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姜維在北京的辦公室,數(shù)十幅大大小小的照片首先映入眼簾。從左至右,一幀幀看下去,彷佛進入了時光長廊——姜維與國家領導人的合影以及他用相機撲捉的歷史瞬間都一一在列:姜維與華國鋒的合影、姜維參加胡耀邦的葬禮的照片、姜維與胡錦濤的合影、姜維與溫家寶的合影、姜維與習近平的合影……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jié)是,姜維與總書記習近平的合影里,一本《中華兒女》的雜志緊握在習總書記的手中。
“我一個草根出身的人,能見到這么多國家領導人,并和他們合影,這是多么大的榮幸。”姜維感慨地說,“很感謝《中華兒女》,能讓我把經(jīng)歷寫下來,刊登在《中華兒女》上,并讓更多的人看到,其中也包括國家領導人,也因此有了與他們的緣分?!?/p>
干光彩的事業(yè) 做光彩的人
姜維是一個踏上歷史鼓點的人——他是新中國私營企業(yè)第一人,也是中國經(jīng)濟史上繞不過去的標志。姜維曾經(jīng)說過,他的光彩公司是應運而生的,正如他自己這個新中國私企第一人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下的幸運產(chǎn)物。
1950年出生的姜維,曾是一名軍人,80年代初退伍后,他放棄了市文化局干部的鐵飯碗,當起了擺攤攝影個體戶,由于有港資期待與他合作,但相關政策不允許,他不想放棄,來到北京找政策,他歷經(jīng)周折,一次次跑國家相關部委,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了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王兆國,然后又見到了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任重,在王任重的介紹下,他又見到了時任中國國家工商局局長的任仲林。時任總書記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也騎著自行車來到姜維的住處,拿走了姜維的申報材料。饒是如此,關于個體戶能否與港資合作的事情依舊引發(fā)了一場大討論。后在黨中央領導的關照下,1984年11月9日經(jīng)國務院特例批準,姜維的公司作為新中國第一家私企成立。1985年4月13日,受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的委托,大連市工商局頒發(fā)中國解放后的全國首個私營企業(yè)執(zhí)照給姜維,當對方問起為公司起個什么名字時,姜維脫口而出:光彩。因為他始終記得1983年8月30日胡耀邦總書記說的那句話:“從事集體或個體勞動是光彩的!”其后,他也才得知,他之所以能通過重重阻礙,拿到營業(yè)執(zhí)照,是因為胡耀邦的特批,從此,姜維的生命里與胡耀邦開始了一段“不解的緣分。”
在胡耀邦去世后20多年,姜維每年都會到江西共青城胡耀邦的墓地憑吊,每次去都有止不住的眼淚,他也常去看望胡耀邦的夫人李昭阿姨,每次都陪老人聊很長時間。1990年,姜維新婚,李昭阿姨親自為他主婚,這讓姜維感念一輩子。
由于姜維的太太是日本人,所以姜維的事業(yè)開始向日本發(fā)展。在日本,他成立了中國光彩事業(yè)日本促進會,并擔任會長,從此,他開始兩國奔波?!肮獠适聵I(yè)”在中國和日本都取得了很好的發(fā)展。
因刊文結緣溫總理
姜維對團中央有感情,所以他也格外關注團中央直屬雜志《中華兒女》的發(fā)展,并成為雜志的忠實讀者,看得多了,也就有了寫一寫的念頭。2000年以后,他先后撰寫了《痛別光美媽媽的無限哀思》、《在東瀛感受溫總理的融冰之旅》、《溫總理說:〈中華兒女〉那篇文章我看了》、《我給李昭和習仲勛拍了一張珍貴照片》、《陳昊蘇與光彩事業(yè)》等文章,姜維的文章向讀者展示了幾個難得的歷史回憶,由文章而與國家領導人結緣,也是姜維在寫文章最初沒有想到的。
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彩的記錄,每一篇文章寫成之后,又引申出了很多故事,而這些故事也成為姜維此生重要的篇章。
先說一說《在東瀛感受溫總理的融冰之旅》文章的出爐經(jīng)過,2007年4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日,掀起了媒體報道的颶風,姜維作為常年在中日兩國活躍的企業(yè)家,也無比激動地期盼這一時刻。他作為在日華僑的代表參加溫總理訪日期間的一些活動,在短短幾天的行程中,得以近距離接觸總理??偫淼脑L問行程結束了,姜維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4月13日這一天,他準備飛去江西共青城為胡耀邦掃墓時,接到了《中華兒女》雜志社副總編輯郭麗琴女士的電話:“姜先生,您能不能將溫總理訪日期間的所見所感寫一寫給我們《中華兒女》呀。”姜維答應了,坐在飛機上,看天上白云飄飛,心中思緒翻涌,他拿起筆想寫,卻發(fā)現(xiàn)身邊沒帶紙,于是向空姐借了幾張意見簿上的紙,刷刷刷地寫起來。情感充沛,一氣呵成。要來的幾張紙片都寫得滿滿的了,飛機到了目的地,姜維的文章初稿也寫好了,第二天回到北京后將寫在紙片上的文章再整理好,發(fā)給了郭女士。
2007年6月,姜維那篇《在東瀛感受溫總理的融冰之旅》的文章在《中華兒女》作為封面首發(fā)了。后來,《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全文轉載,看到的人更多了,出去也常有人對他說,您那篇文章寫的不錯。但姜維還是沒想到,溫總理也會這樣說。
隨后的故事就寫在了姜維的另一篇文章中:《溫總理說:<中華兒女>那篇文章我看了》——“9月27日,我受中日友好協(xié)會邀請,到北京參加中日邦交35周年紀念大會。晚上我身著中山裝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當時,姜維隨身帶著那篇文章的復印件,希望有機會交給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讓他代為轉達,他看到一個年輕官員走過,得知是溫總理的秘書,就急忙掏出準備好的復印件,請他代為轉交,年輕官員爽快地答應了,姜維覺得了卻了一個心愿,誰知,讓我高興的事情才剛剛開始?!@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溫總理舉起酒杯向我示意并對我說“辛苦了”,我停住了腳步,鄭重地走上前給總理鞠了一躬,“溫總理,您好!我是中國光彩事業(yè)日本促進會的姜維,今年4月您訪日時,我寫了一篇文章在國內(nèi)發(fā)表了。我剛才交給您秘書了……”我的話還沒說完,總理就接過來說:“是不是登在《中華兒女》雜志上,我看了,你寫得很好”——時至多年,姜維依舊記得所有的細節(jié)?!爱敃r,隔著主賓桌,太遠,我讓旁邊的警衛(wèi)幫我和總理照個照片,總理招手示意讓我到他旁邊,從我這里繞到總理的身邊有20多米,我一路快走,主席臺上的警衛(wèi)不知是怎么回事,一路攔著我,我告訴他們總理讓我過去,我跑過去時,總理一下抱住我:“別著急,別著急?!边@段故事,姜維的文章中有更詳細的記錄,文章中沒有寫的細節(jié)是,當時姜維的眼淚又一次掉落了,還有一個細節(jié)是,溫總理對他說:“姜維,我感謝你,你寫了我的媽媽……”
“你是用心寫的呀!”這句話是溫總理與姜維分別時說的最后一句話,姜維也將這句話寫在了文章中,這句話也一直印在姜維的腦海里。時常想起,時常激動。
而更讓姜維感到想不到的是,兩年半之前,也就是2010年,姜維的妻子在東京病逝,姜維為妻子送行,在中國北京長富宮舉行了肅穆簡樸的追思會。在追思會上,溫總理竟然特意派了代表專程轉達他對姜維妻子逝世的哀悼。并說:“姜維很愛國?!边@讓姜維又一次感受到了溫總理那寬厚細膩的情懷。
“我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結婚時是李昭阿姨給我們證婚;妻子逝世,國家總理派特使來表達哀思。每每念及此,都會覺得自己受寵若驚?!苯S說。
一張合影照,兩家人珍藏
《我給李昭和習仲勛拍了一張珍貴照片》這篇文章,從照片的拍攝到文章的產(chǎn)生之間的時間跨度更長了。照片拍攝于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大慶。姜維在文中有詳細的敘述:1999年建國五十年大慶,我作為旅日華僑被邀請回國參加大慶觀禮活動。9月30日晚,我參加人民大會堂國宴時,見到了胡耀邦夫人李昭阿姨,老人家高興拉我坐在她身旁,許多老同志都過來問候和她老人家合影留念……這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坐在主席臺前排的老同志中有習仲勛老人,我立即告訴李昭阿姨:“習老來了,坐在前面。”李昭阿姨一聽,馬上站了起來,拉著我的手說:“仲勛同志在哪里?快領我過去。”我們穿過人群,來到前排……兩位老人舉杯祝福,在一旁的姜維快速撲捉了這一場景,留下了那頗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幕。
照片拍好后,時間一晃就到了2007年,那一年歲末,姜維回國參加中國光彩事業(yè)促進會三屆三次理事會,胡德平同志秘書郭棟來看望姜維,當時姜維正在整理自己所珍藏的照片,忽然間,郭棟看到了姜維拍攝于1999年的這張照片,并連聲說:“這張照片拍得好。”并囑咐姜維多洗兩張,一張送給李昭阿姨,一張送給齊心阿姨。郭棟走后,姜維很快將照片洗好,并親自送到李昭阿姨手中,87歲高齡的李昭阿姨看了照片很激動,連說要再洗大一些,掛在客廳。
照片的故事還在繼續(xù),臨近春節(jié),中華兒女報刊社幾位領導去看望老作者姜維,閑聊間,姜維講述了這張照片的拍攝背景以及近十年的時間跨度,社長李而亮聽了之后立即向姜維約稿,請他將這張照片的故事記錄下來,發(fā)表在《中華兒女》雜志上。春節(jié)的忙碌過后,姜維開始動筆寫,寫完初稿后,他先將初稿拿給了胡德平先生看,秘書郭棟又講述了一段關于這張照片后續(xù)故事,姜維立即將其記錄在文章的后記中:此文完稿后,我送給德平同志看。他的秘書郭棟又給我講了春節(jié)時,習近平同志去看望李昭阿姨,李昭阿姨將放在會客廳的這張照片送給他。家人向他講述了這張照片的來歷,習近平同志聽了很高興,一定要李昭阿姨在照片上簽名,李昭阿姨鄭重的簽上了名字后送給了習近平……
姜維將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倒敘的方式充滿深情地記錄下來,發(fā)到了《中華兒女》編輯部,于是,這張拍攝于1999年國慶大典的照片,伴著寫于2008年的文字,首發(fā)在了2008年第4期的《中華兒女》雜志上。
如同姜維后記中所記錄的,姜維以為這張關于胡,習兩代人深情的照片故事圓滿結束了,他萬萬沒有想到,由于刊發(fā)在《中華兒女》雜志上的這篇文章,他再一次與習近平總書記結緣。
2009年12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日本,姜維作為在日本的華僑代表參與了一系列中國駐日使館的活動,在習近平接見與會華僑時,姜維位列其中,他這次做了準備,提前拿了兩本雜志,一本是中華兒女2008年第4期刊登《我給李昭和習仲勛拍了一張珍貴照片》文章的那期雜志,一本是2008年第11期刊登著《陳昊蘇與光彩事業(yè)》文章的那期雜志。
關于那張珍貴照片的故事前面已經(jīng)有敘述了,在《陳昊蘇與光彩事業(yè)》那篇文章中,姜維回憶了時任北京市副市長陳昊蘇對光彩事業(yè)發(fā)展的支持,而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細節(jié)是,姜維寫到了他與習仲勛老人的唯一一次珍貴的合影:中間休息時,昊蘇同志帶我來到坐在主席臺上的一位老人面前,他告訴我這是習仲勛同志。他又向習老介紹“這是姜維同志……”。習老拉著我的手讓我坐在身邊,“耀邦同志講光彩的時候,我是參加了的,我是歷史的見證人,你們開座談會為什么不請我參加,記住下次再開這個會要請我參加”。
我聽了習老的話頓時驚呆了,多么好的老人啊,我真后悔當天為什么不請他老人家呢?我立即表示,“下次一定請習老參加”。老人聽后高興說:“昊蘇來給我和小姜照個像,光彩的像”。昊蘇同志邊答應邊拿起相機,在眾人注目下由北京市副市長陳昊蘇親自拍下了我一個平民百姓同中華民族的歷史老人最珍貴的一張照片。
……
這是發(fā)生在1986年8月30日的一個歷史片段,二十多年過去了,姜維一直保留著那張珍貴的合影,用文字將其記錄下來,并發(fā)表在了雜志上,姜維心想,如果習近平同志能看到,這將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出于這樣的考慮,姜維帶著兩本中華兒女雜志等待著習近平的到來,當他看到習近平走過來,趕緊伸出手來,握手,又將刊登有李昭阿姨和習老照片的那期雜志拿出來,說:“習主席,這是我給李昭阿姨和習老拍的照片?!绷暯侥闷痣s志看了看,說:“噢,是你拍得呀,照的很好啊,能送給我嗎?”然后習主席和姜維合影留念,“當時是誰給照的不知道,也不知這個合影照現(xiàn)在哪里。”回憶起這個細節(jié),姜維依舊歷歷在目:“完全沒有照相準備,一點準備都沒有?!?/p>
但姜維還是留住了一張與習近平的珍貴合影。這張合影是習近平看第二本雜志時留下的:“當時習近平同志拿著中華兒女雜志已經(jīng)向前走了,我一想,我這里還有一本,就說:習主席,這里還有一張和我習老的合影?!苯S講述著細節(jié):“這時習主席又轉過來了,我又說,這張照片是昊蘇同志1986年照的,這時就看見習近平笑了,他說,昊蘇同志照的??!謝謝你,謝謝你,轉身向前走去,然后又回頭說了一句:謝謝你??!這時,習近平的秘書走過來說:“這本雜志也能給我們嗎?”
姜維指著與習近平合影的照片說:“這張就是他轉身看第二本雜志時拍的,這張照片是別人送我的,我自己沒有的。當時根本沒做準備?!?/p>
2013年,習近平成為國家總書記后,海內(nèi)外媒體迅速掀起了一陣報道習主席往事的熱潮,嗅覺敏銳的記者們得知姜維與習近平曾有過合影后,就多方打探,希望能將這一經(jīng)過寫下來,其中,尤其屬《亞洲周刊》最為執(zhí)著,“記者一路追著我,在東京,他們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將這一經(jīng)過讓他們寫下來,但我思慮后,我說不能寫,因為我覺得之所以能與習總書記有這個緣分,是因為歷史給了我條件——而執(zhí)政黨的領袖們他們同我們草根百姓的感情是一脈相承的,我要珍惜這樣的緣分,我為什么要將自己珍藏的情感拿出來變成我的光彩呢?”
“但是為什么今天我愿意講給《中華兒女》聽,并愿意將這張珍貴的照片和故事送給中華兒女雜志社。是因為多年來,是中華兒女雜志社讓我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那些難忘的歷史片段,而我也因為這些文章與共和國的領袖們結緣,所以,我真的很感謝《中華兒女》?!苯S由衷地說。
在采訪中,姜維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草根出身,但卻有緣和那么多領導人有過接觸,我感念這個大時代?!?/p>
作為新中國私企第一人,姜維給中國私營經(jīng)濟發(fā)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說:“要給這個‘第一’一個圓滿的結局,也要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以報答共和國的領袖們?!弊鳛橐幻谟诠P耕的作者而言,姜維用充滿真情實感,簡練樸素的語言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歷史片段與一幀幀精美的照片,而那一字一句中都蘊含著他的深情。
責任編輯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