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這是每位語文老師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看法。
1.指導學生做好預習,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對課文中的生字難字的學習,最好的方式是指導學生課前自讀課文,在閱讀中自己將生字難字找出來。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找出來的生難字詞才準確切實。如果由教師在課堂上主觀提出,則可能脫離實際。當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生難字詞后,指導他們及時閱讀課文注釋和查閱字典,了解生字難字的讀音和意義。若還有不會的,則可再與同學、老師商量討論。這樣印象深刻,易于掌握。
2.關于閱讀教學
2.1喚醒自我,主動探究,確立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真正有效的閱讀,只有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及意義,達到理解內(nèi)化的目的。但是,由于以往“填鴨式”的教學,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閱讀的真正主人,只是一味地習慣于應付教師的提問,琢磨作品的答案,甚至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現(xiàn)成結(jié)論,最終迷失了自己,喪失了閱讀的渴望。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固定教學的方向,不應把自己的心得強加于學生,而應確立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歸還學生主動閱讀的權(quán)利,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情緒化的“場”,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鼓勵學生做閱讀的真正主人,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專注、興致勃勃地閱讀、探究。學生的自主性越強,積極性越高,個性就越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來。
2.2根植文本,多讀多悟,迸射學生閱讀思維的火花。
注重多讀,引導感悟,是個性化閱讀的核心。離開了文本,一切都將只是浮光掠影,不得要領。讀者的感悟體驗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做出個性化的解讀。“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解讀文本,而且要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建構(gòu),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審美樂趣、文化積淀、語言發(fā)展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文本的超越,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溝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內(nèi)容的視角轉(zhuǎn)換中讀出新意,讀出有創(chuàng)見的感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植文本,多讀多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從而激起學生閱讀思維的火花。
2.3細心傾聽,延時評價,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創(chuàng)新精神。
“學貴有疑”?!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思考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墩Z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為此,教師不應以絕對權(quán)威的角色主宰課堂的局面,而應摒棄“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真誠地成為學生閱讀活動中的合作伙伴,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閱讀氛圍,要學會傾聽,激勵學生勇于表現(xiàn)自我,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張揚個性,發(fā)表見解。對學生發(fā)表的見解,應給予延時性的評價,因為這種評價方式既可為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nèi)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給那些異彩紛呈的答案預留更廣闊的空間。
3.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打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后歸結(jié)到整體上,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chuàng)新點。學生的興奮點如果被激活了,那么他們對課文會進行再創(chuàng)造。如果每天都是輕松愉悅地上課,那么學生的靈感和情感便會得到激發(fā)。此外,還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4.以學生為主,把學生看做語文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jīng)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后根據(jù)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yè)可自主確定。這樣,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參與目標的制定和作業(yè)的布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5.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fā)興趣、設計懸念等方法,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的學習之門。
6.培養(yǎng)積極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gòu)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作充分思考后,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毫不吝惜地讓學生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7.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7.1要寬容。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斗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則能喚起學生內(nèi)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地改正錯誤。
7.2要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
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fā)泄出來,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tài)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