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凡,任 莉,陸 超,胡月平
(1.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武漢 430073;2.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武漢 400070;3.浙江電瓷廠有限責任公司,衢州 324002)
粘度是對流體流變特性的一種表征,反映流體發(fā)生流動時其內部分子間摩擦阻力的大小。對瀝青而言,其粘度對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及施工溫度有很大的影響[1]。目前粘度的測定方法主要有粘度杯法、真空毛線管法以及旋轉布什粘度法。因旋轉布什粘度法方便簡易、可重復性強,逐漸受到國內外人士的認可,但測試過程及讀數方法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國外常用SC4-27號轉子在20r/min時的粘度作為代表粘度值,該方法準確性已受到質疑。我國也制定了標準《T0625-2000瀝青布氏旋轉粘度試驗》,使旋轉布氏粘度法在我國推廣,但試驗運行時顯示扭矩百分數滿足10%~98%均可視為有效值,扭矩可控范圍過大對粘度真實數據的測試也造成一定的影響[2]。此外,不同的測試時間讀得的粘度數值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進行大量布氏粘度試驗探明轉速、扭矩及測試時間對粘度測試的影響,并在選取最佳的讀數方式下對SBS改性瀝青、橡膠瀝青、高粘高彈改性瀝青粘溫特性進行研究。用以改善瀝青粘附性,提高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基質瀝青采用路翔技術有限公司的重交70#道路瀝青(AH-70),技術指標如表1所示。
SBS采用中國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生產的 YH-791線形 SBS,嵌段比S/B為30/70;橡膠粉采用湖南合得力橡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40目橡膠粉;增粘改性組分為石油類樹脂;增韌改性組分為酯類化合物,無色油狀液體,與瀝青有良好的相容性。
表1 70# 基質瀝青技術指標
采用FLUKO公司生產的FM300型實驗室高速剪切分散乳化機(轉速范圍為300~11000r/min)配合加熱保溫套進行瀝青改性實驗。
首先將基質瀝青加熱到185℃,依次緩緩加入橡膠粉、SBS、增粘組分、增韌組分,并持續(xù)剪切1h,保持溫度在180~200℃之間,剪切速率在3000~5000r/min之間,將剪切后的瀝青放置在165℃的烘箱中繼續(xù)溶脹發(fā)育2h,得到高粘高彈改性瀝青。
不同SBS及橡膠粉摻量下的改性瀝青的制備方法與高粘高彈改性瀝青的制備類似,準確稱量SBS或橡膠粉的質量,保證溶脹發(fā)育時間即可。
采用美國SHRP戰(zhàn)略公路研究計劃推薦的布洛克菲爾德旋轉粘度計(Brookfield)方法(ASTM D4402)測定不同條件下改性瀝青的粘度。瀝青結合料粘度與結合料類型、剪變率和儀器參數有關,其計算方法中考慮3個儀器參數[3],計算式為
式中,η為粘度,Pa·s;n為轉速,r/min;k1為扭矩常數;k2為轉子體積常數;S為剪變率,1/s;k3為轉子剪變率常數;F為剪應力,N/m2;T為扭矩百分數。其中k1、k2、k3根據儀器類別及所選的轉子型號確定,轉速n及扭矩T由測試過程中調節(jié)。
根據《T0625—2000瀝青布氏旋轉粘度試驗》中的規(guī)定,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轉速,需待讀數穩(wěn)定后,保證扭矩在10%~98%之間。每隔60s讀數一次,連續(xù)讀數3次取平均值即為該溫度下的表觀粘度。但讀數穩(wěn)定的時間并無明確規(guī)定,實際測量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讀數尚未穩(wěn)定或趨近于穩(wěn)定測試人員已讀數記錄的現(xiàn)象,同時轉速選擇過大或過小,均會導致測試結果存在較大偏差。
為了確定讀數穩(wěn)定的時間及合適的轉速,選取135℃下橡膠瀝青(膠粉含量 18%)分別在 10r/min、30r/min、50r/min下測試其粘度,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見,一方面隨著測試時間的延長粘度先逐漸降低再漸漸趨于穩(wěn)定。測試開始120s內粘度降低幅度較大,240s后測試粘度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旋轉法測試粘度時熱瀝青隨著轉子攪動,內部結構發(fā)生變化導致粘度降低,最終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因此粘度讀取時間不宜少于4min。另一方面橡膠瀝青粘度隨著轉速的增大而降低,相比10r/min,選取50r/min的轉速時測得的粘度降低了近11%。轉速選取過小瀝青內部結構尚未達到穩(wěn)定,所測粘度偏大;轉速選取過大對儀器的測試精度要求較高,容易產生較大誤差,同時對儀器損耗也相對較大。實測過程中建議在滿足扭矩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儀器說明書選擇20~50r/min較宜。
扭矩的確定對粘度的測定至關重要,目前保證扭矩在10%~98%即為有效值,可選空間過大。筆者選取橡膠瀝青(膠粉含量分別為18%、20%、22%)三組,測得135℃下不同扭矩下的實測粘度值,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粘度隨著扭矩的增大而降低,每組選取的3個測試點均滿足扭矩有效值要求,但隨著扭矩的升高,18%、20%、22%橡膠瀝青粘度分別降低了10%、7%、5%,可見扭矩的選擇對粘度實測值影響很大。筆者建議采用50%扭矩中值粘度作為代表值,一方面可防止扭矩選擇過大或過小引起的誤差,另一方面根據大量實測數據,扭矩50%扭矩中值時對應的轉速一般為20~50r/min,使得測量值更準確。
溫度對瀝青粘度的影響十分明顯。從評價瀝青路面的高溫穩(wěn)定性出發(fā),瀝青結合料的60℃粘度指標較好地反映了路面的高溫抗車轍能力,而135℃粘度指標來控制改性瀝青的拌和與壓實溫度,瀝青粘溫特性研究對實際施工具有重大意義。
選取SBS改性瀝青高摻量SBS(6%、8%、10%)及基質瀝青,測得不同溫度下的粘度,讀值時保證測試時間5min,扭矩取50%中值,所測數據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1)SBS的加入能大幅度提升瀝青的表觀粘度。以135℃測試結果為例,SBS摻量為6%、8%、10%情況下,與基質瀝青相比粘度分別提高了近4倍、9倍、16倍。由于SBS的軟段S聚集在一起吸收基質瀝青中的輕質油分而充分溶脹,硬段B連接軟段,實現(xiàn)橋聯(lián)進而形成空間網絡體系,使得瀝青中易于游離的組分在高溫下運動幅度減小,從而提高瀝青的高溫穩(wěn)定性,表現(xiàn)為粘度得到極大提升。2)隨著溫度的升高,瀝青的粘度持續(xù)降低。溫度低于155℃時,粘度降低速率很大,但當溫度上升到一定值(175℃)時,改性瀝青的粘度值逐漸趨于穩(wěn)定。由于高溫下改性瀝青由非牛頓體逐漸轉為牛頓體,曲線上表征為斜率逐漸減小。
選取橡膠瀝青其中膠粉含量(18%、20%、22%)及基質瀝青,測得不同溫度下的粘度,讀值時保證測試時間5min,扭曲取50%中值,所測數據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1)橡膠粉的加入能大幅提高瀝青的粘度。根據135℃測試結果,橡膠粉摻量為18%、20%、22%情況下,與基質瀝青相比粘度分別提高了近7倍、10倍、12倍。由于橡膠顆粒吸收瀝青中的油分而溶脹,使得橡膠顆粒恢復一定的粘性并均勻地懸浮分散在基質瀝青中,同時基質瀝青也因自身油分被吸收而變得粘稠,導致粘度急劇增大。2)與SBS改性規(guī)律相似,隨著溫度的提升,橡膠瀝青粘度逐漸降低。但當溫度上升到155℃時,橡膠粉摻量對改性瀝青的粘度值影響不再明顯,逐漸趨于穩(wěn)定至1.5Pa·s。
高粘高彈改性瀝青在摻入SBS及適量橡膠粉的基礎上,進一步添加石油類樹脂作為增粘組分,增強瀝青的粘彈性,提高瀝青在工作溫度范圍內的粘結性能。對比不同溫度下橡膠瀝青(膠粉含量22%)、SBS改性瀝青(SBS含量6%)、高粘高彈改性瀝青與基質瀝青的粘度情況,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通過增粘組分石油類樹脂的加入,高粘高彈改性瀝青的粘度較其他改性瀝青有明顯的提升。135℃下,高粘高彈改性瀝青粘度相比6%SBS改性瀝青提升220%,相比22%橡膠瀝青粘度提升了23%,粘結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采用ASTM D249所推薦的Saal公式對上述試驗數據進行回歸[4]
其中,η為粘度,Pa·s;T為溫度,℃;n和m 為僅與材料相關的回歸系數。其回歸相關系數都大于0.998。
回歸后的粘溫曲線如圖6所示。
回歸直線方程的斜率表示瀝青對溫度的敏感性,由圖6可知高粘高彈改性瀝青、SBS改性瀝青、橡膠瀝青相對于基質瀝青的溫度敏感性有很大的降低。同時高粘高彈改性瀝青的斜率最低,相比其他改性瀝青具備更低溫度敏感性,能極大的改善瀝青結合料的路用性能,提高使用壽命。
a.結合國內粘度測試標準,布式粘度讀數時間宜不少于4min,轉速宜取20~50r/min。試驗測試過程中,扭矩應在滿足10%~98%規(guī)范要求的基礎上,讀取扭矩中值50%對應的粘度值。
b.SBS及橡膠粉的加入均能顯著提高瀝青的粘度,且隨著溫度的升高改性瀝青粘度逐漸降低,達到一定溫度(SBS改性瀝青175℃、橡膠瀝青155℃)后趨于穩(wěn)定。
c.相比SBS改性瀝青與橡膠瀝青,高粘高彈改性瀝青增粘組分的加入能大幅度提升瀝青的粘度,回歸后的粘溫曲線表明高粘高彈改性瀝青具備更低的溫度敏感性,滿足瀝青結合料更高的路用性能需求。
[1]蔡 婷.瀝青材料的組分與粘度試驗分析[D].西安:長安大學,2005.
[2]彌海晨,郭 平,胡 苗.橡膠瀝青粘度測試影響因素及粘度值確定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0,5(30):301-304.
[3]Brookfield Engineering Labs Inc.More Solutions to Sticky Problems[R].2000.
[4]張 鴻,張 宇,尚海霞.不同劑量SBS改性瀝青粘度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24):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