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效率,充分備課是關鍵,還要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充分體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愛護之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政治教學 課堂氣氛 教學效率
課堂氣氛是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情緒和情感狀態(tài)的表現(xiàn)。課堂氣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果。只有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只有在良好課堂氣氛的熏陶下,師生才能在心靈上產(chǎn)生共鳴。亦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迅速投入到所學知識中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我談談優(yōu)化課堂氣氛的幾種做法。
一、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充分備課是關鍵。
教材的內(nèi)容是既定的,但學生是有能動性的人。政治的教材內(nèi)容,本來就條條框框比較多,對青少年來說又不那么有吸引力,如果老師備課簡單,過于依賴課本,課堂上照本宣讀,那么師生就會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從而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疲勞,心理疲勞產(chǎn)生消極情緒,注意力分散,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相反,如果老師在備課時能緊密結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去把教材與學生需要相結合,授課效果肯定會截然不同。例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第八課內(nèi)容時,我就是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需要去備課的。這一課是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有內(nèi)外因關系原理、量變與質(zhì)變關系原理、前進性與曲折性關系原理等,在學習內(nèi)外因關系原理時,我結合學生想進步、想提高成績的心理需要,強調(diào)內(nèi)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老師的指點、同學的幫助、父母的支持等都是外因,想成績提高、學習進步,關鍵在于自己的主觀努力。所以,當學習上沒有進步時,不要把主要的原因推給別人,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這樣,才會不斷進步。又如,在學習量變與質(zhì)變關系原理時,同樣扣著學生想急于進步,急于提高成績的心理需要,告訴學生,學習的進步,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學習知識要講究量的積累,急于求成,會適得其反,違背學習規(guī)律會受到懲罰。所以,學習上要為自己定好目標,每天都給自己一個適當?shù)娜蝿?,一個個小目標完成了,大目標自然就實現(xiàn)了,等等。諸如此類的事例很多,只要老師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在傳授每一個知識時,都能結合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備好課,就能在授課中信心百倍地感染學生,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走,這樣既能把教材的內(nèi)容抽象化具體,枯燥化興趣,簡單變豐富,又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二、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師自身語言素質(zhì)非常重要。
語言素質(zhì)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等。政治課教學由于沒有更多的教學工具作輔助,所以,語言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政治教師要具備一口多彩的語言。教師在授課時要把講臺當舞臺,教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當然不是演獨角戲),要使自己的講課角色化、表演化。為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反應及所用事例的需要,適時適當?shù)卣{(diào)節(jié)講課的音量、音感。語言是豐富多彩的,這豐富多彩的語言,都可以成為政治教師用以優(yōu)化課堂氣氛的工具,增強教學效果。
其次,板書語言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政治教師在課堂上要力求使自己的板書整潔而不混亂,所用彩色不雜而能起畫龍點睛、突出重難點的作用。有時還可以配上簡筆畫用以反映教材內(nèi)容,使學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和記憶。另外,教師寫得一手好字,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吸引力。有吸引力學生自然就喜歡你上的課,因此,優(yōu)化思想政治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教師的板書語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最后,教師就是一位演講家,授課過程中配以手勢或體態(tài)語言,會更加生動,更能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使政治課堂氣氛更加濃厚,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當然,手勢或體態(tài)語言也要恰到好處,否則演變成為指手畫腳,影響教態(tài)。記得我大學時的一位教授,在講授《中華民族文化》時,講到“諸葛亮(孔明)娶妻”,他配以手勢、語言語氣、神態(tài)——雙手小心翼翼地學著揭開新娘子的頭蓋,然后兩眼突然發(fā)亮,(發(fā)出聲音)嘩,多么美麗的新娘子(婚前從未謀面,又聽說這女子長得特別難看,故有這樣的驚喜)。老師當時給我們的感覺就好像真的是他在娶妻一樣,全班同學先是凝神聚氣地看著他的手勢,后又被他的神態(tài)(垂涎三尺)搞得哄堂大笑。從此,我們都記住了諸葛亮娶了一位非常漂亮又能干的妻子。這個事例告訴我們,教師的手勢或體態(tài)語言也是一種優(yōu)化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率的好手段。
三、要營造好的政治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老師對學生的愛的情感必不可少。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庇H其師,信其道。課堂上,我們除了要保持良好的教態(tài),舉手投足都要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更要以情、以理服人。老師如果能以真誠、愛護的情感來教導學生,傳授知識,會使學生受到極大的感染并產(chǎn)生共鳴,氣氛、效果自然得到強化。記得2008年我擔任班主任的高三(16)班,盡管我接手這個班時,班上有幾個所謂的“級霸”,但是,當他們違反班規(guī)或校規(guī)時,我不會在班上當眾批評他們,課后也只是找他們談心、講道理、拉家常,有說有笑,表面上不像在教育學生。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過幾次之后,他們自以為我是一個不懂發(fā)怒的人,而且是一個有話好好說的人,再違反班規(guī)校規(guī)就沒意思了,不能在大會小會上“揚名”了(后來才知道他們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出名,并非真正的“惡人”)。于是,他們幾位哥們來了一個180度大轉(zhuǎn)變,有事沒事主動找我聊天,班中其他不認真學習的同學他們也管,結果又出名了。他們對其他同學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這樣的人都能趕上,難道你們比我差,不可能?!焙髞?,只要看到我們班在大考小考中排名稍有落后,他們就會鼓勵全班同學:“只要我們肯努力,我說能,一定能。”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們師生共同努力下,當年高三16班的高考,不但政治科成績在普通班中排名第一,而且上省線的人數(shù)比其他普通班多出10多人。
四、要營造好的政治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要把學生的被動學變主動學。
心理學認為,不經(jīng)過學生自己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要想把真理變成學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如何才能化被動為主動、使“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呢?關鍵是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其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五動”,即動腦(思考)、動眼(細心觀察)、動耳(專心聽)、動手(多做)、動口(多說、多讀)。比如教學中可以采用討論課、辯論課、實驗課、自學課等形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以學生為中心,在民主的氣氛中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積極發(fā)言,互相學習,互相啟發(fā),老師適當點撥,師生共同探討,通過多種形式交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五、要營造好的政治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常變。
聽覺與味覺一樣,同一種食品吃多了會厭煩,同一種教學方式聽多了也會厭煩,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教學的方式方法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僅政治課的導入法就有:復習舊課引入法、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社會熱點導入法、笑話導入法、漫畫導入法、音樂導入法、名言詩詞導入法等。因此,要優(yōu)化政治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就得克服教學方法的單調(diào)、陳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政治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和探索創(chuàng)新,為優(yōu)化政治課堂氣氛,減輕學生負擔,向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要效率。
參考文獻:
[1]安玉玲.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做法.中國論文下載中心,11-07-01.
[2]陳瑩.如何創(chuàng)設高效互動的政治課堂.湛江新聞網(wǎng),20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