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藥品檢驗所,北京100027)
關于中藥材的辨識、產(chǎn)地、采收、加工、使用,歷代醫(yī)藥典籍記述詳盡。中藥材是天然產(chǎn)物,隨著環(huán)境生態(tài)的變化,物種表現(xiàn)出多樣性。因此,生物的多樣性對中藥材的檢驗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藥材檢驗與中成藥和化學藥品不同,雖然檢驗項目相似,有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等項目,但其來源于生物個體,中藥材的性狀與其他類藥品有著顯著不同。在性狀檢驗方面,除了中成藥、化學藥品性狀要求的藥品外觀(主要指顏色、氣味)外,還包括藥材的形狀、大小、表面、質地、斷面(包括折斷面或切斷面)等特征。中藥材檢驗中,性狀檢驗對于中藥材的真?zhèn)蝺?yōu)劣判定至關重要。性狀不同的藥材,有時其成分的鑒別、含量等有可能符合規(guī)定,因此性狀檢驗的準確性非常重要。中藥材性狀會受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生物的多樣性不僅導致中藥材的性狀發(fā)生變化,有時還會導致成分等的改變。因此,生物的多樣性增加了中藥材檢驗的難度。
檢驗時,中藥材有時對照標準會出現(xiàn)不易把握的情況,在性狀、顯微鑒別、薄層色譜鑒別等項目的檢驗中都可能出現(xiàn)不易判定的情況。比如性狀項,曾發(fā)現(xiàn)首烏藤樣品中有一些藥材的直徑比標準規(guī)定的稍粗,且外皮不易剝離,但顯微鑒別和薄層鑒別均符合要求;又如在檢驗山茱萸時,雖然性狀項目沒有問題,但顯微鑒別中以前很容易觀察到的果皮表皮細胞垂周壁的連珠狀增厚變得不明顯;再如檢驗薄荷時,性狀基本符合規(guī)定,但薄層色譜中樣品在薄荷腦處對應的斑點卻不易被發(fā)現(xiàn),或顏色不完全相同,即使是新采收未加工過的薄荷也有這種情況。此外,諸如山藥的針晶變少,大黃的簇晶變小,沉香的顏色及氣味發(fā)生改變,車前子形狀和大小差異較大,烏梅果肉薄、果核差異較大等問題的出現(xiàn),給檢驗結果的判定增加了難度。遇到這些情況,對于那些能夠量化的,可根據(jù)出現(xiàn)的比例等實際情況,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給出合格與否的判定,但有些如顏色、氣、味,連珠狀增厚不明顯,薄層色譜斑點模糊等情況,由于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同或明顯與否沒有具體數(shù)據(jù),因此在結果判定時較難把握,一般采取廣泛查閱資料的方法尋找佐證,同時請教上級技術部門,以便給出正確的判定結果。
總之,中藥材的檢驗難度增大,尤其是性狀描述中的顏色、味道、氣味等易受主觀感受影響使結果判定存在差異。如極苦、微苦、苦等味道,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即使是同一檢驗員也需要經(jīng)過幾種味道的比較才能較好地判斷。在中藥材檢驗時,對于主觀感受方面的檢驗,如顏色的基本主色調無變化,氣、味等未與原有氣、味截然不同,且檢驗其他項目均合格,也可給出符合規(guī)定的結論。性狀的檢驗只能作為結果初步判定的一個方面,藥材的真實質量還需依據(jù)其他項目檢驗的結果作進一步判定。因此,當感官檢出的結果與標準差別不大,如粗細、長短、質地等略有差異,氣、味等只是濃與淡的差別,顏色為同色調而僅有深與淺之別等,其他檢測數(shù)據(jù)符合規(guī)定,此時感官方面的檢驗結果就不作為判定結果的主要依據(jù),需與其他項目的檢驗情況一起綜合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準確的檢驗結論。
藥材檢驗需要感官的參與且正確判定難度較大,藥檢所一般以選用經(jīng)驗豐富的人員、留取藥材標本、對人員定期培訓等方法提高感官檢驗的準確性,但生物的多樣性仍給藥材的檢驗帶來不確定性。長期以來,由于生物基因的重組、環(huán)境的作用以及基因與環(huán)境間的相互影響,植物的表型多種多樣,即同物種的中藥材間也存在差異。藥典規(guī)定的藥材來源一般是確定到種。物種在大面積栽培和人工選擇的過程中,物種以下的類群變得十分繁雜,許多生態(tài)學上重要的變異是在種以下水平發(fā)生的。如較常用的桃仁,藥典規(guī)定來源于薔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種子,文獻記載的桃的栽培品種,以品種名稱統(tǒng)計就有472種;烏梅藥典規(guī)定來源于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e(Sieo.)Sieb.et Zuce.的干燥近成熟果實,但梅的栽培品種以品種名稱統(tǒng)計也有197種。各個栽培品種在果實、種子的形態(tài)及氣味等方面均有差異,許多藥用品種如杏、石榴、橘、棗、柿、枇杷、山楂等都有大量的栽培品種[1]。
栽培品種果實的味道、成分等存在明顯差異。植物分類學研究表明,種內差異不同于種間差異,通常是連續(xù)的,并且有機地存在于物種形成和進化的過程中。也就是說,在種內,有些差異是連續(xù)性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如橘葉,其不同品種葉的大小、質地、光澤、葉緣甚至顯微構造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劉鑄等[2]指出,種內差異終會產(chǎn)生變種和變型,變型與變種相比,屬形態(tài)或個別性狀變異比較小的類型,分布沒有規(guī)律或十分狹窄;變種和變型通常為自然選擇的產(chǎn)物,如果是人工選擇的變種和變型,通常稱為品種,品種與植物分類中應用較多的栽培變種(栽培型)同義。大量栽培品種的培育,一方面為中草藥提供了豐富的來源,但另一方面因為種以下類型的差異使得中藥材檢驗方面的研究面臨著更加艱巨的任務。
中藥材的檢驗項目歷來重視中藥傳統(tǒng)的質量判定方法,即形、氣、色、味等傳統(tǒng)外觀鑒別方法。從中藥材名稱可看出傳統(tǒng)質量判定方法對性狀的重視,如以顏色定名的藥材有黃連、紅花、玄參,以氣味定名的藥材有木香、沉香等。因此,一方面要重視傳統(tǒng)的質量判定方法,另一方面要努力尋求能體現(xiàn)藥效的成分控制方法,但這兩方面都受到種以下類型多樣性的影響。由于栽培品種等種以下差異的存在,導致植物形態(tài)如植株高矮、粗細、葉形、果實、種子等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會體現(xiàn)到藥材的性狀、解剖構造及成分上。品種等種以下差異,可導致不同類群的藥材在性狀、顯微構造和成分等項目的檢驗中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這加大了檢驗標準制訂和檢驗操作的難度。
陳隨清等[3]發(fā)現(xiàn),山茱萸在長期的應用和栽培過程中,種內產(chǎn)生了很大變異,出現(xiàn)較多栽培品種,主要表現(xiàn)在這些品種的果實從形狀、大小、顏色、重量到產(chǎn)量、干果肉(藥材)得率等具有較大的差異,對7個栽培品種多糖的含量測定結果也存在差異。
謝洋等[4]對河南銀杏核用品種的種核特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品種間種核的外形不同,有的表面有棱線,有的則無;有的品種種核的兩側較銳,呈翼狀,有的則特征不明顯;不同品種間種核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差異也較大。大車前(Plantago major)能生長在多種不同結構的土壤(從沙土到壤土),其大小和體態(tài)隨著土壤的變化而改變,沙土上的個體極小,粘土上的則極大[5]。
史剛榮[6]對木槿3個種以下類群葉片的比較解剖學研究表明,木槿3個變型的葉片在柵欄組織細胞層數(shù)、厚度、木質部發(fā)達程度,以及氣孔、機械組織、纖維、草酸鈣簇晶的多少方面均有較大的差異。因此,藥材品種不同,顯微構造也會產(chǎn)生差異。
種以下的差異同樣會導致成分的變化。如我國的樟樹(Cinnamomun comphora)按其化學成分至少可分為主含樟腦的本樟、主含黃樟油素的油樟和主含芳樟醇的芳樟,但它們在形態(tài)上沒有區(qū)別[5]。同樣,產(chǎn)自我國北部的東北薄荷(Menthasaehalinensis)依據(jù)揮發(fā)油的成分和含量,可分出3個不同的化學型,其化學成分不完全相同[7]。
藥材大多來源于單一的物種,但生物的多樣性導致相同物種來源的動植物在性狀、解剖構造及成分上存在差異,有些差異還很大。因此,中國藥典及地方藥材標準每次改版時都把增加專屬性項目及調整來源作為重要任務,以便按照標準檢驗時能較好地掌控生物的多樣性導致的藥材各個方面的改變。
首先,改進標準時,要在藥材的種甚至品種來源上力求準確。種方面的調整,要在充分考證傳統(tǒng)用藥的基礎上,結合植物資源調查和市場藥用資源調查,確定古今品種的異同。查良平等[8]關于白芍的研究值得借鑒,其在調查四大產(chǎn)地白芍的種質后,指出芍藥既是著名的觀賞花卉,也可供入藥。觀賞花卉的花大而美麗,選育出很多的復瓣品種,但歷代本草則認為藥用白芍以單瓣花紅者為佳。藥用白芍產(chǎn)區(qū)種質調查表明,杭白芍與和亳白芍種質的共同特征是花單瓣,山東菏澤藥用芍藥花為單瓣紅色,而復瓣的觀賞芍藥不入藥。川白芍的花為復瓣,雄蕊瓣化,當?shù)卣ɡ俟┣谢?,根作白芍。其認為有必要深入開展川白芍與其他藥用白芍間的品質比較,為質量評價提供依據(jù)。
其次,改進標準時,對于中藥材性狀的描述要在確定種甚至品種的基礎上,充分把握種以下類群的共性特征,同時兼顧種以下類群存在的差異程度及變化規(guī)律,在制訂標準時除準確描述共性特征外,也要具體體現(xiàn)種以下類群之間差異的程度及規(guī)律,以充分保證標準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
有關橘葉、丹參等的研究表明,雖然品種間的性狀存在差異,但其指紋圖譜的相似度很高,即紫外檢測器可檢出成分的數(shù)量及比例相似。吳士杰等[9]建立指紋圖譜,對川澤瀉和建澤瀉進行分析,結果10批澤瀉藥材的高效液相色譜圖與對照圖譜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羅文等[10]比較10批決明子飲片樣品指紋圖譜后發(fā)現(xiàn),收集來的不同產(chǎn)地決明子飲片指紋圖譜中主要峰群的整體圖貌基本一致,10批樣品指紋圖譜相似度均在90%以上[10]。對于指紋圖譜相似度較高的藥材,可以采用構建指紋圖譜的方法進行鑒別檢查,較全面準確地反映藥材的質量。
另外,應重視藥材標準的培訓工作。藥材標準更新變化后,相關培訓工作要到位,尤其是對于質量標準中有變化的地方應該重點培訓,使中藥材檢驗人員能把握標準中變化的關鍵點,在實際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藥材標準要與時俱進。作為藥材來源的生物體是發(fā)展變化的,生物的多樣性就是表現(xiàn)為個體隨生境及基因的變異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因此,藥材的標準研究要根據(jù)生物體的變化不斷調整、改進和提高,以切實保證標準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
要保證藥材的療效,最重要的是深入開展藥效藥理學研究,用療效統(tǒng)一藥材的使用,用療效確定藥材的共性,同時研究藥材種以下變化中穩(wěn)定不變的共性之處以及差異的變化規(guī)律和幅度,準確全面地制訂出中藥材的質量標準,保證藥材標準的科學嚴謹和易操作性,從而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藥材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慕 茜,俞明亮,房經(jīng)貴,等.中國20種重要果樹品種命名情況分析[J].浙江農業(yè)學報,2011,23(6):1100-1106.
[2]劉 鑄,楊春文,金志民.種下分類階元及其在進化中的關系[J].生物學教學,2011,36(7):4-5.
[3]陳隨清,王利麗,楊 晉,等.不同栽培品種山茱萸藥材中多糖的含量測定[J].河南科學,2005,23(4):513-516.
[4]謝 洋,吳 軍,袁美麗,等.河南銀杏核用品種種核特征比較研究[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9,37(11):164-166.
[5]徐炳聲.生態(tài)變異在植物分類學和進化中的重要性[J].廣西植物,1986,6(3):201-216.
[6]史剛榮.木槿三個種下類群葉片的比較解剖學研究[J].廣西植物,2003,23(4):327-330.
[7]劍桂新,周自新,周榮漢.東北薄荷的化學型[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1995,4(4):60-62.
[8]查良平,楊 俊,彭華勝,等.四大產(chǎn)地白芍的種質調查[J].中藥材,2011,34(7):1037-1040.
[9]吳士杰,涂正偉,安海洋,等.澤瀉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研究[J].中國藥業(yè),2011,20(6):19-21.
[10]羅 文,劉 斌,王 偉,等.決明子藥材HPLC指紋圖譜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2(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