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柱,湖南雅禮中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以偶像姿態(tài)行走校園,更以牛逼的升學率和教學成果傲視教壇。是學生心中的萬人迷。這次的專欄,胡老師將會和大家分享教書生涯中,他印象深刻的學生以及這些學生的故事。什么樣的學生才會讓老師念念不忘呢?
小驊不是我正式的學生。
我會教他,是因為他的語文老師住院了,學校安排我去他們班代課。代課時間為一個月,然后就放寒假了。老實說,到假期結(jié)束,我都不知道,小驊是誰。直到那一天,有一個人到辦公室來找我。
來的是小驊的媽媽,她很禮貌地跟我打招呼,并做了自我介紹,隨后對她的突然造訪表示了歉意。我告訴她,生病的那位老師這個學期已經(jīng)回來工作了,我沒有再代那個班的課了。誰知她說她來的目的只是想讓我多了解一下小驊的情況,并且希望我平時經(jīng)過他們班教室時,能找他聊聊天。對于這樣的請求,我有些詫異,甚至有些慌張。因為,我其實還不知道她的孩子是哪一個。誰知她說——
“胡老師,您可能還不知道我兒子是誰吧。我手機里有他的照片,您看,這就是他。”
照片上的男孩,戴一副黑框眼鏡,黃色的外套,牛仔褲,眼神很淡定。是的,我想起他來了,因為我特別記得這個眼神。說不出是什么感覺,總之,跟他的同齡人不太一樣。
“啊,我對他有印象。只是我想知道,這是他的想法,還是您的想法?”
“是我的,我并沒有跟他溝通過。說實話,平時我們很少溝通,因為小驊一直有自閉癥。”
我的心微微一沉,也迅速明白了這位母親何以會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
“小驊以前很少跟我們說學校里的事??墒巧蟼€學期您過來代課以后,不知道是不是換了新面孔的原因,還是你們確實有緣分,他從那時候開始每天回來都會告訴我和他爸爸,今天胡老師講了什么課文,是怎么講的,介紹了什么好書,要我們假期去看哪些電影……我們好久沒聽他說起過這些話題了,我和他爸爸特別激動,當時就想來拜訪您。可是又覺得有些唐突。小驊這個寒假去臺灣旅游了,還在誠品書店里買了很多書,都是您推薦過的,回來就一本一本地看。以前我們覺得,只要這孩子健健康康就好了,我們也沒有對他的學業(yè)抱以太大的希望??墒钦账F(xiàn)在這個態(tài)勢發(fā)展下去,說不定又有了轉(zhuǎn)機。所以我今天來,一是要感謝您,然后就是想請您再多找機會跟他溝通溝通。我知道要他主動來找您,對他來講可能會有點困難,所以,很不好意思,可能會耽誤您的一些時間……”
我真沒有想到,這一個多月里在小驊的身上發(fā)生了這么多事。我更沒有想到,自己會對他有這么大的影響。面對這樣一位善良的母親,我又怎能不答應(yīng)呢。
可是事情又遇到了點波折。每次我在路上遇到小驊時,他總是先沖我一笑,張一張嘴,好像想要喊我,但又不好意思喊出聲來,于是頭一低迅速就走過去了。而我如果主動跟他打招呼,他也是同樣的反應(yīng)。這讓我完全找不到機會,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切入話題,畢竟我沒有再教他們了,幫忙搬作業(yè)本、搬電腦、找人……這些招數(shù)都用不上。
于是我想到了網(wǎng)絡(luò)。我打聽到他的微博用戶名,然后加了關(guān)注。一個星期以后的某天夜里,他發(fā)了一條微博@了我,還附了一張照片,上面是一棵大樹。
“庭有樟樹,外公手植于吾生之日,今已亭亭如蓋矣?!?真的很巧,今天去那邊吃飯看到它,覺得長得真好就拍了張照片。剛才復(fù)習到《項脊軒志》,頓時對最后一句很有感……
我很快就回復(fù)了他:有些感受,是真的需要時間來給予的。
后來的一次語文講座,我想說語文能教的東西許多都在課堂之外。尋找素材時突然想起了他的這條微博,便私信他,能不能允許我借用他的這些文字和圖片,他立馬就答應(yīng)了。那次的講座很成功,他的這種用生活切身感受來打通課文難點的體驗得到了許多語文老師的賞識,我也轉(zhuǎn)告了他。此后,他@我的頻率越來越高,寫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最近的一篇,寫的是由他在臺灣買的一本書引出的家族史:他的太爺(爸爸的爺爺)以前是地主,后來在日軍侵入長沙時逃到了重慶,再后來加入了共產(chǎn)黨,考上了飛行員,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并且當時他的長官就是鄧小平,后來因為家里的五個孩子無人照顧,他當了逃兵,并且在土改時坐了牢;而他的太姥爺(爸爸的外公)是黃埔軍校的軍官,四九年逃難時把4歲的女兒寄養(yǎng)在長沙的親戚家中,后來移民去了美國,幾年前離開了人世。他病危時小驊的奶奶想去美國見父親最后一面,可是不知為何竟沒有通過簽證,只能抱憾終身……
小驊在文章中寫道:“個人的命運在時代中就是一根草,渺小至極。在他們自己看來,可能跟著誰真的不重要,甚至無法自己決定。他們的心中,始終有個掛牽,那就是家。脫下了軍衣,是一個善良的國民。小時候看到姥爺?shù)臅r候,又怎能想到斑駁皺紋下的這張面龐,竟經(jīng)歷過那些僅存在我想象中的事!而現(xiàn)在的我盡管已經(jīng)聽說了這些故事,卻再也見不到他了。”
我請小驊把這篇兩千多字的文章發(fā)給了我,并且在辦公室念給其他老師聽,許多同事聽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還有人感慨說,生長在這個時代的孩子,竟能有這樣的思想、這樣的情懷,真是太不簡單了。
小驊,是我在影響你幫助你嗎?還是說,其實,是相反的呢?
編輯/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