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青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200032)
跨入21世紀以來,性與生殖健康促進日益成為國際共識和國際行動的一個優(yōu)先領域。盡管社會開放了,性話題依然是當今社會很多人不愿觸及也不敢觸及的“敏感話題”。性與生殖健康“從人的搖籃直至墳墓”都會涉及到,涵蓋全人群和生命全過程,包括小孩子性發(fā)育、隱睪問題;青少年手淫、遺精、婚前性行為及人工流產(chǎn)問題;生育后人群的避孕節(jié)育和生殖道感染及其性病防治問題;中老年人性功能障礙、更年期綜合征等問題。中國平均每天有2.5萬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會面臨性的欲望和需求、生殖、避孕、性功能等問題,甚至有不孕不育、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等問題。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遇到的性與生殖健康問題各不相同,關乎個體的生存質量及其家庭的幸福生活和社會安定。筆者在咨詢工作中感覺到,大家雖然都普遍認為性是重要的,但坦誠談性卻比較困難,無論是家庭成員間、師生間、戀人間、甚至醫(yī)務工作者和患者之間。坦誠談性并不是傳播淫穢語句,而是談自身在性行為或者生殖健康保健過程中的疑問,是追求正確的性相關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本章重點是介紹各種人群間,特別是與嬰幼兒及兒童、青少年、已婚人群及更年期和老年人等如何突破這道障礙做到坦誠談性,同時介紹坦誠談性的障礙和應對策略及其技巧。
性素質是人們在性方面的綜合能力和表現(xiàn),涵蓋了與性相關的所有內容,在后天實踐中形成、發(fā)展和日趨完善,且受到所在國家與地區(qū),當?shù)厣鐣蛡€人的宗教、文化、經(jīng)濟等因素,以及個人年齡、家庭和婚育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坦誠談性”的理念體現(xiàn)在性話題的談論、咨詢和教育過程中,是對談話對象、咨詢對象和受教育者進行性相關話題的談論、咨詢和教育,并就有關的性科學、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養(yǎng)的社會化過程,它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國家、民族、地區(qū)、宗教、文化、經(jīng)濟、年齡、婚姻等。
以下是常見的幾類與性密切相關的咨詢問題,需要坦誠談性:①嬰幼兒和兒童對性相關知識的早期了解;② 如何知道性和性相關的知識;③價值觀和性行為的關系;④如何為你和服務對象營造一個舒適的談論性話題的氛圍;⑤為什么我是男性,總是向往女性的東西和動作;⑥如何做得像個女人,又如何做得像個男人,男性永遠是強者嗎;⑦ 性快感和哪些因素有關;⑧人類性行為方式有哪些;⑨性反應、男女性敏感區(qū),性欲與性幻想等;⑩如何介紹艾滋?。圆〉念A防以及雙重保護;⑾安全套、雙重保護和安全性交易;⑿男女的性敏感區(qū)在哪里;⒀性功能障礙和性亢奮;⒁男女內外生殖系統(tǒng)及其功能;⒂避孕節(jié)育問題;⒃乳房發(fā)育問題;⒄月經(jīng)及其不調問題;⒅性欲問題;⒆手淫問題;⒇性生活頻率;(21)不孕不育問題;(22)性心理障礙;(23)生殖道感染及其性病問題等。
嬰兒期性教育主要是通過母親對孩子的撫育和喂養(yǎng)完成,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并初步進入性別角色。此時的孩子會關注到男女的差異,特別是生殖器的差異,經(jīng)常會問到“我的小雞雞為什么和她的不一樣?”“為啥我要站的尿尿?”“她為啥總穿花衣服?”等等。許多國家,如荷蘭兒童從6歲開始就接受性教育。在飯桌上、閑談中、花園中,父母都會大方地給孩子解釋性問題。幼兒對性器官的認識,如同對胳膊、手的認識一樣普通,沒有神秘感。并發(fā)展孩子的性別角色,鼓勵男孩勇敢、堅強、果斷;鼓勵女孩溫柔、甜美、衛(wèi)生等。
在挪威最著名的名勝地維吉蘭雕塑公園里,以人生為主題,用鑄鐵、銅和花崗巖三種材料雕成500多座雕像。生命之柱上密密麻麻交疊著雕有121個情態(tài)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盤旋、競求光明、奮力抗爭的裸體浮雕造像,描繪了人們不滿足于人間生活而向上攀登時,相互傾軋和相互關愛的情景。人們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掙扎,有的絕望,組成了一個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驚嘆不止。圓臺階上分布著36座石雕,從嬰兒出生開始,漸漸展示人生各個時期的形象:孩子們在捉迷藏,少年們在扭打玩耍,情人在竊竊私語,老人們熬度暮年。公園的雕塑都是裸體像。幼兒會對裸體的雕塑指指點點,講到“為什么他們不一樣(生殖器)?”“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父母們可以用“雕塑像”作為“模具和教具”,給孩子講解男性和女性的差異,講孩子是如何來的,“就像周圍的花種子和土壤一樣,爸爸的種子是如何養(yǎng)在媽媽的土壤中,生出小孩子”的通俗易懂的道理,坦誠談性。有的家長收到孩子有關“我從哪里來的”詢問后,可能會全家一塊洗澡,告訴孩子“媽媽的土壤,還有爸爸的種子”,使孩子對此不好奇,正確理解性相關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男孩子應該穿男孩子的衣服,女孩子應該有女孩子的服飾。那種從撫養(yǎng)人的喜好出發(fā),“男孩女養(yǎng)”或“女孩男育”的做法可能是有害的,因為這或許正是孩子日后成為后天同性戀的原因之一,或成為孩子未來家庭不和的誘因。在孩童時期,應該開始教育孩子初步建立性道德觀念,如讓男孩愛護尊重女性等,學會基本的性衛(wèi)生知識,例如大小便前要洗手,不可把小棍等物塞入小便的孔竅中等等。此時為便于關照幼兒,撫養(yǎng)人應該與孩子同床而臥,但必須分被而眠。這一階段是從斷奶起到六歲,即孩子夜間會自己起夜前止。如果孩子獨立能力強,能自己起夜就應該分床睡了。
在本人咨詢實踐中,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或多或少地會遇到“性”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當幼兒園的孩子向家長詢問:“我是從哪里出來的?”或是“為什么我有小雞雞,妹妹卻沒有?”等問題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大部分家長非常尷尬,首先會千方百計回避;然后批評孩子“不是好娃娃,不是好乖乖”,更有甚者,把孩子打一頓;還有一些家長,故弄玄虛掩蓋性的真相,采用迷惑的欺騙手段給予不恰當?shù)慕忉專o孩子身心健康留下了陰影。曾有一個咨詢者,孩子25歲不想談戀愛,究其原因,是當年孩子出現(xiàn)第一次遺精時,被爸爸打罵,給其身心健康帶來了長遠的負面影響。
最好的方法是與孩子坦誠交流。當孩子的性知識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涂上去的顏色是最重要的。父母不能給予孩子科學的性知識,孩子就會通過某些渠道或是通過同伴交流來獲取可能不健康、不科學的性知識。這些知識有可能對孩子的性意識、性觀念、性道德等帶來誤導,同時對生理發(fā)育的錯誤認識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際交流。一位孩子問媽媽“媽媽,我是怎么生出來的?”聰明的媽指著孕婦對女兒說:“你就這樣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這個阿姨的孩子過幾天就出來了?!焙⒆訒闷娴刂v“那我怎么進去的?”,媽媽答到“就想花籽種在土壤中一樣,因為爸爸愛媽媽,所以才在媽媽肚子里種下你,等你慢慢長大就出來了”。也可以帶孩子到草地、花園、公園和動物園,借著觀察動、植物的機會,解釋生物如何藉由傳遞花粉及交配來繁衍生命,告訴他們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另外,平時和孩子交流時,遇到性與生殖的問題不回避。教幼兒認識眼睛、鼻子等身體部位時,不要故意漏掉生殖器,以正確的名稱或當?shù)氐牧曊Z、俗語和其交流性器官。并利用洗澡的時間,自然談起人的發(fā)育與生殖及清潔。如果故意不談性器官,就是給孩子心理暗示性是禁忌的話題,給孩童留下好奇或陰影。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定義,青少年指年齡在10~19歲的男女對象,可再細分為青春期早期10~14歲和青春期晚期15~19歲;青年指15~24歲的男女對象,而年輕人囊括10~24歲的所有男女對象。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生活條件的改變,快速城市化、快速傳播的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通信等信息化時代,以及大家庭和核心家庭數(shù)量減少等,引起了青年性相關的知識、態(tài)度、行為和性關系的變化。
在青少年時期,尤其在青春期早期,男女青少年身高體重都有明顯的突增,同時伴有第二性征的發(fā)育。此時,他們對自己所處的性別和性別身份更加在意和認可,同時也對異性和異性的身體開始發(fā)生興趣,開始有了朦朧或急于了解性、性別和性別角色的想法和理念。第二性征的發(fā)育也給他們帶來了性發(fā)育和性需求,若處理不好會出現(xiàn)性困惑。
往往滯后于身體或生理發(fā)育。青少年從身體外觀上長大了,但是其心理還不很成熟。他們往往處在希望獨立又不得不依賴成年人的矛盾之中??赡軙霈F(xiàn)性的沖動,甚至會嘗試各種可能的性行為,大多數(shù)不考慮行為結果。他們很關心外在的信息,但缺乏辨別力來判斷信息的真?zhèn)魏蛠碓础?/p>
青少年開始要學會各種生活技能來應對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如他們要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與各種人交往,學會拒絕和批判性思維,學會感恩和贊美他人等等。此時,青少年的生活圈和交往圈已超出家庭范疇,他們更多地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希望自己的言談舉止能被同伴所認可和接受,逐漸學習成年人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并開始做出“成年人的選擇和決定,并承擔成年人的責任”。
事實證明,開放的性教育對青少年是一種健康的引導。在德國,小學生在十三四歲就開始接受性生理教育了。校園、商店里可以見到免費的避孕物品。有調查顯示,18歲的中學生中,90%以上有過性行為。在德國人的觀念中,所謂“貞操觀”“處女膜情結”乃是對女性性權利的壓抑,早已被歷史唾棄。在德國,強調性的自然屬性無需回避,這樣反而見怪不怪了。有專家認為,德國的性犯罪率相對較低和其開放的性教育有關。
在我國,由于受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中以性“為恥”“為罪”的文化慣性和計劃經(jīng)濟條件下禁欲主義的影響,中國社會當前關于性與生殖健康還存在難以啟齒的窘?jīng)r,民眾受著一種對性的極權控制主義思維的支配,對性“防大于護”,“壓制多于疏導”,大部分人不能“坦誠談性”,即便出現(xiàn)了性的困惑,也難以啟齒,以至于問題變得愈來愈重。近來一系列性侵女孩事件的頻發(fā)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社會直呼“孩子,我用什么來保護你?”,著名性健康教育專家李銀河提到“這些事件的發(fā)生讓我國小學生性教育缺位的現(xiàn)狀暴露無遺”。我的一位訪談者年僅14歲,講到生理課狀況時,“一到關鍵時刻,老師就臉紅脖子粗地講不下去了”。還有一些嚴重的后果是本來可以進行的安全性行為,因為不了解而出現(xiàn)了對身體和心理的損害。所以現(xiàn)在國內也存在著一種尷尬的局面:一方面社會以較不確定的方式對性進行過于嚴厲的規(guī)制;另一方面,作為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性自由的程度在某些方面又越過了合理的界線,出現(xiàn)較多的婚前性行為和后繼的人工流產(chǎn)。無論是家庭、學校和社會,與青少年坦誠談性的知識、態(tài)度和技巧都變得非常困乏,沒有營造良好的氛圍。上海市近年來各項調查表明,青少年、未婚育齡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差,性知識和避孕知識缺乏。據(jù)2012年上海市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工流產(chǎn)手術中有65%是未婚對象。青少年、未婚育齡群眾高流產(chǎn)率和多性伴現(xiàn)象不可忽視。目前我國育齡女性,尤其是年輕人對于性話題羞于開口交流,而社會上、網(wǎng)絡上紛繁復雜的性信息良莠不齊,帶來了性知識和交流技巧匱乏或誤解重重的現(xiàn)狀。2013年的一項調查表明:每年人工流產(chǎn)女性中反復人工流產(chǎn)者所占比例高達50%以上。
本人在做咨詢工作過程中就遇到這樣一個媽媽來尋求幫助,她說:“我有一個15歲的女兒,考慮到女兒進入青春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煩惱,還聽說過很多可怕的女孩的故事后,就想對女兒進行性教育。但每次一提到敏感話題孩子就跑。凡是話題涉及到生理發(fā)育問題她就要想盡各種辦法逃避。后來,就要求女兒和我一起洗澡,以此了解其身體發(fā)育狀況。可是孩子不愿意。后來,我堅持要帶她去看醫(yī)生,或找生殖健康咨詢師時,女兒才道出真相,原來她和男班長的關系很好,曾發(fā)生過兩次性行為,怕我看出來或查出來”。為此,母女倆鬧得非常僵。未婚少女媽媽的案例越來越多。筆者訪談過3例這樣的對象,她們有多性伴,甚至不知這些出生在大街、廁所孩子的“父親”是誰。從這些案例來看,即便父母有心想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首先要掌握與孩子交流的技巧、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交流態(tài)度。同時需要社會、學校和家長聯(lián)合,加大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和性咨詢。如男女生分別參加參與性培訓、參觀異性廁所,討論如何應對性騷擾,解答男女生性相關的身體和心理變化、如何與異性交往等,并參與適宜性話題討論及時咨詢的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使其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