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西方人士對科舉制度的認識

2014-02-05 04:56吳四伍
中國考試 2014年5期
關鍵詞:科舉制科舉考試科舉制度

吳四伍

明清西方人士對科舉制度的認識

吳四伍

近代西方人士基于西方視角或自身經(jīng)歷,對中國科舉制度的考試功能、考試體系、傳統(tǒng)教育等進行獨特分析。他們肯定科舉制度的選拔功能,卻對其阻礙教育、耽誤人才發(fā)展的消極方面深為嘆息。他們欣賞科舉制度設計的周密,但同時以西方人的身份指責科舉考試內(nèi)容的落后。這些論斷和認識對于今天人們研究科舉、反思教育,意義尤其深遠。

科舉制度;傳統(tǒng)教育;西方視角

明清以降,中西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一些西方有識之士對中國社會的認識不斷加深。科舉制度在傳統(tǒng)社會中舉足輕重,自然受到西方人士的關注。他們根據(jù)親身經(jīng)歷,或憑借自身判斷,對中國社會諸多制度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歷史記錄,其中利瑪竇、丁韙良,衛(wèi)三畏等是杰出的代表。他們以西方人獨特的視角,對官吏人才選拔、社會等級形成、傳統(tǒng)教育發(fā)展等問題做了深入探討。這些認識,對于今天人們理解科舉、反思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素材,值得人們重視。

近百年來,海內(nèi)外科舉研究取得諸多重要成果,形成了重內(nèi)輕外的畸形格局,即學人多重視科舉制度沿革、演變、功能的梳理,而有關西方與科舉關系的研究卻寥寥無幾。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當數(shù)1937年鄧嗣禹所撰《中國考試制度西傳考》,該文雖意在闡述中國科舉制度在歐美傳播的具體歷程及其對歐美文官制度的深刻影響;但有關16世紀至20世紀西方人士如克羅茲、特利高特、孟德斯鳩、狄德羅、摩里遜、麥杜思等對科舉制度的認識也有所論述[1]。60余年后,劉海峰《科舉制對西方考試制度影響新探》一文對科舉制度在西方的傳播和影響進一步豐富,搜集更多的史料,注重從文明傳播的角度倡導科舉制度對歐美文明的影響[2]。該文同樣重視歐美知識界對科舉制度的認識,也對此進行了相關闡述。然而,兩文都重在闡述中國科舉制度的海外傳播及深遠影響,對于西方人士觀察科舉制度的獨特之處,缺乏具體分析。事實上,近代以來西方人士對科舉制度優(yōu)劣的詳細分析,對科舉制度舉行的具體觀察,對科舉與傳統(tǒng)社會關系的洞察,以及獨特的西方視角,與同時代的國人分析科舉制度大相徑庭,為人們了解和分析傳統(tǒng)社會科舉制度運行提供難得史料與見識,本文對此試做一簡要論述,祈請大家指正。

1 測量目標與官吏選拔

近日科舉研究,正呈現(xiàn)多學科、多領域拓展的良好發(fā)展趨勢,從歷史學科以外的學科領域深層發(fā)掘科舉制度的各種社會影響,成為人們努力的重要路徑。但是,科舉制度的自身研究同樣值得重視,特別是從科舉的本質(zhì)屬性出發(fā),從教育測量的視角探索科舉的發(fā)展,顯得更為緊迫。研究科舉,首先必須承認科舉是一種旨在人才選拔的測量工作。換句話,科舉制度的本質(zhì)是一項教育測量工作,其核心是測量目標的確定。對官吏的選拔是科舉制的主要測量目標。這一測量目標本身也決定科舉制度的工具屬性所在。來華的西方人士,對于科舉制度的選拔人才功能是贊賞有加。

明清之際,利瑪竇作為最早來華傳教士之一,他觀察到:中西社會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管理階級的不同。在他看來,中國政府的治理是受到知識階級的巨大影響,而這一知識階級正是由科舉制度塑造的?!爸挥腥〉貌┦炕虼T士學位的人才能參與國家的政府工作;由于大臣們和皇帝本人的關懷,這類的候選人并不缺乏?!盵3]同時,科舉制還影響了中國人學習和創(chuàng)造重點的轉(zhuǎn)移,即中國對學問的偏好勝過對戰(zhàn)爭的愛好。正是這種偏好,導致了中國倡導四千多年的和平主義傳統(tǒng)。換句話,科舉制度為中國政府官員的較高文化素質(zhì)把關。它確保將最優(yōu)秀的中國人才送到官吏隊伍之中,保證了中國社會的內(nèi)部穩(wěn)定,也成就了中國對外和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科舉制度的選拔功能也得到衛(wèi)三畏的認可。鴉片戰(zhàn)爭前夕衛(wèi)三畏向美國民眾介紹中國,科舉制度作為首選課題?!爸袊逃耐笍匦?,考試的純正、有效,文學的精確、優(yōu)美,……完全超過了同一時期的猶太、波斯、敘利亞所能達到的?!盵4]科舉制吸引優(yōu)秀人才的重視,它向“這個國家最有志向、最有才能的或激烈的人物提出一個崇高的使命,需要他們貢獻全部力量”??婆e制能選出高效的官吏隊伍,“這樣的考試所充分發(fā)揮的思想和記憶力的訓練,造就了一個層次的知識界,只需要公共生活的磨練和經(jīng)驗,就可以從讀書人中產(chǎn)生政治家,使中國在亞洲的影響遠大?!盵5]科舉制度效能的發(fā)揮,使得人們“不可能設計出更好的方案來保證政府的永久性,或是使人民在政府的管理之下心滿意足。”[6]科舉制體現(xiàn)了平等的精神,“這一制度將一切人置于平等的基礎上,據(jù)我們所知,人類本質(zhì)還沒有這樣的平等”??婆e制度在維護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社會起到良好的作用?!翱婆e考試制度以經(jīng)典及其注解所教導的政治權利義務作為絕對的力量,使中國免于再次分裂成許多王國。”[7]

衛(wèi)三畏同時指出科舉制的一些缺點。如晚清政府的捐納功名過多,使得“考中的人憑真才實學進入官府有個很大的為難,就是出錢買到虛銜和實缺的人更占便宜”。賣官的后果,使得5 000名進士和27 000名舉人等待任用。[8]基于宗教立場的考慮,衛(wèi)三畏認為基督教國家沒有必要實施這種制度,因為人們?yōu)槠渥陨矶鴮W習,不必如此勸誘,就有能力、有意愿成為統(tǒng)治者所期望的博學之士。他們不會聽任網(wǎng)羅和圈套的擺布,汲汲于官職,而且最能干的政治家不必從最淵博的學者中尋求。[9]

與衛(wèi)三畏不同的是,京師同文館的總教習,傳教士丁韙良博士積極主張美國學習科舉制度。19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nèi)醞釀文官制度改革,是否學習科舉制,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丁韙良對科舉制的理解有著某種現(xiàn)實的意圖。他寫道,“正是在中國,科舉考試以最令人滿意的方式經(jīng)受了考驗。假如我們想在這一點上吸取他們的經(jīng)驗教訓,這將不會是我們從中國人那兒學到的第一門課,也不會是他們所能教給我們的最后一門課。我們在許多方面都受惠于中國人,如羅盤和火藥,也許還有印刷術帶給我們的一點啟示?!保⑶覐娬{(diào)“假如我們采取中國選拔人才的方法來為我們的國家政府選擇最優(yōu)秀的人才,那么它對于我們的政府管理機構(gòu)所帶來的有益影響絕不會小于上面提到過的那些技藝?!盵10]因為“科舉考試的首要目的就是為了國家政府選拔人才,無論它在哪個方面有失敗的地方,都不可否認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它的特定目標。中國的官吏幾乎無一例外是受教育階層的優(yōu)秀人才,無論是京師,還是在各個行省,在每一個文學領域拔尖的都是官吏?;实壅墙柚怂麄儊斫袒徒y(tǒng)治中國的百姓?!辈⑶遥婆e制體現(xiàn)了真正的民主精神,“在隨從簇擁下大搖大擺從街上經(jīng)過的威嚴官員其實并沒有什么世襲的爵位,也不是因為皇帝寵幸而做官,更不是由臣民們善選出來的。他們是自選的,并因此獲得人民更深的崇敬,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是靠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獲得官職的。還有什么能比給所有人‘機會均等的激勵靈感’更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民主?中國就是以這種真正的民主而傲視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為無論它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政治制度有何種缺陷,人們必須承認,中國在鼓勵人們發(fā)奮努力和獎賞學業(yè)成就上設計了最佳的方法。”[11]

1909年,盡管科舉制廢除,傳教士麥高溫在游覽貢院后仍不禁感慨,科舉制曾經(jīng)在中國社會塑造何等強大的文人階層?!皣业男姓藛T必須從文人中選出,如果我們認識到對這個地域遼闊的國家進行管理需要多少行政官員,那么這個階層在國家中是多么強大和有影響力也就不難想象了。[12]近代西方學者費正清認為科舉考試制度自漢代開始,以文章為選拔標準,官員“以徹底服膺于官場的正統(tǒng)思想來確立他們居官任職的資格,這肯定又是另一種偉大的政治發(fā)明?!盵13]

從測量目標的完成角度來看,科舉制度在選拔優(yōu)秀人才擔任官吏方面,得到西方人士的長期贊揚,也是西方人士肯定科舉制度的最大之處。從利瑪竇直至費正清,不管時代如何不同,立場如何差異,他們均承認科舉制在選拔官吏方面的積極作用。人們立場不同,往往判斷科舉制度的價值差異很大,如像衛(wèi)三畏基于基督教徒的立場認為科舉制無需借鑒,而丁韙良基于現(xiàn)實需要強調(diào)科舉制的優(yōu)越性,但兩者均無法否認科舉制在塑造中國社會特性方面的巨大效應,他們恰好從正反方面論證了科舉制度作為人才選拔的工具價值所在。誠如費正清所說,科舉制度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所扮演的角色,遠遠沒有為人們所重視。

2 考試體系與身份等級

從測量的附加效果來看,科舉考試制度對傳統(tǒng)社會的影響是任何現(xiàn)代考試所難以比擬的。科舉考試從縣級到全國,形成了各級相通的嚴密考試體系。這種體系能夠確保動員所有知識分子參加考試,從鄉(xiāng)試到殿試,使得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置身爭取權力與功名的統(tǒng)一測試之中。更重要的是,伴隨考試的結(jié)果,使得人們分處秀才、舉人、進士等不同功名,進而在社會上形成不同層次的文人體系,造成不同士人身份等級的不同。來華西方人士往往將科舉的功名與西方社會的學位制度比較,得出很多獨特的認識。

利瑪竇認為科舉制度是一種人文教育的方式,科舉應試人士存在三個明顯的等級,即身份。中國的秀才類似于西方的學士學位。舉人則相對于西方的碩士學位,必須由秀才為基點考試晉升,不過,“碩士學位要比學士高出很多,隨之也就更加尊貴而且有更引人注目的特權”。[14]進士則相當于西方的博士。中國進士的獲得難度更大,但是回報也更大。進士“屬于取代碩士地位的另一個社會階層,并被算作是全國高等公民之列?!辈⑶疫M士和舉人之間的差別很難讓西方人理解。在他看來,“一個外人很難體會他們的地位比他們昨天的同事們高出多少,而那些人卻總是讓他們上座并以最奉承的稱呼和禮貌來款待他們?!盵15]對于中國的科舉功名,利瑪竇堅持以西方的學位制度為參考坐標進行理解,認為中國科舉考試體系分為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強調(diào)科舉功名對中國社會階層的強化有著特別的作用,遠比西方的學位證書更有社會影響力。

衛(wèi)三畏認為科舉考試體系分為四級,認為科舉功名分為秀才、舉人、進士和翰林。他比較深入分析各級考試的不同,秀才“第一級資格可以靠勢力和金錢來獲得,而第二級(舉人)則全憑考試”,至于第四級,即翰林,“寧可說是官職而非考試級別,因為得到這一地位的人列入翰林院的名單,而且領薪金”。[16]衛(wèi)三畏更關注科舉考試體系中各級考試競爭的殘酷?!肮俾毜臉s譽和權力是多年堅韌學習的激勵和報償。二十名中舉者之中得到官職的不及一人,百名應試者之中考取的不及一人。”在科舉考試體系影響社會分層的方面,衛(wèi)氏更強調(diào)秀才考試的作用。“受教育的人形成了這個國家的唯一特權階級;有了第一級學位,就使自己進入士紳階級之列,被認為苦讀付出的一切代價得到足夠的補償?!毙悴疟旧頁碛幸欢ǖ纳鐣徒?jīng)濟特權,“中國教育和考試制度的實際好處,在授予舉人之前已大部分做到了?!币驗榭婆e考試培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精英階層,衛(wèi)氏認為中國科舉制度有利于維護傳統(tǒng)官僚社會的長期存在,“這樣的考試比其他任何單一的原因在維護中國政府的穩(wěn)定并說明其連續(xù)性之上已經(jīng)作出更大的貢獻?!盵17]

丁韙良延續(xù)了利瑪竇的看法,認為科舉考試體系分為三級,即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對應的科舉名分為“秀才”、“舉人”和“進士”?!靶悴拧钡姆Q號相當于學院或者大學授予的學士學位,“舉人”稱號相當于碩士學位,“進士”稱號相當于民法博士或法學博士。不過,對于科舉功名的特殊性丁韙良有自己的認識,他認為“中國的學位代表的是才能,而非學識;它們是由國家授予的,沒有經(jīng)過學?;?qū)W院的干預;它們還帶有官銜的特權;而且他們只授予考生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西方的學位正好相反,它們與做官無關,它們所證明的——假如能證明的話——是學識的長進,而非能力”。

至于“翰林”,丁氏認為其與皇家學院院士對等,因為兩者都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但兩者跟政治的疏密關系不同,“歐洲的學術院是在貴族或皇家贊助下自發(fā)成立的組織,但翰林院卻是一個文官團體和政府組織,也是整個國家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翰林們并不是為了熱愛學問而試圖參加這個組織,而是為了這個職位所能帶來的榮耀,尤其是把它作為獲得肥缺的跳板。[18]兩者對具體知識的掌握也有著很大的差異?!皬目茖W的觀點來看,把中國的翰林與法蘭西學院院士(或甚至西方的普通平民)來作比較是不公正的。因為自然科學正好是翰林們不擅長的知識門類”。在丁韙良看來,盡管翰林們對中國歷史熟練掌握,但是對于西歐歷史一無所知,對于近代地理學,動植物學、日心說等近代科學知識所知甚少。他們的精神和目標和法蘭西的院訓“創(chuàng)造與完善”是格格不入的。[19]顯然,在細致比較中西考試的差異方面,丁氏認為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與政府管理更加緊密,得到的回報也與權力和社會威望更為密切,而西方的教育考試更多注重知識與學術,而不僅僅聚焦于官吏選拔。

由于經(jīng)歷與知識不同,來華的西方人士有關科舉考試體系的認識存在分歧,如麥高溫堅持科舉考試“四級說”,即科舉功名分別是秀才、舉人、進士和翰林。他承認科舉功名與西方學位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因為兩者所教育和掌握的知識明顯不同,“用西方的觀點來看,獲得以上學位所需要的知識是貧乏而有限的,在我們英國學生的眼里簡直少得可笑。中國學生們所需要的所有知識就是對儒家經(jīng)典深刻而又透徹的理解。他們對英國學生在中學里所學的基礎課程尚且知之甚少,更不用說大學中那些高級課程了。數(shù)學、天文學、幾何學、地質(zhì)學等,這些名詞對中國學生幾乎是完全陌生的,至少英國青年人必須學習的一些純科學的課程更是中國文人聞所未聞的?!?/p>

盡管西方人士對科舉考試體系的層級認識存在一定的分歧,但他們都看到科舉考試與文人集團的特殊關系,看到科舉制度對傳統(tǒng)士人身份的塑造,看到了科舉制度對傳統(tǒng)社會的特殊影響。他們注意到科舉考試與社會階層形成的密切關系,特別是教育權成為中國管理層與精英層入門的重要砝碼,科舉制度成為中國社會流動的重要渠道。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他們清醒地指出科舉制與西方學位制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如雙方所有的知識不同。立足當時西方人士的立場,中國的科舉制度及其塑造的士人,無疑是有著明顯的落后標志。盡管,這種判斷本身也展示出近代科學革命以來西方士人的殖民心態(tài)和心理優(yōu)勢。

3 應試科舉與傳統(tǒng)教育

從科舉考試的準備來看,應試教育占有非常明顯的位置。教育與考試始終互為矛盾、互相影響,科舉制度與傳統(tǒng)教育亦不例外。雖然科舉制度在動員人們投資教育、讀書識字方面功不可沒,但是其浪費士人精力,扭曲教育方面同樣也是罪孽深重。在西方人士看來,科舉制度在促進教育發(fā)展方面,似乎弊多于利。

首先,科舉制度影響中國學科知識和教育發(fā)展的不平衡,即人文學科發(fā)達,而醫(yī)學、數(shù)學等科學相對落后,進而影響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利瑪竇觀察到,“在這里每個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學領域成名的(按:通過科舉做官),沒有人會愿意費勁去鉆研數(shù)學或醫(yī)學。”其原因是“鉆研數(shù)學和醫(yī)學并不受人尊敬,因為它們不象哲學研究那樣受到榮譽的鼓勵,學生們因希望著隨之而來的榮譽和報酬而被吸引。”[20]科舉制度給中國傳統(tǒng)教育所造成的重文輕武的現(xiàn)象,深刻的影響中國的民族性格,“凡希望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都不贊成戰(zhàn)爭,他們寧愿做最低等的哲學家,也不愿做最高的武官,他們知道在博得人民的好意和尊重以及在發(fā)財致富方面,文官要遠遠優(yōu)于武官?!边@樣,中華民族也形成了愛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因為“從帝國建立開始以來,人們就更愿意學習文科而不愿從事武職,這對于一個很少或沒有興趣擴張版圖的民族是更合適的?!盵21]有關科舉制度對民族性格的形塑,丁韙良也有類似的觀點,“我們親眼目睹這種力量強大得足以將滿族這么一個勇敢的游牧民族改變成為中華民族中最中國化的民族。正是教育給生活在各種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下的中國人身上打下了一個統(tǒng)一的烙印?!盵22]

其次,科舉制度的成功使得傳統(tǒng)教育發(fā)展出現(xiàn)不健康的狀態(tài),成為一種目標教育和短視教育。丁韙良認為科舉制使得中國傳統(tǒng)教育并未得到政府的資金投入,而是依賴私人的投資?!皩嶋H上,教育一貫是通過私人集資和公共募捐的方式來辦的,而政府則滿足于摘取最好的果實和采用適當?shù)募畲胧﹣泶龠M人才的培養(yǎng)。一個這樣做的政府不能被指控為忽視教育的權益,盡管這種贊助的有益影響很少能滲透到社會的底層?!盵23]政府關心的只是官吏培養(yǎng),而不是教育的本身發(fā)展?!罢]有看到教育本身的價值,而是把它當做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教育的偉大目標就是保證國家安定;保證國家安定靠的就是能干的官吏,而教育就是使官吏們?yōu)榱寺男新氊煻鳒蕚涞囊环N手段。這個目標一旦實現(xiàn),政府一旦獲得了這種能干官吏的適當來源,民眾的教育不再是一個目標。”[24]以科舉考試為目標的傳統(tǒng)教育顯得發(fā)展緩慢且誤入歧途,“把參加科舉考試定為學習的永久目標必然會使教育的影響變得膚淺?!@種作文耗費緊張而無用的大量精力,這就好比是西方人對于拉丁語詩歌的熱忱,后者曾經(jīng)統(tǒng)治了教育機構(gòu),直到現(xiàn)代科學的興起推翻了這種統(tǒng)治?!盵25]

再次,科舉制度的殘酷競爭與惡性發(fā)展是傳統(tǒng)教育發(fā)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在衛(wèi)三畏看來,由于科舉制度的影響,中國教育的目標發(fā)生扭曲,中國古代教育的大目標,并不在乎學習知識,而在于訓練心靈,純潔情感?!白x書僅僅被看作獲取一定目的的手段,很自然的結(jié)局是,當一個受教育的人達到了目標,他不會怎么樂意將這些謀求職業(yè)的手段轉(zhuǎn)變?yōu)槿松改匣驓g樂?!盵26]中國教育制度的真正價值在于通過考試和授予的學位,可以成為學生進入官府的通行證。美國傳教士何天爵批評尤為犀利?!霸谥袊?,讀書求學的一切動機和最高期望,就是要步入仕途。當每一名孩子由懵懂無知到漸諳人事而進入學堂時,他首先被灌輸和想到的,便是讀書做官,而所有父母在為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時,他們念茲在茲的,也不過如此[27](第191頁)”跟西方人比較,“西方讀書人不一定是為了做官,而所有那些東方的莘莘學子們孜孜矻矻、皓首窮經(jīng)追求學問的明確目的,就是為了做官。他們視做官為夢寐以求的終身職業(yè)。”[28]

同樣,衛(wèi)三畏看來,科舉考試伴隨而來的是特定的科舉式教學,帶給孩子更多的是痛苦。背誦是科舉教學的特色,但是背誦不能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八麄儾⒉辉O法便利學生認字,不按字的組成部分來安排;而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認,就像教孩子從標本組中識別礦物的名稱和形狀一樣。像這樣的學習程序所取得的結(jié)果,必然使幼稚心靈的力量沒有得到正確知識的滋養(yǎng)而發(fā)展,只能是天賦受到遏制,在腦力功能中灌輸奴隸式地順從于金科玉律,塑造中國學生的智力就像經(jīng)過園丁辛苦地勞作,被扭曲成盆景的小樹一般,這樣違反自然的栽培法只能長出不像樣的果實?!盵29]

丁韙良認為“中國人在智力上并不遜于所謂的‘最優(yōu)等民族’”,盡管“一個歐洲的五歲兒童能比十歲的中國兒童表達更多的思想”。[30]在他看來,造成中西知識教育差異的更大原因來源于科舉制的導向作用和教育方法的落后。科舉制倡導的是“純粹是智力文化”,且用“最堅決和有效的方式”推行,其規(guī)模“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中國相匹敵?!盵31]科舉教育方法落后,缺乏創(chuàng)新的空間,“在其他國家,哪怕是一個啟蒙課程的教師,也會給隨機應變和原創(chuàng)新留出空間?!谥袊鴧s沒有任何這樣的情況?!痹蚴牵霸谶@個以整齊劃一而著稱的國度里,藝術和文學的所有過程都采取固定的模式,就像他們的衣服樣式和梳頭的方式那樣。學生們?nèi)佳刂麄兊淖嫦仍谝磺昵八哌^的道路,而這條路也并沒有因為有這么多人曾經(jīng)走過而變得更為平坦?!盵32]更為根本的是,科舉制度在中國遭到濫用。因為“科舉考試的競爭制度似乎注定要在推動思想運動中扮演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而這個思想運動的起始階段已經(jīng)清晰可見。”,盡管過去科舉制度“迫使中國人的心智在過去長時期內(nèi)部都像碾磨一樣在原地打轉(zhuǎn)的話”,但“那并非該制度本身的錯,而是人們?yōu)E用了這個制度?!盵33]

最后,科舉考試及其配套的教育制度存在致命缺陷。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存在知識上的天然不足,在衛(wèi)三畏看來,科舉制度的過度發(fā)展與膨脹,加之中國語言的復雜、難學,使得中國“最優(yōu)秀的學者對其他人種、年代和土地全然不知,這就是他們的不幸,遠非他們的過錯,他們因孤立而遭遇災難。他們完全不懂,學習外界的道德、科學、政治觀念將會帶來持久的利益。既沒有地理、博物、數(shù)學,也不將別國的歷史和語言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只是一味地讀經(jīng)典著作,自然在他們的國家培育出扭曲的觀點?!币驗橹R的缺陷,使得官員的性格也發(fā)生扭曲,形成自負無知的性格?!肮賳T一說到自己的力量、資源和相對影響,腦中充滿了自負、無知和傲慢,一遇到更有技巧或更強大得對手,就陷入無助的地位?!盵34]何天爵也認為科舉制度不能勝任時代的發(fā)展,“一位頭腦敏銳和智慧在某些方面不遜于任何歐美人的中國政治家對于最基本的科學原理卻一無所知,他相信地球是方的,堅持認為日食、月食是由企圖吞吃太陽或月亮的天狗造成的,他確信狐貍會隨意變成人形?!盵35]

總之,對于科舉時代的教育體制,西方人士普遍持一種批評的立場,特別是立足現(xiàn)代自然知識的基礎上,批評科舉考試內(nèi)容的狹窄,教育方式的呆板,教育內(nèi)容的單一等。倪維思的論斷有著很大的普遍性,“中國的教育體制雖然能使人的記憶潛力和儲量發(fā)展到一種絕無僅有的程度,但它卻打擊和阻礙了思想的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新能力”。[36]

4 西方視角與歷史路徑

西方始終是一個變動的西方,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停滯的中國。大約從16世紀到20世紀,西方對中國的整體認識歷經(jīng)一個從崇拜、仰慕到蔑視和不屑的過程。同樣,西方人士對科舉制度的認識,也歷經(jīng)從淺到深,從局部到整體,從感性到理性的復雜過程。明清之際,利瑪竇最先認識到科舉制度在中國社會中的特殊作用;晚清之時,衛(wèi)三畏、丁韙良則站在一個欣賞和借鑒解讀,理解和夸贊科舉制度在官吏選拔方面的優(yōu)秀作用;而到民末清初,麥高溫等看到是沒落的科舉制度、廢棄的科舉遺跡;到費正清時,科舉制度已經(jīng)更多的是一個紙面上的研究對象,科舉開始走入歷史的博物館。

西方人士對科舉認識的變化,固然與觀察對象(中國科舉制度)的興衰緊密相連,但同時也與觀察者(西方國家)實力的快速發(fā)展不無關系。歷經(jīng)工業(yè)革命的西方世界,大大領先于同時代的中國,他們站在近代科技的高峰,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有著幾分特定的歷史意蘊。

首先,他們承認科舉制度的本身優(yōu)越,卻不屑向當時落后的中國學習,處于一種向落后者學習的尷尬心態(tài)。如1885年美國政府文治機構(gòu)委員會宣稱:“如果不帶有任何主觀故意宣揚中國的宗教或帝國主義,我們將能看到世界上最聞名的和最古老的東方世界的政府為什么一直要求采用考試的方式錄用政府官員這一事實;如果這種方式還有一點可取之處的話,難道還能不讓美國人民享受它的好處;孔夫子已經(jīng)交給中國人政治道德,中國人已經(jīng)能夠閱讀書籍,使用羅盤針、火藥、乘法表,而那個時候,我們這塊大陸還是一片荒涼,難道還讓我們的人民不再使用這些東西不成?”[37]這一宣言本身就宣告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尷尬地位??婆e制度成為西方唯一可以借鑒的地方,似乎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遺棄。

其次,他們更多陶醉于自我的西方中心觀念,認為自身代表進步的現(xiàn)代思想,科舉制度的發(fā)展不適合時代的發(fā)展。何天爵盡管承認科舉制度“比其建立時期以及以后許多世紀中在世界其他地方所發(fā)現(xiàn)的任何制度都要好的多”,但是科舉制度“與現(xiàn)代的知識發(fā)生接觸和產(chǎn)生對比時,它就變得相當怪異了,再也不能勝任其依然為之服務的目的?!盵38]1897年,德國人駱博愷認為科舉考試作用有限,“按照歐洲的概念,這次考試的結(jié)果是相當可悲的。這種國家考試,嚴格按照以往的傳統(tǒng),只考文章的寫作,只要求考生以學得的中國文學知識和寫作技巧表達中國風格的復雜思想。國家官員都是文人,并無任何治理國家的專業(yè)知識,按照我們的概念,是無法將國家領導和治理好的?!笨婆e考試成為中國政府因循守舊的代表。“1897年的國家考試清楚地表明,中國并未認真采用西方文化,依然要按照它的慣例行事,世界強國似乎終于看清了這點?!盵39]

再次,他們對科舉制度的認識源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何天爵曾與當年多位舉人討論考試的不公正問題,大家控訴的是滿漢的不平等,滿人更容易獲得功名。他描敘以為候補舉人的日常生活“他知道一長串省府官職序列的每一處空缺,也知道每一個職位的特點和薪水,他對于官場的每一絲丑聞都津津樂道……他窮困潦倒,住在一家簡陋的客棧中一間正對馬廄的房間里,每天晚上悄悄地洗衣服,每個月靠不足兩個銀元的微薄收入生活?!盵40]麥高溫在1909年所寫《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中,談到科舉制度廢除后的某種凄涼:“在中國,一個新的歷史紀元開始了。那些曾容納一萬考生的巨型大廳現(xiàn)在已被遺棄,孤零零地呆在一旁。它們的輝煌已經(jīng)過去,大門在風中時開時關,巨大的蜘蛛已在房梁上安家織網(wǎng)了?!盵41]顯然,西方人士對科舉的認識盡管有著視角的差異,但是更多的是依據(jù)自身判斷,或親身經(jīng)歷,為人們了解科舉制度提供難得的史料與記錄。

[1]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西傳考.鄧嗣禹先生學術論文集[M].臺北:食貨出版社,1980:103-118.

[2]劉海峰.科舉制對西方考試制度影響新探[J].中國社會科學,2001(5):187-202.

[3][14][15][21][22][意]利瑪竇,金尼閣.利瑪竇中國札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3:48,40,42,34,60.

[4][5][6][7][8][9][16][17][27][30][35][美]衛(wèi)三畏.中國總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60,385,361,390,389,390,387,392,378,375,393-394.

[10][11][18][19][23][24][25][26][31][32][33][34][美]丁韙良.漢學菁華——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影響力[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207,208,231,240,188,198,201,198,189,202,192,206.

[12][20][42][英]麥高溫.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M].北京:中華書局,2006:36,37,45.

[13][美]費正清.美國與中國[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60.

[28][29][美]何天爵.真正的中國佬[M].北京:中華書局,2006:189,183.

[36][39][41][美]何天爵.真實的中國問題[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29,29,33.

[37][美]倪維思.中國和中國人[M].北京:中華書局,2011:39.

[38][美]Mary Gertrude Mason.西方的中國及中國人觀[M].北京:中華書局,2006:195.

[40][德]駱博凱.十九世紀末南京風情錄——一個德國人在南京的親身經(jīng)歷[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215-217.

Westerners’Perspective about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U Siwu

Modern westerners give a unique analysis about the function,system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or western perspective.They give a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selecting talents,but have a deep sigh for th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hindering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They appreciate the thorough design of the system,but at the same time,they criticize backwardness of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as westerners.These statements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reflecting education for us toda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raditional Education;Western Perspective

G405

A

1005-8427(2014)05-0057-8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近代中學歷史教育與考試互動研究”(項目編號:13CZS07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吳四伍,男,《中國考試》雜志社,助理研究員,博士(北京 100085)

猜你喜歡
科舉制科舉考試科舉制度
古代的考試
“科舉考試”
“科舉”
科舉制度的起始與結(jié)束
質(zhì)疑是打開智慧寶庫的金鑰匙
歲歲游學路,冷暖私塾情
試述科舉背景下貴州明清時期的神性空間信仰
晚清科舉制度變革考
誰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