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楊曉芳
2014年的“五一”假期,周華沒有下樓,三天都是在讀書和編輯審稿中度過的。身兼藏學學者和出版人的雙重身份,對于他而言,這樣的生活早已成為常態(tài)。
自從1976年從事藏文圖書編輯出版工作、1988年進入中國藏學出版社以來,無論是作為普通編輯,還是如今的社長,周華始終以治學的態(tài)度做出版,將傳承藏族傳統(tǒng)文化、講求社會效益當作自身的職責所在和立業(yè)之本。
在他的帶領和直接參與下,中國藏學出版社,這家僅有20余名在編人員的出版社,卻在10余年間陸續(xù)推出232卷藏文版《中華大藏經?丹珠爾?甘珠爾》國家出版項目和大型藏文古籍叢書《先哲遺書》叢書(已出版270多卷)以及《東噶藏學大辭典》《當代學者選集叢書》等一系列重大藏文經典出版工程,這些成果先后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特別獎等最高榮譽,也為業(yè)界所矚目。
“我們是小型的專業(yè)出版社,不求做大做強,只求做精做細。爐子小,火要旺,是我們的定位和發(fā)展方向?!痹诮邮堋吨袊霭妗酚浾卟稍L時,周華這樣描述中國藏學出版社的未來。
周華熱愛藏族文化,更熱愛涉藏出版工作。“我熱愛這份事業(yè),我們這個團隊也熱愛這份事業(yè),做好涉藏出版工作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責任?!敝苋A說。
因為有著這份強烈的責任意識,1989年,剛調入中國藏學出版社工作僅一年的他,憑借扎實的編輯基本功和較為深厚的藏學功底,編輯出版了近百萬字的藏族歷算學泰斗桑珠嘉措教授的力作——《藏歷運算大全》(上下冊)一書,受到了專家學者的好評并獲數次大獎。
中國藏學出版社是我國規(guī)模不大但學術層次最高的涉藏領域圖書專業(yè)出版機構,背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挖掘豐富璀璨的藏族文化寶庫、面向全國和全球藏學研究成果的資源優(yōu)勢,使周華積蓄已久的能量和活力噴薄而出。在此后2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和同事們組織出版了一批精品涉藏圖書,重大選題比比皆是,成果斐然。
這其中,232卷的藏文版《中華大藏經?丹珠爾?甘珠爾》(對勘本)是無法繞過的一座豐碑。
歷時20年、我國歷史上首次全面系統(tǒng)對勘的藏文版《中華大藏經?丹珠爾?甘珠爾》,是國家“七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先后共投入4000多萬元,參與工作的學者達200多人。《大藏經》是一切佛經的總稱,由經(經藏)、律(律藏)和論(論藏)等3部分組成,所以,也稱“三藏經”或“經藏”。藏文版《大藏經》(對勘本)包含124卷的《丹珠爾》和108卷的《甘珠爾》,共有經典4570部,以及300多幅彩色插圖和600多幅小型黑白圖,不僅是重要的佛教典籍,也是研究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資料之一,是研究古代東方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
在中國藏學出版社的《大藏經》項目編輯部,幾百卷《大藏經》成排列隊,占據了幾面墻,煌煌不可直視。兼任《大藏經》對勘局常務副局長,親自參與編輯、審理工作的周華對《大藏經》的編輯工作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大藏經》版本眾多,《丹珠爾》有4個版本,《甘珠爾》更有12個之多。他們在對勘工作中收集對照了所有《丹珠爾》刻本和8種《甘珠爾》刻本。從最初的對勘到最后的出膠片,一共經歷了12項42道工序,整理和出版工作的復雜程度和投入力度史無前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幕后工作,現在出版的藏文版《中華大藏經》(對勘本)已成為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研究性質的、運用現代技術出版發(fā)行的藏文《大藏經》,并獲得了第三屆國家圖書獎。
對很多出版人而言,編輯生涯中有一套《大藏經》這樣的百年一遇的經典工程,就足以自傲。然而,周華并沒有在成績面前止步,而是帶領團隊又迅速投入藏族學者文集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編輯出版工作之中,特別是陸續(xù)出版了《先哲遺書》和《慧寶》兩大系列叢書。
大藏經展示
《先哲遺書》叢書是民間古籍整理研究機構與中國藏學出版社合作的經典案例。周華說,藏文古籍浩如煙海,豐富性僅次于漢文,卻在歷史變遷中散落受損。我國著名藏族學者土登尼瑪教授有感于此,成立了西藏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組織力量對國內西藏和其他藏區(qū)所藏的古籍進行了搶救、保護、搜集工作。中國藏學出版社得知此事后,與研究室共同出資出版《先哲遺書》叢書,之后又聯合色拉寺和大昭寺設立的藏文古籍整理研究機構,最終使兩套叢書得以面世。
《先哲遺書》叢書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周華精心策劃、組織精干力量,聘請著名專家學者做顧問,選派曾參與《大藏經》的優(yōu)秀骨干編輯擔任責編,以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了這套叢書的編輯出版任務。該套叢書的出版發(fā)行,在國內外藏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第一版全部脫銷,并于2011年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除古籍史料整理的經典出版工程外,藏學研究專著、國外涉藏名著、當代西藏題材作品等品位高、學術性強的圖書,也是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重點選題,《現代中國藏學文庫》就是其中的代表。
周華用“藏學家案頭必備”“年年重印”“每年銷量保持5000至1萬冊的常銷書”這樣的語句,向記者形容出版社的品牌圖書。歷時10余年編撰出版的《現代中國藏學文庫》系列叢書,作為中國藏學出版社大型出版項目于2002年啟動,目前共出版40余種,其中學術專著35種,博士文存3種,文獻檔案1種,漢譯藏著3種,藏譯漢籍3種。《現代中國藏學文庫》較全面地梳理了當代中國藏學界的成果,整理編輯出版了任乃強、柳陞祺、黃明信、王堯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藏學大家的學術結晶,推介和展示了一些藏學新秀的學術成果,對樹立和展示當代中國藏學的整體形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中國藏學研究成果在海內外的交流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面對這些大系列,周華卻很淡然。他說,這是作為專業(yè)藏學出版單位應盡的職責,“做專業(yè)出版,就是要做精做細,別人干不了的我們能做”。
每年,周華都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在路上。
“我要到藏區(qū)各個地方做調研,了解整個西藏和四省藏區(qū)的文化教育情況,去基層新華書店、農家書屋、寺院書屋和地方文化設施實地走一走、聊一聊?!敝苋A說,盡管很多地方交通不便、條件艱苦,但這樣的深入調研不無收獲。
周華在藏區(qū)做調研時考察學校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在甘孜州的調研中,經推薦見到了根秋登子和他工工整整寫在白紙上、裝訂整齊的書稿。周華回憶,西藏美術遺產資源豐富,然而當時藏族包括其他少數民族并沒有系統(tǒng)的美術論著,他為作者嚴謹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觀點所打動,將書稿帶回了北京。此后,這本《藏族傳統(tǒng)美術概論》橫空出世,全面闡述了藏族傳統(tǒng)美術的發(fā)展歷史、傳承流派、理論技法、工藝特點、制作流程等,獲得了多個大獎,也改變了作者的命運。
當然,更多的時候,這樣的調研讓周華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老百姓的精神需要,深刻感受到藏區(qū)對文化的渴求,體會到自身肩負的責任。
“西藏不僅需要經濟扶貧,更需要文化扶貧。”周華說。他告訴記者,西藏和四省藏區(qū)仍有500萬人在使用藏文,其中有300萬人不會漢文。與龐大的市場需求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全國只有40多個藏文編輯,“西藏與內地相比還真正存在書荒”。
周華說,他到農牧區(qū)調研時,曾看到一些百姓家中除了寥寥幾本佛經和日常所用的藏歷之外,就再沒有其他的圖書了。這讓他深切地感到,在農牧民地區(qū),需要普及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利用科學知識提高生活水平,通過學習法律知識讓人走向正確的道路。
為讓更多的藏區(qū)農牧民讀到符合他們口味、貼近他們生活、通俗易懂的作品,近年來,以學術出版為特色的中國藏學出版社開始“接地氣”,加大了普及讀物出版力度。其中,《百姓益友》系列叢書第一批20本已于2012年全部出版,內容包括科技知識、醫(yī)療衛(wèi)生知識、畜牧知識、法律知識等方面,并入選“首屆向全國推薦百種優(yōu)秀民族圖書”。周華告訴記者,這套書他們免費向農牧民發(fā)放,還先后到四川等地中小學、各縣圖書館舉辦贈書活動,收到很多反饋,很多讀者寫信表示感謝并希望得到更多捐贈。
2012年開始,周華又策劃了另一套普及性讀物——《西藏農牧民現代知識讀本系列叢書》,除傳統(tǒng)的民間故事、養(yǎng)殖等內容外,還增加了環(huán)保等新話題,并精選漢語優(yōu)秀版本翻譯為藏文。該系列叢書已經被列入國家“十二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規(guī)劃,準備申請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出版,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出到50種。
“我們計劃用4至5年時間,出版兩三百種藏區(qū)老百姓看得懂、喜歡看的書,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敝苋A說。
急讀者所急,想讀者所想,出版滿足讀者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圖書,固然是出版單位的職責所在,但作為國家公益性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更看重的是社會效益。周華說,他關心的,不僅是出好書,更是能及時地把書送到讀者手里,送到渴求知識的藏族群眾手里。
“做出版首先要講社會效益,必須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边@是周華的堅持。同事講述的一個情景至今讓他難以忘懷。在日喀則地區(qū),兩名老師很喜歡中國藏學出版社的一本辭書,但因為錢少只能合買。周華告訴記者,這本200多個印張的詞典定價并不高,但一些藏族地區(qū)的百姓因為經濟條件有限,舍不得買書。此情此景讓他備感辛酸的同時,也促使中國藏學出版社開展了近年來的一系列捐贈行動。
為了能讓更多的藏族百姓讀到書,中國藏學出版社向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肅等地捐贈了大量藏、漢文圖書。在第二十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中國藏學出版社一次性向四川藏區(qū)捐贈4.2萬冊、近400種、總碼洋約120萬元的藏、漢文圖書,以進一步充實藏區(qū)基層圖書館室。作為西藏“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內容之一,該社向西藏自治區(qū)各地市級中學和內地西藏中學捐贈一批反映西藏民主改革歷史、改革歷程等多領域的藏、漢文圖書,其中漢文29種,藏文22種,每種各4冊,合計碼洋數為29萬余元。此外,該社積極支持青海省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向青海地區(qū)捐贈藏文圖書44種、漢文圖書45種,總計碼洋43萬余元。
“僅2013年,我們就向西藏、青海、甘肅共捐贈了100多萬碼洋的圖書。”周華說,“以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要繼續(xù)捐贈,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讀到自己需要的書?!?/p>
除去出版社社長這一職務外,周華的另一重身份是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青海民族大學藏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特約研究員等,是一位藏學學者。
他曾先后在西北民族學院民語系、中央民族學院民語系專修古藏文,師從著名學者才旦夏茸、東噶洛桑赤列、貢卻才旦、卻太爾、華銳·桑杰、端智嘉和著名藏學家王堯等,系統(tǒng)學習了有關古藏文文獻、藏族歷史、藏族文學、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佛學知識等課程,在藏學研究理論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藏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是周華的興趣所在。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周華共在各類藏學研究期刊上發(fā)表《早期古格王史略考》《論大藏經書寫及印刷的藏紙工藝》《藏族歷史上的白日與白利土司考辯》等10余篇論文,其中《論大藏經書寫及印刷的藏紙工藝》一文2010年獲第二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藏文論文類二等獎。他所著的藏文版《藏族簡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讀者的歡迎,先后獲得首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藏文專著類二等獎、第十二屆“全國藏文優(yōu)秀圖書三等獎”、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等,并于2004年再版,被西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等民族院校作為歷史課教材和考研參考書使用。
《先哲遺書》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關于《藏族簡史》,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小細節(jié)。周華回憶,第一版中寫到西藏白利土司相關內容時,他是按照前人相關文獻資料進行記述的,但此后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對此產生了質疑,并加以多方查證,最終在一個不通水電、交通的偏僻之地尋找到了土司的歷史,得到了其部族延續(xù)發(fā)展的第一手資料,補充進了第二版著作中?!白鳛閷W者,必須求真務實,把問題搞清楚?!被貞浧疬@一段歷程,周華這樣說道。
這種嚴謹、務實的治學態(tài)度也被他帶到了出版工作之中。盡管要全面負責出版社的各項工作,事務繁雜,但他堅持拿出一部分時間,親自策劃編輯圖書,認真終審每部重點書稿,“作品拿來,必須以質量為砝碼,秤桿上稱一稱”。
個人愛好與職業(yè)生涯的巧妙融合,使他帶出了一個專業(yè)性極強的團隊。中國藏學出版社雖然在編人員只有20余人,卻形成了以資深編輯為骨干、結合外聘專家力量的精干的專業(yè)編輯團隊。對此,周華評價為“把社會能承擔的都放出去”,即與民營資本合作,成立出版社控股的發(fā)行公司,把倉儲、發(fā)行等工作交出去,社內人員專注于選題策劃和編輯出版工作。
“作為出版社領導,首先必須抓人才建設,抓編輯?!敝苋A說。目前,中國藏學出版社新進編輯學歷均為博士以上,且大多為精通漢、藏、英、梵文幾種語言以及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高級人才能引進來,還要能留得住,中國藏學出版社采取的是事業(yè)留人加感情留人的雙管齊下法。周華告訴記者,編輯和出版工作者被當作無名英雄,其實這一職業(yè)自有其成就感在,如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容易得到專家教授的尊重等,“可以滿足需求層次理論中的高級需求”,關鍵在于怎么引導。
“我常對同事說,我們對讀書和出版事業(yè)的追求分成幾個層次。最高級的是有歸屬感,將事業(yè)當成生命;次一級的是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專家就是如此;再次一級的是當成奮斗的一個事業(yè);最差的是將其當作簡單的差事,我們不需要。我們現在的團隊至少都達到了奮斗事業(yè)的標準,正在努力向上提升,努力將對文化的熱愛和追求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敝苋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