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呼喚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放飛學生心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優(yōu)勢。而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因此,教師面對這一瓶頸不得不探討其中的奧秘。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是學生寫作文重要的內驅力,當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熱情而又愉快地去寫作。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方面積累了一些心得。
關鍵詞:閱讀;寫作;熱情
一、架閱讀與寫作之橋
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本為一體,不可分割。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看其內容、悟其主旨,更重從文中學其作文的方法,才不會白學了此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吃透學生的寫作,除對每一篇文章要詳講、細講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及時進行切入,并在課后做有效的單項寫作訓練,了解學生的寫作有什么進步,還存在哪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后,分析課文時好點撥。
如在課本中學習到一些節(jié)日活動或地方習俗的文章時,作者在寫作上的最大特色就是運用了詳寫和略寫,對于節(jié)日的活動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及總分的表達方法,文中一目了然。
此時,我便趁熱打鐵,和孩子們一起運用課文中的寫法,介紹各自家鄉(xiāng)節(jié)日中的習俗。我作為客家人,我便向學生介紹客家人在春節(jié)這一天特有的習俗。這樣讓學生模仿課文的表達手法寫自己家鄉(xiāng)節(jié)日的習俗,激情有了,方法有了,寫起來順手了,完成的效果很好。
二、筑生活與寫作之巢
生活過程也是寫作過程。學生的作文材料來源于生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學生的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家庭生活越來RHlLJ6dxvA4iEWZ7Q5H6wXTImv0JwfpwzBrOuIoFYdE=越豐富,新人新事新景象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通過看看、聽聽、做做、想想,拓展學生的思路,激發(fā)他們寫作熱情,再現(xiàn)生活中的所見所感。
因此,只有關注生活,了解生活,習作再現(xiàn)生活,習作能力才得到培養(yǎng),寫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三、構造師生批改作文之臺
把作文修改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給別人聽、交換修改、自改、交流寫作心得中有所領悟,有所提高,構建師生共同批改作文的平臺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
總之,在多年的習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學生一旦對寫作產(chǎn)生了深刻又濃厚的興趣,就能產(chǎn)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培養(yǎng)起堅韌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質,激發(fā)勤寫多練的寫作熱情,就能不斷地提高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石角鎮(zhèn)三八中心小學)
編輯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