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敏,吳蘇喜*,劉瑞興
(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油茶籽油是從木本植物油茶籽果中榨取的食用油,又名山茶油、茶籽油。油茶與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油橄欖(Oleaeuropaea L.)、椰子(Cocos nucifera L.)并稱為世界4大木本油料作物[1]。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質與國際上較名貴的橄欖油相似,包含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棕櫚油酸、油酸、亞油酸、脂溶性維生素等70多種成分[2],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食用植物油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開發(fā)高效、安全的油茶籽油提取制備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油茶籽油工業(yè)提取制備的傳統(tǒng)方法,主要有生產上較成熟的機械壓榨法和溶劑浸提法。根據壓榨工作過程中茶籽在榨膛內的溫度不同,可分為高溫壓榨工藝(熱榨)和低溫壓榨工藝(冷榨)。而尋找新型油脂制取方法是近年來油脂加工業(yè)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由此發(fā)展起來的水酶法、超臨界CO2萃取法(SCFE)和亞臨界萃取法(SWE)備受關注。
本研究將從不同種類的制油工藝和毛油精煉工藝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油茶籽油品質進行分析,探究油茶籽油生產工程中工藝條件對營養(yǎng)成分含量的影響,為油脂生產加工提供支持。
油茶籽,2011年購自農戶,于湖北華怡木本油脂有限公司和永興泰宇茶油有限公司壓榨、浸出制油并精煉,于實驗室制備SCFE、SWE和水酶法油茶籽毛油。
脂肪酸標準品 美國Sigma公司;植物油抽提溶劑 長沙市新鴻勝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甲醇鉀(色譜純) 湖南師大化學試劑廠;無水硫酸鈉 廣東省臺山市化工廠;正己烷(分析純)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醇(色譜純) 上海德正化工有限公司;0.45μm濾膜 天津津騰試驗設備有限公司;無水乙醇、無水乙醚(分析純) 衡陽市凱信化工試劑有限公司;氫氧化鈉 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抗壞血酸 天津市化學試劑一廠;VE標準品 美國Supelco公司;角鯊烯標準品(純度99%) 北京恒元啟天化工技術研究院。
GC-C14氣相色譜儀(FID檢測器)、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檢測器,C18色譜柱)、AUY120電子分析天平(0.0001g) 日本島津公司;UV75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KQ3200DA超聲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MAXI-MIXⅡ渦旋混合器 美瑞泰克科技有限公司;RE-52AA旋轉蒸發(fā)器 上海雅榮生化設備儀器有限公司。
1.3.1 油茶籽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測定1.3.1.1 脂肪酸簡單甲酯化
準確稱取0.100g油,加入2.5mL正己烷、1mL甲醇鉀,振蕩5min,加入無水硫酸鈉,振蕩1~2min,3000r/min離心20min,最后取上清液用于色譜分析。進樣量為1μL。
1.3.1.2 脂肪酸測定
采用氣相色譜法對脂肪酸進行測定。
Supelco wax 10毛細管柱(30m×0.32mm,0.25μm),FID檢測器。測定條件為:進樣口為280℃,檢測器溫度為280℃。色譜柱起始溫度為180℃,保持0.5min后,以5℃/min上升至220℃,保持0min,再以15℃/min升至240℃停留5min,最后2℃/min升至242℃停留2min。
載氣(N2)壓力100kPa;氫氣壓力60kPa,空氣壓力50kPa,進樣量1.0μL,分流比1:10。
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進行相對含量分析。
1.3.2 油茶籽油中VE含量的測定
采用液相色譜法對VE含量進行測定。
1.3.2.1 色譜條件
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流動相:甲醇,臨用前脫氣;流速:0.9mL/min;柱溫:35℃;紫外檢測器波長:294nm。量程:0.02;進樣量:20μL。
1.3.2.2 溶液配制與樣品制備
標準液:配制及標定方法參考GB/T 5009.82-2003《食品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測定》[3]。
標準系列溶液:分別取已標定濃度的VE標準液60、80、100、120、140μL,用脫醛乙醇定容至10mL,配成標準系列的梯度溶液。
樣品的制備:參照GB/T 5009.82-2003《食品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測定》[3]。
1.3.3 油茶籽油中角鯊烯含量的測定
采用氣相色譜法對角鯊烯進行測定。
1.3.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ZB-5(30m×0.25mm,0.25μm);升溫程序:初溫180℃,以10℃/min升溫至280℃,保持20min;進樣口溫度:290℃;檢測器溫度:300℃;載氣:高純氮氣;載氣流速:2mL/min;進樣方式:不分流進樣;進樣量:1μL。
1.3.3.2 溶液配制與樣品制備
角鯊烯標準儲備液:精密稱取角鯊烯10mg置10mL容量瓶中,加正己烷適量,振搖,使角鯊烯溶解后,再加正己烷至刻度,搖勻,為1mg/mL的角鯊烯儲備液。
角鯊烯標準系列溶液:取適量的1mg/mL的角鯊烯標準儲備液用正己烷依次梯度稀釋成質量濃度為40、80、120、160、200μg/mL的標準液。
樣品的制備:精確稱取油樣約0.2000g,于1.5mL的離心管中,用正己烷定容到1mL,搖勻,待氣相色譜檢測。
2.1.1 不同制油方法對油茶籽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影響
油茶籽油的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櫚酸、油酸和亞油酸組成,還含有少量的亞麻酸和花生一烯酸等。據報道[4-5],油茶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超過91.5%,油酸含量高達80%~83%,亞油酸含量高達7%~13%。具有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抗氧化等功效[6-7]。且不含芥酸、山愈酸等組分,易于消化和吸收。
由表1可知,用不同制油方法得到的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最高的是水酶法毛油(79.12±0.12)%,其次是冷榨毛油(78.41±0.10)%;亞油酸含量最高的是熱榨毛油(13.66±0.14)%,其次是SCFE毛油(8.88±0.15)%;亞麻酸含量最高的是冷榨毛油(0.57±0.01)%,其次是水酶法毛油和SWE毛油(0.47%),含量最低的是浸出毛油(0.38%);花生一烯酸含量最高的是水酶法毛油(0.84±0.01)%,含量最低的是SCFE毛油(0.48±0.03)%。綜合來說,冷榨工藝制得的油茶籽油毛油中不飽和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87.92±0.06)%,其次是水酶法工藝(87.83±0.05)%。圖1為冷榨毛油的脂肪酸圖譜。
表 1 不同制油方法對油茶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影響 Table 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on the contents of main fatty acids in camellia seed oil%
圖 1 冷榨毛油的脂肪酸色譜圖Fig.1 GC chromatogram of fatty acids in the crude oil extracted by cold pressing
2.1.2 不同精煉工序對油茶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影響
表 2 不同精煉工序對油茶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影響 Table 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fining processes on the contents of main fatty acid in camellia seed oil%
由表2可知,堿煉、脫色和脫臭工序中,亞麻酸和花生一烯酸的含量基本無變化。油酸含量在堿煉和脫色工序后少量降低,可能是源于脂肪酸的異構化及分解。精煉過程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漸增多,而冬化工序后,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幅降低,原因是過濾時飽和脂肪酸以結晶形式被大量脫除,相應地,導致不飽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相對提高。
現代醫(yī)學研究已經證實,油茶籽油中某些微量物質對人體健康有益,如天然VE是一種性能優(yōu)良的抗氧化劑及天然營養(yǎng)劑,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延緩衰老和抑制自由基等多種生理功能,是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有效藥物[8]。圖2、3分別為標準品和油茶籽冷榨毛油的VE色譜圖。
圖 2 標準品色譜圖 Fig.2 GC chromatogram of fatty acid standards
圖 3 冷榨毛油的VE色譜圖Fig.3 GC chromatogram of VE in the crude oil extracted by cold pressing
表 3 不同制油方法對油茶籽油中VE含量的影響 Table 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on the content of VE of camellia seed oil mg/kg
由表3可知,6種不同制油方法中,通過冷榨工藝得到的油茶籽毛油中VE總含量最高,達到了(213.70±1.30)mg/kg,其次是水酶法毛油,達到(204.45±1.24)mg/kg,均顯著高于熱榨毛油及浸出毛油(P<0.05)。
表 4 不同精煉工序對油茶籽油中VE含量的影響 Table 4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fining processes on the content of VE of camellia seed oil mg/kg
由表4可知,毛油精煉過程中,VE含量不斷減少,較堿煉工序和脫臭工序損失最為嚴重,損失率分別高達20.17%和42.77%。這是由于VE易被氧化、對堿液比較敏感的化學性質,以及在真空脫臭過程中會隨著餾分產物一起從油脂中脫離出來所致[9]。魯志成等[10]的研究也表明,堿液和皂腳會吸附VE,導致油中VE含量的損失。
角鯊烯有提高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功能,并且有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腫瘤作用、抗衰老、抗真菌和增強抗菌藥物的功效與作用等多種生理功能[11-14]。
某些魚肝油中角鯊烯含量高達80%,是角鯊烯的主要提取來源[15]。迄今為止發(fā)現的角鯊烯含量較高的植物油主要為橄欖油[15-16]和莧屬植物的種子油[17-18],橄欖油中的角鯊烯含量大約為0.3%~0.7%,其他食用油中的角鯊烯含量僅僅為0.002%~0.03%。油茶籽油中也含有微量的這種生物活性物質。圖4、5分別為標準品和油茶籽冷榨毛油的角鯊烯色譜圖。
圖 4 角鯊烯標準品色譜圖Fig.4 GC chromatogram of squalene standard
圖 5 冷榨毛油的角鯊烯色譜圖Fig.5 GC chromatogram of squalene in the crude oil extracted by cold pressing
表 5 不同制油方法對油茶籽油中角鯊烯含量的影響 Table 5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on the content of squalene in camellia seed oil
由表5可知,使用不同的制油方法,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毛油中角鯊烯含量最高,為(114.37±1.16)mg/kg,稍高于傳統(tǒng)熱榨工藝(P>0.05),顯著高于傳統(tǒng)浸出工藝、SCFE工藝和SWE工藝(P<0.05)。冷榨工藝制得的油茶籽毛油中角鯊烯含量為(113.71±1.20)mg/kg,對微量活性物質角鯊烯的保留能力僅次于水酶法工藝(P>0.05)。
表 6 不同精煉工序對油茶籽油中角鯊烯含量的影響Table 6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fining processes on the content of squalene in camellia seed oil
由表6可知,毛油精煉會造成活性物質角鯊烯的大量損失,尤其在脫臭工序后,角鯊烯含量較毛油減少了60.55%,說明高溫真空環(huán)境會使部分角鯊烯隨著水蒸氣被帶走。這和文獻[19]中報道的脫臭可使約80%的角鯊烯進入脫臭餾出物中的結論一致。
油茶籽毛油中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諸如VE和角鯊烯等,這些物質在精煉工藝中均會大量損失,尤其在堿煉及脫臭工序,損失最為嚴重。這是由于活性物質VE易被氧化,對堿液敏感,在真空脫臭過程中會隨著餾分產物一起從油脂中脫離出來,角鯊烯在高溫條件下氣化被脫臭時通入的水蒸氣帶走,從而降低了油茶籽油的營養(yǎng)品質。
在傳統(tǒng)制油工藝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冷榨法和水酶法,采用低溫技術,避免了高溫加工油脂會產生有害物質諸如反式脂肪酸、苯并(a)芘的負面效應,而又大量保留了油茶籽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如不飽和脂肪酸、VE、角鯊烯等。制得的毛油色澤淺,酸價及過氧化值都較低,而且較好地保留了油茶籽油的固有風味,可以不經過或者僅僅通過堿煉處理即可達到一級食用油的標準。在國外冷榨食用油被冠以“冷榨天然食用油”的商品名,按綠色食品以遠高于其他方式加工的食用油的價格為人們所接受。
因此,冷榨工藝和水酶法工藝作為可以完整保留油茶籽油營養(yǎng)品質的油脂生產及加工工藝值得深入的開發(fā)利用。
[1] 王麗霞, 龐杰, 陸蒸. 茶油的加工和利用[J]. 糧油食品科技, 2004, 12(3): 33-36.
[2] 張衛(wèi)明, 吳國榮, 趙海濤, 等. 油茶籽油和餅粕的化學成分研究[J].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92, 15(3): 23-26.
[3] GB/T 5009.82-2003 食品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測定[S]. 2003.
[4] 莊瑞林. 中國油茶[M]. 2版.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8.
[5] 肖婷, 陳建華, 黃少烈. 茶籽油的精制方法研究進展[J]. 廣東化工, 2007, 34(3): 44-47.
[6] 李秋庭, 陸順忠. 前景廣闊的保健食用油: 油茶籽油[J]. 廣西林業(yè)科學, 2003, 32(3): 550-551; 651.
[7] 鄧小蓮, 謝光盛, 黃樹根. 保健茶油的研制及其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J]. 中國油脂, 2002, 27(5): 96-98.
[8] 袁明雪, 黃象男, 韓紹印. 天然維生素E的研究進展[J]. 生物學雜志, 2008, 25(3): 13-15.
[9] 何偉. 反相液相色譜法測定植物油中VE含量的方法研究[D]. 湖南: 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1.
[10] 魯志成, 谷克仁, 張傳許. 以提取生育酚為目的的油脂精煉工藝的優(yōu)化[J]. 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 2003(8): 45-47.
[11] TOMITA Y. Immunological role of vitamin A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s in prevention of cancer[J]. Nutr Cancer, 1983, 5(3/4): 187-194.
[12] CHAN P, TOMLINSON B, LEE C,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ow-dose pravastatin and squalene,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J Clin Pharmacol, 1996, 36(5): 422-427.
[13] OHKUMA T, OTAGIRI K, TANAKA S, et al. Intensification of host’s immunity by squalene in sarcoma 180 bearing ICR mice[J]. J Pharmacobio-Dyn, 1983, 6(2): 148-151.
[14] MASUDA A, AKIYAMA S, KUWANO M, et al. Potentiation of antifungal effect of amphotericin B by squalene, an intermediate for sterol biosynthesis[J]. J Antibiot, 1982, 35(2): 230-234.
[15] AUGUET C A. A new source of squalane[J]. Drug Cosmet Ind, 1988, 82: 51-53.
[16] BONDIOLI P, MARIANI C, LANZANI A, et al. Squalene recovery from olive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s[J]. J Am Oil Chem Soc, 1993, 70(8): 763-766.
[17] SUN H, WIESENBORN D, RAYAS-DUARTE P, et al. Bench-scale processing of amaranth seed for oil[J]. J Am Oil Chem Soc, 1995, 72(12): 1551-1555.
[18] SUN H, WIESENBORN D, TOSTENSON K, et al. Fractionation of squalene from amaranth seed oil[J]. J Am Oil Chem Soc, 1997, 74(4): 413-418.
[19] 羅曉嵐. 油脂在脫臭后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及維生素E的損失問題的探討[J]. 中國油脂, 2000, 25(1):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