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華 徐霞婷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和指導游戲。幼兒游戲應遵循“適宜性”這一原則, 1987年全美幼兒教育協(xié)會(NAEYC)發(fā)表了《關于“0到8歲兒童的發(fā)展適宜性教育”聲明》,其內涵包含三個層面:教育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教育要適合兒童發(fā)展的個性特征;教育要重視兒童的文化背景的差異,強調文化適宜性。這為我們深入探究游戲現(xiàn)象的本質,以便進一步尊重和順應兒童發(fā)展的差異性,提高兒童整體發(fā)展水平提供了新視角。
一、游戲計劃前啟動前瞻性評價
發(fā)展適宜性教育理論的精華即強調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評價在幫助教師理解幼兒能夠做什么以及學到什么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師在游戲開始前,甚至是預設游戲計劃的時候,就必須對幼兒游戲的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征進行準確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游戲前評價的主要來源有:“成長檔案”、幼兒的前階段游戲觀察記錄評析、已完成的學期教育教學內容等文化背景條件。教師根據(jù)這些因素進行游戲的前期評價,完成對游戲的規(guī)劃預設,在游戲生成中動態(tài)跟進環(huán)境與材料的階段性投放與更換。
二、真實情景中實施形成性評價
發(fā)展適宜性理論指出,評價是為了做出決斷而收集關于兒童發(fā)展水平、學習狀況、行為習慣、是否需要特殊服務的過程。它強調評價的動態(tài)性和形成性,教師應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記錄、評價兒童的思考以及活動上。
1.“情景再現(xiàn)”,積累經驗。情境再現(xiàn)、實地參觀,讓“時間倒回去”,以重現(xiàn)游戲過程的方式進行現(xiàn)場評價。在這樣的評價中,幼兒觀察游戲的過程為評價分析提供了基礎;幼兒表述自己的看法引發(fā)認知沖突及討論,獲得經驗的積累。
2.“成果展示”,群體智慧。幼兒喜愛參與游戲的根本動因是游戲的內在價值。游戲的外在價值是成人(包括教師)由于教育需要而賦予的,它必須與游戲的內在價值相一致?!俺晒故尽?讓幼兒發(fā)動集體智慧,對在游戲中的所得、所惑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使游戲內外價值統(tǒng)一,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的游戲。
3.“集思廣益”,學會解惑。隨著經驗的積累,幼兒的是非觀念、主見都得到逐步增強,游戲講評時組織幼兒對游戲中發(fā)生的問題進行討論,再放回到幼兒中去,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觀察和思辨的習慣。
三、主體需求下把握及時性評價
對兒童取得的進步予以及時的獎勵、表揚和反饋,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兒童的活動興趣和活動參與度,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及時評價幼兒的進步和發(fā)展,才能發(fā)現(xiàn)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并改正,使自身的游戲指導水平和理論水平得到提高。
1.詮釋未知,明確目的。幼兒在游戲初始階段目的性較差,操作時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較低,教師應該圍繞游戲目標,著重增強其角色意識,及時引導,在游戲評價中詮釋未知,讓幼兒能更好地明確每種角色應該如何更好地扮演及游戲。
2.聚焦矛盾,拓展經驗。在游戲中,教師不可能完美地設計游戲的全過程,總有這樣那樣的突發(fā)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仔細觀察,抓住游戲中幼兒的矛盾點,共同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幼兒獲得和拓展新經驗。及時聚焦矛盾點,不僅能使積極的經驗及科學的方法由個體輻射至群體,更能挑戰(zhàn)幼兒的認知能力,推動游戲往更深、更遠處發(fā)展。
3.捕捉亮點,加碼價值。抓住游戲中的閃光點進行評價,可以促進游戲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閃光點的捕捉要靠教師細致的觀察及多參與幼兒的活動來實現(xiàn)。即將游戲中無意間產生的創(chuàng)意、方法及有價值的設想、行為加以“固定”和“放大”,傳遞游戲中的精彩片段,使之成為幼兒競相學習的經驗。
四、尊重差異中尋求多樣化評價
適宜發(fā)展性理論強調評價時要考慮個體之間的差異,考慮他們學習風格和方法上的差異。好的教育和保育能夠為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孩子提供需要和興趣。
1.角色多樣,保障自主。在不同的游戲時空條件下,老師身份的隨機轉變會給幼兒游戲帶來更廣泛的空間。觀察、分析與尊重差異,能幫助老師以合適的身份評價游戲,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自主空間。
2.評價多樣,開拓互動。我們倡導以多主體參與方式進行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幼物互動, 激發(fā)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的提問設計要能激發(fā)幼兒參與討論的興趣,幫助幼兒將大量的零散個體經驗轉化成共同經驗或新的生活經驗。
3.講評多樣,分享生動。幼兒在游戲中的經驗是需要梳理、提升和分享的,各年齡段有不同的趣味講評方法。小班幼兒有著形象直觀的年齡特點,因此照片回憶法、錄像再現(xiàn)法、成果參觀法、情境表演交流法等講評方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而新聞播報法、采訪分享法、同伴互評法等自主性較強的講評方法更適合大班。
五、文化背景中形成多元化評價
每個孩子背后都有歷史與時代交織的文化背景,由此形成的氣質、性格、價值觀念、學習方式、知識經驗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差異,決定了游戲評價的多元化。
1.靈活使用量表評價。游戲評價量表作為評價工具,幫助教師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兒進行評價。游戲量表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全面、細致、可供研究考察的依據(jù),但量化評價過于強調鑒定而非促進功能,容易導致兒童的挫折感,因而我們要結合評價的動態(tài)性和生成性,全面多元地評價整個活動過程中,某一階段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的變化。
2.客觀納入家長評價。嬰幼兒的年齡越小,越應與兒童父母保持緊密聯(lián)系,以便從家長處了解更多兒童的信息。教師應重視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一方面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品性、性格、氣質、習慣以及興趣愛好都有很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能夠促進教師反思。
3.加強體驗自我評價。發(fā)展適宜性教育理論認為,兒童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與體驗是最清晰的。他們能夠體會到某一活動是否具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文化適宜性等。幼兒自我評價可以通過作品展示、口頭表達、文字說明來表現(xiàn)。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對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可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
幼兒園游戲評價是一個前瞻性、形成性、及時性、多樣化、多元化的評價,它不僅關注游戲本身的過程,也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變化與成長的過程。關注每個幼兒發(fā)展適宜性, 才能真正發(fā)揮評價對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婁葑街道夏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