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曾國藩的家風家教
李微
被后人推崇為“千古完人”、“官場楷?!钡脑鴩?,其為人處世、秉性風格與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著直接關系。
曾氏一族,遠祖居于江西,曾家數(shù)百年世代務農(nóng),無功名者,是默默無聞的寒族。祖父曾玉屏治家極嚴。創(chuàng)制一套家規(guī),稱做“八字家訣”:早、掃、考、寶、書、蔬、魚、豬。
早:早起,早起三朝,可當一工。
掃:掃除,清潔衛(wèi)生,不可忽略。
考:祭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寶:睦鄰,患難相顧,惟善為寶。
書:教育,讀書明理,普及知識。
蔬:種菜,園有蔬菜,四季常新。
魚:養(yǎng)魚,魚躍于池,活潑潑地。
豬:養(yǎng)豬,庖有肥肉,養(yǎng)老待客。
這八件事家里無論老幼必須做到。同時要求家庭成員禁絕疏遠六種人:算命的、看風水的、巫道、巫醫(yī)、和尚、閑客。后來,曾國藩繼承家教衣缽,為之編成順口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y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曾氏的家庭教育、“八字家訣”,尤其是祖父曾玉屏的家教家規(guī)對曾國藩影響甚大。他終生沒有忘懷祖父的遺訓,時刻用祖父的家訣教育子孫,要求屬下。直到自己的兄弟成了地方大吏,仍舊要求曾氏子弟媳侄勤儉持家,不許脫離生產(chǎn)勞動。他有穿不盡的官服朝靴,但日常穿戴仍要求女兒、媳婦為他做衣、做鞋,以此要求子女、考查自家女兒和媳婦的女紅。曾國藩點了翰林,全家歡慶,而祖父卻向家庭成員宣布:我家雖出了翰林,但仍要以耕田、種菜為生,不能靠做官吃飯。曾國藩做了兩江總督時給家里去信,說曾氏“極盛”之時,更不能忘記祖宗家法,不能丟 “八字家訣”,要在“作田上用工夫”。
曾國藩在日記、家書中時常記述祖父組織的“耕織家庭”,認為那時家里雖貧苦些,但卻充滿了生氣,充滿了喜悅,充滿了家庭成員間的友誼和敬愛。
曾國藩對兒子的教育是下了功夫的。曾一再表示“不愿子孫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為了兒子讀書明理,他規(guī)定兒子每天必須做四件事:看、讀、寫、作?!翱?、讀”要5頁紙以上,“寫”要寫字100個,“作”要逢三逢八日作一文一詩。盡管父子間經(jīng)常相隔千里之遙,他總是抓緊一切空隙不厭其詳寫信回家,細心指點。這種指點,很少擺出父親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像朋友那樣推心置腹,像老師那樣循循善誘。他常用自己的得失啟迪兒子,還要求兒子不要光學中國的經(jīng)史子集、天文算學,還要學外國知識,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這也是當時一般守舊昏庸的“封建腦瓜”所難能的。
正是在父親的引導下,曾紀澤后來成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出使英、法、德、俄四國。
與其他的家訓相比,曾國藩的家訓在教育內容與教育對象上盡顯其特異處。一般家訓面對的只是子女,他的家訓還面對幾個也想建功立業(yè)的弟弟。在對弟弟們培養(yǎng)的過程中,他花了不少心血。因為在他看來,“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于是在曾國藩的一千多封家信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寫給他的四個弟弟的。在這些家信中,曾國藩或是正言厲色,或是苦口婆心,或是淳淳教導,都無不是費盡心思地在教導弟弟們,希望他們能早日成才,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yè)。
曾國藩當翰林時,帶曾國荃去北京,要親自教導。曾國荃要走,曾國藩著急了,寫信給父親。他認為弟弟的教育是他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說:“至于兄弟之際,吾亦惟愛之以德,姑息之愛,使兄弟惰肢體,長驕氣,將來喪德虧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闭婵芍^是用心良苦。
曾家世代重視禮義廉恥、勤儉質樸、孝悌尊友、忠君愛國的家庭教育。正是曾家勤儉而嚴正的教育,造就了曾國藩這個清朝的“中興第一名臣”。一部流傳于世的《曾文正公家書》無論是官家富戶,還是平民百姓,幾乎都把它奉為治家之典范。
湖北省十堰市谷潤房地產(chǎn)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