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忠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五冊《香菱學詩》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有別于《紅樓夢》其他回目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另類的林黛玉形象,她學識淵博、熱情大方、樂為人師、誨人不倦,是一個有靈性,有悟性,有創(chuàng)造性,善教學生寫作的好老師。
一、林黛玉的寫作觀
1.立意第一要緊
黛玉教香菱時,一開始就告訴她:“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這里的“意”,就是我們平時寫作時所闡述的觀點與見解。要達到“意趣真”,就要表露作者所發(fā)現(xiàn)的新穎有價值的東西,就要表達自己獨具匠心、富有個性的見解,言別人之未言,發(fā)別人之未發(fā),想別人之未想,寫別人之未寫,不斷追求新鮮的東西。
當今中學生的文章,往往是“光榮榜”“英雄譜”,一個好人、一件好事,統(tǒng)帥天下;而且從小學到初中套用,千篇一律,毫無生機。林黛玉的“立意”寫作觀啟迪我們,思考問題要敢于突破陳舊的條條框框,要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由已知導向未知,用聰慧的眼睛、靈動的大腦、敏捷的身手去發(fā)現(xiàn)新事物,發(fā)現(xiàn)別人未察覺、不易察覺的東西,從中求新求異,從而取得最正確最有價值的“意”。而擁有了“我”的自得之見、自然之情和自在之趣,也就為文章涂上了個性化的色彩,有了與眾不同的和感人肺腑的力量。這樣的寫作才是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主觀情感的抒發(fā),是個性化的精神勞動。
2.放開膽子去寫
香菱在經(jīng)過初步學習之后,作了一首由黛玉命題、限韻的詠月詩,黛玉的評語是“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這恐怕是為了不打擊香菱寫詩的積極性。再看香菱寫詩的過程:“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從這里可以看出這詩的失敗,在于香菱說的不是自己的意思,所以林黛玉又指出:“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p>
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應付的位置,畏懼寫作,把寫作當痛苦的事,因此作文缺乏自主性,故弄玄虛,矯揉造作,虛空泛濫,為寫文而寫文。缺少自我的作文是假大空作文,要把自我放進作文里去,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心聲,負載思想的淚與笑,承托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與情感。蒙蔽自己、欺騙別人的無根基作文表現(xiàn)的是虛偽的個性,真實的東西才是創(chuàng)新的東西。
香菱的第三稿系夢中所得:“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何緣不使永團圓?”這首詩句句寫月,又句句寫離別,最后更在對嫦娥的發(fā)問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單無依的感情——這是她自三歲離開父母到現(xiàn)在十多年間一直蘊含在心頭的感情。有了這種感情,詩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到月下之景——“砧敲”“雞唱”“聞笛”“倚欄”,幾乎無一不引起她的故鄉(xiāng)之思和自傷身世的凄涼之意,的確是耐人尋味,獲得了眾姐妹的“新巧有意趣”的稱贊。
二、林黛玉的教學法
1.樹立信心
因香菱一入園就先向?qū)氣O求教學詩,但遭到以禮節(jié)規(guī)矩為重的寶釵的婉拒。而黛玉相反,沒有那樣囿于禮節(jié)而推托,饒有興趣地承擔起老師的責任。她首先鼓勵香菱樹立寫詩的信心:“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黛玉一上來就指出入門不難,一下子就打消了香菱的顧慮情緒。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勁,從而有興趣學下去了。黛玉又簡單明了地提出作詩的要領(lǐng),兩人之間就很快縮短了距離,增加了情感。
幫助學生樹立入門不難的信心,告訴學生作文不是作業(yè),不是任務,只不過是用我手寫我心而已。至于優(yōu)劣,魯迅說過:“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比魏喂沤裰型庾骷?,在他們成為優(yōu)秀作家之前,都會寫出一些成名作的奠基品來。
2.開具書目
黛玉教香菱學詩時,一開始并沒有從詩歌的起承轉(zhuǎn)合等方面入手,而是針對香菱喜愛淺近詩句的傾向,提出要注重閱讀積累及感悟。對她說:“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詩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p>
這是黛玉給香菱開列的書目,貫徹了“詩必盛唐”的主張,主張將王、杜、李三人的詩列在首位。王維的五律詩最能顯示他“詩中有畫”的風格,讀來容易入境,故由此起步。杜甫的七律詩最能顯示他沉郁頓挫的風格,能發(fā)人深思,故以此為繼。李白的七絕最能顯示他的飄逸奔放的風格,比較難學,因而放在最后。讀這三位大詩人的作品,定能提高詩的鑒賞水平。
寫作是閱讀原野上開出的花朵。以閱讀帶動寫作,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感悟語言文字,揣摩寫作技巧,借鑒文中的生動語段及典故,達到“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境界,有利于學生個性化作文的形成。
3.注重點撥
香菱讀完王維的五律詩后,要換杜律,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這實際上是檢查香菱對王詩的理解程度。在討論過程中,黛玉一直在說,“你且說來我聽”“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當香菱聯(lián)系自己進京那年所見黃昏時分村落情景,把“墟里上孤煙”一句詩境說活了的時候,黛玉又把陶詩“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出來給香菱看,“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xiàn)成”,從而讓香菱認識到脫化前人詩句的道理。運用三言兩語的點撥方式,點出要害,使香菱知其取舍,逐步領(lǐng)悟詩中三昧。
在指導寫詩過程中,黛玉既命題,又指定韻部,看似頗嚴,但因“十四寒”字相當多,不限字,這就有了很大自由度。對香菱的詩評價說“只是措詞不雅”“被他縛住了”“自然算難為他了”“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這種點撥式的指導可謂嚴而不苛,引而不發(fā),有利于香菱認真總結(jié)寫作經(jīng)驗,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捕捉新鮮意象,寫出鮮活的詩來。
香菱的成功因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林黛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從某個角度說,香菱的成功其實就是黛玉的成功。這就啟迪我們,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努力汲取傳統(tǒng)精華,不斷創(chuàng)新,做到重讀古典,古為今用,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地講解,循序漸進地引導,特別是恰到好處地點撥,交流討論,把靈氣、悟性、活力帶給學生,并讓學生樂此不疲,使學生對教師講的內(nèi)容整理歸納,理解消化,品味感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寫作殿堂,從而提高個性化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