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教學改革中的“減負”政策,盡管已有十幾年的實踐,但是在很多區(qū)域,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存在著一些理解上的誤區(qū),簡單地將中學生與教師的任務量等同起來,造成了給學生減負的同時,給教師也進行了減負。
關鍵詞:減負;增壓;精細化
進入21世紀以后,針對中小學教育負擔過重的現狀,教育部提出了對中小學生進行“減負”,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下接受教育。但是有很多教師和家長對此僅理解為家庭作業(yè)的減少,這是嚴重的偏見,減負的真正意義是要將教育做“精”,從而從量上有所減少,這也就是為什么說給學生的“減負”不能等同于對教師“減負”的原因。要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對中學教師進行精細化教育的“增壓”,才能讓中學教育更高效。
一、 提高教師精講質量
在中學教育中,資歷比較老的教師由于閱歷和經驗的豐富,對于“減負”過程中對教師講課精細化的要求很容易就可以達標,在“減負”教育中也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問題。但是新上崗的教師,由于沒有經歷過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雖然對于精講的理論爛熟于心,但是從總體來看,精講的效果,或者說到位率仍然不夠。主要表現出教學的目的不夠明確,組織教學的方式上過于隨性,整體對課程結構的把握很是松散。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們提出的精講的質量。所以對于每一位教師,尤其是新上崗的教師,學校要注重讓他們從實踐中切實貫徹精講的理念,具體工作中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1)要在教學的目的上更加明確、具體化,教學的目的能夠很好地與教學的實際情況相切合,不能天馬行空,空口說大話。
(2)需要新到崗教師對教學的內容有所取舍,并且對一些內容進行整合、濃縮,在不漏知識點的基礎上做好精細化,在這個過程中要秉承科學化、適量性以及遵循由易到難的教學理念。
(3)在教學的方法上有所改進,讓教學方法更加適合所講的內容,并且教學方法要能夠靈活多變,根據不同課程和內容的要求有所區(qū)別,確保每種教學方法都能夠與教學內容有很好的契合點。
(4)對于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要緊密,力求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周密合理、張弛有度。
(5)教師課堂上的教學語言也需要有所改變,這也是比較難的一點,要求教師的語言更加精煉,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更多地教授學生新知識,語言力爭做到正確、簡明,能用4個字表達的意思,絕對不用5個字來表達。
對上述要求,真正做到十分不易,所以需要每位教師放下“減負”的心情,正確看待對教師的“增壓”,在平時多下功夫,認真?zhèn)湔n。在課堂上一定禁忌照搬資料或者臨時應付。對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相互之間要進行探討和幫助,對于解決不了的困難,應及時向學校反映情況。
二、 提高訓練效率
中學教育在“減負”政策提出之前,一度呈現了各種水平參差不齊的參考資料以及習題泛濫,甚至有各種各樣的怪題、偏題、錯題來誤導學生,學生叫苦連連。而在課下,教師又以幾乎完成不了的作業(yè)量來彌補教學質量低下帶來的困境,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成績,卻不知這種重復性的訓練是對學生有限時間的巨大浪費,也降低了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這也是為什么教育部給中小學生提出“減負”的依據??梢钥闯鑫覀兘處熢趯W生的訓練中,一定要講求質量,將質量作為訓練的第一位。因此每位教師,尤其是新到崗的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做到精練。
(1)針對性。在對學生的訓練題目進行選取過程中,一定要選取對于所講知識點有針對性的,而且增加了學生們容易出現錯誤“陷井”的題目,這樣既不浪費時間,又讓學生對于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有了深刻體會。
(2)典型性。訓練的選題中還要有典型題目,就是通過做這一道題目,能夠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實現技巧遷移的同時,也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3)層次性。訓練題目的設置還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過程,而且每一道題目都是需要精心挑選的,有“它”自己的使命,在有限的題目中充分發(fā)揮每一道訓練題目的作用。
(4)多樣性。多樣性是要求書面的題目、加深學生理解力的試題、常規(guī)思維的練習題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題目都要存在,相互結合才能夠更好地做到訓練學生的目的。
“減負”就是這樣通過合理有效的訓練,不去浪費學生時間,從提高教學質量上入手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 提高教師素質
不論是精講還是精練,教師都是這個過程中的發(fā)起者,所以我們需要素質優(yōu)良以及有豐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師,并對他們的教學基本功有著一定要求。教師都要明白只有自己“居高”才能“臨下”,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所以要想真正給學生“減負”,教師就要首先對自己“增壓”,做到“減量不減質”,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儲量,才能有知識能夠灌輸給學生,很好地完成“減負”政策下的教學要求。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對自己、對學生負起責任來,增加崗位進修的頻率,及時對新知識進行補充,填滿自己的“一桶水”,讓基礎教育與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相融合,真正把自己的教育水平發(fā)揮出來。同時,雖然我們的應試教育還保留著,但是素質教育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每位教師都要認清形勢,不但在應試教育中能夠做好,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也不能落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將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殚_放性的教學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以及積極的進取心。
總之,教師要從對自己“增壓”的角度,從多方面豐富自己,“減負”教育不是很容易能夠做到的,要時刻有一顆學習的心,讓學生的“減負”鞭策自己。
結語:中學教師作為學生真正的啟蒙者,在“減負”教育的政策下,不能減輕自己身上的擔子,要不斷完善自己,在教學中挖掘更多將“教授”過程做精做簡,更好地提高中學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文良.“減負”教師必須勇挑重擔[J].河南教育,2010(6).
[2]許陳林.“減負”教師責無旁貸[J].寧夏教育,2010(Z2).
[3]魏薇.教師“增責”學生才能“減負”[J].山東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