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立
靖州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靖州 418400
慢性阻塞性肺病與合并支氣管哮喘者的臨床診治
吳宗立
靖州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靖州 418400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合并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診斷方法與治療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診斷與治療
COPD與支氣管哮喘同樣為呼吸道常見病,同時都為呼吸道慢性疾病,前者臨床表現(xiàn)出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后者特點為哮喘癥狀可自行緩解和治療后緩解,在臨床中可見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的患者,給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何區(qū)分單純支氣管哮喘和合并COPD我們進行了大量臨床觀察和研究,對于診斷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以及治療我們報道如下。
1.1 COPD
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40例COPD,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齡在62~86歲,平均年齡(70±8)歲,患者個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差(P>0.05),COPD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第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表明存在氣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轉(zhuǎn)。
1.2 支氣管哮喘
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在60~82歲,平均年齡(65±5)歲,支氣管哮喘要求1 s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改變率≥12%,且FEV1增加絕對值200 ml。
1.3 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
4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在68~80歲,平均年齡(68±5)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氣喘。
1.4 方法
三組患者間個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對三組患者的誘因,癥狀,體征,血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進行分析,并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
2.1 發(fā)病主要誘因
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發(fā)病的主要誘因為感染、吸入因素,患者肺活量增加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喘息,體征主要為肺部濕羅音和(或)肺部呼氣性哮鳴音。詳見表1。
2.2 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實驗室檢查
82%例患者表現(xiàn)為血嗜酸性粒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增高,88%例患者肺功能實驗顯示舒張實驗陽性,舒張實驗前患者大、小氣道氣流明顯受限,舒張支氣管后患者肺活量增加。在治療后11例患者完全緩解,23例部分緩解,6例無效,治療效果較單純支氣管哮喘和COPD較差。
在COPD老年患者中,其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由于缺乏特異性很容易忽視支氣管哮喘的存在,同時在其兩者合并時易誤診為心功能不全等其他病癥,造成病情的延誤和治療的困難,有報道稱COPD合并支氣管患者應(yīng)早期應(yīng)用激素治療,加重期可縮短病程[2],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低氧狀態(tài)等,同時應(yīng)考慮到激素的副作用,由于患者多為老年患者,激素的治療可能會引起糖尿病及重骨質(zhì)疏松癥的發(fā)生等,所以在治療的同時應(yīng)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表1 三組患者發(fā)病主要誘因
[1]中華醫(yī)學(xué)會呼吸病學(xué)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xu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中華醫(yī)學(xué)會呼吸病學(xué)分會哮喘學(xué)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3,26(3):132-138.
R563.9
B
1674-9316(2014)13-004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3.023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40例COPD,40例支氣管哮喘,40名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jié)果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發(fā)病的主要誘因為感染、吸入因素,癥狀主要為咳嗽、哮喘、胸悶,體征主要為肺部濕羅音和(或)以肺部呼氣性哮鳴音,實驗室檢查主要表現(xiàn)為血嗜酸性粒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增高,肺功能實驗顯示舒張實驗陽性,舒張實驗前患者大、小氣道氣流明顯受限[1],舒張支氣管后患者肺活量增加。治療主要以抗感染,舒張支氣管,糖皮質(zhì)激素激素抗炎治療。
結(jié)論COPD合并支氣管哮喘的診斷主要依據(jù)為肺功能檢查,同時結(jié)合病史、誘因、癥狀、體征等,治療以抗感染、抗炎、舒張支氣管為主及其他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