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謝云的《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里的教育》,他提到的五項修煉是:修煉一棵柔軟心;修煉一雙智慧眼;修煉一腔寬容懷;修煉一手絕活兒;修煉一副擔當肩。我以為,其中最首要的,是要有“一顆柔軟心”,這是教育的前提。
謝老師說,如果教育是一場修行,我們首先要修煉的就是一顆柔軟心。有了這顆柔軟心,才能繼續(xù)修煉出一雙發(fā)現美麗的智慧眼,一腔海納百川的寬容懷,一手舉重若輕的絕活兒,一副當仁不讓的擔當肩。
曾經和同事聊課堂,心里充滿遺憾——不論你自認作業(yè)布置得多人性化,總有人不交;不論你多么努力地想要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總有一些沉重得抬不起來的頭顱。有威嚴的老教師說,學生不按時交作業(yè),不認真聽講,甚至有學生在你眼皮下就趴著睡著了,這是無視老師的存在,漠視老師的價值,貶低老師的勞動,是對老師的極大不尊重,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老實說,很長的時間里,我一直為這樣的事感到羞愧,認為自己沒能感受到身為教師的神圣和莊嚴。
但是,真有這樣嚴重嗎?讀了謝云的書,我懂了。我的羞愧,是因為我們把學生想象成了“壞孩子”,而事實上,他們只是一些在繁重課業(yè)負擔下困得受不了、累得撐不住的孩子。他們沒有上交作業(yè),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他們犯懶,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足夠的能力或沒有足夠的精力完成;他們在課堂上困得抬不起眼皮,也并非因為他們故意挑釁師道尊嚴,只是因為他們真的累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有時真不是不懂,而是成人太健忘。當了老師,站上了講臺,就忘了自己年少時也渴望理解和自由,忘了自己也討厭被粗暴對待,忘了求學的時光里也曾經在老師和家長的強勢逼迫和嚴苛要求下疲于奔命,學習少有快樂可言。可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自己都曾經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人。
是我們的心不夠柔軟,所以才會不夠寬容,頻繁地為學生的“不懂事”而生氣,忘了“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做教師的”;是我們的心不夠柔軟,所以沒有足夠的耐心守候學生的成長,忘了教育本該是一門“慢的藝術”。在“一悟三千年,教育應多慢”的章節(jié)里,謝云老師講到圓音寺里的一只蜘蛛,它在佛祖一次次的開導下,終于悟出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夠把握的幸福。然而,謝云老師說,最讓他感嘆的不是故事本身,不是故事背后的哲理,而是佛祖的耐心——他用了漫長的三千年時間,等待一只“冥頑”的蜘蛛最終開悟。iEyrT653AkNtOvZLXm7vVw==
要有多柔軟的心,才能孕育出這樣深沉的愛?這些在老師柔軟心田上成長起來的孩子離開校園后,除了帶走知識,還會帶走什么?我想必定會有愛和善良,有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對他人的責任。這些愛和美的傳遞,難道不比知識的傳承更重要?
一位二戰(zhàn)中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后來當上了美國一所學校的校長。他會給每位來到自己學校的新老師這樣一封信:
“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生還者,我親眼看到人類所不應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工程師毒死;婦女和幼兒被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們槍殺??吹竭@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因為,只有在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p>
是的,一位教師必須先教給學生美好的人性,才能教給學生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能力。正如謝云老師所說,一個人不可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別人,一個老師也不可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教給學生。我感到慶幸的是,在閱讀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太多這樣柔軟的心靈,那些溫暖的案例常常讓我讀著讀著就濕了眼眶。看過這些芬芳美好的文字,我愈加相信:教育是關乎心靈的事業(yè)。心有明月,眼前才會有“指月的手”,才能感知那束光的柔和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