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太原030051)
基于流固耦合的壓氣機葉片結構分析
陶鵬
(中北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太原030051)
采用弱耦合的方式,通過workbench軟件中的MFX-ANSYS/CFX耦合平臺對渦輪增壓器的壓氣機結構進行了仿真模擬。得到了在流體作用下壓氣機葉片的變形與應力分布情況,以及葉片的在不同轉速下的各階固有頻率,為壓氣機的結構優(yōu)化、控制葉片振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葉片流固耦合變形應力固有頻率
渦輪增壓已經成為當前車輛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技術途徑之一。渦輪增壓器作為一種典型的葉輪機械[1],在工作狀態(tài)下其內部將產生復雜的三維粘性非定常流動。在復雜的氣動沖擊、離心力等循環(huán)載荷作用下,葉輪機械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應力變形與振動,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葉片斷裂,從而影響到葉輪機械的氣動性能與安全性能。葉輪機械的研究是一個多場耦合的復雜分析過程[2-4],需要綜合考慮流場、結構運動、結構強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本文正是通過流固耦合的方式對渦輪增壓器的壓氣機進行分析,研究其內部復雜的流動狀態(tài)對葉片應力變形與振動的影響。
本文所研究的壓氣機參數(shù)為:入口溫度300 K,壓比2.6,質量流量0.45 kg/s,葉片數(shù)Z=12,轉速63 000 r/min。為便于分析,本文截取了壓氣機的其中一個葉片及其附近流場進行研究。該壓氣機流道及葉片模型分別通過UG8.0創(chuàng)建,具體模型如圖1所示。
3.1 網格劃分
通過ⅠCEM軟件完成流體域部分網格劃分。創(chuàng)建多個Part,定義流體域模型的流體入口位置為ⅠN,流體出口位置為OUT,相鄰流道交界面分別為P1、P2,流道上下兩個表面分別為UP、DOWN,與葉片接觸面為BLADE。
為了能夠使網格更好地描述流體圓弧區(qū)域的邊緣特征,在生成四面體網格的同時,用三棱柱網格對圓弧邊緣進行了細化。生成的網格如圖2所示。
3.2流體分析
設定壓氣機內的介質為理想氣體,傳熱模型為總能模型(Total Enengy),湍流模型為渦流粘度方程(EddyⅤiscosity Transport Equation)。設定壓氣機入口壓力為101.3 kPa、入口溫度300 K、沿X軸負方向流動,出口流量為0.012 kg/s,葉片沿X軸轉動,轉速n=63 000 r/min,兩側壁面無滑移。
3.3數(shù)值仿真與結果分析
圖3所示是任意截取的某流面的壓力分布云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壓力的變化趨勢大致為逐漸增大。壓力極小值發(fā)生在流場的前端附近以及葉片的前緣,而后壓力逐漸上升直至葉片尾緣,并達到最大值。
圖3壓力分布云圖
圖4 所示為葉片壓力面和吸力面的壓強分布云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葉片的壓力面?zhèn)葟那熬壷廖簿墘毫χ饾u升高,在尾緣達到整個流場的壓力最高值。在吸力面?zhèn)葔毫那熬壷廖簿壏较蛑饾u升高,同時壓力面?zhèn)鹊膲毫ι咚俣瓤煊谖γ鎮(zhèn)取?/p>
圖4葉片兩面的壓強分布云圖
圖5 所示為葉片壓力載荷分布曲線圖。隨著流場方向葉片壓力面?zhèn)群臀γ鎮(zhèn)鹊妮d荷均逐漸升高,并且在同一橫坐標下壓力面?zhèn)鹊膲毫ζ毡楦哂谖γ鎮(zhèn)取?/p>
圖5 葉片壓力載荷分布曲線圖
通過Workbench建立葉片單向流固耦合的模態(tài)分析流程。將CFX流場分析的結果文件導入到Fluid Flow模塊,設定葉片材料參數(shù)(鋁合金:材料密度2 800 kg/m3,彈性模量70 GPa,泊松比0.31)。將建立的葉片實體模型導入Geometry,并進行網格劃分。最終生成的網格如圖6所示。
圖6 葉片網格
選擇葉片底面作為固定面,設置轉速n=63 000 r/min。選擇葉片所有表面為流固耦合面,將CFX計算的穩(wěn)態(tài)壓強加載在葉片上。
4.1葉片變形與應力分析
圖7是葉片在轉速63 000 r/min下,受到穩(wěn)態(tài)流場作用而產生的變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葉片進口邊葉頂?shù)目傋冃巫畲鬄?.753 mm,從葉頂?shù)饺~根部,總變形逐漸降低。
圖7葉片變形圖
圖8 是葉片在轉速63 000 r/min下,受到穩(wěn)態(tài)流場作用,葉片表面等效應力云圖。應力從葉根部到葉頂逐漸減小,最大應力發(fā)生在葉根為639.18 MPa。葉片壓力面和吸力面的等效應力不同,壓力面普遍高于吸力面。
圖8 葉片表面等效應力云圖
4.2模態(tài)分析
根據模態(tài)分析計算出的前10階的模態(tài)大小,繪制各階次下的固有頻率,如圖9所示。本文只對葉片的1階和2階模態(tài)進行分析,高階模態(tài)在此不作研究。在1階和2階模態(tài)影響下所得的葉片振型如圖10所示。
在已有的模塊分析流程中添加Harmonic Response分析模塊。在Static Structural模塊下設置求解,求葉片前10階的模態(tài)大小,并將葉片轉速分別設置為0~100%十檔進行求解。而不同轉速下的葉片前2階的固有頻率,如表1所示。
圖9 各階次下的固有頻率圖
圖10 葉片的1階振型與2階振型
由表1分析可知,葉片的固有頻率隨轉速的增加而增大。壓氣機葉片1階固有頻率的一般標準為[5]:
其中,f基頻為渦輪增壓器的轉頻。以葉片轉速63 000 r/min為標準,計算可知,在該轉速下壓氣機葉片的固有頻率可以滿足要求。
實際運行中,葉片的激振頻率可表示為:
表1 各轉速下葉片的固有頻率
其中,Z為葉片數(shù),n為壓氣機轉速,N為整數(shù)。通過計算可知,壓氣機的工作在額定轉速時,激振頻率為1 260 Hz,與1階固有頻率(4 094.7 Hz)有較大裕量,此時的壓氣機不會發(fā)生共振變形。但隨著葉片轉速的升高,激振力的頻率也將增大;當激振力的頻率與葉片的固有頻率相差范圍在15%以內時[6],葉片將出現(xiàn)共振,從而對葉片的氣動性能及可靠性產生重大影響。
(1)葉片進口邊葉頂?shù)目傋冃巫畲?,從葉頂?shù)饺~根部,總變形逐漸降低;應力從葉根部到葉頂逐漸減小,最大應力發(fā)生在葉根。因此需對這兩部分結構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設計。
(2)葉片在額定轉速63 000 r/min下工作,不會發(fā)生共振,但隨轉速的增加,激振力頻率也會變大。在實際應用中應保證激振力頻率與葉片的固有頻率相差范圍在15%以外,以避免產生共振。
1施永強.三維葉片顫振與葉片設計關聯(lián)性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
2周忠寧,李意民,谷勇霞等.基于流固耦合的葉片動力特性分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9, 38(3):401-405.
3張小偉,王延榮,張瀟等.渦輪機械葉片的流固耦合數(shù)值計算[J].航空動力學報,2009,24(7):1622-1626.
4鄭赟.基于非結構網格的氣動彈性數(shù)值方法研究[J].航空動力學報,2009,24(9):2069-2077.
5岳玉梅,張洪亭.渦輪增壓器轉子動力分析[J].航空制造技術,2004(4):92-94.
6胡以懷,應啟光.船舶柴油機振動、噪聲及廢氣排放[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3.
Analysis on Compressor Blade Structure Based on Fluid-solid coupling
Tao Peng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By using weak coupling approach,simulation of the compressor structure of a turbocharger with the MFX-ANSYS/CFX coupled platform was made.The simulation produced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blade in fluid action and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blade at different speed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ompresso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blade vibration control.
blade;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deformation;stress;natural frequency
10.3969/j.issn.1671-0614.2014.04.003
來稿日期:2014-09-20
陶鵬(1989-),男,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動力機械性能與增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