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利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100875)
象形文字與圣書文字
——兼談古埃及文字的中文名稱問題
王海利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100875)
“象形文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字學中的一個重要術(shù)語,東漢學者許慎將其定義為“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蔽覈鴮W界對圖畫文字與象形文字在術(shù)語方面的刻意區(qū)分,理解上的含混模糊,以及把圣書文字(hieroglyph)視為象形文字等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誤將“hieroglyph”譯為“象形文字”,從而與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術(shù)語“象形文字”相混同而導致的。象形文字只是人類文字的初級階段,或者只是某文字體系的一種文字類型。因此,我們不可以簡單地把古埃及文字稱為古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圖畫文字;圣書文字;古埃及文字
當前國內(nèi)學界把古埃及文字稱為“古埃及象形文字”是由于對古埃及文字缺乏深入了解,而以貌取名、盲目套用中國傳統(tǒng)文字學術(shù)語“象形”之說而導致的一個錯誤①參見王海利:《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譯名問題》,《世界歷史》2003年第5期,第52-57頁。后被《新華文摘》(2007年第4期)轉(zhuǎn)載。國內(nèi)文字學界大多接受了筆者的建議,不再把古埃及文字稱作古埃及象形文字,而是改稱古埃及圣書文字。例如,陳永生:《甲骨文聲符與圣書字音符的對比》,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羅曉靜:《圣書字的宗教符號性》,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張曉雯:《甲骨文與古埃及圣書字象形字比較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田田:《甲骨文形聲字形符和圣書字定符的比較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黃亞平、張曉雯:《圣書字的象形字及其文化意義》,《東方論壇》2010年第2期,第69-72頁;陳永生:《漢字與圣書字表詞方式比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國內(nèi)世界古代史學界對該問題持商榷態(tài)度,參見李長林:《關(guān)于古埃及文字的中文名稱問題——兼與王海利同志商榷》,《世界歷史》2004年第5期,第116—119頁;吳宇虹:《文字起源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中國文字和字母文字之異同》,《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第90—98頁。。從文字學的角度出發(fā),并結(jié)合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界對該問題研究的最新進展狀況,有益于對該問題做進一步的探討。
文字的產(chǎn)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什么是文字呢?在文字定義問題上,大體而言分廣義和狹義兩派。廣義派認為,人們用來傳遞信息的表示一定意義的圖畫和符號,都可以稱之為文字[1]。狹義派認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只有用來系統(tǒng)記錄語言的符號才是文字。我們通常使用的文字概念是狹義的文字概念。
關(guān)于文字的起源問題,不但是近代以來學者們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也是古代所有有文字的民族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幾乎所有有文字歷史的民族都曾經(jīng)試圖對其文字的起源作出解釋。18世紀以前并沒有科學的文字起源論,因此所有關(guān)于文字起源的說法都不外是反映在民族神話中的文字神賜論和圣人造字論[2]。18世紀英國學者威廉·瓦爾博頓(William Warburton)通過研究墨西哥印第安人的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國漢字,提出了文字是由“敘事圖畫”演變而來的理論②參見William Warburton,Divine Legation of Moses,London,1738.。由圖畫而文字的進化論就這樣產(chǎn)生了。20世紀美國學者蓋爾布(I.J.Gelb)在《文字研究》一書中也指出,文字“由模仿真實物體的形狀而來。所有文字的基礎(chǔ)都是圖畫(picture)。這不僅體現(xiàn)于所有現(xiàn)代原始文字在形體上是象形(pictorial)的,而且因為所有古代東方文字體系,如蘇美爾、埃及、赫梯、中國等都起源于真正的圖畫文字(picture writing)”[3]。蓋爾布的《文字研究》是文字學研究中的力作,影響巨大,幾乎所有后來者都沿用了這一說法,即文字起源于圖畫①最近幾十年來,蓋爾布的學說愈來愈受到挑戰(zhàn)。美國學者Denise Schmandt-Besserat在Before Writing(2vols.,Texas: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2)書中提出新論:楔形文字不是起源于圖畫,而是直接由陶籌(即呈各種幾何形狀,或者各種動物、器具等形狀的小型的陶制物)演變而來。雖然她的觀點一開始受到人們的質(zhì)疑和批評,但是后來越來越得到學者們的認同。她認為楔形文字由陶籌演變而來,但并不是說所有的文字都是直接由陶籌演變而來的。因此,該學說并不是解開所有有關(guān)文字起源問題的萬能鑰匙。僅就楔形文字而言,仍有諸多問題不能解決,如陶籌于何時何地首先演變?yōu)槲淖值葐栴},并沒有因陶籌論的提出而得到解決。參見拱玉書:《楔形文字起源新論》,《世界歷史》1997年第4期,第60—66頁。。
我國文字學者陳夢家認為“文字既不起于八卦結(jié)繩,而是起源于圖畫?!保?]18既然文字起源于圖畫,人類的初文是圖畫文字。那么,圖畫與文字是一回事嗎?就二者的關(guān)系問題,陳夢家曾總結(jié)出5點區(qū)別[4]21-22:1.圖畫是物體的寫象,它的目的在擬像,比較的求作成物體的正確的寫照。文字也是物體的寫象,它的目的在傳意,所以只要達到“視而可識,察而可見意”的地步,不必個個字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2.圖畫是客觀的、具體的、寫實的,文字可以是主觀的、抽象的、寫意的;3.圖畫的篇幅是不受限制的,文字卻有約束成以表現(xiàn)一事一物為單位的趨向;4.圖畫經(jīng)約束成以表現(xiàn)一事一物的單位,它由個體變?yōu)楣蚕嗔耍?.文字不必太具體太像,它可以加以人意。文字與語言皆是社會性的,它一被社會所公認,約定俗成,個人只有服從它而應(yīng)用它。因此陳夢家認為:“文字與圖畫是同源的,但文字不就是圖畫?!淖峙c圖畫同源而不是一件事。”[4]19,20高明也有過類似的闡釋,他說“我們說文字起源于原始圖畫,但是,圖畫并不等于文字?!保?]
我國文字學界還曾經(jīng)提出過“文字畫”這一術(shù)語。該術(shù)語最早由沈兼士提出。他認為“在文明沒有發(fā)明以前,用一種粗笨的圖畫來表示事物的狀態(tài)、行動,并數(shù)量的觀念,就叫做文字畫?!保?]“文字之形式,直接與繪畫成為一個系統(tǒng),證之于埃及文字畫,巴比倫亞敘利亞楔形文字,中國古代鐘鼎款識中留存之圖案化的文字畫,及六書中之象形文字,莫不皆然?!保?]當然,沈兼士將埃及古文字稱為文字畫是錯誤的。周有光指出“文字畫是超語言的,可以用任何語言去解說,但是事先要有默契,否則難于理解。”[8]他認為“原始的‘文字畫’,嚴格說還不能算是文字,只是已經(jīng)能夠綜合運用表形和表意兩種表達方法?!保?]也就是說,從本質(zhì)上看,文字畫是具有文字性質(zhì)的圖畫,而不是圖畫文字。反過來,將圖畫文字認為是文字畫也是錯誤的。唐蘭指出:“學者間更大的錯誤,是把圖畫文字說成文字畫。我們說圖畫文字,是用圖畫方式寫出來的文字,如照沈兼士先生等的說法,叫做文字畫,還不能算是文字,兩者間的區(qū)別是很大的。”[7]71
國外學界也曾提出過幾個與“文字畫”相關(guān)的概念,如“思想文字”(Gedankenschrift)、“表現(xiàn)文字”(Vorstellungsschrift)“內(nèi)容文字”(Inhaltsschrift)[10][11]等,它們都屬于描述性(或表現(xiàn)性)的、旨在助記和識別的“文字”[3]50。特里格爾(Bruce G.Trigger)主張將這類文字稱為“會意文字”(semasiography),其基本特征是這類文字常常由多個符號組成,用來表達一定的觀念、思想和內(nèi)容。但是,這類文字中的一個符號可以包含多個意義,符號本身也沒有固定的讀法。因此嚴格意義上講,“會意文字”(semasiography)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字,而只是“前文字階段”②“前文字階段”也是西方文字學者的一個共識。德文中將這個階段稱為“Vorstufe der Schrift”;英文中將這個階段稱為“forerunners of writing”。的產(chǎn)物,但是它們對真正意義上文字的產(chǎn)生卻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的文字很可能由此進化而來。不過,國內(nèi)外學界目前尚不能精確地描繪這個進化過程。因為目前所知的幾種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如古代埃及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國的漢字,“都缺乏能夠充分說明它們的形成過程的資料”[1]2。
象形文字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中的一個重要術(shù)語。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首次對“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給出了定義并給出了例證。他對象形是這樣定義的,“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币簿褪钦f,隨著事物的輪廓,用彎曲的線條,畫出物體的形狀,創(chuàng)造出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唐蘭指出:“真正的初文,應(yīng)當是象形文字”[7]69。陳夢家也指出:“文字取象于天、地、人、物、鳥獸、樹木,所以文字乃是天地萬物個別的圖畫;萬物各異其類其形,所以造字必得‘依類象形’。萬物各別的圖象,就是象形文字。”[4]18唐蘭解釋說:“凡是象形文字:(一)一定是獨體字;(二)一定是名字;(三)一定在本名意外,不含別的意義。例如,古‘人’字象側(cè)面的人形,一望而知它所代表的就是語言里的‘人’,所以是象形字?!保?]66顯然,古人造字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依物畫形,以形表意,從而首先創(chuàng)造出一批象形字。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象形文字就是文字學意義上的圖畫文字,它是人類文字發(fā)展過程中的第一個階段。
象形文字就是圖畫文字嗎?國內(nèi)學界對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兩個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主張二者不同者
如東巴文學者傅懋勣指出:東巴文中包含著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兩種類型,并提出了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區(qū)別。他說:“過去所稱的象形文字,實際上包含兩種文字,其中一種類似于連環(huán)畫的文字,我認為應(yīng)該稱為圖畫文字,絕大多數(shù)東巴文是用這種文字書寫的。另一種是一個字表示一個音節(jié),絕大多數(shù)字形結(jié)構(gòu)來源于象形表意的成分,應(yīng)當仍稱為象形文字?!保?2]其實,傅懋勣所稱的“連環(huán)畫文字”并不是“圖畫文字”,而是上文中提及的“文字畫”。相反,他所稱的“象形文字”其實是“圖畫文字”。他之所以將象形文字與圖畫文字刻意相區(qū)分,很可能是因為把并不是文字的文字畫誤認為成了文字早期階段的圖畫文字。汪寧生指出:“真正的文字從表音開始,具體說來即表音的象形文字才算是最早的文字,在此以前出現(xiàn)的任何符號或者圖形,都只能算原始記事的范疇?!保?3][14]認為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兩個術(shù)語不同者國內(nèi)學者還有聶鴻音。他指出“說到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區(qū)分,人們最容易想到的一個標準就是‘符號化’的程度。也就是說,一套字符如果對所表現(xiàn)的客觀事物形象描繪得十分具體,很少甚至沒有出現(xiàn)相對抽象的符號,那么人們就傾向于說它是一種‘符號化’程度很低的圖畫文字;反之,一套字符如果對所表現(xiàn)的客觀事物形象描繪得十分抽象,并且使用了大量的非描繪性符號來表現(xiàn)語言中‘無形可像’的成分,那么人們就傾向于說它是一種‘符號化’程度很高的象形文字?!保?5]58
顯然,聶鴻音認為字符的抽象程度可作為區(qū)分象形文字和圖畫文字的標準,即字符抽象化程度低者是圖畫文字,抽象化程度高者是象形文字。抽象到多大程度才算象形文字呢?我們不妨來看許慎對“象形”的定義:“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奔热皇恰爱嫵善湮铮S體詰詘”,顯然“對所表現(xiàn)的客觀事物形象,描繪得十分具體”(引自聶鴻音語)。按照聶鴻音所說的,這樣的字應(yīng)該是圖畫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了?顯然這與許慎對象形的定義相違背。唐蘭闡述說:“象形文字,即畫出一個物體,或一些慣用的記號,叫人一見就能認識這是什么。例如,畫出一只虎的形象,就是‘虎’字?!币虼?,他認為“凡是象形文字,名和實一定符合?!保?]66不過,比較文字學的研究表明,象形文字“并不是不折不扣的畫成其物,而是對某一具體物象進行的一種帶有主觀性和隨意性的高度概括?!保?]280因為這種概括受地域特點、自然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民族認知、心理因素等影響。顯然,聶鴻音也意識到了自己論述中存在的問題。他解釋說:“應(yīng)該承認,這個區(qū)分標準雖然本身沒有錯誤,但畢竟顯得過于理想化了,若把它用于課堂教學自然無可非議,但若用于具體的文字研究實踐,則難免遇到重重困難?!保?5]58因此他最終這樣坦言:“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兩個術(shù)語,一直沒有賦予它們最為理想的定義。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似無必要在幾個術(shù)語的譯法上咬文嚼字,把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等同起來也未嘗不可?!保?6]57-58
(二)主張二者相同者
如羅邦柱主編的《古漢語知識辭典》中認為“在文字畫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成的具有濃厚圖畫色彩的文字。早期的象形文字都屬于圖畫文字,每個字都酷肖物體的自然形狀,有的完全像實物之形?!保?6]
20世紀以來,陸續(xù)有中國學者使用“六書”理論闡釋分析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文字。最早的比較研究是在中國古文字和古埃及文字二者之間進行的。1941年,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前中山大學教授黎東方,為法國埃及學家摩賴(Alexandre Moret)《尼羅河與埃及之文明》①參見[法]摩賴:《尼羅河與埃及之文明》,劉麟生譯,商務(wù)印書館,民國三十年(1941年)。一書寫了中文版序言。他在序言中將古埃及的文字與中國文字作了比較。1942年,黃尊生開始嘗試將埃及文字與中國“六書”進行比較,他在闡述古埃及文字演變過程及其結(jié)構(gòu)特點的基礎(chǔ)之上,比較了古埃及文字的組織原理與中國的“六書”說。他指出“依文字進化之公例,最初文字大都起于象形,古埃及文字和中國文字初見者均為象形文,其繪物成文起于一種表意之需要,此兩民族相距萬里,然其表意方法則不約而同。”①參見黃尊生:《埃及象形文之組織及其與中國六書之比較》,《浙江大學文學院集刊》1942年第2期。50年代以降,周有光從比較文字學的角度,對古埃及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字、瑪雅文字等進行了比較研究,指出“六書”不僅能說明漢字的造字和用字原理,同樣能說明其他類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的造字和用字原理,即“六書”具有普遍適用性②參見周有光:《圣書字和漢字的“六書”比較——六書有普遍適用性例證之一》,《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5年第1期,第82—85頁;《六書有普遍適用性》,《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5期,第153—167頁;周有光:《比較文字學初探》,第166—186頁。。近年來學者們又將“六書”理論應(yīng)用到蘇美爾文字、古埃及文字的分析。這些比較分析和研究都表明,人類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在諸多人類早期文字體系中,象形文字都占有相當?shù)臄?shù)量,“象形不但是漢字的主要類型,也是原始楔文和古埃及文字的主要類型。”[3]280
由此看來,正如黃亞平所指出的那樣,“象形字的問題是一個看似簡單明了,而實則復雜多變、內(nèi)涵豐富的基本問題?!保?7]鄧章應(yīng)也指出,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兩個術(shù)語“都是從文字的符號外觀角度命名,過去在指稱外延上有重疊之處,內(nèi)涵也有混淆?!闭驗槿绱耍J為“即使是在理論上將圖畫文字與象形文字分得很清楚,在實踐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難。”[18]
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統(tǒng)治埃及之后,發(fā)現(xiàn)古埃及文字多半出現(xiàn)在神廟中,刻寫在石頭上,因此給它取了一個希臘語名字“ερογλφο?”③該詞最早見于公元前1世紀狄奧多羅斯的著作。參見Diodoros Sikeliotes,Bibliotheke Historike,3.4.1。(為了行文的方便,不妨將之音譯為“海若格里弗”)?!昂H舾窭锔ァ北旧硎且粋€合成詞,“ερ?”意為“神圣的”;“γλφω”意為“雕刻、刻寫”,故二者合起來意為“神圣的書寫”。英文中使用的“hieroglyph”,德文中使用的“Hieroglyphe”,法文中使用的“hiéroglyphe”,皆由該古希臘文直譯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中文對該詞并沒有直譯為“圣書文字”,而將該詞譯為“象形文字”,把古埃及文字稱為“古埃及象形文字”④國人最早將古埃及文字稱為“象形文字”的極可能是黃遵憲。他在光緒二十五年(1879年)寫的一首詩中吟誦道:“上燭光芒曜日星,東西并峙兩天擎。象形文字鴻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銘?!彼髯⒔忉屨f:“埃及國石柱為(中國)周以前物,字多象形?!睋?jù)此,他所稱的象形文字當為古埃及文字。但黃遵憲雖到過海外,但估計他并未接觸過“hieroglyphic”一詞,因此還不能說他是把該詞譯為“象形文字”的始作俑者。他只是把漢語中已有的“象形”與“文字”組成一個新詞。在中國,推想大概從此以后,象形文字就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名詞,用以稱呼古埃及的文字。參見李長林:《關(guān)于古埃及文字的中文名稱問題——兼與王海利同志商榷》,《世界歷史》2004年第5期,第118頁。。鑒于筆者對該譯名錯誤的原因已進行過詳細的論述,故不再贅言。在此,筆者從兩個方面再做一些補充說明。
將古埃及文字視為“象形文字”的錯誤并非我們國人所獨犯,西方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也犯過類似的錯誤。
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幾乎很少有人考慮過解讀這些外形很熟悉的古埃及文字的可能性。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們受到偏見的束縛,即“認為埃及文字不跟其他任何一種文字一樣,文字中無疑地隱含著空談?wù)芾淼募浪緜兊纳衩刂腔?,而只有洞悉妖術(shù)魔法之奧秘的人才能理解這些文字?!保?9]35公元5世紀的一個名叫荷拉波?。℉orapollo)的埃及人,使用希臘文撰寫了一部關(guān)于“海若格里弗”的書。應(yīng)該說他是具備一定的古埃及文字知識的,對一些古埃及文字的意思多少有些了解,但是他的解釋卻是純粹寓言和象征式的,即把每個古埃及文字符號都分析成一個寓言或象征。如將“兔子”(古埃及文字“打開”一詞)解釋為,因為兔子的眼睛總是睜開的,即使睡覺時也是睜著的,故古埃及人用“兔子”表示“打開”這個動詞;古埃及人用“禿鷲”(古埃及文字“母親”一詞)表示“母親”這個詞,因為禿鷲這種動物全都是雌性的,沒有雄性的⑤參見The Hieroglyphics of Horapollo,translated by George Boas,Princeton,1993.。我們今天看來,荷拉波隆的解釋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但是他對古埃及文字的解釋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并成為以后1 400多年里人們解讀古埃及文字的圭臬,幾乎無人敢越雷池半步。17、18世紀的人們?nèi)耘c古希臘人和羅馬人一樣,對布滿在紀念碑上的那些神秘文字同樣感到驚訝,也未曾想到設(shè)法解讀這些文字,并理解其內(nèi)容[19]16。因此,千多年來古埃及文字之所以無法被成功破譯,是因為學者們走入了“象形”的誤區(qū)。
1822年,法國學者商博良(Jean-Fran?oisChampollion)在釋讀古埃及文字的早期,仍然受到古埃及文字含有象征性的這種概念的束縛。他將英國學者托馬斯·楊(Thomas Young)那個時代就已經(jīng)知道的托勒密(Ptolemy)名字中的獅子符號,當作這個名字所包含的戰(zhàn)爭(希臘語Ptolemos)的象征[19]40。后來,商博良逐漸認識到古埃及文字所采用的并不是神秘的象征符號,而是一些語音符號。因此,商博良之所以能把古埃及文字成功破譯,是因為他拋開了“象形”的誤區(qū),發(fā)現(xiàn)了古埃及文字體系的靈魂是拼音。
2011年,國際著名埃及學家申克爾(Wolfgang Schenkel)教授發(fā)表了文章《古埃及文字在多大程度上象形》。他指出,認為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大量的古埃及文獻被轉(zhuǎn)寫成“海若格里弗”導致的。事實上,古埃及保存下來的“海若格里弗”文獻在數(shù)量并不占優(yōu)勢。相反,數(shù)量更多的是祭司體、世俗體文獻。不過,現(xiàn)代學者為了研究的方便,往往將祭司體、世俗體文獻轉(zhuǎn)寫成規(guī)范的“海若格里弗”。如此一來導致人們感覺大量古埃及文獻都具有圖畫豐富、形象逼真的特點,即“象形文字”的特點。申克爾還指出,隨著一些電腦軟件(如JSesh,i-Glyph,WinGlyph,MacScribe)的出現(xiàn),使得古埃及“海若格里弗”可以十分方便地在電腦上打出來,從而使得古埃及文字大量進入人們的視野,也是導致人們誤認為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的一個原因。申克爾最后指出,“古埃及文字中的絕大多數(shù)符號具有表音的功能,與符號本身所表示的意思沒有聯(lián)系”……“古埃及文字并不是象形文字”[20]。
筆者建議把古埃及文字稱為古埃及圣書文字,因為這樣既符合“海若格里弗”的希臘語本意(“神圣的刻寫”),又恰和古埃及人對文字的稱呼(mdwntr,“神圣的書寫”)。不過,考慮到人類認知的特點,一個新術(shù)語的接受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忽然改變原有的稱呼難免會一時不太習慣。因此,筆者在此建議不妨這樣處理:在泛指古埃及文字(只是一般稱呼時),直接稱之為古埃及文字即可,不可畫蛇添足稱之為“古埃及象形文字”;如果在對古埃及文字的幾種不同的形體進行具體稱呼時,可分別稱之為古埃及圣書體文字、祭司體文字、世俗體文字。
另外,我國文字學界對圖畫文字與象形文字在術(shù)語方面的刻意區(qū)分,在理解方面的含混模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誤將“海若格里弗”譯為“象形文字”,從而與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術(shù)語“象形文字”相混同而導致的。如果我們大大方方地將英文中的“hieroglyph”,德文中的“Hieroglyphe”,法文中的“hiéroglyphe”,按其本意譯為“圣書文字”。另一方面,我們把英文中的“pictography”(或pictogram,或picture writing),德文中的“Piktografie”(或Bilderschrift①“Bilderschrift”一詞,最早由德國學者Arthur Ungnad提出,參見Reallexikon der Assyriologie,BandⅡ,Berlin 1938,p.91.)、法文中的“pictographie”,譯為“圖畫文字”或者“象形文字”(即接受圖畫文字這個概念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中所說的象形文字,而不是再將圖畫文字與象形文字刻意區(qū)分開來)②筆者注意到《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并沒有收錄“圖畫文字”這一詞條。我國文字學者顯然將“圖畫文字”等同于“象形文字”。參見《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如此一來,一切問題似乎可迎刃而解。
綜上所述,比較文字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類文字很可能起源于圖畫,最初的文字是物體的圖畫,即圖畫文字。圖畫文字象形,即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意義上的“象形文字”。圖畫文字(或象形文字)是人類文字的第一個階段,是文字和語言相結(jié)合的初級階段,然后以這個階段為起點向假借(以形表音)階段發(fā)展,最終發(fā)展成為拼音文字(或兼表形音的形聲文字)。顯然,象形文字是人類文字發(fā)展史中的某個階段的產(chǎn)物,或者只是某個文字體系中的一種文字類型,正如我國文字學者劉又辛指出的那樣:“世界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哪種古文字屬于純粹的象形文字?!保?1]因此,我們使用“象形文字”這一術(shù)語,作為世界上某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字的統(tǒng)稱是不科學的。換言之,我們既不可以簡單地把古埃及文字稱為古埃及象形文字③筆者對古埃及語詞典中收錄的古埃及字進行了隨機統(tǒng)計,在323個字中屬于“象形文字”的只有3個,約占0.9%。參見R.O.Faulkner,A Concise Dictionary of Middle Egyptian,Oxford 1981,pp.52-76.;也不可以簡單地把中國漢字稱為象形文字④據(jù)統(tǒng)計,許慎《說文解字》中的象形字只有364個,約占總數(shù)(9475)的3.8%,形聲字7 697個,約占總數(shù)的80%。到了宋代,漢字中的形聲字已高達90%。現(xiàn)代漢字中的形聲字占90%以上。因此,形聲字才是漢字的主要類型。。總之,把古埃及文字稱為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一個歷史的錯誤,同時也是國際上曾普遍犯下的一個錯誤,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該錯誤進行徹底澄清和及時修正。
[1]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
[2]拱玉書.楔形文字起源新論[J].世界歷史,1997(4):61.
[3]I J Gelb.A Study of Writing[M].the revised edition,Chicago,1963:27.
[4]陳夢家.中國文字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高明.中國文字學通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33.
[6]沈兼士.沈兼士學術(shù)論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69.
[7]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8]周有光.比較文字學初探[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11.
[9]周有光.字母的故事[M].修訂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3.
[10]Karl Weule.Vom Kerbstock zum Alphabet[M].Stuttgart,1926:13.
[11]Alfred Schmitt.Die Erfindung der Schrift[M].Erlangen,1938.
[12]傅懋勣.納西族圖畫文字與象形文字的區(qū)別[J].民族語文,1982(1):1-9.
[13]汪寧生.從原始記事到文字發(fā)明[J].考古學報,1981(1):42.
[14]汪寧生.汪寧生論著萃編[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75-76.
[15]聶鴻音.中國文字概略[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16]羅邦柱.古漢語知識辭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33.
[17]黃亞平.象形字的幾個問題[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77.
[18]鄧章應(yīng),李俊娜.對象形文字和圖畫文字的認識歷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13.
[19][德]弗里德里希.古語文的釋讀[M].高慧敏,譯.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6.
[20]Wolfgang Schenkel.Wie ikonisch ist die alt?gyptische Schrift?[J].Lingua Aegyptia:Journal of Egyptian Language Studies,2011(19):125-153.
[21]劉又辛.從文字的分類模式看漢字的歷史地位[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2):104.
Xiangxing Wenzi and Hieroglyph:On the Chinese Name of the Ancient Egyptian Hieroglyph
WANG Hai-li
(College of Histor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95,China)
Generally speaking,the earliest writing is picture-writing.The term Xiangxing Wenzi is a Chinese traditional term for writing studies.Xu Shen(a scholar of Han Dynasty)defined it as“the Xiangxing,those simple pictographs that primarily represent the objects they depict,such as the characters of the Sun and the Moon”.In China,the deliberat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ictograph and the Xiangxing Wenzi,and the confusion between the Xiangxing Wenzi and Hieroglyphs results from the mistranslation of Hieroglyphs into Xiangxing Wenzi.This mistake is due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Egyptian hieroglyphs for Xiangxing Wenzi,and coincid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erm Xiangxing.In fact,the Egyptian hieroglyph is not Xiangxing Wenzi,but actually an alphabetical writing.However,its“alphabets”were written in the form of pictures.Chinese people generally misunderstand Egyptian hieroglyphs for pictographs.This mistake should be corre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Xiangxing Wenzi;Pictograph;Egyptian Hieroglyph
K411.1
A
1001-6201(2014)03-0012-06
[責任編輯:趙 紅]
2014-02-28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BSS008);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09YJC740005)。
王海利(1972-),男,山東泰安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