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學習中有許多原因會導致所謂的英語學困生的產生,然而作為高考考生的一大組成部分,這些“學困生”生必須被轉化,這是廣大英語老師應努力探究的難題。本文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 英語差生 形成原因 現(xiàn)狀 轉化策略
一、什么是英語差生
通常人們把英語學科成績較差的學生叫做英語學困生或者后進生。也有人這樣定義所謂的英語學困生:英語學困生指智力上無障礙,但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在英語學習方面有障礙,學習效率低下,達不到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學生。
其實,只要存在教育,就會存在學困生。只要存在任何形式的考核,就必然不能忽視學困生的存在。于是,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使之共同發(fā)展成為了教育工作者一直面對從未擺脫的難題,英語學科亦如此。
二、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英語學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呢?難道真的是某些人生來就不適合學英語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在學生中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得出以下幾個原因。
1.對英語缺乏興趣。調查顯示,選擇此類原因的學生的比例高達驚人的50%,甚至有的班級還超過了這個比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怎么可能自發(fā)、努力地學英語呢?我把這類學困生歸結為“動機缺乏型”學困生。
2.有一些學困生對英語有一定興趣,也努力學過一段時間,但由于成效不顯著或者枯燥無聊等原因,沒能堅持下去。甚至有不少學生循環(huán)多次,而最終結果是一致的,他們放棄了,躺倒不干了,這些學生可以稱之為“毅力缺乏型”學困生。
3.“恨屋及烏型”。這學生對英語本身并不排斥。但由于英語老師曾經批評過他或讓他覺得丟臉了,他便厭惡英語老師及這門課程,這一類學困生的形成甚至可以追溯到他們的英語啟蒙老師。
4.“破罐子破摔型”。這類學生絕大多數(shù)在初中或者小學時英語成績就已經落后他人,且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沒有得到提高或嘗試過卻沒有成功,最后的結果便是“反正也學不會,我不學了”。稍好一些的結果是苦于無處下手而一拖再拖。
三、英語學困生所面對的現(xiàn)狀
英語學困生心中也有揮之不去的煩惱,他們面對的形勢比其他人更為嚴峻。
1.高考壓力。他們心里不想學英語,可又不得不學,要高考,再痛苦也沒辦法。看到自己和優(yōu)等生的差距,心中的焦急常人難以理解。
2.自卑。英語學困生通常會聚集在一個班上,而每次考試和其他班級相比懸殊的平均分會嚴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導致自卑心理。其中有些人想要學好又苦無方法,真正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3.父母老師的壓力。和普通學生相比,學困生感受到的來自父母和老師的壓力更大。面對父母的期望,他們有心無力,常常自責。而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又使他們害怕面對老師。
四、轉化英語差生的策略
在英語教師了解了學困生之后,要想辦法轉化他們。我嘗試用以下方法幫助他們。
1.從情感入手。由前文可了解到英語學困生形成的關鍵因素并非是認知,而是由很多非智力因素導致的。劉世勛認為: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是形成學困生的重要原因。如忽視情感和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產生厭師拒學的心理;忽視理想教育和動機培養(yǎng),學生失去奮斗的目標和動力;忽視意志培養(yǎng),學生缺乏學習毅力;忽視性格與氣質的培養(yǎng),學生缺乏良好的個性。
因此,轉化學困生必須從非認知因素入手。首先要讓英語學困生對英語老師有好感,從而對英語感興趣,有了興趣他們的英語學習才可能會有起色,所以英語老師要和學困生多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和喜好,有的放矢地幫助他們,做他們可敬的師長、知心的朋友。英語老師必須對學困生付出愛,付出真感情,才能收獲學困生的信任,才能真正激發(fā)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動力。
在某種程度上,所謂的英語學困生已經成了“哀兵”。正所謂“哀兵必勝”,只要英語老師適時激勵他們,和他們“同仇敵愾”,自然能讓“哀兵”發(fā)揮出應有的實力,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績。
2.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理論和實踐證明,養(yǎng)成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我們可以利用21天原理,幫助英語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最困難的時候,可能需要老師或科代表反復提醒,以解決這些學生毅力不足的問題。而到21天以后,學困生每天學習英語的習慣已基本養(yǎng)成,接下去的英語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我以自己的體會為例,介紹幾個比較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1)勤動筆。準備一個英語筆記本,把不理解的單詞、短語、句子記下來,加深理解并經常復習鞏固。
(2)勤背誦。單詞固然要記,但更重要的是記短語和句子,遵循記憶規(guī)律,不斷溫習背過的單詞、短語、句子。
(3)勤開口。早讀課不能成為啞巴課,學生必須大聲朗讀,且不要怕讀錯,這樣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4)勤聽。事實證明,英語的習得主要是靠聽力的輸入而不是用眼睛學的。選取自己能聽懂95%以上內容的聽力材料(甚至可以是國外的小學材料)經常聽。
(5)勤問。英語學習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對于學困生來說尤其多,不能由于怕見老師等原因而將問題積累起來以至無法解決。多問老師,還可以多問英語比較好的同學。
3.適當降低標準,因材施教。學困生必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僅要有總目標,還要有階段性目標。英語老師應對學困生提出并制定目標,并在他們達到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然,我們可以把目標細化,多步驟化。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困生設立了很多較容易達到的小目標,并與鼓勵相結合,大大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
4.幫助學困生形成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的行為能否達到目標的期待和對自己是否有預定目標所需要能力的期待。利用這一原理,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引導學困生通過自己的言行向自己暗示對自我的期待,并按此努力。例如,讓學困生將今天的“我”和昨天或者上周的“我”進行比較,力求“今時不同往日”、“明天會更好”。這樣一來,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提高,形成良性循環(huán)。
5.給學困生以期望和希望。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皮格馬利翁”效應,事實證明它確實具有神奇的力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困生積極的信念:不管你現(xiàn)在如何,你一定能學好英語。并且把這一信念融入日常的教學中。例如,課堂上為學困生提供更多的答題機會。如果他一時之間答不上來,則可以等待或者提示。如果他答對了,則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如果他答錯了,也要以鼓勵為主。在批改學困生作業(yè)的過程中要經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質的評語(甚至可以是中文)。
五、結語
英語學困生是可以被轉化的,也許這個過程會很長,我們會在此期間遇到無數(shù)可預計和不可預計的困難,但是我們并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英語學困生。只要英語老師能懷著真摯的感情,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堅持不懈地努力,這些所謂的學困生也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江林.中學生學業(yè)不良問題之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王安娜.“差班”的英語教學.高要市第二中學.
[3]呂耀芳.高三英語學困生轉化的案例.蘄春一中.
[4]斯幼敏.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調查和轉化對策.上海師范大學.
[5]鄭軍林.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感特征及教育對策.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