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平李仕美
(1.玉溪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2.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部,北京 100083)
樹立正確體育觀與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xiàn)
陳寶平1李仕美2
(1.玉溪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2.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部,北京 100083)
學校體育;體育意識;體育精神;終身體育
我國學校的體育以增強學生體質(zhì)作為第一位目標,但受各種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加之學生、家長及學校出于學習文化知識的壓力,學生往往不能形成自己正確的體育觀,使其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打破舊的觀念,建立新的體育觀和健康意識,激勵人們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是我國學校體育急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目標普遍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zhì),促使其成為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保衛(wèi)者.[1]可學校體育發(fā)展到現(xiàn)在,其地位、功能和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其原因,既有部分學校與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重視不夠、體育場地及各種體育硬件設(shè)施不夠完善的客觀因素,但更多的還是由于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缺乏上體育課的積極性,沒有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等人為的主觀因素造成的.對于學校體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xiàn)象不僅經(jīng)常出現(xiàn),甚至有的學校還因出現(xiàn)了學生在長跑中猝死的現(xiàn)象而取消了田徑運動會上的長跑項目.此外,學生體質(zhì)差的問題也實實在在的反映出現(xiàn)階段我們的體育教育的現(xiàn)狀,大中學生的體質(zhì)狀況越來越不容樂觀.因此,建立新的體育觀和健康意識,激勵人們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是我國學校體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要建立新的體育觀和健康意識,首先就要摒棄兩千多年來在人們思想觀念上殘存的“官本位”、“重功名”與“重文輕武”的傳統(tǒng)封建思想意識.
歷史上,中國古代社會從夏商周直至秦末西漢,都非常重視體育,都有著尚武強身、保家衛(wèi)國的精神.但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后,采納了儒學博士董仲舒的意見,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使儒學成為“國學”.[2]而董仲舒自己就是一位“三年不窺園”的儒學家,也第一個道明了“重文輕武”的思想.其曰:“夫執(zhí)介胄而能拒敵者,故非圣人之所貴也,……故文德為貴,而威武為下.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①蘇輿.春秋繁露義證[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154.到了宋代,儒學更加僵化,儒學大師程頤、朱熹的理學與道學思想成為南宋至明清四朝的正統(tǒng)思想,對中國社會和教育影響極大.道學中“存天理,滅人欲”的禮教思想,把文藝認為是毒品,游戲與幽默被視為罪惡,從事體力勞動便是低賤,奔跑與疾步都是下賤輕浮,任何改革與反抗都是邪惡,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取悅小人與女人的奇技淫巧.道學家提倡“居敬集義、克己改過;關(guān)門閉戶、靜坐讀書”,要養(yǎng)成主敬、慎獨、靜坐緩行的習慣,以示士人之莊重嚴肅.
道學思想對中國的影響長達七百余年,受其左右,讀書人十年寒窗,四體不勤,導致面白腰纖、畏寒怯熱,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政治上也多是以士取官,以士治國,士人皆好靜惡動,國風自然以文弱為美.長期的重文輕武,惡果是民族體魄的嚴重損害和精神的沉溺不振,民族文化中也往往缺乏所謂的“冒險精神”、“競爭精神”與“開拓精神”.
近代,為了富國強兵,不受外國列強的欺辱,中國開始引進西學.中國學校體育也從1903年正式進入學校教育的行列.但學校體育一直在走一條斷斷續(xù)續(xù)、曲曲折折的道路.其體育教育思想始學德日,繼學歐美,后學蘇、歐、美、日,反反復復,總是模仿或照搬別國的多,自己的少.一個國家兩千多年來沒有形成自己的學校體育教育思想,而在近百年的時間里,學校體育還一直是外來產(chǎn)物[3].建國后的五、六十年代,學校體育紅紅火火、轟轟烈烈,很大程度上源于毛澤東主席對體育運動的重視.毛主席所指示的“健康第一,學習第二”與“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指導思想,掀起了中國學校體育從未曾有過的高潮.如果那時的人們更多的不是盲從,而是理智地思考為什么要提倡體育運動?體育運動對國家、社會、個人有什么益處?也許中國的學校體育會一直健康茁壯地成長,人們會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中國也就會成為一個體育人口大國,而不會出現(xiàn)現(xiàn)在的一些尷尬和困惑.
但時至今日,很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用人單位、社會與學校、家長與學生仍然深受“官本位”、“重功名”與“重文輕武”等傳統(tǒng)思想意識的影響.近些年來高考體檢的結(jié)果顯示,多地依然有70%左右的考生身體不合格.而很多大學的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等已悄悄消失,校園里僅有15~20%的學生與10%的教職工(多半是離退休人員)參加體育鍛煉,體育教育從小學到大學歷經(jīng)16年,大學畢業(yè)后73%的學生沒有掌握一種鍛煉方法,80%以上的學生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就告別了學校,學校體育結(jié)業(yè)則體育鍛煉結(jié)束.這說明,學校體育的目標并未得到實現(xiàn),學生的體質(zhì)也沒得到應(yīng)有的增強,許多學生也未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學生必須要了解為什么要進行體育鍛煉?體育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也許學生接受了16年的體育教育,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多數(shù)學生而言,體育課就是跑跳投課,就是達標課,就是緊張學習的調(diào)劑品.如果學生本身的身體很好,就沒有必要去進行體育鍛煉.如果體育能達標,就沒有必要去上體育課.再者,有些學校只重視文化課和學生的考試成績,體育課可有可無,體育教師隊伍也參差不齊.有些教師上體育課不是為達標考試,就是給學生一個籃球,敷衍了事.體育課的內(nèi)容也單調(diào)、枯燥、重復,從小學到大學,光短跑就涵蓋了13年,中長跑跨越了12年,跳遠、跳高學了9年,鉛球?qū)W了7年等等,體育課內(nèi)容反反復復,學生失去了上體育課的激情.據(jù)有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在小學,體育是學生最喜愛的課程,喜歡體育課的學生占總數(shù)的58.7%;在中學,體育是第二位喜愛的課程,喜歡體育課的學生占總數(shù)的34.8%;在高中,體育是最不喜愛的課程,喜歡體育課的學生占總數(shù)的11.9%;到了大學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學校領(lǐng)導、體育教師都不重視體育,學生又怎會重視體育?健康第一、增強學生體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就會只能成為一句口號了.所以筆者認為,當前學校體育目標的重點,是謙虛地回到體育的本位,重建國民體育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使學生真正認識與理解體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自覺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簡而言之,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即是要:增強體育意識,培養(yǎng)體育精神,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
增強體育意識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體育具有多元的社會功能.體育關(guān)系國民健康、國家榮譽和社會進步的事業(yè),其在在增強人民體質(zhì)、樹立國家形象與促進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體育是我國整個國民體育的基礎(chǔ),是體育工作的重點.它直接作用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國民體質(zhì)的提高,關(guān)系到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和未來.所以,學校體育應(yīng)以青少年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強體育意識,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基本目標.如何打破舊有的“重文輕武”的傳統(tǒng)思想,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呢?
第一,以舊破舊.“重文輕武”是漢儒董仲舒提出的,蔑視身體運動、提倡靜坐內(nèi)修是宋儒程頤、朱熹提出的,漢儒與宋儒分別晚于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三百多年與一千五百年.孔子是很重視體育活動的,他非常注意身體的健康(子之所慎:齋、戰(zhàn)、疾).他主要的教學活動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前四者都和體育有關(guān).孔子自己精通“六藝”,尤擅長射箭與駕御(射箭時觀者如堵).門下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賢人皆是精通六藝者.孔子教育的中心思想是“知、仁、勇”三位一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德、智、體三者合一,知不離仁勇,仁不離知勇,勇不離知仁,三者缺一不可.如其言:“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仁者如射”等等,不一而論.他是主張智勇全才、文武治國的.孔子五十四歲始周游列國,歷經(jīng)十四年,后享年七十二歲,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與堅毅達觀的精神,這在中國古代是很難達到的.因此,“重文輕武”、“好靜惡動”并非儒家思想創(chuàng)始人孔子所提倡的儒學思想.
第二,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媒體、廣播、書籍、體育活動及體育賽事等,增強民眾的體育意識.對于學校而言,主要是利用校園體育活動的氛圍和校園廣播及發(fā)行各種體育書籍來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小學是起步,培養(yǎng)體育興趣尤其重要.小學生喜歡運動與游戲,本身就貼近體育,應(yīng)該給他們講、看一些“名人與體育”的故事叢書,激起他們的崇敬仰慕之情.如果小學體育內(nèi)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體育教師引導得當,則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就會初步形成;初中是學生鞏固體育興趣和提升體育意識的階段,應(yīng)該讓學生熟知一些健身格言、體育與健康、學習與翻閱各種運動休閑或介紹體育明星的書籍,了解相關(guān)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健身方法等等;高中應(yīng)是增強體育意識、明確體育運動真諦的階段,應(yīng)學習簡易本通俗中國體育史或通俗世界體育史,學習名人體育理論,特別是近代名人體育理論,如:梁啟超《新民說·論尚武》、毛澤東《體育之研究》、惲代英《學校體育之研究》、楊賢江《莫忘了體育》、顧拜旦《體育頌》等等,使學生對體育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大學應(yīng)是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掌握健身方法且能指導自己與別人進行科學健身的階段,他們應(yīng)在修完各種體育選修課與參加健身俱樂部、野外活動之后,每學年完成一篇有關(guān)體育的論文.此外,是加強考核和增加學時,大學所開設(shè)的體育理論課的考核量分應(yīng)占體育總分的20~40%左右,學時數(shù)應(yīng)占體育課20~25%左右.
培養(yǎng)體育精神體育的價值不只在增強體質(zhì),更重要的則在于塑造人的精神力量.這種體育的精神力量不僅包括諸如Fair Play(公平競爭)、Sportsmanship(光明磊落)和Teamwork(團體意識)等極其重要的社會行為道德內(nèi)容,也包括戰(zhàn)勝自卑、超越自我、克服困難、尊重對手等個體行為道德內(nèi)容.體育精神雖然多體現(xiàn)在競技場上的運動員行為當中,而且這種精神的獲得必須經(jīng)過場下場上的千錘百煉,然而一旦獲取這種精神,其作用則不完全局限于體育范圍,會更多地體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的具體行為之中.“體育運動的目的就是在通過實踐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這種基本精神.受過良好運動訓練的人重要的是把這種精神貫徹到一個人的生活與工作中去,使他所處的社會能賴以健全和發(fā)展”.[4]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和運動比賽中應(yīng)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體育精神,使學生在運動中鍛煉身體、磨練意志、學會在規(guī)則之中超越對手與自我,學會公平競爭和團結(jié)協(xié)作,并能在社會中形成風氣推動社會健全地發(fā)展.
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校體育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chǔ),因此除了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與提高、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與鍛煉,使學生形成體育思想意識形態(tài),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外,學校還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終身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能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運動,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為此,學校和教師應(yīng)在教學目標、課程設(shè)置、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積極進行研討和實踐,使體育課成為學生愛上的課,使學生校園生活成為其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時光,并為學生終身進行體育活動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以最終實現(xiàn)體育的整體功能和體育的目標服務(wù).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就樹立正確體育觀與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xiàn)達成以下一些認識.
其一,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是學校體育目標的當務(wù)之急,只有把體育的位置擺正,在學生的頭腦里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念,學生才會重視體育、重視健康,把體育運動同個人、社會與國家聯(lián)系起來,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并達到增強體質(zhì)的目的.
其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也是學校體育目標之一.體育之公平競爭、光明磊落與團體協(xié)作的精神不僅表現(xiàn)在運動競賽中,也能使學生在學習、生活與工作中體現(xiàn)這種精神,這種體育精神不僅使個人能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獲得人緣與成功,而且能推動社會健全地發(fā)展.
其三,學校體育的終極目的是為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打下扎實基礎(chǔ).為此,學校應(yīng)在培養(yǎng)學生終身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方面積極進行研討和實踐,使學生能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運動,并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1]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5-8.
[2]馬勇.儒學興衰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36-52.
[3]趙餞華.體育史學習指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2.
[4]李力研.野蠻的文明[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26.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ct Views of Sport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chool Sports Goal
CHEN Baoping1LI Shimei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school sports;sports consciousness;sports spirit;lifetime sports
The first goal of the school sports in China is to strengthen students'constitutions.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all kinds of traditional concepts,together with the pressure of acquiring cultural knowledge from students themselves,their parents and schools,students often cannot form the correct view of sports and cannot actively take exercise. Therefore,to correc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to set up a new concept of sports and health consciousness,to motivate students to exercise actively,and to develop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are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eagerly in the field of school sports in China.
G807.4
A
1009-9506(2014)08-0061-04
2014年6月9日
陳寶平,副教授,研究方向:田徑、運動訓練、體育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