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剛勤
(紹興文理學院 體育學院,浙江 紹興312000)
亞健康是最近幾年國內外醫(yī)學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國外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全球的居民中,處于健康狀態(tài)的人僅占全球人口總數的15%,而處于疾病狀態(tài)的人占全球人口總數的10%,其他居民均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種狀態(tài),即亞健康狀態(tài).研究還表明,處于第三狀態(tài)的人,既有墜入疾病深淵危險的可能,又有成為健康人的希望.亞健康可發(fā)生于任何人群,但是在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存在亞健康狀況的大學生,如果不給予重視,將會嚴重影響并危害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1-2].本文采用人體能量檢測儀對紹興文理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大學生亞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為我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也為相關部門開展亞健康狀態(tài)干預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亞健康狀態(tài)集中表現為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的癥狀.生理方面包括渾身乏力、容易疲倦、面容憔悴、脫發(fā)、頸肩僵硬、視力下降、腰酸背痛、心悸氣短、胃悶不適、皮膚干燥、手足發(fā)涼、睡眠不良、多汗等;心理方面包括記憶力減退、早晨起床后不舒服、精力不集中、情緒不穩(wěn)(包括情緒低落、緊張、煩躁、憂慮)、精神萎靡、多夢易驚等;社會適應方面包括個體間心理距離加大、人際關系不穩(wěn)定、交往表面化、交往頻率下降、物質化等.
目前,國際上對亞健康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之所以還難以定義,是因為亞健康本身擁有很廣泛的內涵,亞健康是人們的身心情感等方面,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量的狀態(tài)以及體驗.亞健康狀態(tài)并非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個處于疾病和健康之間的廣泛區(qū)域.它能不斷發(fā)展變化,既可以向健康狀態(tài)轉化,同時也很容易向疾病狀態(tài)發(fā)展.關于亞健康的定義和范疇,不少學者進行了探討[3].例如,有學者認為,目前所指的亞健康狀態(tài)已經包括在中醫(yī)的“病”的范圍內,亞健康是在疾病定義排除的基礎上,持續(xù)的出現3個月或以上的不適狀態(tài)或者適應能力顯著減退而無明確的疾病診斷,或者有明確診斷但是所患疾病和目前不適狀態(tài)卻沒有直接因果關系的情況.還有的專家認為,亞健康狀態(tài)是指人的身心在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低質量狀態(tài),是機體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是在身體上、心理上都出現種種不適應的癥狀和感覺,從而呈現活力及對外界適應能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tài)[4].這些概念的闡述不乏真知灼見,對亞健康學科體系的建構有積極的作用,可是仍然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容易導致概念的混亂.本研究綜合了各學者的觀點認為,亞健康狀態(tài)是人體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它在主觀上表現出有許多的不適癥狀和心理體驗,而臨床檢查卻沒有任何陽性指標出現,又稱機體的第三狀態(tài)[5].
從紹興文理學院各學院中隨機抽取170名沒有傷病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95人,男生75人.
采用人體能量檢測儀對研究對象左手手掌上的反射區(qū)域進行測試.人體能量檢測儀由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組成,它采集人體的十二正經生物信息,收集到電腦里,再通過客戶管理系統傳到中央數據庫中,經整合、分析、比對后返回健康報告,提出科學規(guī)范的防治建議.實驗通過人體的能量檢測來反應人體的能量趨勢狀況,根據東西方醫(yī)學的研究,反射區(qū)可以反映出機體的能量狀態(tài)和內部器官以及心理的發(fā)展趨勢.通過人體能量檢測的形式,對各器官生命能量的動態(tài)狀況都有直觀的描述.它能對人體各臟腑器官存在的亞健康狀態(tài)做出初步的判斷;能對有些疾病予以早期提示,并根據人體五臟六腑、五行氣血、十二正經、陰陽的變化,提出相關聯的器官有可能出現的癥狀,并且針對這些生理變化,提出相應的配合方案及建議.
同時,與被測試的大學生進行深入的交談,對測評結果的客觀性與真實性進行評判,并對導致大學生出現亞健康狀況的可能影響因素進行訪談.
采用百分比統計法,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
采用人體能量檢測儀對我校170名普通大學生進行測試發(fā)現,處于健康狀況的有120人,占總人數的70.6%,處于亞健康的有50人,亞健康現患率為29.4%.其中:女生亞健康人數為34人,其亞健康現患率為35.8%;男生亞健康人數為16人,其亞健康現患率為21.3%,調查結果見表1.表1說明紹興文理學院學生的亞健康狀況普遍存在,女生亞健康狀況要比男生嚴重.
表1 紹興文理學院普通大學生亞健康狀況調查結果
對測試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后發(fā)現,處于亞健康狀況的50名同學在實驗檢測的20多個器官中出現問題.主要集中在膀胱、肺、肝、胃、大腸等器官.測試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存在亞健康狀況的學生中膀胱能量阻滯的現象比較少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能量不足,其中男生11人,女生26人,占亞健康總人數的74%.膀胱能量不均衡的人容易出現背部疼痛、小便異常的現象,情況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狀況.
從表2可以看出,存在亞健康狀況的學生中肝器官能量阻滯的現象比較少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肝器官能量不足,其中男生13人,女生22人,占亞健康人數的70%.肝器官能量偏低表示有輕度的肝氣郁結,容易胸悶、緊張、煩躁、發(fā)怒,還會出現輕度的食欲不振、口苦等現象.
從表2可以看出,存在亞健康狀況的學生中胃器官能量阻滯的現象比較少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能量不足,其中男生11人,女生18人,占亞健康總人數的58%.胃器官能量不均衡的表現是胃功能紊亂,有腹脹、輕度腹瀉,或者便秘、食欲稍差、泛酸等.
表2 各器官的數據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存在亞健康狀況的學生中肺器官能量阻滯與能量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能量不足的人中男生10人,女生16人,占亞健康總人數的52%;能量阻滯的人中男生2人,女生11人,占亞健康總人數的22%;能量不足者要多于能量阻滯者.肺器官能量不均衡則講話有氣無力,容易感冒,易產生肺氣不足、短氣咳嗽等現象.
從表2可以看出,存在亞健康狀況的學生中大腸能量阻滯的現象比較少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能量不足,其中男生10人,女生20人,占亞健康總人數的60%.大腸能量偏低不會有明顯癥狀表現,但是敏感人群易引發(fā)慢性鼻炎等病癥,肚臍周圍會有悶痛、隱痛感.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等特定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心理負荷增大,迫使大學生需要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從而精神壓力也日趨增大.另外,人格的不完善導致特定階段心理素質脆弱與個性缺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又一個誘因.大學階段,大學生具有心理不成熟和人格不完善的特點,在伴隨著自我獨立過程中而出現的孤獨感、不安感和急躁情緒,加之情緒不穩(wěn)定,易感情用事,自制力差,對失敗和挫折缺乏心理準備,承受能力差,以及缺乏自我心理保健知識,當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遇到挫折和困擾時,往往會陷入抑郁、痛苦、悲傷、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使得在校大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學生還沒度過新生適應期就開始擔憂未來的就業(yè)問題,出現一些心理應激狀態(tài),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使得很多學生不知如何進入學習狀態(tài),不知如何面對專業(yè)與興趣的選擇,而走入悲觀、失落、迷茫狀態(tài),導致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6-7].
由表2可以看出,存在亞健康狀況的學生中,胃、大腸存在問題的人很多,無規(guī)律和不科學的飲食習慣都會造成胃和大腸的能量不均衡[8].由表2也可以看出,肝和肺存在問題的學生也比較多,抽煙、喝酒等都會造成肝和肺的能量不平衡.由此可見,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大學生亞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生,以年輕力壯作為資本,不知道引起體力和精力透支的無規(guī)律的起居和飲食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造成亞健康狀態(tài),甚至引發(fā)多種疾病.不良的生活習慣主要有:
(1)飲食不科學.大學生由于遠離家庭生活,大多缺乏科學的飲食習慣,有的為了減肥而盲目節(jié)食,有的經常以零食當飯,有的學生挑食現象嚴重,導致各種營養(yǎng)素攝入量偏低,攝入的總能量嚴重不足,早、中、晚三餐的熱能比也不恰當,維生素和其他礦物質攝入量都在膳食參考攝入量的標準以下.
(2)生活無規(guī)律.吃飯有一頓沒一頓,尤其是不吃早餐的現象在大學生中很普遍.無規(guī)律的飲食,無規(guī)律的生活,無規(guī)律的睡眠,讓這些原本應該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年輕人陷入了亞健康的怪圈,許多心理及生理疾病開始滋生蔓延[9-10].
(3)休息不足.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大學生平時的學習、工作壓力很大,學習用腦過度,身心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另外,大學生經常熬夜,比如看碟、玩游戲、看電視劇,經常是半夜一點左右才睡,有的到三四點甚至通宵.第二天上課精神不振,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休息不好,人就會感到疲憊不堪,就會使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如果長期下去,往往會引起人體的免疫力低下,同時還容易引發(fā)神經衰弱、高血壓以及心理疾患,嚴重的甚至造成猝死.
現在的大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普遍流行著一種宅文化.一些同學喜歡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出門參加戶外活動.很多大學生把上網“沖浪”當成運動,而不喜歡去體育場所運動.大部分的學生對體育鍛煉不重視,沒有形成自主鍛煉的習慣[11].此外,近年來考研和就業(yè)所帶來的壓力,讓大學生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各種等級考試之中,體育鍛煉被拋到了一邊.很多大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很少,許多甚至每周不足2次,而且每次體育運動的時間基本不足1小時.至于體育鍛煉的方式,跑步和球類是現在很多大學生僅有的選擇,這可能是受學校體育設施的限制所致.缺乏運動直接導致的后果是體重超標、營養(yǎng)過剩、機體抵抗力下降.
調查結果表明,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說明女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比男生差[12],其原因可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女生的適應能力在很多方面不如男生,比如人際關系不融洽、對現狀不滿時,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其次,有相當一部分女生對自我形象不滿意,為了追求完美體型而進行減肥,并且以節(jié)食為主要途徑,從而造成營養(yǎng)不良,導致亞健康狀態(tài)的發(fā)生;再次,女生的生理問題也可能是導致其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另一個原因,比如在女生的月經期就會特別容易導致身心的失調,使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13].
通過對我校大學生亞健康狀況的調查發(fā)現,我校大學生存在亞健康狀況比較普遍.女生的亞健康狀況要比男生嚴重.亞健康檢查發(fā)現,膀胱、肺、肝、胃、大腸等器官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和普遍.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我校大學生亞健康狀況產生的最主要原因.缺乏運動、抽煙、飲酒、通宵上網、不吃早餐、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都給我校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學校應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如果學生一旦發(fā)現自己有心理障礙,應及時進行心理咨詢,維護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大學生應合理飲食,注意合理的營養(yǎng)搭配,戒酒,戒煙,每天的休息應包括6到8小時的夜間睡眠及日間的精神放松;同時加強體育鍛煉,預防和消除“亞健康”[11,14-15].
參考文獻:
[1] 樂虹,吳均林,王春榮.大學新生亞健康現狀及預防對策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04,17(3):74-76.
[2] 王英,陳清.高校大學生亞健康狀況的橫斷面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9):159-163.
[3] 陳學東.大學生亞健康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西安社會科學,2009,27(3):532-536.
[4] 劉軍,唐艷婕,肖柳.大學生亞健康狀態(tài)的成因與健康促進[J].四川體育科學,2010(1):975-979.
[5] 劉杰,劉洋.體育院校大學生亞健康狀況測評與分析[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09(5):256-270.
[6] 陳競,莫頌軼.高校大學生亞健康成因及健康促進對策[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7(4):86-89.
[7] 王銳,朱壯志.當代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tài)與對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3):32-35.
[8] 鄺燕蘭.2009年廣州市大學生亞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0,16(8):745-747.
[9] 由娟.大學生亞健康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7,34(4):426-429.
[10] 梁雪珍.大學生亞健康狀況分析與研究[J].醫(yī)學信息,2008,21(11):213-215.
[11] 王文芹,劉偉光.大學生亞健康狀態(tài)的形成、表現及消除辦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7):21-23.
[12] 徐冰.淺談亞健康[J].健康天地,2010,4(8):178-180.
[13] 鄭秋甫,段留法.亞健康研究現狀[J].解放軍保健醫(yī)學雜志,2003,5(2):71-73.
[14] 黃曉婷.大學生亞健康成因及健康促進對策[J].科技信息,2009(13):1021-1023.
[15] 李成華,張立俠.師范院校大學生亞健康現狀調查及干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30(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