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真是好句子,清新自然之極!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也不錯,可是顯然用過一番心思了。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有些小女子態(tài)。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又太悲涼了。
我不太喜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的句子,總覺得它過于“偉大”,一味強調(diào)西湖荷花的多和艷,對于花本身卻沒有更多的體察與關(guān)愛,少了一些真摯的情感。宋詩喜歡說理,受理學思潮的影響,說理多了,感情肯定少了。而理學家們有時不免大言欺世,張載說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抱負固然遠大,卻與普通人沒多大關(guān)系。害得后來的讀書人往往不肯腳踏實地,深受其害!這兩句詩也一樣,以“天”“日”作比,氣勢很大,很了不起,只是越讀越覺得趣味寡,刷到墻上很像是官員們夸耀政績的口號!當導(dǎo)游詞不錯,事實上它在西湖導(dǎo)游的口中出現(xiàn)的幾率也是最大的。只是除了激動以外,不會讓人有任何感動。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一定是真正下過水塘里的人才寫得出來,一定是內(nèi)心里真正喜歡這荷花,不把荷花一定要看成別的什么的人才寫得出來,那些站在岸上的人不會有這般感受,那些呢噥作態(tài)、傷心人別有懷抱的也不會這么寫。它好就好在它的全出天機,好就好在那是一個文化初創(chuàng)的時期,思維沒有定勢、心態(tài)沒有僵化,一切都是那么充滿了萌生期的活潑潑的朝氣。
中國人喜歡荷花,熱愛荷花,還因為荷花是雅俗共賞的,她不僅僅是歷代文人雅士吟誦的對象,也是老百姓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是民間美術(shù)中的重要題材。
在明清以來的民俗用品中,利用諧音的手法組成“連年有余”或者“百年好合”的圖案,一定是最常見的。不光年畫中有、刺繡中有,也遍布于玉器、石雕和木雕中。前者的“蓮”通“連”,常常描繪盛開的荷花下一個胖娃娃抱著一條大魚,以示盼望年景豐收、生活富足之意。后者的 “荷”通“合”,多見于婚慶的場所,以鴛鴦與荷花的組合來表示對婚姻的和諧與美滿的祝福。
荷花再怎么清高,在老百姓這里,依然只是他們熱鬧而平凡的人生的一部分而已。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不炫技、不逞巧,雖不可句摘,可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