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發(fā)展策略

2014-02-11 01:41陳鵬勇項健
高教探索 2014年1期

陳鵬勇+項健

收稿日期:2013-05-08

作者簡介:陳鵬勇,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副研究員,教學辦主任;項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務干部學校教師,教育碩士。(廣州/510610)。

*本文為2013-2015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課題“華文教育在推進僑務公共外交中的作用與對策研究”(編號GQBY2013014)和2012年度暨南大學教學改革課題“華裔留學生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構建——以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為例”(暨教〔2012〕74號)的前期成果。

摘 要: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中華語言與文化教育在拓展中國公共外交中正日益發(fā)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華裔學生教育為主,包括非華裔學生教育在內的華文教育,在僑務公共外交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功能和作用。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不僅是一種語言文化教育,還具有了更為重要的國家戰(zhàn)略以及涵養(yǎng)僑務資源的意義。充分發(fā)揮華文教育在僑務公共外交中的優(yōu)勢,有利于為推進僑務工作開辟新的發(fā)展思路。

關鍵詞:華文教育;僑務公共外交;發(fā)展策略一、前言

僑務公共外交就是通過僑務渠道開展的公共外交,蘊含僑務外宣、華文教育、海外聯(lián)誼、權益保障等許多基礎性工作。[1]這種非傳統(tǒng)的外交新形式以海外僑胞的參與為核心,其中華文教育則是開展僑務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徑。僑務工作和華文教育關系海外僑胞的生存和發(fā)展,尤其是海外僑胞新生代的生存和發(fā)展,華文教育是維系海外僑胞與祖(籍)國聯(lián)系的情感紐帶。新形勢下的華文教育不僅具有民族語言教育的一般意義,而且在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還具有了更為重要的國家戰(zhàn)略以及涵養(yǎng)僑務資源的意義。為了更好地促進僑務公共外交和華文教育的雙向互動關系,我們需要從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入手,分析華文教育應以怎樣的發(fā)展策略推進僑務公共外交。

二、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一)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面臨的機遇

1.中國國力的增強,全球化進程加速,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更加密切,海外迫切希望重新認識和了解中國,華文熱不斷攀升。 進入新世紀以來, 僑務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勢和大好機遇。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 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明顯提高, 中國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國內的持續(xù)發(fā)展不斷地改善著我國的國際環(huán)境, 使得海外僑胞對祖(籍)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強了, 這是我們做好僑務工作的最大機遇。中國的改革開放、經(jīng)濟崛起提升了華語在全球的地位,海外僑胞在全球經(jīng)濟活動中進一步活躍。[2]中國近些年來致力推行對外開放政策,中文市場崛起并且在國際社會逐漸占一席之地,世界各地使用華語的趨勢日愈廣泛,信息科技方面的中文使用例如中文網(wǎng)絡、中文搜尋網(wǎng)站、華文窗口系統(tǒng)及全球中文頻道等愈來愈蓬勃,而在經(jīng)貿方面,對華語作為交易用語的全球僑胞企業(yè)網(wǎng)絡也在不斷增長中。[3]如今,有兩萬多所華文學校廣泛分布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華文教師有數(shù)十萬人,在讀學生達到數(shù)百萬人。[4]借助世界范圍內興起的華文教育熱潮,在重新審視華文教育的內涵、探討華文教育現(xiàn)實展開的多種路徑的基礎上,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現(xiàn)實生命與活力,無疑成為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的可供選擇的最現(xiàn)實的路徑。

2.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國家更加重視文化的繁榮發(fā)展,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國際文化教育交流進一步增強。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5];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將扎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維護我國海外合法權益。2013年6月7日,裘援平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與周邊國家人民間的友好交往,還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僑胞都發(fā)揮著他們獨特和重要的作用,僑胞已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溝通交流的重要紐帶和橋梁?!盵6]這一系列舉動都顯示出了中國政府在積極推動海外僑胞支持中國公共外交事業(yè)上的新氣象、新風貌,其政策引導性正在不斷拓展和強化,必將為僑務公共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一支“強心劑”。[7]因此,增進海外僑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維系和發(fā)展與祖(籍)國的聯(lián)系和交往,推進“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和中國完全統(tǒng)一進程,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而且,鼓勵和支持海外僑胞積極傳承、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可以讓住在國民眾更多地了解中華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3.全國僑務工作會議的召開,將僑務公共外交與華文教育作為五年規(guī)劃重點內容,并給予政策支持。 隨著海外僑胞在全球影響力的增強,2011年9月,國務院正式印發(fā)《國家僑務工作發(fā)展綱要(2011-2015年)》,對“十二五”期間的僑務工作作出全面規(guī)劃和部署。該綱要首次把“拓展僑務公共外交”列為我國僑務工作未來五年的重要任務之一。在一個月后召開的全國僑務工作會議上,戴秉國強調,今后要重視“拓展僑務公共外交”,“要鼓勵海外僑胞以多種方式向住在國政府及主流社會介紹中國的基本國情、發(fā)展道路和內外政策,幫助他們客觀看待和認識中國的發(fā)展進步。要使海外僑胞成為促進中國與住在國各領域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也要求:“僑務部門要針對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組織海外僑胞實地參訪和交流,鼓勵他們通過所見所聞,向當?shù)刂髁魃鐣?、真實地介紹中國?!盵8]此次會議還對“十二五”期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給予了量化的指標與政策支持。國僑辦將進一步加大對華文教育的投入,擴大獎學金發(fā)放及受益范圍,并組織形式多樣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2013年6月21日,在貫徹落實《國家僑務工作發(fā)展綱要(2011-2015年)》和全國僑務工作會議精神工作中期檢查座談會上,何亞非表示:“黨的十八大著重強調,要扎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夯實國家關系發(fā)展的社會基礎,這是賦予僑務工作的一項新使命?!盵9]

(二)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1.華文教育需經(jīng)受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沖擊和挑戰(zhàn)。 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華文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首先是文化的整合,全球化時代必將帶來僑胞的文化整合。[10]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價值觀對海外僑胞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一方面做好全球人,需強調不同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之間的發(fā)展與協(xié)調;另一方面作為祖(籍)國或住在國的國民,在參與世界現(xiàn)代化、全球化的進程中,既要保持祖(籍)國的民族性,又要凸顯住在國的文化特質,需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也就是說,海外僑胞所面對的是怎樣使民族性、傳統(tǒng)性、現(xiàn)代性在全球化所提供的廣闊的文化情境中獲得更多的對話和多樣性的發(fā)展。

面對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訴求交錯的現(xiàn)實文化生態(tài), 中華文化面臨著多重挑戰(zhàn)。首先,漢語在國內受到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強勢地位的挑戰(zhàn)。語言的命運就是文化的命運,更表征著一個民族的命運。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各國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少國家都將推廣本國語言作為國家戰(zhàn)略,千方百計地提高本國語言的國際地位。[11]外語教育特別是英語教育在不斷擠占漢語教育的空間和資源,語言的純潔性以及由語言承載的文化傳承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了斷裂。發(fā)達國家憑借他們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和各種優(yōu)惠條件,利用自己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主導地位,擴大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文化、價值領域的精神滲透,各種各樣的西方文化通過多種途徑影響著發(fā)展中國家。如何保障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是文教研究乃至國家發(fā)展的重大命題。

2.華文教育自身缺乏整體公共外交戰(zhàn)略,整體層次、規(guī)模和影響力有限,文化教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大國,我國文化公共外交的資源十分豐富,但這些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當前華文教育主要集中在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以及部分高等師范教育,總體層次不高,與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推行的“精英教育”存在很大差距,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了華文教育的國際化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我國公共外交的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華文教育的生源更多的是我國的周邊國家和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來自發(fā)達國家的人數(shù)比例偏小,使得文化的傳播范圍比較局限;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發(fā)展水平的考量過分單純的注重規(guī)模的大小,對其發(fā)展的具體環(huán)節(jié)沒有合理的規(guī)劃。此外,華文教育缺乏公共外交戰(zhàn)略,在發(fā)展策略上過于強調留學生數(shù)量,沒有涉及到留學生的層次、科類分布等結構性指標,也沒有指出達成目標的方法與途徑,因此難以抓住核心,形成優(yōu)勢。[12]

3.與孔子學院、國際學院等其他中華語言文化機構存在一定競爭關系。 為促進中外語言和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并構建中國的軟實力,中國政府設立了專項財政撥款并啟動漢語教育項目和推廣漢語計劃。2004年國務院批準實施《漢語橋工程》五年行動計劃,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制定實施系統(tǒng)、創(chuàng)新、面向世界的推廣漢語計劃。此外,孔子學院作為中國在海外以教授漢語、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公益機構,自2004年開辦以來,得到了許多國家漢語學習者的熱烈歡迎。[13]截至2012年,國家漢辦已在110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400所孔子學院和535個孔子課堂[14],發(fā)展速度很快,勢頭很強勁。此外,各種形式的國際學院、漢語培訓機構也如雨后春筍,在數(shù)量上發(fā)展很迅猛。中國的漢語推廣與海外華文教育既有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二者的共性在于其學習內容都是漢語,區(qū)別在于海外華文教育的主體為海外僑胞子弟,除漢語語言學習外,還包含了海外僑胞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與祖(籍)國的情感聯(lián)系等內涵。因此,海外華文教育與漢語推廣并行交錯,在生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在國際漢語熱背景下, 華文教育必須整合雙方的資源,開展合作,從而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和軟實力構建,為漢語推廣增添助力。[15]

三、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發(fā)展策略 (一)戰(zhàn)略上,把華文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放在公共外交的國家戰(zhàn)略平臺上來研究和實踐

華文教育的宗旨與使命決定了它與我國的公共外交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華文學校和華文教育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也是開展公共外交的有力平臺。把華文學校建設和華文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放在公共外交的國家戰(zhàn)略平臺上來研究和實踐,這是華文教育單位和教師應具有的大局觀。我們要借助這個平臺讓華裔和非華裔學生學習漢語,用漢語了解中國、中國社會和文化,并能用我們的語言(漢語)來表達他們的觀點和看法,同時在接觸中國語言、文化和社會后,又能用他們的語言(母語)向其同胞講述我們的“故事”。

如果說以前華文教育的推進主要靠學校教育,那么在僑務公共外交視野下,華文教育的推進則是立體式的,例如信息科技方面的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中文搜尋網(wǎng)站、電視媒體方面的全球中文頻道以及大量出現(xiàn)的華文報刊,這些都為華文教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大環(huán)境。同時,通過對華文學生群體內“意見領袖”的培養(yǎng),以及各種有利于加強文化認同活動的展開,來配合我國的政府外交,從而優(yōu)化我國的國家形象。通過華文教育,構建認識和了解中國的文化平臺,可以更直接、更廣泛地面對外國公眾,從而能更有效地增強本國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響力,改善國際輿論環(huán)境,維護國家的利益。

(二)政策上,加大華文教育在僑務公共外交中的投入,提升華文教育的規(guī)模、層次和體系

華文教育一般有三方面的資金來源:政府資助、社會集資、收取學費。資金不足歷來都是制約華文教育發(fā)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國家在政策上要加大對華文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支持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培養(yǎng)高素質的師資、建立華文教育信息網(wǎng)絡等舉措,不斷改進華文教育方法,提高華文教學質量。同時,加大對華文教育基地建設、科研宣傳、技術革新、學生交流等方面的投入,推動華文教育與住在國主流社會的教育制度接軌。

在學校層面,以經(jīng)費資助為支撐,想方設法減輕華文學生的經(jīng)濟負擔,增強華文教育的吸引力。以拓展獎助學金渠道為例,豐厚的獎學金、助學金既彰顯著國家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也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留學生提供了學習中華語言文化的物質基礎。同時,獎學金政策也反映出一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交流程度,并直接關系學生群體中“意見領袖”的培養(yǎng)。[16]更重要的是,科學、合理的獎學金政策,有助于從源頭上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關鍵人”,他們具有較好的漢語水平、學習能力以及溝通水平,在他們長期受資助的過程中,更親近中國,也更易接受中國文化,他們對華的認知也更容易在其傳播范圍內得到傳播。因此,學校要拓展獎、助學金方面的渠道,除了國內的教育撥款外,還可以邀請海外僑胞、外國友人、海外基金會或企業(yè)聯(lián)盟共同為華文教育增磚添瓦。

就當前現(xiàn)狀而言,還要加強華文教育的“系統(tǒng)化”和“產(chǎn)業(yè)化”。構建從幼兒園到博士后的華文教育系列培養(yǎng)路線,增強華文教育在幼兒起點教育的師資力量,推進華文教育高端學科的設置,加強與海內外綜合實力較強的高校合作辦學,促使華文教育具有更高學歷學位授權點;此外,推進華文教育產(chǎn)業(yè)化,將華文教育作為一種教學產(chǎn)品推向市場,接收華裔學生的同時也招收中華語言文化的愛好者和學習者,從而提升華文教育的規(guī)模、層次和體系。

(三)形式上,建立華文教育與海外涉華部門、海外僑胞及其文教機構、民間社團的合作平臺

積極參與國際官方文教交流活動。積極參加政府文化年活動,以文化教育為平臺,打造國際漢語文化品牌專業(yè),傳播中華文化。留學生教育可以成為“政府文化年”的亮點活動。來華留學生教育作為文化項目,不但要“引進來”,還要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走出去”,在公共外交活動的舞臺上,通過展示“來華留學生”的形象,可以對塑造“中華文化形象”形成互動和有效的補充。

參與教育團體活動,開展跨國合作辦學。華文教育作為一項獨立事業(yè),也具有參與僑務公共外交的功能。通過加入相關的國際教育機構或聯(lián)合團體,與世界其他文教機構開展合作,拓展與國外大學(特別是海外僑胞多、漢語熱的國家)合作辦學的渠道,采用在國外設立專門機構、設立分校等辦學模式實施跨國合作辦學。

重視學生社團和校友會建設。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融入團隊才能成倍的放大,而學生社團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組織形式。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打造精品留學生活動,可以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中華文化氛圍。校友是學校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是學校最重要的形象推廣使者。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參加、組織或者開展學生校友會活動,有利于向住在國政府及主流社會的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的基本情況、發(fā)展道路和內外政策等等,幫助他們客觀的認識中國的發(fā)展進步,使留學生成為促進中國與住在國各領域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

(四)內容上,在中華語言文化教學的基礎上,將僑務公共外交作為華文教育的一門選修課程,加強國際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和文化交流的中心,都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努力把學校打造成基于國際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平臺。要以講臺作為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主陣地,豐富師生的公共外交知識;以事件作為加強國際理解教育的契機,培養(yǎng)師生的公共外交意識;以科研作為深化國際理解教育的主抓手,總結師生的公共外交經(jīng)驗;以活動作為檢驗國際理解教育的主載體,提高師生的公共外交能力。

從事華文教育活動也是在進行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際與交流。作為推廣與傳 播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使者、作為開展公共外交的“民間外交官”,我們應該在新視角下重新審視華文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要在夯實語言知識與語言教學技能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文化傳播能力與公共外交能力的培養(yǎng)。

(五)對象上,既要堅持華文教育的民族性,也要銜接華文教育的國際化,推進華文教育融入主流教育

與住在國主流社會的教育制度接軌,是目前海外華文教育發(fā)展的明顯趨勢和必然選擇。[17]華文教育的最根本性質是民族教育、母語母文化教育,通過系統(tǒng)的、全面的漢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傳授中華優(yōu)秀文化,培育華裔青年的中華文化特質。傳統(tǒng)意義的華文教育,主要面向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新時期的華文教育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非華裔留學生,對象較為特殊,且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學生對中華語言文化學習的需求在動機上與東南亞學生有很大不同,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是華文教育研究的重點,如何協(xié)調民族性和國際化成為華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教學上則要重視華裔學生和非華裔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的培養(yǎng)方式。加快華文教育融入住在國主流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提升華文學校的社會地位,盡量把華文教育納入正規(guī)國民教育的體系,以便更多得到來自當?shù)貒业谋U虾椭С?。二是根?jù)主流社會的中文考試標準制訂學校的教學規(guī)劃,根據(jù)主流社會的中文教師資格標準培養(yǎng)和培訓華文教師。三是努力凸顯作為族裔教育的華文教育的國際化、生源的多元化和中文學校社會功能的當?shù)鼗?。[18]

四、結語

華文教育鼓勵學生積極融入當?shù)丨h(huán)境,參與“文化交流”、“教育交流”等有利于國際友好的“僑務公共外交”活動,既有利于海外僑胞的長期生存發(fā)展,也可促進住在國的經(jīng)濟社會進步,同時增進華裔學生、非華裔學生與住在國民眾對中國的親近感,為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提供有力的支撐。因此,在僑務公共外交視閾下,華文教育需要與時俱進,將開展僑務公共外交,展示當代中國新形象,作為重點目標;將促進中華語言文化傳播,展示中國教育新形象,作為核心內容;將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華文化新形象,作為重要形式,實現(xiàn)華文教育與僑務公共外交的協(xié)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亞非.釋放僑務公共外交巨能量[EB/OL].http://www.gqb.gov.cn/news/2013/1016/31344.shtml,2013-10-16.

[2][10]周聿峨.全球化對海外華文教育的影響[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1(3):13-18.

[3]張曉卿.建立全球僑胞網(wǎng)絡世界[N].馬來西亞:星洲日報,2000-09-24.

[4]李海峰.充分發(fā)揮僑務工作在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積極作用[J].求是,2012(8):22-24.

[5]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2011-10-25.

[6]裘援平.僑胞已成為推進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力量[EB/OL].http://www.gqb.gov.cn/news/2013/0608/30103.shtml,2013-06-08.

[7]金正昆,孫冰冰.海外華僑華人參與:當代中國僑務公共外交路徑研究 [J].社科縱橫,2012(11):36-39.

[8]謝萍.全國僑務工作會議首提“僑務公共外交”[EB/OL].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1/10-21/3406592.shtml,2011-10-21.

[9]何亞非.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是僑務新使命[EB/OL].http://www.gqb.gov.cn/news/2013/0624/30229.shtml,2013-06-24.

[11]包文英.試論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意識[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100-104.

[12][16]繆毓燁.公共外交視域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2012.

[13][15]周聿峨,羅向陽.論海外華文教育與中國漢語推廣[J].貴州社會科學,2008(6):119-124.

[14]許琳.充分發(fā)揮孔子學院綜合文化交流平臺作用 助推“中國夢”走向世界[J].華文教育與研究,2013(2):1-4.

[17][18]李嘉郁.“融入主流”的華文教育與華文教育工作的思考——以僑務部門對美國華文教育工作為例的研究[J].八桂僑刊,2012(2):69-76.

(責任編輯 劉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