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鷗
小學科學課是由傳統自然課發(fā)展而來的學科,它是促使小學生習得基礎自然知識、物理與化學常識的重要學科。由于傳統自然課教學方式對科學課的影響,仍有不少小學科學課沿用傳統的課本、黑板、粉筆這一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科學課中選擇和運用媒體應關注哪些方面呢?
一、關注媒體選擇的辯證思維
作為一門以實踐、實際自然現象為基礎的學科,科學課的教學需要以實際演示、實際現象的直觀展現教學。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將課本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嚴重制約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積極運用辯證思維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積極選用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它們聲像俱全,圖文并茂,讓人身臨其境??茖W課的認識對象大多是自然界的客觀事物。小學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究,選擇教學媒體時,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科特點,做到“有實物的不用標本,有標本的不用模型,有模型不用課件”,用通俗的講法就是越土越好,也就是越接近自然越好。事實上,學生觀察實物與看課件相比,效果是不一樣的,在觀察實物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而看課件只有眼、耳參與。比如讓學生飼養(yǎng)蠶,了解蠶的一生經歷的四個變化過程,與觀看課件了解變態(tài)過程相比,教學效果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其實,一切媒體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我們并不排斥現代教學媒體。比如學習地震、火山等內容,學生很少親歷,這時候通過錄像剪輯制成課件播放,就能發(fā)揮別的媒體無所取代的作用。我們不能一上公開課、觀摩課,就不顧及具體的教學內容,一味地甚至是生硬地使用多媒體手段。
二、關注媒體選擇有利于“做的經驗”
在科學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科學經驗是十分重要的。美國教育家戴爾的“經驗之塔”將經驗分成“做的經驗、“圖式經驗”和“符號經驗”三大類十個層次,最底層的直接的有目的的經驗是最直接、最具體的經驗,最頂層的“語言符號”是最抽象的經驗,從下到上,經驗愈來愈抽象,這是戴爾“經驗之塔”的基本規(guī)律。戴爾指出教育應從具體的經驗入手,然后逐步上升為理論。他認為,在學校教育中應該運用多種媒體,使教學更具體、直觀,從而獲得更好的抽象。筆者認為,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選擇、設計媒體的教學策略,應優(yōu)先考慮“做的經驗”。換言之,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應優(yōu)先考慮讓學生動手做,獲得“做的經驗”。例如教學“杠桿能省力”時,最好能把學生帶到操場,將一根結實的鐵棍懸掛在單杠上,做“一個小女生能舉兩個大男生的實驗”,這不但比紙上談兵要強得多,而且比其他媒體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索奧秘的欲望,從而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三、關注媒體選擇有利于“圖式經驗”
“圖式經驗”運用恰當,可以成為“做的經驗”和“符號經驗”之間的橋梁。在課堂教學中,對于那些學生因缺少知識經驗而感到陌生或難于理解的課文內容,應盡可能選用電教媒體。具體來說,媒體的選擇應視教學要求而定,有的需要錄音,有的需要投影,有的需要錄像,等等。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精心選擇,幫助學生獲得“觀察的經驗”。這種觀察得到的圖式經驗,既容易轉向抽象概念化,又容易轉向具體實際化。例如,一位教師在講《熱脹冷縮》一課時,設計了一個多媒體課件,先以動畫形式展示了文中的車胎爆裂、水沸外溢的實例,接著提出了問題,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尋找答案。教師從中選出實驗做得又快又好的學生到視頻展示臺上做液體熱脹冷縮的實驗,其他學生都能從銀幕上清楚地看到液體受熱液面上升、液體遇冷液面下降的情況,了解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再看錄像,了解氣體、固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并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最后用文字幻燈片總結全文,把感性知識升華為理性知識。這課時充分發(fā)揮了媒體組合優(yōu)勢,使得媒體演示與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實驗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如,教學《簡單電路》時,先讓學生做實驗,將導線、電池、小電燈、開關連接起來,成了一個簡單電路。在學生理解了電路由什么器材構成后,用多媒體看實物連線圖,再將實物圖抽象化,用確定的電學圖符號取代實物,畫成電路圖,并輔以動態(tài)的電流流動圖,小燈發(fā)亮的原理一目了然。然后,要求學生看看多媒體的電路圖,再進行實驗組裝,最后讓學生按題目要求畫出抽象的電路圖。學生在做實驗——看多媒體——再實驗——畫電路圖這一過程中,學習興趣濃厚,很快就掌握較抽象的電路圖的畫法,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直接經驗——圖式經驗——符號經驗”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快理解知識,形成概念。
四、關注媒體選擇有利于突破難點
在科學課的教材中,有很多自然現象或過程是很難在課堂上用語言講清的。要有效突破這些難點,必須選擇恰當的媒體,幫助學生獲得必要的圖式經驗。比如,在教人體循環(huán)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以及植物生長過程、星球運動、自然現象的形成等時,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模擬這些內容。多媒體課件能發(fā)揮計算機豐富的表現功能,能生動地再現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使難以覺察的東西清晰地呈現在學生感官能力可及的范圍之內,從而克服人類感官的局限,達到突破難點的功效。如筆者在教“感覺”一課時,演示眼睛成像原理,當講“看到近物,晶狀體肌肉收縮、凸度變大,看遠物晶狀體肌肉舒張,凸度變小”這個難點時,使用“成像儀”居然很難演示清楚。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畫演示,讓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了人的眼睛看不同距離物體時肌肉、晶狀體的變化過程,有效地彌補了實驗的不足。這樣,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枯燥知識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是科學教學的任務之一。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合理選擇、設計教學媒體,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