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銘揚
74歲的李大爺因胸悶伴雙下肢水腫十余年,癥狀明顯加重一月而被醫(yī)生收入院治療。老人家16年前就患有心臟病,當時因心臟三度房室傳導阻滯而植入雙腔起搏器。6年前他更換了雙腔起搏器,隨后又出現(xiàn)左束支傳導阻滯,心臟功能逐漸下降,除了心慌氣喘,雙下肢可凹性水腫之外,夜間都不能平臥,平時代步基本靠輪椅。一直在服用利尿劑、洋地黃類等藥物,但是癥狀均不能明顯緩解。
李大爺入院后醫(yī)生為他做了一系列檢查,心臟彩超顯示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心電圖顯示左束支傳導阻滯。心功能屬于4級(心臟功能分為4級,正常為1級),為心衰的第4階段,就是心力衰竭已經(jīng)到中末期。老人家感覺非常難受,生活不能自理,家人也很著急。
醫(yī)生根據(jù)李大爺?shù)臋z查結果,診斷他為頑固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頑固性心力衰竭,是指應用一般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包括臥床休息、飲食控制、使用藥物洋地黃、利尿劑而無明顯療效者。許多頑固性心力衰竭病人同時存在心臟失同步。就是心臟的左右心室、心房不能按照正常的順序進行收縮和舒展,致使心臟不能正常地將血液送往全身,輸出血量減少,進而出現(xiàn)缺血癥狀。
老年科、心臟科專家仔細研究了李大爺?shù)牟∏?,認為當前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就是采用心臟再同步治療,也就是植入三腔起搏器。
手術在老年科、心臟科專家的共同努力下順利進行。醫(yī)生先為李大爺進行了心臟冠狀靜脈竇及心臟靜脈逆行性造影,選擇靶靜脈,將心臟三腔起搏器的左心室電極導線植入后側靜脈,取出原來的心臟雙腔起搏器,換心臟三腔起搏器接入。再次程控測試起搏器,顯示心臟三腔起搏器功能及各項參數(shù)正常。手術順利完成。
換入心臟三腔起搏器后,李大爺心慌氣喘、水腫等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復查心臟彩超、進行6分鐘步行試驗,顯示各項指標有所好轉,雙下肢水腫開始消失,心功能由原來的4級恢復到2級,已經(jīng)可適量活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鞏固治療,老人家已經(jīng)可以自己獨立行走,順利出院。
知識鏈接
心臟起搏器分為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
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是指起搏系統(tǒng)可以在一個或兩個心腔感知或起搏。當起搏器只能在一個心腔(無論是心房或心室)起搏和感知時即稱為單腔起搏系統(tǒng)。
如果起搏器能同時起搏或感知心房和心室,便稱為雙腔起搏器。
心臟三腔起搏器植入,即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有些心衰患者心室傳導減慢,一個或兩個心室腔的電脈沖信號延遲,結果心臟收縮不協(xié)調,導致心功能下降。一種新型的起搏器——心臟三腔起搏器,是在傳統(tǒng)右心房、右心室雙腔起搏的基礎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復房室、室間和室內同步的運動,可以幫助心臟協(xié)調收縮,從而提高收縮效率,這就是三腔起搏治療或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研究表明,這種治療可以降低一部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