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壽東,寧金友,周佰成(執(zhí)筆),王 煜,張惠萍,張亞君,扎西塔,李萬財,任國寶,拉毛多杰
(1.青海省畜牧總站,西寧 810001;2.青海省祁連縣畜牧獸醫(yī)站;3.青海省天峻縣畜牧獸醫(yī)工作站;4.青海省瑪多縣畜牧獸醫(yī)站;5.青海省曲麻萊縣畜牧獸醫(yī)站)
藏羊選育及良種推廣
顏壽東1,寧金友1,周佰成(執(zhí)筆)1,王 煜1,張惠萍1,張亞君1,扎西塔2,李萬財3,任國寶4,拉毛多杰5
(1.青海省畜牧總站,西寧 810001;2.青海省祁連縣畜牧獸醫(yī)站;3.青海省天峻縣畜牧獸醫(yī)工作站;4.青海省瑪多縣畜牧獸醫(yī)站;5.青海省曲麻萊縣畜牧獸醫(yī)站)
藏羊選育及良種推廣是通過種羊場建設、試驗示范、良種推廣相結合以及成熟實用技術組裝配套等方法建立和完善藏羊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在2006—2012年,共組建藏羊繁育核心群1 173群,建設藏羊種羊場8個,累計推廣優(yōu)質種公羊33 554只,選育提高198.11萬只?,F(xiàn)場和實驗室測定結果顯示:選育后羊群整體生產性能提高,1.5歲、6月齡平均體重分別比選育前增加9.11 kg(P<0.05)和6.70 kg(P<0.05);12月齡羊胴體重11.75 kg,較選育前增加2.63 kg(P<0.05)。成年公羊、母羊產毛量分別達1.98 kg和1.73 kg,較選育前分別增加0.27 kg(P<0.05)和0.24 kg(P<0.05)。羊毛品質明顯改善,粗毛和死毛的比例分別減少6.24個百分點和7.71個百分點,羔羊白色同質率增加35.48個百分點。
藏羊;選育;推廣;綜合技術配套
藏羊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一個古老綿羊品種,生活在青海省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地區(qū),適應性強,在此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牧區(qū)群眾主要的生活來源。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牧區(qū)牲畜作價歸戶,草場承包到戶,分戶生產經營,藏羊處于自繁、自養(yǎng)、自然經營狀態(tài),個體生產性能普遍下降,嚴重影響了藏羊品質和農牧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本項目組通過選育基地和種羊場建設,選育核心群組建,進行有計劃的系統(tǒng)選育,組裝配套種公羊選留、培育及推廣、選種選配、飼養(yǎng)管理、補飼、疫病防治等成熟適用技術開展藏羊生產,提高藏羊生產性能,建立規(guī)范的藏羊選育體系和生產模式。這不僅對青海,乃至對全國藏羊產區(qū)藏羊產業(yè)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1 祁連縣
祁連縣地處青海省東北部,總面積1.48萬km2,總人口4.95萬人,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藏、回、蒙等14個少數(shù)民族??h境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2 180~5 287 m。祁連縣地勢高峻,高山、盆地、河谷交錯分布,地貌類型多樣。天然草地面積117.6萬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80%,牧草品質優(yōu)良,類型多樣,以山地草甸類、高寒草甸類、沼澤類為主,具有面積大、類型多、草質好、產草量高等特點,為青海省重要畜牧業(yè)基地之一?,F(xiàn)存欄藏羊99.24萬只,其中能繁母畜60.17萬只,占全縣藏羊存欄的60.6%,年內育活仔畜55.25萬只。
1.2 天峻縣
天峻縣地處青海湖西北部,柴達木盆地東部,是青海省主要牧業(yè)縣之一,隸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境內海拔3 500~5 800 m,全縣總面積2.57萬km2。天峻縣中部高,兩頭低,東南寬西北窄,海拔高,氣溫低,降水時間不均勻。年均氣溫在-0.9~6.5℃之間,全年無絕對無霜期,四季不分明,年均降水量214.2~473.5 mm,全年平均大風天數(shù)97 d,平均風速4.6 m/s。天峻縣轄3個鎮(zhèn)、7個鄉(xiāng)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5%,還有漢、蒙古、回等民族。全縣藏羊存欄數(shù)達60.28萬只,其中母畜存欄36.81萬只,占全縣藏羊存欄的61.1%,年育活仔畜28.79萬只。
1.3 曲麻萊縣
曲麻萊縣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屬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管轄,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源頭的第一個純牧業(yè)縣,是我國南北兩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養(yǎng)區(qū)。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3 950~5 590 m。氣候嚴寒,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全年無
明顯的四季之分,冷季長達9個月,無絕對無霜期。年均氣溫-2.4℃,年日照時數(shù)2 536.3~2 750.2 h,年均降水量264.8~472.9 mm,多集中在7、8、9三個月,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氣候干旱。全縣現(xiàn)存欄藏羊40.68萬只,其中母畜存欄20.19萬只,占全縣藏羊存欄的49.6%,年內育活仔畜15.17萬只。
1.4 瑪多縣
瑪多縣是萬里黃河流經的第一縣,素有“千湖之縣”美稱。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敹嗫h境內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氣候屬寒冷草原氣候,無明顯的四季之分,只有寒暖之別,而通常又將冷暖兩季分別稱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長而寒冷,干燥,多大風;夏季短促而溫涼,多雨。年均氣溫-4.1以下,全年無絕對無霜期。年均降水量303.9 mm,年日照時數(shù)2 495~2 799 h。年內平均風速最大值出現(xiàn)在4月份,達4.1 m/s,3—6月份也有4.0 m/s,最小值出現(xiàn)在12月,為2.6 m/s。年可利用風能時數(shù)5 000~5 400 h?,敹嗫h是一個純牧業(yè)縣,現(xiàn)轄3鄉(xiāng)1鎮(zhèn),27個牧業(yè)社。全縣現(xiàn)存欄藏羊7.73萬只,其中母畜存欄4.28萬只,占全縣藏羊存欄的55.4%,年內育活仔畜2.88萬只。
1)為了確保項目實施,規(guī)范藏羊選育及飼養(yǎng),制定了《青海藏羊》、《青海藏羊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規(guī)范》、《青海藏羊繁育技術規(guī)范》、《青海藏羊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guī)范》和《藏羊選育基地建設規(guī)范》等5個地方標準,并經青海省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實施。
2)截止2012年底,項目在青海牧區(qū)6州組建核心母羊群1 145群、數(shù)量達19.38萬只,特一級公、母羊比例分別達63.94%和43.63%,累計向社會提供種公羊33 554只,改良選育藏母羊198.11萬只。在分散的飼養(yǎng)條件下系統(tǒng)地建立了藏羊選育體系,創(chuàng)新了藏羊選育、推廣模式。
3)由青海省畜牧總站和項目縣畜牧獸醫(yī)站組織,共舉辦培訓班114期、6 825人次參加了培訓。其中培訓專業(yè)技術人員1 950人次、農牧民群眾4 875人次,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全省藏羊選育奠定了科技基礎。
3.1 個體生長發(fā)育
經對2007年和2011年兩年藏羊各年齡段生長發(fā)育測定結果分析,2011年成年、2.5歲、1.5歲、6月齡和初生羔羊平均體重比選育初期的2007年同期體重分別增加了8.89、7.94、9.11、6.70和0.29 kg。初生羔羊體重兩年間差異不顯著(P>0.05),成年、2.5歲、1.5歲和6月齡各年齡段體重兩年間均差異顯著(P<0.05);各項體尺指標測定結果2011較2007年均有所提高,但差異均不顯著(P>0.05)。體尺、體重測定結果詳見表1。
表1 2007年和2011年藏羊體重、體尺
3.2 產肉性能
2011 年對經過選育的各年齡段藏羊進行了隨機選擇屠宰測定試驗,并與2006年屠宰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2011年藏羊12月齡、1.5歲羯羊和成年羯羊的宰前活重分別達27.83、39.80和52.50 kg,分別比2006年增加2.75、6.47(P<0.05)和2.03 kg;胴體重分別達11.75、16.40和22.30 kg,分別比2006年增加2.63(P<0.05)、2.95(P<0.05)和1.17 kg;屠宰率分別達42.22%、41.20%、42.48%,分別比2006年增加5.86、0.85和1.17個百分點。具體結果詳見表2。
表2 藏羊屠宰測定
3.3 產毛性能
2012 年藏羊成年公羊毛辮長、絨毛長以及產毛量分別達26.85 cm、12.15 cm和1.98 kg,較2007年分別增加2.13 cm(P>0.05)、1.94 cm(P>0.05)和0.27 kg(P<0.05);藏羊成年母羊毛辮長、絨毛長以及產毛量分別達26.07 cm、11.41 cm和1.73 kg,較2007年分別增加2.26 cm(P>0.05)、1.67 cm(P>0.05)和0.24 kg(P<0.05)。說明隨著藏羊本品種選育工作的開展,項目區(qū)藏羊毛長度和產毛量均有所提高。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藏羊羊毛長度及產毛量
3.4 羊毛品質
2012 年測定中,藏羊成年公羊毛纖維中絨毛、兩型毛、粗毛和死毛的比例分別為27.32%、34.97%、28.90%和6.81%,其中絨毛和兩型毛比例分別比2007年增加3.74個百分點和8.21個百分點,粗毛和死毛的比例分別下降6.24個百分點和7.71個百分點;藏羊成年母羊毛纖維中絨毛、兩型毛、粗毛和死毛的比例分別為26.15%、37.30%、29.27%和7.22%,其中絨毛和兩型毛比例分別比2007年增加4.36個百分點和6.48個百分點,粗毛和死毛的比例分別下降2.81個百分點和8.03個百分點。表明羊毛纖維類型得到改善,絨毛和兩型毛比例增加,粗毛和死毛比例明顯下降。2012年測定數(shù)據(jù)與2007年相比,成年公母羊各類型毛纖維細度除公羊粗毛外均有所下降,但均差異不顯著(P>0.05),各類型毛纖維長度除成年公羊絨毛長度外均有所增加,其中兩型毛成年公母羊均增加了6.34 cm和6.33 cm,差異顯著(P<0.05)。隨著羊毛各類型纖維細度的降低,羊毛強伸度均有所降低,但與羊毛紡織性能指標相比,不影響羊毛纖維的紡織性能。具體結果見表4~6。
表4 藏羊毛纖維類型分析%
表5 藏羊毛纖維細度、長度
表6 藏羊毛纖維強伸度測定
4.1 羊群等級
為了測定藏羊選育效果,每年5—6月對選育種公羊群和母羊群進行鑒定評級。經多年選育,2011年與2007年相比較,特一級公羊比例由2007年的37.09%提高到63.94%,增加26.85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P<0.01);二級公羊和三級公羊比例由2007年的41.19%、21.71%分別下降到26.22%、9.84%,分別下降14.97個百分點和11.87個百分點,差異均顯著(P<0.05)。母羊群特一級、二級母羊比例由2007年的36.23%、28.62%增加到現(xiàn)在的43.63%、33.64%,分別增加7.40個百分點和5.02個百分點,差異均顯著(P<0.05);三級母羊比例由2007年的
35.15%下降到22.73%,下降12.42個百分點,差異顯著(P<0.05)。具體鑒定結果見表7。
表7 2007年和2011年藏羊鑒定等級
4.2 群體毛色
2011 年,在選育區(qū)隨機選擇項目戶和非選育區(qū)隨機選擇藏羊養(yǎng)殖戶對當年所產羔羊的毛色進行了統(tǒng)計,比較選育群后代毛色變化。在選育區(qū)共統(tǒng)計羔羊2 170只,其中被毛白色羔羊1 846只,白色同質率85.07%,體軀雜色羔羊324只,占14.93%;在非選育區(qū)統(tǒng)計羔羊1 123只,其中被毛白色羔羊558只,白色同質率49.59%,體軀雜色565只,占50.41%。經對種羊毛色選育,項目區(qū)羔羊白色同質率比非選育區(qū)增加35.48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P<0.01)。
表8 選育母羊群與對照群羔羊毛色變化比較
5.1 種羊場及選育基地基礎設施條件差
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加之長期投入不足,致使全省藏羊種羊場及選育基地普遍存在基礎設施條件差、飼養(yǎng)管理粗放、選種選配工作不太到位,選育檔案建立不完善等問題。因此,今后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應加大投資,重視種公羊培育和藏羊本品種選育工作,進一步提高青海省藏羊的養(yǎng)殖效益。
5.2 藏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不完善,培育種公羊不能滿足需求
雖然青海省在藏羊主產區(qū)建立了8個藏羊種羊場及相應的選育基地,但由于選育工作起步晚,加之選育措施不完善,致使選育的種公羊數(shù)量少,且質量不穩(wěn)定,種公羊選育僅停留在自身表型選擇階段,其親代生產性能及后裔測定工作尚未建立,因而不能確定選育種公羊的質量。根據(jù)青海省目前藏羊能繁母羊存欄數(shù)據(jù)測算,明年需要更新的種公羊2萬~2.5萬只,而目前青海省藏羊種羊場明年可提供的種公羊數(shù)量僅1萬~1.5萬只,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建議加大對各級種羊場及選育、推廣基地的投資力度,加快青海省藏羊良繁體系建設進程。
5.3 經費嚴重不足
由于經費嚴重不足,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許多有利于促進育種工作進展的新辦法、新舉措無法實施,如集中理想型雜種羊,單獨組群,確保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利用胚胎移植等技術措施,加快其群體繁殖速度等。
S826.2
B
2095-3887(2014)03-0072-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3.025
2014-02-25
顏壽東(1958-),男,高級畜牧師。
周佰成(1980-),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