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我國高校貧困大學生新資助體系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
王慧娟
(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4)
為減輕貧困大學生的家庭負擔,我國出臺了相關貧困生資助政策,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貧困生界定概念模糊、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資助經費來源渠道狹窄、資助措施與貧困生對應度低、助學貸款呈現(xiàn)“雙高”局面、勤工助學崗位未充分挖掘等問題,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高校貧困生 資助體系 現(xiàn)狀分析 問題研究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以及高校收費和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貧困大學生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和措施,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日趨完善。但同時也凸顯出一些理論與實踐方面的不足,包括資助體系的完善,給貧困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遇,等等,是我國高校要加大力度解決的重點問題。
高校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帶來了很多復雜的問題,國家和地方各級部門高度重視高校貧困生的管理與發(fā)展,出臺了大量的管理政策和制度。我國高校貧困資助體系構成有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減免學費、綠色通道、師范生免費教育、高校助學金制度等,為解決貧困生的學業(yè)問題提供了多種途徑。但實踐多年后發(fā)現(xiàn),各種資助方式各有利弊(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方式比較見表1-1)。
表1-1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方式比較
我國高校的貧困生資助體系自實施以來,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國家先后出臺了各種政策對貧困生進行了資助,社會團體也籌集各方面資金對貧困生進行資助,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問題,使更多家庭困難的學生能念上大學。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的資助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貸款門檻過高、資金分配不均、資助力度不夠等問題,使部分貧困生不能享受這些資助。
1.貧困生界定概念模糊
對于貧困生的家庭狀況,難以掌握第一手資料,各高校僅在新生入學時發(fā)放家庭狀況調查表,根據此表和平時同學的反饋,判定貧困生的困難程度。由于部分地區(qū)觀念和工作作風的差距,貧困生證明材料沒有統(tǒng)一劃分等級,另因貧困生家庭信息未做到及時更新,導致實際生活狀況與學校掌握信息不符,影響了對貧困學生的資助。
2.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高校貧困生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但我國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卻沒有相應增加,多年來,一直徘徊在2%—3.6%,與我國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膰乙堰_4%,發(fā)達國家達5%—7%。2010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14670.1億元,比2000年翻了5倍還多,但國家撥付的高等教育經費在教育經費總額中卻有降低的趨勢。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2009年招生人數(shù)為661.8萬人,在校生2231.8萬人,相比2000年增加了1890.9萬人。
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張速度遠高于高等教育經費撥付的增長速度,教育財政投入趕不上教育成本的增加幅度。據教育部、國家統(tǒng)計局和財政部關于近年來對全國教育經費執(zhí)行情況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預算內教育經費用于高等教育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呈波動下降趨勢。從2000年到2007年的數(shù)據看,生均費用2000年時達到最高,然后到2008年生均費用才得到明顯提高。
由在校生人數(shù)、預算內教育經費及高等教育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情況,可以推算出僅有7.5%左右的預算教育經費用于高等教育,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從而導致高等教育經費的缺乏,制約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效果。
3.資助經費來源渠道狹窄
現(xiàn)行的高校資助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社會捐贈經費、事業(yè)收入(包括學費和雜費)和其他教育經費。高校的經費來源除了事業(yè)收入,還是主要依賴政府的財政撥款。
雖然我國的社會團體和社會企業(yè)家加入了高校助學的行列,但因為國家沒有統(tǒng)一管理,這種資助方式相對來說廣度和深度不夠。我國高校的教育經費主要靠高校的事業(yè)性收入和國家財政撥款,社會捐贈、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以及其他教育經費之和還不到教育總經費的六分之一。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過于單一,勢必造成財政撥款壓力大,經費不足,導致學校提高學費,從而增加學生的負擔。
4.資助措施與貧困生對應度低
目前,高校按照國家規(guī)定執(zhí)行獎助學金和貸款等政策,沒有完整的對學生的幫扶政策,導致重復資助、資助面不夠、分配不均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190人中有70人接受過學校助學金、助學貸款、生活補貼等資助,占到調查人數(shù)的36.8%。這些接受過資助的學生,有一半以上接受了兩種及以上的資助方式,甚至有學生同時獲得助學金、助學貸款、獎學金和生活補貼四種資助,使部分困難學生受到資助的程度已超過了本身的需求,影響了資助的公平性。
5.助學貸款呈現(xiàn)“雙高”局面
(1)助學貸款門檻高?,F(xiàn)行的助學貸款因為本身的要求過高,使一些同學不能申請助學貸款。按照相關規(guī)定申請助學貸款,除需出具家庭經濟情況說明和家庭所在地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外,還須提供成績單,要求不能有不及格科目。因為這一規(guī)定,致使許多貧困生與此項資助無緣。同時,銀行為了防止學生欠貸,增加了一所高校辦理助學貸款,到期不還款的人數(shù)或不良貸款額不能超過總數(shù)的2%的限制。全國各大高校的不良貸款量不在少數(shù),因為助學貸款存在的風險性及相當繁瑣的手續(xù),許多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受到影響,甚至不愿意發(fā)放助學貸款,造成諸多高校在尋找助學貸款合作方時面臨困難和障礙。
(2)還款違約率較高。我國已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其中助學貸款如果能正常運行,形成良性循環(huán),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但由于有些大學生偶然的誠信缺失,使資助政策的實施和效果受到了嚴重影響。
另外,因為高校可以申請無償性資助,導致部分家庭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想方設法申請資助,甚至有些學生把學費挪作他用,并故意拖欠學費,作為申請學費減免或困難補助的借口,使可以得到資助的困難學生失去貸款機會。
6.勤工助學崗位未充分挖掘
學校通過減少社會臨時工和增加勤工助學崗位,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有償服務或 “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為其發(fā)放一定報酬,為貧困生解決事實上的困難。但校內勤工助學工作開展力度不夠,為貧困生創(chuàng)造的機會還不夠多。首先,勤工助學崗位多是高校專門為貧困生設置的崗位,存在被動性。其次,因學生的功課繁忙,參加勤工助學的時間有限,難以實現(xiàn)學習和掙錢雙收益的效果。再次,校外勤工助學少,校內勤工助學也多為照顧貧困生的性質。最后,勤工助學工作內容單一,學生不能參與與之學習相關的工作。如圖書管理員、發(fā)傳單、代理、服務員等工作,工資標準只有月500元左右,影響了貧困生參與的積極性。
7.學分制趨于形式化
高校實行學年制,以脫產的形式安排學生學習,基本不允許工、讀交替,雖然允許休學,但最多只能休一次。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使用學分制,對在校生的課程學分作了靈活的規(guī)定,但學費是以學年而不是以學分為單位收??;規(guī)定學生修業(yè)期限等。由此可看出,這種學分制只是學年制下的學分制,而不是真正的學分制。
8.心理問題日益暴露
目前,高校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大部分僅在經濟層面上,對心理問題不夠重視,沒有依據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對經濟困難學生做好發(fā)展規(guī)劃。貧困生因為經濟困難,承受的身心壓力比普通學生大,他們既要學習,又要忙于勤工助學,致使貧困生因心理問題而引發(fā)的事件接連發(fā)生。
[1]馬桂蘭.中國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建設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8.
[2]陳梅.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構建[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31).
[3]王平.中國高校貧困學生新資助體系的實施現(xiàn)狀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9(6).
[4]金添.高校幫困助學體系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文教資料,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