須對課程知識進行梳理,以夠用、實用為原則來處理教學內容;從實用出發(fā)設計教案和實例,教會學生設計的方法,設計時出現(xiàn)一些常見問題如何去分析、解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通過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領會并掌握機械零件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今后的課程學習及至實際工作中很好地運用.
(2)體現(xiàn)“綜合性、設計性”課程特點.機械設計作為一門設計性、實踐性、綜合性、應用性課程,在課程質量標準中,應把學生具有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一定的實踐設計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質量要求,并要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體現(xiàn)(如本課程質量標準中的階段性項目設計).通過針對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來訓練學生綜合應用已學的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材料及熱處理、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設計等課程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技能和設計素養(yǎng),建構起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和技能[2].
2.2.1 提出質量總目標
根據(jù)教育部教指委提出的機械類專業(yè)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及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提出表1所示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目標.
表1 《機械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目標
2.2.2 明確內容和要求
根據(jù)課程教學質量總目標,將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和應用兩個模塊,并把基礎模塊根據(jù)作用分解成若干個教學單元,明確各教學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見表2.
表2 各單元教學內容和能力要求
2.2.3 規(guī)范實施和落實
要確保課程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有切合實際的教學措施及可操作的規(guī)范.課程質量標準作為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從課程的教學文件、教學運行、教學考核三個方面對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加以規(guī)范,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見表3.
表3 課程教學實施和落實要求
評價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投入的精力、學生的素質和學習狀態(tài)、學校的軟硬件教學條件等許多因素都影響著課程的教學質量.千萬不可如評價一個大的工程項目那樣去評價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不能復雜化,否則,一個高校每個學期有幾百門課程如何進行.況且某些因素還不能較準確的評估.筆者認為,可遵循“合理、簡潔、體現(xiàn)課程特點、可操作”的原則去評價課程教學質量,可主要從保證教學質量的教學準備、教學運行和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去評價.表4是《機械設計》課程教學質量評價表.
機械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對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yǎng)十分有意義的課程.作為地方性高校,應用型人才是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這就要求我們面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社會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需求做較多的思考.雖然上述課程質量標準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可以逐步完善,同時通過機械設計課程質量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使我們對課程的定位更明確、課程的教學過程更規(guī)范、教學措施更有效.
表4 《機械設計》課程教學質量評價表
參考文獻:
[1] 顧永安.試論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標準制定的依據(jù)與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10(6):12-16.
[2] 婁建國.基于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探討[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1(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