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代馮夢龍編輯的《廣笑府》是一本笑話集。該書中笑話的喜劇性源于書中人物的虛偽性、與正常人情事理的嚴重矛盾以及其笨拙的言行和天真的思想?!稄V笑府》集中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的文學浪漫思潮,以一種不同于正統(tǒng)詩文的另類形式折射出中國文化精神主張“真善美”、追求生命靈動、主張靈活變通這一基本傾向,也折射出中國人樂觀幽默的性格。
關(guān)鍵詞:
馮夢龍 《廣笑府》 笑話 樂感文化精神
一、《廣笑府》笑話的喜劇性
笑話,是文學中的“另類”。在這類作品中,不會有“志深而筆長,慷慨而多氣”的喟嘆,也不會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類豪情的抒發(fā),有的只是對生活近乎原生態(tài)的記錄,對日常生活中趣事的詼諧調(diào)侃。讀者讀罷也不會因之擊節(jié)而歌,只是會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明代馮夢龍編輯的笑話集《廣笑府》就是這“另類”中的一種。讀《廣笑府》也真的會令人“廣開笑府”。
“嘻嘻”一笑,臉上掛的笑容都是相同的,可引人發(fā)笑的事物是多樣的。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話:“揭開某某的遮羞布,戳穿某某的西洋鏡,讓他出丑,給人家笑?!笨梢?,丑的東西要遮丑,而遮丑的伎倆被揭穿后又露出丑的本質(zhì)時,就會令人發(fā)笑?!稄V笑府》卷一的《假儒》篇中,富家子弟粗陋卻偏要裝成秀才,被縣官揭開面紗,露出丑態(tài),還因為假秀才挨了一頓打,引人發(fā)笑。同一卷《落山落水》篇中,不學無術(shù)的教師怕在客人面前出丑,老是要遮丑,客人卻有意讓他出丑。自然,我們也會同客人一道來笑笑那位“劣教師”。還有卷九《右軍之后》篇中的會稽假冒王羲之后代的姓王者,《矯揉不安貧》篇中的窮人都可以說是假秀才、劣教師的“志同道合”者。他們這類人或以不聰明為聰明,或以不富有為富有,在遮遮掩掩過程中,終露出丑態(tài)。當他們虛偽的本性被識破,露出丑的“真面目”時,人們就會會心一笑。
那些要遮丑偏又出丑的人引人發(fā)笑,人們需要繞過彎來才覺得他們好笑。即人們要揭開他們的遮羞布,花工夫識別他們的虛偽本性后,才覺得他們好笑。在《廣笑府》中,還有另一種人引人發(fā)笑。這種人的可笑不是因為他們怕出丑、遮丑。恰恰相反,他們無意掩飾自己的丑。他們極丑的本性決定他們言行舉止驚世駭俗的荒唐背理,丑態(tài)百出,與正常人的常態(tài)和一般的人情物理嚴重矛盾,引人發(fā)笑。卷二《新官赴任問例》篇中的新官得知最起碼要三年才能大貪時,竟嘆曰:“教我如何熬得三年。”這毫無修飾的嘆氣實在是新官貪婪、丑的本性的自然流露?!稁簟菲心俏弧坝鑫锉厝 钡墓倮魟t毫不含糊地表示,如果他當廁吏,總有方法使有錢人、沒錢人為上廁所而向他行賄。《直走橫行》篇中的軍官則理直氣壯地向新官索取財物。這些官吏都是在貪得無厭本性驅(qū)使下口出“不羈之語”。假如說前面曾提到的假秀才、劣教師之類怕出丑、怕羞,還多少顧及一般的人情物理和社會規(guī)范,那么,那些貪婪的官吏已是不知丑,不遮丑,顧不得一般人情物理了。他們口出“不羈”之語,使自己的言行舉止與一般人情事理、社會規(guī)范極度的矛盾,為人所笑??梢酝@類“不羈”的貪官相媲美的還有卷四《道士包醮》篇中要包攬齋事、土工等活和做一條龍全程服務(wù)的道士,卷七《死后不賒》篇中死后賣身都不肯賒賬的吝嗇鬼等人??傊@些人丑得坦白和直率,人們一看到他們就徑直地笑,不像對假秀才、劣教師之類,要揭開他們的遮羞布,還需要費一些工夫。
《廣笑府》中還有一種人引人發(fā)笑。他們引人笑并不是因為他們丑的本質(zhì),而是因為他們笨拙的言行和天真的思想。如卷八《性剛》篇中輪流換班與路人對峙的父子,《易怒》篇中見戴氈帽者不服而病者,他們的可笑就在于他們笨拙的行為。而《較歲》篇中的夫妻倆,卷六《墜轎底》篇中的新娘,卷二《下公文》篇中的與馬賽跑者則是因為他們的天真的思想。他們對事物間的聯(lián)系僅做一加一簡單的機械式的推斷,從而引人發(fā)笑。柏格森《笑論》說:“一切可笑都起于靈活的事物變成呆板,生動的舉止化成機械式。”用這句話來概括《性剛》《易怒》《較歲》等篇中的人物的可笑性是最好不過的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著生氣的貫注,生氣的貫注又體現(xiàn)為特有的生命活動和靈活變通的思想。當人某時的言行、思想與生命活動不一致時,即出現(xiàn)呆板的行為和僵化的觀點,就為別人所笑,顯然,此類人的可笑不同于前面所說到的假秀才、貪官之類的可笑。假秀才、貪官之類的可笑是因為他們的丑與人情事理相矛盾,而笨拙行為的可笑是因為人的行為與自己生命活動的不協(xié)調(diào)。
笑話引人發(fā)笑,不僅因為可笑事物的本身,還在于它運用了許多藝術(shù)方法,增了笑的強度。《廣笑府》的笑話也是如此。卷五《藕如船》《井中魚》《且只說嘴巴》等篇中就運用了夸張的方法,極端地突出了藕、魚、人的某一特點,使這些事物悖于常態(tài),凸顯出笑話可笑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卷四《不語禪》篇、卷五《熱茶》篇運用錯位的方法、主客相互問答但答非所問,在錯位中揭示了禪宗玄虛的可笑和調(diào)侃了鄉(xiāng)下人的緊張。而卷五《秋蟬》《酸酒》、卷十一《六千兵散》等篇中則運用了遞進的方法,將吝嗇的主人、蠻橫的店主和自私的勛臣等人丑的本性層層剝現(xiàn)出來,使人們的笑聲也遞進式地增加。
二、《廣笑府》的思想內(nèi)容
笑話引人發(fā)笑,但是如果沒有包含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它只會使人們的笑流向庸俗和淺薄。同樣,如果《廣笑府》中的笑話只是讓我們笑,沒有包括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那么它對我們的意義也甚為寥寥。很明顯,《廣笑府》中的笑話并非如此?!稄V笑府》的序言清楚地說,要笑巢父、伯夷、許由等圣人;要笑孔子的道學文章,老子的道家和張道陵的道教,釋迦牟尼、達摩的佛教。它在編排的體制上分為儒箴、方外、口腹、風懷、貪吞等幾大類。在儒箴中笑儒生的淺?。ā队穸褜m》)、假斯文(《秀才搶胙》);在官箴中笑官吏的貪得無厭(《壞了一州》《廁吏》)和攪民擾民(《官府下鄉(xiāng)》)。方外一類主要是笑道士的貪財(《道士包醮》)和道術(shù)的騙人(《不請客》)以及佛禪的玄虛;而在風懷、貪吞等類則笑那些有病態(tài)怪僻的人如吝嗇鬼(《死后不賒》)、吹牛者(《且只說嘴巴》)。在這里,如果承認《廣笑府》中笑話的編排不是出于隨意,并且不因為笑話短小的篇幅而對它有任何偏見的話,那么,套用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這句質(zhì)樸的話語,可以看到這些笑話的時代和社會的烙印。
《廣笑府》編輯于明代,明代采用八股取士,大批皓首窮經(jīng)的儒生和大批不學無術(shù)、附庸風雅的儒士就是這一政策的直接產(chǎn)物。這些儒者迂腐,不務(wù)世事,不學無術(shù),附庸風雅,總在日常生活中丑態(tài)百出,為世人所笑?!稄V笑府》儒箴一類對儒士們的嘲笑正是對此類社會現(xiàn)象的反映。
明代中后期,上層統(tǒng)治者學信道教,當時有許多重大事件都與道教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嚴嵩父子因善寫道教的青詞而備受皇帝的信賴,明光宗時的紅丸案也與道教有關(guān),所以,明朝中后期社會有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點,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終于有了一次“揚眉吐氣”的機會。《廣笑府》方外類的笑話嘲笑了道士、方士騙人的鬼把戲,也反映出當時道士、方士到處招搖撞騙風氣的盛行。
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生產(chǎn)因素萌芽,商品經(jīng)濟意識漸濃,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趨向功利化,金錢在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無比的威力?!稄V笑府》卷七《有錢者生》篇就生動地反映了這一社會現(xiàn)象。在封建社會的沒落時期,日趨濃厚的商品意識和封建私有制的結(jié)合又極為容易產(chǎn)生出社會的一種怪胎——嗜財如命如《死后不賒》《一錢莫求》篇中的吝嗇鬼,或者是淺薄的暴發(fā)戶如卷八《暴富》中的暴富者。那種嗜財如命的吝嗇鬼在文學中不斷地“積累”和發(fā)展,到清朝中期,《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在文學史中便有了標志性的意義。
至于封建社會的官史,壓迫和剝削人民是他們永久不變的天性,他們總是人民的“衣食父母官”,《廣笑府》中的笑話也不忘給他們留下一席之地。如官箴類中的笑話就是專門嘲笑那些貪婪丑惡的官吏的。明朝中后期,那些丑惡的官吏隊伍中又增添了更為丑惡的一員——太監(jiān)(公公),從《廣笑府》卷七《優(yōu)人諷諫》篇中可以想象得出當時太監(jiān)飛揚跋扈的丑態(tài)。
可見,聯(lián)系一定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因素,《廣笑府》笑話中可笑的事物和人也包含著有社會意義的內(nèi)容,正是因為這些有社會意義的內(nèi)容,使人對著笑話中可笑事物的笑始終指向“假、丑、惡”,人們的笑聲不至于像笑別人打哈欠那樣庸俗和淺薄。
三、《廣笑府》的編輯史意義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一定文學思潮(審美思潮)的“物化”。笑話之類的民間文學因其源自民間,所以更為直接、更為廣泛地體現(xiàn)出當時的社會思潮、文學思潮?!稄V笑府》對“假、丑、惡”的嘲笑和對生命僵化笨拙行為的調(diào)侃,也肯定了對“真善美”和生命靈動的追求,表現(xiàn)出一種詼諧幽默的精神,而這些又讓人感受到明朝中后期浪漫洪流那股提倡“性靈”的清新氣息。《廣笑府》為馮夢龍所編,馮夢龍還編有《笑府》《古今譚概》等笑話,這些也僅是明朝中后期笑話中的一部分。明朝中后期,如李贄、徐渭、鐘惺等人都撰輯過笑話。所以單就此而言,如果說明朝中后期諸如公安派抒“性靈”的詩文、“主情”的戲曲和擬話本是在那股浪漫洪流中凸顯出的醒目的“礁石”,那么,這些笑話應(yīng)是那些“礁石”下面的底盤和暗沙。
無疑,包括馮夢龍輯撰的笑話在內(nèi)的明朝笑話也僅是中國蔚然大觀的笑話中的一部分。自中國的第一部笑話集——三國時魏國邯鄲淳編撰的《笑林》開始,中國笑話走上獨立的發(fā)展歷程,它以和傳詩文迥異的“另類”姿態(tài),以短小的篇幅體現(xiàn)出中國文學發(fā)展某一方面的特點,折射出中國社會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特點。產(chǎn)生于三國時魏國邯鄲淳的《笑林》背后隱藏著許多必然的因素。魏晉時代,是人解放的時代,是文學的自覺時代。人從漢代經(jīng)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重新將目光移向人的自身,對人的生命情感、形體、言行、道德作重新的審視。如果說,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是對人個體情感的重新肯定,南朝《世說新語》是對士大夫的道德品評,那么《笑林》更多地將眼光投向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日常的言行。一本《笑林》幾乎全是對生命機械化笨拙言行的調(diào)侃和否定。到了唐代,笑話大多數(shù)是歷史人物的趣聞逸事,讓人依稀地看到唐朝發(fā)達的官修史學對民間的滲透,并且在笑話中還有以本朝皇帝官吏為調(diào)侃對象的,讓人看到唐朝氣魄的雄大。宋元以后,笑話不僅限于奇聞和逸事,明朝中后期,市民意識勃興,在浪漫洪流中,在文化高壓的專制下,傳統(tǒng)的詩文漸漸地染上頭巾氣和考據(jù)氣,笑話的發(fā)展也為文化高壓付出了代價。笑話中增加了明末清初在刀口下的金圣嘆高呼“不亦快哉”的逸事型笑話,還增加了為迎合市民低級趣味而淪為黃色書刊附庸的笑話。
另外,稍微注意笑話的編撰者,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笑話的編輯者或是文學史上名不見經(jīng)傳的,或是隱姓埋名的,或是文學史上的異端,如蘇軾(著《艾子雜說》)、李贄(著《山中一夕話》)、馮夢龍、徐渭(著《諧史》)、唐寅、袁枚(著《子不語》)等人。正是他們,在詩文占正統(tǒng)地位的條件下,以極大的勇氣,以于不同于正統(tǒng)詩文的“另類”形式記錄下了中國人長期被“詩者,持也”“文以載道”“溫柔敦厚”等術(shù)語掩蓋著的另一種文化精神和民族心理。李澤厚先生曾在《淺談中國的智慧》一文中表達過這么一個意思:“樂感文化精神是中國人的普遍意識,成為一種文化——心理或民族性格,中國人很少有真正徹底的悲觀主義,他們總愿意樂觀地眺望未來?!盵1]于此而言,那些笑話對“假丑惡”的蔑視、嘲笑和諷刺,不也折射出中國文化精神主張“真善美”、追求生命靈動、主張靈活變通這一基本傾向嗎?在笑話的詼諧調(diào)侃中,不也折射出中國人樂觀幽默的性格嗎?這,也許就是作為文學的“另類”——包話《廣笑府》在內(nèi)的笑話的意義吧!
參考文獻:
[1]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單位:廣東警官學院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