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記者:辛追 李斌 郁華 常安
民營美術館:
誰是你的上上簽?
北京冬天的清晨寒冷刺骨。在一條不起眼的街道上,一位民營美術館的館長正在打著露天電話,呼呼的白氣從他口中散出,緊接著是一段焦急的表述:“不是說好了這兩天來簽訂展覽合同嗎?怎么又變卦了?我還等著這個展覽做跨年展呢,跟很多圈里的朋友都打好招呼了,他們愿意買你的畫,你現(xiàn)在不能撤……”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一家私立美術館的老板娘也很焦慮:為了慶祝圣誕節(jié)、元旦節(jié)等一系列節(jié)日,同時想給假期舉家來美術館參觀的人們多些驚喜,她提前兩個月就跟自己的藝術商品營銷團隊打好了招呼——必須讓來美術館參觀的街坊四鄰滿載而歸。為此,她還特別約請了當?shù)匾晃恍∮忻麣獾泥l(xiāng)村畫家,節(jié)日期間和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作。她的美術館網(wǎng)上商店剛剛接了一批不少的訂單,這讓她對美術館實體藝術商店里的商品數(shù)量很是擔憂。
同樣是私人美術館的館長,同樣是焦慮,卻延伸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生存軌跡。
為展覽而展覽?
“不在美術館里,就在為美術館找展覽的路上?!边@是一位民營美術館館長的玩笑話,但也是很多美術館經(jīng)營者的工作寫照。在很多人看來,要對得起出資方,就必須將展覽檔期排滿,哪怕一年下來全是流動展,對出資人也算是一種交代。
“我去過的一些民營美術館,不管是北京的還是南京的,雖然名義上都叫‘美術館,但是經(jīng)營的手段仍舊是畫廊的操作方式,他們只能通過索要畫家的作品回報轉(zhuǎn)手經(jīng)營,連場地都難以出租。做畫廊的經(jīng)營,卻用美術館的名義,但是其本質(zhì)還是畫廊,因為如果是一個美術館,就必須是公共價值至上,其次才是贏利。”這是一個人對民營美術館的看法,這種看法或許也能代表不少人。
大都美術館館長靳尚誼也曾表態(tài),在國外,館藏固定陳列展是美術館必須要做的展覽,而在國內(nèi),很多美術館都將自己的藏品束之高閣,舉辦的展覽多是以流動性展覽的方式出現(xiàn)。美術館不能只為了收場租而生存,只辦流動展覽的美術館就是畫廊。
被稱為“中國民營美術館第一人”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副廳長張子康曾說,美術館是一種社會化的資產(chǎn),這種資產(chǎn)能給企業(yè)帶來間接性的發(fā)展效益,而非直接的現(xiàn)金流,因此在籌建美術館時一定要了解這一點,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當然這并不是說美術館不能與商業(yè)結合,但有兩個最基本的原則不能違背:一是要以學術為目的,而不能以商業(yè)為目的,否則那就是畫廊;二是在有商業(yè)因素的時候,一定要和美術館的學術機制分離,否則在國家政策完善后很難繼續(xù)發(fā)展,只有死路一條?!?/p>
賣藝術商品沒底氣?
瀏覽過MOMA和古根海姆官方網(wǎng)站的人們,往往對設置于網(wǎng)頁最明顯位置的藝術商店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圣誕節(jié)、新年等節(jié)日期間,私人美術館里那些極有特色又物美價廉的藝術商品,很難讓人不為其慷慨解囊。
15美元一只的創(chuàng)意玻璃杯,35美元一串的彩虹顏色手鏈,極具設計感的耳機、手機殼,還有配合展覽特別推出的紀念冊和雕像……在美術館里購買藝術氣息濃郁、配合主題展覽同時兼具實用價值的藝術衍生品(或者叫藝術商品),已經(jīng)成為當代紐約客文化消費中的一部分。
在一次公開場合,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CEO薛梅給大家算了一筆賬:展覽、公共教育項目的費用和房租等是藝術中心的最大開支,其收入除了尤倫斯基金會每年撥付的資金外,零售商店和贊助商給予了藝術中心更多支持,而爭取政府的項目資金支持也是藝術中心的重要工作?!氨M管尤倫斯基金會每年撥付的資金在以30%的速度遞減,但是零售商店銷售的畫冊、圖書和創(chuàng)意商品能夠很好地彌補資金的缺乏。”
而在中國,在民營美術館里,看完展覽之后,除了喝一杯茶或者咖啡,買一本畫冊外,還能不能讓參觀者多帶走一些東西?
一位中央美院的老師曾說,國內(nèi)美術館里的藝術衍生品,往往只是一場展覽的配角,展覽撤了,藝術商品也就下架了。美術館缺乏一個系統(tǒng)經(jīng)營藝術商品的概念,更沒有和市場對接上。“事實上,銷售藝術衍生品需要理直氣壯,這不僅緣于藝術家給予了美術館授權,更緣于這種商品本身的藝術價值?!?/p>
人才藏起來了?
一些民營美術館的出資人,愿意雇傭館長為其打理美術館的日常經(jīng)營。但在業(yè)界看來,這樣的雇傭關系一旦選人不當,往往會“耽誤”美術館的前途。
“一個美術館的建設,從租場地,到規(guī)劃,到建設裝修,這是一個繁復的過程。因此,那些既是創(chuàng)始人、管理者,同時又是出資方的館長,他們對民營美術館生存與發(fā)展的深刻體會,會化作美術館的整體素質(zhì)的一部分。憂患意識促動著他們只能快跑,不斷更新展覽,積極探索藝術商品。這一點,是那些領工資的‘坐堂館長不可能擁有的?!痹谡劦竭@一話題時,一位一手創(chuàng)建了民營美術館的企業(yè)家這樣說。
在他看來,出資創(chuàng)建是件容易的事情,讓一個處于賺錢周期的集團企業(yè),每年出資成百上千萬元貼補自家的美術館,并非難事,“但是如果缺乏一個能夠用好這個平臺,和所有集團能夠提供給美術館的資源,并且讓美術館最終不再拖累集團報表的能人,這樣的美術館和公司的文化中心,又有多大區(qū)別?”
那么,要到哪里去找這樣的人才?“恐怕在學校里是找不到的?!币晃唤鹑趯W教授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直言不諱:“我們能培養(yǎng)出國內(nèi)頂級的金融高管,但培養(yǎng)不出一個能當好美術館這個家的金融天才。即便我們現(xiàn)在竭力為金融系的學生提供與藝術品市場相關的選修課,這些學生也很懂金融衍生品是怎么回事,但要把他們放到美術館去,搞藝術商品,我看并不穩(wěn)妥?!?/p>
懂金融和市場的人,不懂藝術。那么藝術科班畢業(yè)的人,有沒有可能發(fā)揮所學呢?“這不太實際,因為我大學學習的是藝術評論,如果寫點評,我并不吃力,但要在打理好美術館日常展覽的同時,做好商品銷售,我無法勝任?!币晃凰囆g專業(yè)的研究生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不怪教育者,也不怪市場。問題可能出在了我們的民營美術館發(fā)展得太快了,由此產(chǎn)生了市場倒逼人才的情況。” 在談到這個話題時,一位民營美術館的出資人這樣說。
但他同時認為,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要素中,人和絕對是民營美術館生存發(fā)展的“上上簽”,“一個出色的團隊能夠讓美術館既有品位,又有人氣,還有市場。只是到今天為止,這樣的團隊我在中國還沒有看到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