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后宮異族妃嬪與明、蒙、朝三方關系*1

2014-03-12 15:47
關鍵詞:高麗朱元璋蒙古

崔 靖

(南開大學 歷史學院,天津 300071)

明代后宮異族妃嬪與明、蒙、朝三方關系*1

崔 靖

(南開大學 歷史學院,天津 300071)

明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達到削弱北元、拉攏朝鮮的目的,欲通過聯(lián)姻的方式與藩屬國高麗、北元權臣王保保等人結成穩(wěn)定的政治集團,他征選了一批蒙古、高麗女子入宮,這也打破了自古以來“胡婦”不入宮傳統(tǒng)。異族妃嬪作為政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明、蒙、朝三國的聯(lián)系,但所起政治作用與明政府的期望值相距甚遠。隨著國力的下降,明代的外交政策從開放進取轉變?yōu)橄麡O保守,蟄伏已久的“華夷之辨”思想再度出現(xiàn)。明宣宗之后的明朝統(tǒng)治者放棄了明初民族融合的政策,不再選擇“胡婦”入宮,此后,明后宮中再無異族妃嬪的蹤影。異族妃嬪從產(chǎn)生到消失從表象上看只是后宮制度的變化,但在本質上卻是明、蒙、朝三方勢力不斷變化的結果。

明代;后妃;蒙古;朝鮮貢女;華夷之辨

在“華夷之辨”思想的影響下,自古以來居于中原地區(qū)受華夏禮俗影響的華族就同中原文化圈外的民族相互區(qū)別。為了保證漢族中央政權血統(tǒng)的純正性,漢族皇室很少同異族聯(lián)姻,即便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出于緩和民族矛盾、促進民族交流的政治需要,也只是將公主外嫁給少數(shù)民族首領,我們將這種特殊的聯(lián)姻方式稱作“和親”。漢唐是中原政權同少數(shù)民族政權“和親”最頻繁的時期,歷史上聞名的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外嫁少數(shù)民族首領就發(fā)生在這個時期。

在明朝之前,中原王朝同少數(shù)民族聯(lián)姻方式是“外嫁”而非“外娶”,將中原王朝皇族女子遠嫁少數(shù)民族首領,而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者們卻不迎娶異族女子入后宮,這恐怕與中原文化中的“正統(tǒng)觀”有關,一旦漢族皇帝迎娶異族女子入宮可能會產(chǎn)生非純漢族血統(tǒng)的皇子擁有漢族政權皇位繼承權的情況,這勢必會引起漢族政權的極大恐慌。明立國之初,統(tǒng)治基礎尚顯薄弱,北遁漠北的北元勢力仍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為了達到削弱北元、穩(wěn)定東北局勢、拉攏原元朝藩屬國高麗的目的,朱元璋欲效仿元與高麗聯(lián)姻的方式,欲同藩屬國高麗、北元權臣擴廓帖木兒*擴廓帖木兒,沈丘(今河南沈丘縣)人,本姓王,小名保保。他幼年被舅舅元平章察罕帖木兒收養(yǎng)為義子,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察罕帖木兒死后,元順帝拜擴廓帖木兒為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總制元朝軍隊,是元末明初著名將領。明太祖朱元璋非??粗財U廓帖木兒,曾對人說:“(常)遇春雖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等政治勢力結成穩(wěn)定的政治集團,特征選了一批蒙古、高麗女子入宮,這便打破了“胡婦”不入漢族皇室后宮的傳統(tǒng)。朱元璋本人的后宮中就有高麗人、蒙古人,此舉還為皇子們效仿,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迎娶了異族女子?;识又鞓居⒘吮恢煸胺Q為“奇男子”的元朝太尉擴廓帖木兒之妹為秦王元妃?;仕淖又扉ι袨檠嗤鯐r就迎娶了遼東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阿哈出,漢名李誠善,明初遼東女真胡里改部頭人。永樂元年(1403),明政府在遼東置建州衛(wèi),阿哈出為指揮使。之女。靖難之役成功后,朱棣登基為帝,是為成祖。明成祖延續(xù)了其父與異族聯(lián)姻的政策并有所發(fā)展。永樂六年(1408),他遣使至藩屬國朝鮮*洪武二十五年(1392),高麗李成桂幽其主自立,派人向大明請命,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將高麗國號改為朝鮮。要求朝鮮國王進貢年輕貌美、出身于宦官之家處女以充掖庭,之后他又先后兩次派人去朝征選處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成祖后宮中充斥著大量朝鮮妃嬪。明宣宗朱瞻基同他的祖父一樣喜愛朝鮮女子,他即位后要求朝鮮不但進貢年輕美貌的處女,還需進貢能歌善舞的歌舞婢、擅長制作朝鮮飯菜的婦女等。宣宗后宮中的朝鮮宮人規(guī)模較成祖朝更大。

明宣宗去世,明廷不再向朝鮮索取貢女,也不再迎娶蒙古、女真妃嬪,異族妃嬪在后宮中銷聲匿跡。之后的朝代中除武宗朝于永等人曾進獻回回、色目女子外,其余的朝代均不見異族妃嬪的身影。明代后宮中的異族妃嬪像太空中的流星,曾經(jīng)盛極一時、絢爛無比,很快又消失在歷史的大幕中。本文以明代后宮中的異族妃嬪的出現(xiàn)、發(fā)展、消亡為題進行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圍繞關于明成祖生母的激烈爭論中,傅斯年、吳晗先生提出了明成祖非嫡出,他的生母為碽妃的觀點。而碽妃來歷不明,正史中對于她的生平缺載,“碽”又非漢姓,關于碽妃的身世來歷一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碽妃為蒙古人,是元順帝宮人甕吉剌氏,同《廣陽雜記》中提及的甕氏為同一人;也有人認為碽妃并非蒙古人,而是高麗人。碽妃的身世現(xiàn)在暫無定論,不過朱元璋后宮中確有蒙古人、朝鮮人,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洪武元年(1368),明軍統(tǒng)帥徐達、常遇春攻破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順帝倉皇北遁,至此結束了蒙古人對中原地區(qū)近百年的統(tǒng)治。由于元順帝匆忙北遁,僅偕奇皇后(高麗人)和皇太子等幾人出宮,大量的宮人、女眷被遺留在元大都,她們中的一些被朱元璋選中納入后宮中。由于元朝經(jīng)常從高麗索取貢女,一些高麗進獻給元朝的貢女也進入朱元璋的后宮。朱元璋后宮有史料明確記載并能夠明確身份的異族妃嬪有:周誼之女(高麗人)、含山公主之母韓氏(高麗人)、翁妃(蒙古人)。

洪武十三年(1380),“高麗周誼至遼東……前元庚申君*庚申君為高麗對元順帝的稱呼。嘗索女子于其國(高麗),誼有女入于元宮。庚申君出奔,朕之內臣得此女以歸。今高麗數(shù)以誼來使,殊有意焉,卿等不可不備,毋使入窺中國也?!盵1][p.2090~2091]明人嚴從簡所著《殊域周咨錄》中也有周妃為高麗人,得于元順帝后宮的說法,“初元主嘗索女子于高麗,得誼女納之宮中,后為我朝中使攜歸。(時宮中美人有號高麗妃者疑即此女)。”[2][p.14]由此可知高麗人周氏曾被作為貢女進獻給元順帝,元大都被明軍攻破后周氏被遺留在皇宮中,被士兵俘進獻給朱元璋?!睹魇贰ぶT王傳》中所說:“周妃生珉王楩、韓王松”[3][p.2352]不知珉王、韓王之母周氏是否與高麗人周氏為同一人,待考。朱元璋的后宮中還有高麗妃韓氏,她生育皇女之事被載入《明實錄》中,“含山大長公主薨。公主太祖高皇帝第十四女,母高麗妃韓氏?!盵4][p.6969]作為明代皇宮中唯一一位可以確定帶有高麗血統(tǒng)的公主。含山公主一生境遇不錯,她十五歲時下嫁尹清,至天順六年(1462),以八十二歲的高壽去世,是朱元璋皇女中最長壽者。

太祖后宮中的蒙古翁妃出自蒙古貴族甕吉剌氏(又做洪吉剌氏),正史中并沒有關于她生平的記載,《罪惟錄》中說:“洪武二十五年(1392),上與侍臣觀《元史》,至甕吉氏之盛,曰:‘其有后乎?’時其后為南海衛(wèi)!正千戶,有女十四入宮殊寵?!盵5][p.5]朱元璋不但自己迎娶蒙古妃,他的兒媳婦中也有蒙古人。皇二子秦王朱樉正妃也是蒙古人,她是元朝太尉、河南王王保保之妹,開國功臣、清河王鄧愈之女卻屈居其下,為秦王次妃。

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尚為燕王時就迎娶了遼東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初之女,這件事在我國史料中并沒有記載,而朝鮮的《李朝實錄》中則記載了這件事:“帝為燕王時,納于虛出*于虛出是朝鮮史料中對阿哈出的稱呼。女?!盵6][p.504]“鳳州即開元,金于虛出所居。于虛出即帝三后之父也。”[7][p34]雖然明代沒有采用元朝的四后制,但說阿哈出為第三后,可見此女在朱棣后宮中的地位并不低。燕王朱棣通過歷時4年的靖難之役取代侄子朱允炆成為新帝,是為明成祖。阿哈出之女這時還在不在后宮之中待考,不過此時后宮之中仍有異族妃嬪——朝鮮貢女。明成祖在位期間先后三次從朝鮮征召貢女,其中不乏被冊封為妃、昭儀、婕妤者。朝鮮嘉善大夫、工曹典書權執(zhí)中*《明史·后妃傳》中記載權妃之妃為權永均,但《李朝實錄》中卻記載權妃之父為權執(zhí)中,權永均為權妃之兄。此處采用《李朝實錄》中的說法。之女“姿質秾粹,善吹玉簫”[8][p.2318]甚得成祖歡心,她入宮之初即被冊為賢妃。中宮徐皇后去世后權氏還掌管六宮之事,《李朝實錄》載:成祖“教權妃管六宮的事來”,[7][p.667]可見明成祖對權賢妃是何等的器重。除權氏外,朝鮮貢女中有封號者還包括:韓氏為麗妃、崔氏為惠妃、楊氏為淑妃、任氏為順妃、李氏為昭儀、呂氏為婕妤,成祖朝有封號的朝鮮貢女占據(jù)全部妃嬪的一半多,可知后宮中朝鮮貢女人數(shù)之眾。但貢女們的結局甚是凄慘,“呂魚之亂”*“呂魚之亂”是明成祖時朝鮮貢女間內訌所起,大量貢女受此案牽連無辜致死的事件。成祖寵妃權賢妃侍成祖北征歸途中病死于嶧縣(今山東省滋陽東南),宮人呂氏(又稱賈呂)欲同另一貢女呂氏結同姓之好,但呂氏不從,于是賈呂誣陷呂氏以點毒謀殺了權賢妃。痛失愛妃的明成祖朱棣被痛苦沖昏了頭腦,沒有細致地偵查此案就草率地下令誅殺呂姓宮人、宮女、宦官數(shù)百人,之后證實此為冤案。賈呂借成祖之刀冤殺了呂氏后同宮人魚氏(朝鮮貢女)與宦官私通后被成祖察覺,呂氏和魚氏畏罪自殺后,朱棣又借此誅殺了兩千多名宮人,釀成宮廷慘案,大量貢女受牽連被處死。中大批貢女受牽連被處死,任順妃、呂婕妤、黃妃、李昭儀皆死于此案,僅有少量存活到成祖去世,卻被強制殉葬,尚處妙齡的朝鮮貢女韓氏、崔氏就被迫殉葬成祖,“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盵9][p.387]明英宗即位后放韓氏乳母金黑歸回祖國朝鮮,這才在《李朝實錄》中留下明初殉葬的相關記載,補充了我國史料中對殉葬記載的空白。

明仁宗在位僅一年,他后宮中沒有異族妃嬪,這恐怕與仁宗在位時間短未及向朝鮮索取貢女有關。明宣宗即位后繼續(xù)向朝鮮索取貢女,與成祖朝不同的是宣宗不但要求進貢年輕貌美的處女,還要求進獻會做朝鮮茶飯的婦女和能歌善舞的歌舞婢,所以宣宗宮中的朝鮮宮人比成祖朝還多。宣宗朝貢女的身份遠遠低于成祖朝,無論是作為宣宗的嬪御還是宮人,她們都沒有受到正式的冊封。鑒于成祖去世后朝鮮貢女殉葬的行為引發(fā)了朝鮮社會對征選貢女之事的反感和恐慌,宣宗去世后沒有要求貢女們殉葬,而是留在宮中擔任一些女官的工作。宣宗朝貢女韓氏是上文所提殉葬成祖的韓麗妃之妹,宣德三年(1428),她被其兄韓確進獻給明宣宗。宣宗駕崩后她同另外七位貢女沒有殉葬宣宗,而是留宮擔任女官。韓氏因保育年幼的朱見深(后即位為明憲宗)有功,她去世后憲宗追謚她為“恭慎夫人”,“贈宮人韓氏為恭慎夫人,命內官賜祭、工部造墳”。[10][p.4070]

宣宗后,明朝宮廷中很久沒有出現(xiàn)異族妃嬪,直至武宗時于永進獻回回、色目女子。明武宗時,錦衣衛(wèi)都指揮同知于永為色目人,他因陰道秘戲而得寵于武宗,為了迎合武宗對于異族女子的偏愛,于永向武宗推薦回回女子:“回回女晢潤瑳粲,大勝中國,上悅之。時都督昌佐,亦色目人。永矯旨索佐家回女善西域舞者十二人以進,又諷請召侯、伯故色目籍家婦人入內教之,內外切齒。后上欲召永女入,永以鄰人白回子女充名以入?!盵11][p.814]武宗后宮中回回、色目人并未從其祖國索取,而是大臣家中蓄養(yǎng)回回女子進獻。明武宗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明朝歷史中著名的昏君。他偏愛異族女子,后軍都督府右都督馬昂之妹因“善騎射、解胡樂、達語”[12][p.2783]而受寵于武宗,佞臣為了迎合他的這種偏好搜刮回回、色目女子進獻給武宗,異族女子重新出現(xiàn)于后宮之中。

明初統(tǒng)治者一方面提出“驅出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標榜自己是中原文化的再造者,將蒙元政權驅逐出中原;另一方面在后宮建制中又打破“華夷之辨”的限制,多次迎娶尚處于敵對狀態(tài)的蒙古和藩屬國朝鮮女子入宮,這些看似矛盾的行為實際上都與當時的政治、軍事、民族形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即明太祖。同年,明軍統(tǒng)帥徐達、常遇春率北伐軍攻破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順帝攜太子、女眷、官軍北遁塞外,結束了蒙古對中原地區(qū)96年的統(tǒng)治,但蒙元勢力并未就此消亡。元順帝仍控制著廣闊的漠南、漠北等地區(qū),欲積蓄力量伺機反攻中原,這成為新生大明政權最大的隱患。

對于北元殘部,朱元璋實行打拉結合的態(tài)度,一方面通過多次北征漠北,在軍事上削弱蒙古的力量,一方面對北元貴妃、將領招降,表現(xiàn)之一就是迎娶蒙古貴族女子。在多次招降北元主帥擴廓帖木兒無果后,朱元璋令二子朱樉迎娶了擴廓帖木兒之妹,隨后他自己也迎娶了蒙古貴妃甕吉剌氏女子。甕吉剌氏是蒙古望族,世代與孛兒只斤氏(蒙古帝系)通婚。公元1237年,盟國帝國大汗窩闊臺下令:(甕吉剌氏)生女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絕。成吉思汗、蒙哥汗、世祖忽必烈、成宗鐵木兒、武宗海山、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文宗圖帖木爾、順帝妥歡貼木爾的皇后都出自甕吉剌氏,甕吉剌氏男子也多娶孛兒只斤氏女子。朱元璋迎娶甕吉剌氏女子和其子迎娶擴廓帖木兒之妹之舉反映出他渴望同蒙古貴族交好,以達到分化北元勢力的政治目的。

除了北方虎視眈眈的北元勢力外,國內殘存的大小割據(jù)勢力仍威脅著新生政權,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希望與原元朝藩屬國高麗建立起穩(wěn)固的邦國關系,以達到削弱北元,爭取和牽制高麗的目的。由于元朝與高麗兩國之間長達一百多年的聯(lián)姻關系,高麗國內親元勢力龐大,他們對明朝多持觀望態(tài)度。為了分化兩國之間這種特殊的姻親關系,朱元璋欲效法兩國聯(lián)姻,希望通過婚姻紐帶孤立北元、控制高麗,于是朱元璋向高麗提出貢女要求,“我這里有幾個孩兒,恁高麗有根腳好人家女兒,與將來叫做親”。[13][p.85]但由于高麗忌憚北元、國內動蕩不已導致這個訴求沒有實現(xiàn),朱元璋同高麗聯(lián)姻計劃暫告失敗。雖然幾求貢女無果,但是朱元璋后宮中不乏高麗貢女的身影,她們是高麗進獻給元朝,元順帝北遁后遺留下來被朱元璋收歸后宮之中的。

早有異志的朱元璋第二子朱棣尚為燕王時,出于政治和軍事目的就早已通過迎娶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之女的方式拉攏東北少數(shù)民族,以達到鞏固后方的目的。朱棣登基為帝后將經(jīng)營重點轉移至北方,此時地處明朝東北的朝鮮戰(zhàn)略地位迅速提高,成為鉗制蒙古勢力的一翼。這時,明朝與朝鮮已經(jīng)展開了穩(wěn)定的宗藩朝貢,在這種情況下,明成祖向朝鮮國王提出了從朝鮮征選處女作為自己妃嬪的要求,并且要求貢女必須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輕貌美的處女。這看似為了滿足個人私欲的行為,其背后卻隱藏著更為深遠的政治、軍事目的。成祖三次征召朝鮮貢女有兩次,發(fā)生在永樂六年(1408)、永樂七年,這正值成祖第一次北征漠北之際,他一方面借口征選貢女而屢派內官至朝鮮國內窺探朝鮮對自己是否忠誠,以防備朝鮮在明朝舉國兵力赴漠北時作亂;另一方面,通過密切兩國之間的聯(lián)系,鞏固政治關系,使兩國形成如元朝、高麗那般穩(wěn)固的姻親關系。特別是遷都北京后,朝鮮的戰(zhàn)略地位更加重要,而定期進貢女也起到了很好的牽制和拉攏朝鮮的目的,所以明宣宗時仍沿用了這項制度。這時經(jīng)過成祖時期幾次遠征,蒙古勢力開始分裂、衰弱,朝鮮貢女逐漸失去了最初的政治意義,開始向享樂方向發(fā)展。明宣宗令朝鮮進貢女子,且不局限于美貌的處女,一些會做朝鮮飯菜的婦女、擅長朝鮮歌舞的歌舞伎也被進貢入京。

明宣宗之后,隨著蒙古勢力的衰弱和中朝之間關系日趨成熟,貢女逐漸失去了政治上的必要性。再加之入宮貢女悲慘處境引起了朝鮮社會的極大恐慌,連年征選貢女擾民等情況的出現(xiàn)招致朝鮮社會對明朝索取貢女的反感。明成祖時,因朝鮮貢女內訌而爆發(fā)了“呂魚之亂”,牽連大批貢女,即便僥幸躲過此案的貢女韓氏、崔氏最后也難逃殉成祖的悲慘結局。朝鮮人韓確大妹為殉葬成祖的韓麗妃,他因此得官光祿少卿并得到大量封賞。宣宗征選貢女時他又將二妹進獻給宣宗,“宣宗皇帝朝,其妹又入侍。妹年已過嫁期,確富于財而不肯嫁之,于將赴京,人多薄確而悲其妹”,[14][p.436]韓氏本人目睹其姐慘死,對其兄將自己進獻給明廷的行為也非常不滿,“以刀裂其寢席,書散藏獲家財于親戚”,[14][p.436]“都人士女望韓氏之行,嘆息曰:‘其兄韓氏為永樂宮人,竟殉葬,已可惜也。今又往焉!’,至有垂泣者。時人以為‘生送葬’?!盵9][p.615]由此可見,貢女本人和朝鮮人民都對明廷征召貢女的無奈與不滿。

明英宗即位后將宮中朝鮮籍的乳母、婢女、歌舞伎等放還回國,之后明政府再沒有從朝鮮征召過貢女。之后武宗朝雖有回回、色目女子入宮,但均屬個人喜好和佞臣為討好皇帝的私人進獻行為,無關國家政治、外交關系。

異族妃嬪入宮至消失從表象上看只是后宮制度的變化,但本質上是明、蒙、朝三方勢力不斷變化的結果。我國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通過部落間或者各民族間的聯(lián)姻來達到分化敵人、拉攏同盟,從而達到增加己方勢力、鞏固政權的目的。元朝時,蒙古統(tǒng)治者為了對藩屬國高麗進行有效地控制,他們要求高麗按期選送貢女入元,此后高麗貢女成為維系兩國關系的重要內容,高麗政府還設置了專門負責貢女的機構——結婚都監(jiān)。由于元朝政府對高麗貢女的出身做了嚴格的要求:非名族不受。大量出身于宦官之家的女子被選入元帝后宮,其中一些人還被冊為皇后、皇妃。事實證明蒙古與高麗一百余年的聯(lián)姻是非常有效的。元朝滅亡后,高麗表面上接受朱明王朝的統(tǒng)治,但統(tǒng)治階層中的親元勢力私下仍與北元藕斷絲連。朱元璋為了拉攏高麗、分化蒙古,也欲效仿元朝的聯(lián)姻政策同北元貴族、屬國高麗結成穩(wěn)定的姻親關系,所以他一方面自己迎娶大明境內的蒙古貴族、高麗女子,另一方面讓其子娶蒙古貴族女子。其子朱棣繼位后也遵循了朱元璋與蒙古、朝鮮聯(lián)姻的原則,一方面從軍事上打擊北元勢力,一方面主動示好朝鮮。朱棣積極地向朝鮮國王索取貢女,并給予貢女和其家族優(yōu)厚的待遇。

明英宗繼位后,隨著大明國力的衰落,對蒙政策從開放進取變?yōu)橄麡O保守,民族政策也逐漸從開放轉向保守,同異族聯(lián)姻失去了存在的政治意義。加之明蒙之間發(fā)生“土木堡之變”,蒙古殘部中的瓦剌部在土木堡大敗明軍,明英宗被俘,瓦剌甚至一度威脅到北京的中央政權,本已平息多年的明蒙關系再度惡化?!巴聊颈ぶ儭焙?,蒙古殘部數(shù)次進犯河套,成為明政府的主要邊患。此外,明中期之后女真勢力在東北逐漸興起,也開始成為明朝北邊邊患之一。

外患迭起使得蟄伏已久的“華夷之辨”思想再度出現(xiàn)。為了強調漢族政權的正統(tǒng)性,明統(tǒng)治者開始排斥蒙古、女真勢力。嘉靖十年(1531),姚淶提出“華夷,大分也”,[15][p.2517]可見當時官吏階層存在著華夷之辨的觀念,突出漢族與蒙古族的對抗關系。[16][p.134]嘉靖二十四年,明世宗下令:“元本胡夷,又甚于五季者,帝王廟并墓祭俱黜罷。”[17][p.5652]元世祖罷祀歷代帝王廟標志著明統(tǒng)治者再次將蒙古劃為夷族,強調“華夷之辨”。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明朝統(tǒng)治者放棄了明初那種民族融合的大趨勢,不再選擇“胡婦”入宮,此后明后宮中再無異族妃嬪。

明代宮廷中的異族妃嬪從出現(xiàn)到消失都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明朝統(tǒng)治者敢于打破“華夷之辨”允許“胡婦”入宮具有開創(chuàng)性,異族女子作為政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明、蒙、朝三國的聯(lián)系,但所起政治作用與明政府的期望值相距甚遠。朱元璋之子納王保保之妹為正妃,位于開國功臣、衛(wèi)國公鄧愈之女之上,即便這樣也沒能成功招降王保保。成祖、宣宗屢次從朝鮮征召貢女成為朝鮮人民的沉重負擔,朝鮮社會從上到下都對明朝征召貢女表示出不滿與反感,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從主動索取異族妃嬪到拒絕異族女子入宮,表面看是明代后宮制度的改變,但在更深層次上看是明朝國力從鼎盛走向衰落,外交政策從積極進取走向保守自閉,民族政策從開放走向保守的表現(xiàn)之一。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明朝皇帝選納異族女子入宮的積極意義。漢族中央政權敢于打破千年以來“胡婦不入后宮”的傳統(tǒng),天下之主的皇帝迎娶異族妃嬪勢必能夠帶動各民族間的交流,這符合民族融合的歷史趨勢,具有進步性??上У氖窃趪ψ呦蛩ト鹾螅^任的統(tǒng)治者對待異族的態(tài)度從積極進取走向了保守自閉,加之北部外族屢屢寇邊,明蒙關系又回到了之前的“華夷之辨”。

再者,在千百年以來“華夷大分”的思想影響下,即便明太祖、明成祖打破前制,在民族政策上做出積極的嘗試,試圖通過聯(lián)姻的方式建立穩(wěn)定的邦國關系,起到穩(wěn)定邊疆局勢的目的,但因始終對入宮的異族妃嬪持懷疑、戒備、防范的心理,這致使聯(lián)姻的力度遠遠遜于元、清兩朝,更沒有形成滿蒙聯(lián)姻那樣的穩(wěn)固政治集團,所起的政治作用著實有限。

[1] 明太祖實錄(卷131)[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影印本.

[2]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1)[M].北京:中華書局,1993.

[3] [清]張廷玉.明史(卷116)[M].北京:中華書局,2000.

[4] 明英宗實錄(卷344)[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影印本.

[5] [清]查繼佐.罪惟錄(第二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6] (日)末松保和編纂.李朝實錄(第二冊)[M].東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53~1967.

[7] (日)末松保和編纂.李朝實錄(第四冊)[M].東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53~1967.

[8] [清]張廷玉.明史(卷113)[M].北京:中華書局,2000.

[9] (日)末松保和編纂.李朝實錄(第七冊)[M].東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53~1967.

[10] 明憲宗實錄(卷240)[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影印本.

[11] 明憲宗實錄(卷33)[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影印本.

[12] 明武宗實錄(卷141)[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影印本.

[13] 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4] (日)末松保和編纂.李朝實錄(第八冊)[M].東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53~1967.

[15] [明]陳子龍.明經(jīng)世文編(卷241)[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6] 趙克生.元世祖與入祀明朝歷代帝王廟[J].歷史檔案,2005,(1).

[17] 明世宗實錄(卷296)[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影印本.

[責任編輯: 肖國榮]

Ethnic Minority Imperial Concubines in the Harem of the Ming Dynasty:A Study of Exogamous Marriages in the Imperial Courts of the Ming Dynasty

CUI Jing

(SchoolofHistory,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in order to weaken the North Yuan and win over Korea as well as form a political alliance, Emperor Zhu Yuanzhang tried to bribe the high-ranking Korean officials and the powerful minister Wang Baobao of the North Yuan, and selected some Mongolia's and Korea's women to his harem, which broke the old tradition of “no exogamous marriages in the harem”. As a political tool, these ethnic minority concubines somewhat helpe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Mongolia and Korea. However, their political role or influence was far from satisfactory.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Ming Dynasty, its foreign policy experienced a shift from aggressiveness to passive conservativeness. The long-dormant “Hua-Yi Debate” re-emerged. Emperors after Emperor Xuanzong abandoned the policy of national integration implement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refused to accept any exogamous marriage in the harem. The emerge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ethnic minority imperial concubines in the harem of the Ming Dynasty seemingly was only a change of the harem system but it was in fact a result of the changing powers among the Ming Dynasty, Mongolia and Korea.

Ming Dynasty; imperial concubines; Mongolia; Korea's women as tribute; Hua-Yi Debate

2013-11-06

崔 靖(1985—),女,北京人,南開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明清史。

K89

A

1000-5110(2014)02-0151-06

猜你喜歡
高麗朱元璋蒙古
高麗莉作品賞析
蒙古靴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明英宗羈留蒙古陪侍考
母與子
《雲(yún)使》在蒙古
蒙古香
《高麗史》1所見女真諸部朝貢高麗情況研究
朱元璋與叫花雞
新女媧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