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向榮
云自由舒卷,悠閑飄逸,變幻無窮,牽動著詩人的情思:“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的靜謐;“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閑適;“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的渺遠;“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灑脫……在中國古典詩歌里,云一直是文人墨客欽羨吟詠的對象。《詩經》中就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詩句?!冻o》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和“冠青云之崔巍”的描寫。曹丕有“西北有浮云,亭亭似車蓋”的《浮云詩》。陶淵明更是用心傾訴:“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霸啤边@一客觀物象,在詩人眼里成了抒情寫意的載體,成了詩人傾訴心聲的聆聽者,云隨即上升而人格化為較為固定的審美意象。筆者結合中學課本中的古詩名句,淺析一下古詩中“云”意象的豐富意蘊、情致。
一、寓別離之情,寄思親之意
世事多變遷,遷客騷人遠足天涯,與云為伴,羈旅之思縈繞心頭?!暗ツ獜蜌w,白云無盡時”道盡了王維滿腔別離之情;“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岑參以汾水上歷久不變的白云象征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言別后思念依舊;孟浩然“別后能相思,浮云在吳會”,戴叔倫“臨風自笑歸時晚,更送浮云逐故人”(《別張員外》),皆是以浮云寓別離之情。另外,駱賓王有“還望青門外,空見白云浮”的傷懷之感;李白有“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的相思之情;陶淵明《送謝山人歸江夏》“攜琴一醉楊柳堤”直到“日暮龍沙白云起”,想必只有白云最懂詩人的心意,最能化解詩人的離愁別緒。云是天空中的恒久的景象,它又是變幻莫測的鬼魅,進入詩人的視野,染上了濃濃的感情色彩。
二、為游子漂泊的寫照,亦為貧士的象征
云飄忽不定,滿載漂泊之意,恰似游子,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乃真實寫照;杜甫“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歸”,浮云、游子已融為一體,韻味綿長;皎然《酬別襄陽詩贈少微》更曰“別后須相見,浮云是我身”;賈至《送王道士還京》“一片仙云入帝鄉(xiāng),數(shù)聲秋雁至衡陽”因所送之人的處士、道士身份而演變?yōu)椤耙黄稍啤薄n佌媲?“興逐孤云外,心隨還鳥泯”(《詠陶潛》),郎士元的“若問前程事,孤云入剡遙”,詩句中的“孤云”,無不象征著詩人的貧士身份。
三、象征隱逸,表現(xiàn)超然物外的人生態(tài)度
云的舒卷自如,閑逸孤高,常被詩人用來表達對自由超脫的隱逸生活的向往。“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曹植翔凌云而超物外之意自現(xiàn);陶淵明的“靈鳳扶云舞,神鸞調玉音”(《讀山海經》),描繪出云中世界的美妙,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世界的向往,而其“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和郭主簿》)的詩句,同樣蘊蓄了自己潔身自好的情操;南朝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以飄逸的白云委婉地謝絕了皇帝的邀請。古人向往神仙世界,宋黃庭堅“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水調歌頭游覽》),正是借“白云深處”表達了他超然物外、幻想理想天地的美好愿望。
四、象征困難、阻礙、黑暗,用以傾訴內心的憂慮與無奈
“垂云蔽白日,閑雨紛微微”、“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薄安晃犯≡普谕郏跃壣碓谧罡邔印?、“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千里黃云白日熏,北風吹雁雪紛紛”、“忽然更作《漁陽摻》,黃云蕭條白日暗?!钡鹊?,無論垂云、長云、愁云、浮云,還是黑云、青云、黃云,無一不象征困難、阻礙、黑暗。韓愈“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又何嘗不是在慨嘆前途阻礙重重呢?
總之,古詩中“云”的意象被賦予豐富的寓意,反映了一定時代人們思維情感和文化意識的多重融合。當“云”作為一種載體出現(xiàn)在詩中時,它實際上遠遠超出了其原始的本初意義,表現(xiàn)了詩人寄寓其中的深層意蘊,具有超凡的情感感染力與引人入勝的藝術情致。
(作者單位:莊浪縣水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