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忠生
(鄭州廣播電視大學(xué),河南 鄭州 450000)
《西游記》是吳承恩先生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它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被譽(yù)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段饔斡洝放c一般的古代小說不同,它雖然是一部神話小說,但是在小說中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nèi)容,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現(xiàn)實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有時還插入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得這部小說既妙趣橫生,又讓人回味無窮。更重要的是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為我們塑造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不可磨滅的人物形象,蘊(yùn)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
唐僧是一個膽小、善良的人,書中作者不是寫他“紛紛落淚”、“魂飛魄散”就是寫他被驚得“坐不穩(wěn)馬鞍,翻跟頭跌下馬”;雖說唐僧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正因為他太善良才會在第27回的時候唐僧因?qū)O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卻死守佛教不殺生的教條,還說什么“要念念不忘善心”誤會他,將他趕回了花果山;而事實證明了孫悟空是正確的,唐僧是錯誤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像白骨精一樣的人和事,我們不能被美麗的表象所迷惑,分不清是非,雖然要有善心,但也要睜大雙眼看清事物,才不會使自己上當(dāng)受騙,身陷危險之中。小說中關(guān)于唐僧的幾處描寫:
三藏勒馬道:“悟空,切莫傷人,只嚇退他便罷?!?/p>
唐僧“紛紛落淚,魂飛魄散,坐不穩(wěn)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馬。”
三藏道:“你這猴頭,當(dāng)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么說他是個妖精?”
三藏答曰:“弟子曾對佛設(shè)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到西天見佛求經(jīng),若不到西天,不求真經(jīng),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唐僧一方面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執(zhí)迂腐,軟弱無能。另一方面又正直善良,信仰堅定,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孫悟空了是一個膽子大、樂觀、勇敢、機(jī)智、富有斗爭精神的人物,與唐僧和豬八戒比較起來顯得更為勇敢。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于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xué)習(xí)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天資聰敏,思想和行動都敏捷如風(fēng),學(xué)得一身高強(qiáng)的法術(shù),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并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云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jiān)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xì)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并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規(guī)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對挑戰(zhàn)。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xiàn)了英雄的特質(zhì)。但是爭強(qiáng)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小說中關(guān)于孫悟空的幾處描寫:
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p>
哪吒三太子又近前奏道:“那妖猴使一條鐵棒,先敗了巨靈神,又打傷臣臂膊。洞門外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圣’四字,道是封他這官職,即便休兵來投;若不是此官,還要打上靈霄寶殿也?!?/p>
行者忍不住怒氣,跳出石崖,雙手舉起金箍棒,高叫道:“我把你這伙賊怪!你偷了我的袈裟,趁早兒將來還我!”喝一聲:“休走!”輪起棒照頭一下,慌得那黑漢化風(fēng)而逃,道人駕云而走,只把個白衣秀士,一棒打死。
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孫悟空一方面神通廣大、個性張揚(yáng)、反抗權(quán)威、除惡務(wù)盡,另一方面又心高氣傲、爭強(qiáng)好勝、急躁沖動。
豬八戒是一個貪吃、貪睡、善良、缺乏自信心和恒心的人物。在遇到強(qiáng)大的妖魔時,他要么就臨陣脫逃,要么就鬧著要“分行李”、要“散伙”,或者就是臨陣脫逃。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zhì)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丑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當(dāng)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小說中關(guān)于豬八戒的幾處描寫:
那八戒見她生得俊俏,呆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里去?手里提著是什么東西?”
豬八戒在旁唆嘴道:“師父,這個女子,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么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什么《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xùn)|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p>
“分了罷,你往流沙河還做妖怪,老豬往高老莊盼盼渾家,把白馬賣了,買口棺材與老師父送老,大家散伙?!?/p>
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來,豬八戒一方面貪財好色、好吃懶做、挑撥是非、意志薄弱,另一方面又機(jī)靈活絡(luò)、勤勞盡職、忠心耿耿、愛情專一。
沙和尚的性格特征是剛毅木訥、沉默踏實、比較憨厚、忠心耿耿。從電視劇里他喊“大師兄”那種厚重的聲音和真誠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不像孫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八戒那樣花癡不改,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不左顧右盼,謹(jǐn)守佛門戒律。雖然個性不鮮明的他戲份不多,但《西游記》里不能缺少這個人物。因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假想一下,沒有他的取經(jīng)之路,互不服氣的孫、豬二人的爭吵會把那個死板的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沒等妖怪來襲,唐僧就先被兩個徒弟氣吐血了!盡管讀者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神通廣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們的心里會產(chǎn)生一種平和、發(fā)出一聲贊嘆:憨厚的人是最可愛的!小說中關(guān)于沙和尚的幾處描寫:
沙僧聞言,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里話?!袢盏酱?,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
八戒就使心術(shù),要躲懶討乖,道:“悟凈,你在這邊看著行李馬匹,等我保師父先過去,卻再來渡馬。”
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沙和尚一方面信念堅定、埋頭苦干、任勞任怨,另一方面又循規(guī)蹈矩、默默無聞、缺乏個性。
通過對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形象分析,我們可以探究這四人的文化意義:
首先,唐僧集中體現(xiàn)的是一種父權(quán):他決定著徒弟們的前途,徒弟們只有一心相隨,取回真經(jīng),才能成正果,塑成金身。他擔(dān)負(fù)著教育徒弟的責(zé)任,故他總用詩書禮樂來教化徒弟,使他們成為忠孝仁義皆全的人。他還有任意處置徒弟的權(quán)利,這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禮教是一致的。
其次,孫悟空集中體現(xiàn)的是一種英雄形象。從他身上能夠喚起我們對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價值的肯定,呼喚著有個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以及敢為崇高理想而獻(xiàn)身,堅定,徹底的斗爭精神。
再次,豬八戒是凡夫俗子的化身。他的身上反應(yīng)了人性的本能欲望和普遍弱點,個體自然生命對神圣與崇高意義的漠視,以及對個體自然人性的呼喚。
最后,沙僧是集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奴性與一身的形象代表。一方面他有濃重的報恩和孝悌的意識,忠孝義,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另一方面又循規(guī)蹈矩、馴順服從,不敢充分表達(dá)自己的喜怒哀樂,太少“自我”的個性,成為帶有奴性人格的形象。
【參考文獻(xiàn)】
[1]毛成蕊.淺析《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形象[J].文學(xué)教育(中),2010(1).
[2]劉軍華.從孫悟空形象的人生歷程看《西游記》的生命意義[J].西安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5).
[3]郭瑞林,歐陽任云.《西游記》中對人性的思考與探索[J].云夢學(xué)刊,2006(4).
[4]劉合媛.《西游記》中唐僧師徒人物形象的新闡釋[J].蘭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