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探析

2014-03-10 22:03
陰山學刊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逆境挫折傳統(tǒng)

李 炳 全

(肇慶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探析

李 炳 全

(肇慶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包括逆境不可避免觀、成功條件觀、考驗或鍛煉觀、機會或財富觀、準備觀、樂觀態(tài)度和積極情感觀、宿命論等幾個方面。這些觀點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中國人歷史上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長期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形態(tài)、中國文化的構(gòu)成及其創(chuàng)建者與發(fā)展者所遭遇到的逆境等。這些觀點在人的心理與行為上表現(xiàn)為較強的挫折承受力、不良情緒的排解能力、自我安慰、另謀出路、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來、控制逆境影響的水平等諸多方面。這些觀點對人們積極地應對逆境,保持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啟示作用。

逆境;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心理與行為表現(xiàn)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逆境。遇到逆境時應該怎么辦?是消沉、退縮、灰心喪氣,還是勇于抗爭、不斷進取,敢于甚至甘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并積極采取措施去消除或解決它們?對此,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人甚至每個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和態(tài)度,這些看法或態(tài)度直接影響他們在面對逆境時所表現(xiàn)出的心態(tài)和行為方式。看法或態(tài)度表明的是人的逆境觀,它直接制約著逆境的消除或解決。由于逆境如何被消除或解決即消除或克服逆境的方式對人走向成功有很大影響,因而可以說逆境觀與成功關(guān)系密切。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涵著中國人的傳統(tǒng)逆境觀,這種逆境觀體現(xiàn)出中國人對逆境的態(tài)度和應對方式。了解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汲取其精華,對培養(yǎng)人的逆境商和提升人的心理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

中國人的逆境觀是中國人對逆境的看法,它是中國人在長期的生存與發(fā)展的歷程中在面臨并應對逆境時所形成的關(guān)于逆境的基本看法或觀點。這種觀點蘊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對有關(guān)歷史材料和中國民眾的日常語言分析,總體而言,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認為,逆境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而是人的成長與發(fā)展的必要和重要條件。中國人常說:“不經(jīng)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吃一塹,長一智”,“失敗是成功之母”等,這表明中國人對逆境有積極的看法。這些觀點概括起來主要表現(xiàn)在:

(一)不可避免觀

不可避免觀是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的首要觀點和基礎,其基本含義是:逆境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逆境,總會經(jīng)過各種各樣的苦難。既然逆境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要勇敢地面對逆境,克服逆境,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更談不上發(fā)展。常言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边@句話既是告訴人們在遇到逆境時要充滿信心,同時也告訴人們?nèi)松缆凡⒉黄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逆境或挫折。任何人想回避或不經(jīng)歷逆境都不過是癡人說夢、天方夜譚。

這種觀點有助于提醒人們預測并預防人生道路上可能面臨的逆境,對逆境有心理準備。

(二)成功條件觀

成功條件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的最主要觀點,其基本含義是:逆境是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不經(jīng)歷逆境的人不會取得多大成就。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把逆境看作是個體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中國著名思想家孟子在《告子章句下》中指出:“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高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說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对姟啡倨?,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盵2]孟子與司馬遷的兩段話都是說,人越是遇到挫折,越能取得巨大成就。這實際上是要求人們具有堅韌不拔的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中國人常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鞔_指出逆境是個體成功的必要條件。

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既可以起到心理的自我安慰作用,又可以使個體擺正遭遇逆境時的心態(tài)。

(三)考驗或鍛煉觀

考驗或鍛煉觀是與成功條件觀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觀點,其基本含義是:逆境是對人的考驗與鍛煉,通過逆境的考驗與鍛煉,可以培養(yǎng)人的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上述孟子、司馬遷等的話語明顯說明這一點。孟子認為,逆境是上天的安排,是為了對人進行鍛煉,使之具有成功的品質(zhì),進而能夠擔當起取得成就的大任。這主要表現(xiàn)在:(1)逆境能鍛造出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人們在面臨逆境時,通常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被逆境擊垮,在逆境面前屈服,二是更加堅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強調(diào)的是后者。正是由于逆境的作用,在與逆境的抗爭中,人的自覺性、自制力、果斷性、堅韌性、勇敢獻身精神等才被培養(yǎng)出來,并不斷增強。(2)逆境可造就自信、樂觀向上、吃苦耐勞的性格特征。在逆境中,通過不斷地解決內(nèi)外問題,消除一個個障礙,人的自信心、樂觀情緒、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和不畏艱難的大無畏精神會不斷地被鍛造出來,造就出人的良好的性格。(3)逆境能提升人的聰明才智。在面臨逆境時,為消除逆境,使自己能夠生存與發(fā)展,人不得不去思考、想辦法以及不斷嘗試,由此,其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會不斷增強。正如孟子在《盡心上》中所言,“人之有德慧術(shù)知者,恒存乎疚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1]

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至少有兩個方面積極作用:一是給人一種心理安慰與暗示,使人在面對逆境時能夠保持心理平衡,維護人的心理健康;二是給人以面對逆境、消除逆境的信心、勇氣、耐心、毅力與決心,甘于承受艱難困苦,不僅“敢坐”而且“甘坐十年冷板凳”。

(四)機會或財富觀

機會或財富觀是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中非常有意義的觀點之一,它主要強調(diào):逆境對個體來說是一種機會或財富。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敝袊鴤鹘y(tǒng)逆境觀認為,逆境不僅不是一種災難,而且對人來說是一種機會或財富。之所以有這種看法,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逆境不僅可以增長人的智慧或才干,豐富人的經(jīng)驗,促進人的成熟,而且可以給人提供冷靜下來的機會,使人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尋找并找準新的發(fā)展方向。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言:“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2]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敝袊鴤鹘y(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認為,不管遇到任何逆境,只要個體能夠正確認識逆境,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就一定能從逆境中學到很多。而這些是那些沒有經(jīng)過逆境的人學不到的。

這種觀點啟發(fā)人們要正確分析逆境,從中學到平時學不到的東西,即“吃一塹,長一智”。

(五)準備觀

準備觀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的重要觀點之一。它認為,逆境可以促使人們?yōu)閷淼臋C會做好相應準備。許多中國人常說:“如果打擊遲早要來,那就來得早點吧?!币馑际?,早點遭受打擊就可以使自己積累經(jīng)驗,避免以后的失敗。同時,早點遭受打擊自己還能經(jīng)得起打擊,還有時間、精力翻盤或東山再起,而如果年齡大時遭受打擊,恐怕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難以翻身。

張載在著名的《西銘》中把這樣的思想概括為“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盵3]如先秦時的孔子、墨子、孟子、韓非子等人,在沒有發(fā)揮他們才干、推行他們思想的條件下,他們?nèi)ゲ粩嗵嵘约旱牟鸥桑晟谱约旱乃枷?,并不斷孜孜以求,到處游說。他們在遇到眾多的逆境或挫折時,并不認為自己的思想、理想與追求有問題,而是認為時運不濟,坦然接受它們。如《論語·陽貨》或《史記·孔子世家》所記載的孔子之言,“丘之不濟此,命也夫。”[4][5]

一般而言,成功的機會是外在的,個體是難以控制和預測的,但成功的素質(zhì)或條件則是個體自己的事情,是可以預先做好的;個體要做的不是坐等機會,而是準備抓住機會的條件,甚至去創(chuàng)造機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就是如此。它要求人們在面臨難以克服或戰(zhàn)勝的逆境時,(1)不僅要在心理上接受逆境,而且應不自暴自棄,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把外修與內(nèi)養(yǎng)結(jié)合起來,在外在條件不具備時發(fā)展內(nèi)在品質(zhì),成就自我;(2)而當外在條件許可時,則以完善的自我品質(zhì)充分利用這些條件走向成功,為社會服務;(3)由于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與坎坷,為了在將來更好地走出困境,就應當提前預見將來可能遇到的逆境,并在身體、心理、知識、技術(shù)等多方面做好準備。

(六)樂觀態(tài)度和積極情感觀

樂觀態(tài)度與積極情感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人們在遭遇逆境時應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與情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認為,在遇到逆境時,痛苦、退縮、崩潰無濟于事,而能在摔倒時自己爬起來,在逆境中勇敢站起來才是真正的強者,因此,在面臨失敗與痛苦時,不應該退縮,而應有敢于、勇于甚至甘于、樂于面對逆境、主動選擇逆境的心態(tài)。正因為逆境是成功的條件,所以人們會積極地接受逆境,并在逆境中保持良好心態(tài),正如前述司馬遷承受腐刑而“無慍色”。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要獲得成功,非需要逆境不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雖然認為人生道路充滿荊棘與坎坷,但同樣也認為“前途是光明的”,總是保持并充滿樂觀、自信的態(tài)度或心態(tài)。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充滿了眾多這樣的案例和教誨。如《西游記》中的唐玄奘要取得真經(jīng),必須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玄奘不僅敢于、勇于而且主動去選擇這樣的磨難。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大量的這樣的事例說明了中國人的這種態(tài)度和良好品質(zhì)??鬃釉凇墩撜Z·雍也第六》就盛贊自己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4]

劉禹錫的《秋詞》非常生動地闡明這種面對逆境的樂觀精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直引詩情到碧霄?!盵6]這首詩啟迪人們要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看到看似悲涼的東西中的快樂之處。不要像許多人那樣看到秋天的蒼涼,而要看到秋天的果實與收獲。

這種觀點要求人們無論面對任何艱難險阻,處于任何不利的境遇之中,都要保持樂觀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七)宿命論

宿命論也是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的組成部分,這種觀點認為,逆境是上天的安排,遇到逆境是人的命運,人無法對之加以改變,但人能夠控制或改變自己面對逆境的心態(tài)、能力、方式或措施??鬃?、老子、孟子、司馬遷等等中國古代名家都持這種看法。中國人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這種宿命論思想的體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看來,任何事情只要盡力了,就沒有什么可后悔可痛苦的。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言:“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7]即使失敗了,也要想開,聽天由命,要意識到責任不在自己,只是機會或運氣不好罷了。

這種宿命論思想對于人保持心理健康十分有益。但倘若表現(xiàn)不當,表現(xiàn)為不去努力拼搏進取,一切坐等上天安排,不去積極地改變自己的不利狀況,心安理得任命運擺布,靜等上天安排或“救世主”,形成了“阿Q情結(jié)”,僅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而不去積極主動地分析失敗或挫折的原因并力圖改變它,那就是消極品質(zhì)了。所以我們既要有樂天知命的心態(tài)來使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同時又要有不斷進取的信心、決心、勇氣與膽識,對于我們的人生完美和生活幸福是十分有益的。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的成因

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人長期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

人類學家拉策爾認為,文化最先發(fā)生在多風暴的地區(qū)。盡管這種說法不一定全對,但有一定的合理性。馬克思指出:“在文化初期,第一類自然富源(提供生活資料的天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較高發(fā)展階段,第二類自然富源(提供生產(chǎn)資料的天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盵8]一般說來,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的地區(qū),進化中的人類愈是面臨更為嚴峻的生存挑戰(zhàn),愈具有原始危機感和超越自然的原始生命沖動,由此創(chuàng)造文化的積極性高,文化產(chǎn)生和向人的心理演變完成得相對較早。

作為中國文化組成部分的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與歷史上中國人所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關(guān)系。據(jù)記載,黃河與長江中下游等中華民族形成與發(fā)展的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比較惡劣,旱災、水災不斷[9]?!皬墓?06年到1949年,中國發(fā)生過1029次大水災,……1056次大旱災?!盵10]平均不到兩年就發(fā)生一次大的水災和旱災。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中國也是地震等的自然災害多發(fā)區(qū)。這說明中國先民的生活中經(jīng)常性地遭遇到眾多的自然災害。在面對這些難以避免和抵御的自然災害時,倘若沒有恰當?shù)男膽B(tài)和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很難生存與延續(xù)下來。這樣,這些自然災害既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堅強品質(zhì),也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

(二)中國長期主流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形態(tài)

“主流”是指占據(jù)主導和支配地位但不是唯一或全部的。地處東亞大陸的中國有著適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從而導致了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形態(tài),孕育了農(nóng)耕文明。中國先民早在六七千年前就開始進入以農(nóng)耕為主的經(jīng)濟生活方式,經(jīng)過夏商周三代,以農(nóng)業(yè)為主要社會生活資料來源的農(nóng)業(yè)社會基本上形成。春秋戰(zhàn)國以降的歷朝歷代都把“尚農(nóng)”、“重農(nóng)抑商”、“重農(nóng)固本”作為基本國策。當代中國政府仍然把農(nóng)業(y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解決農(nóng)民問題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從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基本條件來看,它主要是“靠天吃飯”、“靠地吃飯”,極大地依賴于自然條件?!翱可匠陨剑克运本褪沁@樣一種狀況的寫照。這種依靠自然的農(nóng)耕經(jīng)濟受自然條件影響比較大,任何自然災害都可能使人遭受巨大的挫折,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脅,這樣中國人在歷史上面臨的挫折十分多。遇到挫折時怎么辦?如果一遇挫折就退縮或自暴自棄,就不可能生存與延續(xù)下去,更談不上發(fā)展。因此,為了生存與發(fā)展,一方面應自強不息,不斷地努力拼搏抗爭,不畏懼困苦,勇于面對并設法解決困難,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斷更新生產(chǎn)技術(shù),了解并順應自然環(huán)境,不斷奮進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有所收獲,獲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質(zhì)條件。由此就形成了上述逆境觀和應對逆境的方法。

(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構(gòu)成及其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者所遭遇到的逆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源自于儒家、道家、釋家、墨家、法家思想,其中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無論是主流的儒家思想,還是非主流的道家、釋家等思想,其形成、發(fā)展與推行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失敗或挫折。可以說,這些思想大都是在逆境中生存與發(fā)展的。儒家思想在漢武帝以前道路坎坷,一直受到排擠,漢武帝后雖然成為統(tǒng)治思想,但也屢處逆境。

除上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構(gòu)成思想屢處逆境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建者與發(fā)展者個人也經(jīng)常是身處逆境之中,在逆境中生存。老聃、孔子、孟子、莊子、墨子等人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坎坷,有生之年均不得志。“二程、朱熹生時均作為清流,游離于政治邊緣,并不被重用,即使似乎最能達到儒家‘內(nèi)圣外王’理想目標的王陽明,一生也備受排擠,57歲即郁悶而終。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yè)的劉伯溫,一生也是坎坷不斷,最后在他人的猜忌、陷害和自己的恐懼、寡歡中死去。所以,基本上可以說,儒家在推行其純粹的學說上(而不是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改造過的政治儒學、倫理儒學等)遭遇到了嚴重的挫折?!盵11]

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構(gòu)成思想以及其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者遭遇到逆境,使得他們不得不對逆境作出解釋,“否則,不僅其信徒難以心服,而且其理論上也有盲點。”[11]由此就形成了中國文化中的逆境觀。

三、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的心理與行為表現(xiàn)

從上述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的基本內(nèi)容來看,具有這種逆境觀的人會有如下表現(xiàn):

(一)挫折承受能力

挫折承受能力,既與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中的宿命論思想有關(guān),也與成功條件觀、考驗觀有關(guān)。按照宿命論思想,既然逆境是上天的安排,不可避免、不可控制,那就只好忍受與面對。按照成功條件觀與考驗觀,既然逆境是人達致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對人的考驗,只有能經(jīng)得起這樣的考驗,才能夠取得成功。這就會增強人們承受挫折或失敗等逆境的信心、決心和勇氣,使人有較高的挫折承受力。

(二)恰當歸因與不良情緒的排解能力

恰當歸因和不良情緒排解能力與上述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的幾個方面都有聯(lián)系,是它們在人的心理和行為上的表現(xiàn)。如前所述,中國人在遇到逆境時通常把它歸結(jié)為包括“天命”和自己的“命運”的“命”。從“天命”的角度講,逆境是上天的安排,非人力能為;或者是上天對自己的考驗,是上天給予自己的機遇。前者使人們能夠比較自然地忍受逆境,后者會使人們?yōu)樵庥瞿婢扯淇臁_@樣通過把逆境歸因于“天命”,或通過埋怨老天,或通過奮發(fā)圖強而在逆境中保持平和心態(tài)甚至積極的心理,避免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

從自己的“命運”角度講,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把逆境歸結(jié)為人自己的命不好。我們常聽到許多人在遇到挫折或失敗等不順心的事時說:“我的命不好”,“咱生來就是過窮日子的命”,“我是勞累的命”,“命苦不能怨政府”等等,通過把逆境歸因于自己“命該如此”而獲得良好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在應對逆境策略上的表現(xiàn)之一是忍讓退縮,即在遇到逆境尤其是自身無法克服、無法控制的逆境時壓抑自己,沒有勇氣與逆境抗爭。這既是一種應對策略,也是一種靜待時機,尋找合適機會的辦法,同時也是一種心理調(diào)適、恢復心理平衡的方法。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辯證思想,“退即是進,進即是退?!薄斑m當?shù)耐俗屖潜匾?。”在這里,中國人的忍讓退縮有多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退讓,其作用也不相同。由此可見,忍讓退縮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普遍性與作用。

(三)自我安慰或文飾作用

自我安慰或文飾作用是為自己遭遇到的逆境尋找合理的理由或借口來安慰自己,使自己保持心理平衡,而不至于被逆境打倒。這種方法是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的體現(xiàn),上述的成功觀、考驗觀、財富觀、宿命論等都含有這種思想?!叭淌яR”、“阿Q式精神勝利法”等就是這種心理調(diào)適的方法或措施的典型表現(xiàn)。

尋找借口、自我安慰,也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常采用的應對逆境的策略之一,尤其是遭遇到那些自己無法克服或消除的挫折或失敗時更是如此?!昂媚胁桓贰保熬硬桓∪硕贰?,“我不是不會做(或做不到),只是我不想做”,“我要下功夫你肯定不行”等等,都是一些中國人常掛在嘴上的自我安慰的借口和理由。常見的心理是“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這實際上是前述的文飾作用的體現(xiàn)。

(四)仔細分析,另謀出路

在做某件事遇到挫折或失敗時,中國人傳統(tǒng)做法之一是“見風使舵”、隨機應變,改變自己的策略與方向,尋找能夠成功的道路或方向。中國人常說:“不能一棵樹上吊死?!薄盎钊瞬荒芙心虮锼馈!币馑际钦f干什么事都要靈活,隨機應變,不能明知一條路走不通還要頑固地走下去。這就告訴人們,在遇到無法克服的逆境或無法逾越的障礙時,要改變策略與方向,另謀出路。否則,就會遭遇更大的失敗或挫折,永遠無法走到成功。這種心理應對是上述成功條件觀、考驗觀、機會觀等的具體表現(xiàn)。

(五)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

對于無法逃避又無法改變的逆境,中國人有一種“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的對付方法。這種方法是使自己有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并通過對逆境的客觀恰當?shù)胤治?,找到消除逆境的方法,并在以后避免同樣的逆境發(fā)生。中國傳統(tǒng)逆境觀告訴我們,在遇到挫折或失敗時,不能退縮、一蹶不振,也不能封閉起來不去追求。如失戀了就再也不敢追求愛情;做事業(yè)不成功再也不敢追求事業(yè);找工作失敗了就再也不敢找工作。這樣苦的只有自己,害得也只有自己,對自己純害無益。這即是說,在遇到逆境時,最好的辦法是從逆境中走出來。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告訴人們對待逆境的好辦法之一。

在遇到挫折或失敗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要求人們表現(xiàn)出大無畏精神,愈挫愈勇。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當今社會,愈挫愈勇都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應付逆境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清末湘軍將領曾國藩在與太平軍的作戰(zhàn)中,屢屢失敗,但他并不為此氣餒,而是屢敗屢戰(zhàn),并最終取得勝利。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遭遇到無數(shù)的艱難困苦,但共產(chǎn)黨人被沒有因此而退卻,而是迎難而上,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當今社會,許多人經(jīng)歷了多次的失敗而不畏懼,最終獲得了成功。

(六)控制逆境影響的水平

中國人常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边@雖然主要是講在人際關(guān)系中要善于化解彼此間的矛盾,以免傷了大家的和氣,怨氣愈結(jié)愈深,但也可以用在困境或挫折中。在這方面,體現(xiàn)出中國人有很深的“化”功,即轉(zhuǎn)化或轉(zhuǎn)變的能力,把不利的條件轉(zhuǎn)化為有利的條件,把大的影響轉(zhuǎn)變?yōu)樾〉挠绊?,把困境和挫折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控制到最小水平、最短時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逆境觀看來,既然逆境是不可避免的,人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著很多的事件尤其是困難與挫折,那么,人們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應該擴大事態(tài),放大事件。這實際上是逆境商的延伸和忍耐的體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富含辯證性,這種辯證性告訴人們,挑戰(zhàn)中包含著機遇,危機中孕育著生機,困境中孕育著順境,不幸中蘊含著幸運。能否在危機中求得生機,把逆境變?yōu)轫樉?,把不幸變?yōu)橛行遥P(guān)鍵取決于個人的認識與轉(zhuǎn)化能力。只要善于認識與轉(zhuǎn)化,逆境帶來的消極影響的范圍和時間就是有限的。

(七)認真分析,尋找方法

中國人傳統(tǒng)應對逆境的另一個最為常用的策略是對逆境加以認真分析,在此基礎上找出消除逆境的方法。依據(jù)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逆境總會有,但消除逆境的辦法也總會有。中國人常說:“辦法總是有的,只是沒有找到而已?!薄爸挥邢氩坏降霓k法,沒有不存在的方法?!薄爸挥胁蝗ハ朕k法的人,沒有人想不到的辦法?!薄盎钊瞬粫屇虮锼??!边@些話既說明中國人對找到解決逆境的辦法充滿信心,同時也說明中國人在遇到逆境時總會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逆境的方法或措施。

中國常說“因禍得?!保渤R美献拥脑挕暗溬飧K?,福兮禍所伏”[12]。意思是說,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二者并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zhuǎn)化。換言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

[1]孟柯. 孟子[EB/OL]. http://www.gushiwen.org/guwen/mengzi.aspx.

[2]司馬遷. 報任安書 [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08/20/276948_115301098.shtml.

[3]張載. 西銘[EB/OL].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754692.

[4]孔子. 論語[EB/OL]. http://www.guoxue.com/?book=lunyu.

[5]司馬遷. 史記[EB/OL]. http://www.gushiwen.org/guwen/shiji.aspx.

[6]劉禹錫. 秋詞[EB/OL]. http://www.shicimingju.com/baidu/list/3409.html.

[7]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EB/OL]. http://baike.so.com/doc/230957.html .

[8]馬克思. 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汪鳳炎,鄭紅. 中國文化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10]宋健. 超越疑古 走出迷茫[N].光明日報,1996-05-21.

[11]景懷斌. 儒家式應對思想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6,(1).

[12]李耳. 老子[EB/OL]. http://www.guoxue.com/?book=laozi.

〔責任編輯 常芳芳〕

An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ew about Adversity

LI Bing-quan

(School of Education,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526061)

Chinese traditional views about adversity includes the views that adversity is inevitable, the conditions to success, views on tribulation either exercise, outlook on opportunity or wealth, preparatory to ones future, optimistic attitude and positive emotion should be maintained when you lie in adverse circumstance, and fatalism and some other several aspects, which had originated from the bad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Chinese history, the long-term agricultural economy shape, the adversities encountered by Chinese culture’s constitutions and the founder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y perform or display as the strong capacity of enduring frustration, mediating bad mood, to consoling oneself, seeking another outlet, rising up from where tumbling down, controlling the influence level of adversities and some other aspects on one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hey could positively inspire or enlighten people to deal with the adversities positively and to maintain the mental health.

Adversity; Chinese traditional view about adversity; Performance or display in one’s mind and behavior

2014-10-20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珠三角新生代農(nóng)民工城市文化適應的文化心理學研究”(GD11CSH03)部分研究成果。

李炳全(1964-),男,河南沁陽人,博士,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文化心理學、理論心理學研究。

G03

A

1004-1869(2014)06-0012-06

猜你喜歡
逆境挫折傳統(tǒng)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讓你更強大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挫折使我更堅強
挫折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生活需要挫折
完形填空Ⅳ
万全县| 翁牛特旗| 乐安县| 古田县| 承德县| 木里| 梧州市| 永丰县| 永和县| 隆安县| 泗阳县| 阳江市| 斗六市| 杭州市| 上林县| 内江市| 巴塘县| 绵阳市| 吉木萨尔县| 文昌市| 河源市| 亳州市| 东阳市| 东光县| 富蕴县| 城步| 娄底市| 砀山县| 塔城市| 临桂县| 无极县| 咸宁市| 巴林左旗| 鹤山市| 云霄县| 永善县| 新乐市| 满城县| 永宁县| 彭阳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