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思考與行動”是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探究和實踐的關鍵性因素;近幾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各項利國利民的政策逐漸得到完善和落實,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對高中生教育更加重視,在主體性德育方面提出了相關方案如1999年國務院批準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并且有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實踐,但是德育并沒有在實質上發(fā)生改變,甚至出現(xiàn)了全國高中生德育的地域性差異和不平衡。因此”思考和行動”是我們在完備高中生主體性德育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本文重點分析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探究和實踐,從高中生德育的問現(xiàn)狀出發(fā),并結合實踐,針對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相關措施。
關鍵詞:高中生主體性德育;探究;實踐
現(xiàn)如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失業(yè)大學生越來越多,面對這種環(huán)境,社會、家庭乃至個人必須抓緊探究和落實德育問題,尤其是有了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中生的德育問題。德育是否得到提高關系著社會全體人民的整體素質是否提高,關系著社會就業(yè)情況是否得到改善,關系著國民生產總值是否更進一步提高;德育關系到學校的學習風氣和氛圍,德育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幸福和未來,關系著個人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狀態(tài)。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完善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內容,如何聯(lián)合社會、家庭以及高中生個人更好的落實德育,使得德育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
1 關于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研究及探索
1.1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內涵
德育是教師創(chuàng)造學生進行道德學習的環(huán)境、條件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也是德育的本質。而中國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課題組認為:“所謂德育主體性,即是指學生在德育學習、認識和發(fā)展過程中所具的獨立、自覺、能動和創(chuàng)造性,它是學生主體得以確定的依據和標志?!边@個定義我們看出高中生德育的主體性是高中生對德育有了深刻認識后,無論在什么時候,在沒有任何系統(tǒng)監(jiān)督和制度管制下,能夠實踐德育,宣傳德育,并將其作為一種精神傳播出去。
1.2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內容上存在的問題
我國德育內容的問題主要有:忽視社會公德教育(遵守公共秩序、見義勇為、保護環(huán)境等);道德規(guī)則教育的比重較?。ǖ赖吕斫饨逃鸺钭饔茫赖略瓌t教育起指導作用,道德規(guī)則教育起約束作用),對學生行為約束的內容比較少。結果使學生有遠大的道德理想而缺乏個人品行修養(yǎng),整體社會公德意識淡漠,這與中國現(xiàn)代化、文明化的進程極不相容。因此,學校德育內容應該加以調整,加強道德規(guī)則教育、社會公德教育,以時代性、基礎性、開放性和現(xiàn)實性為原則,建構起與時代要求相一致,同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合的德育內容體系。
2 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實踐
2.1社會對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政策鼓勵和活動宣傳
社會定期對近期發(fā)生的事件進行篩選,評定道德模范,并獎勵道德模范,開辦德育頻道 或座談,為了具體到縣村,各地政府鼓勵地方頻道開辦德育頻道,定期向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公開德育講演,加大德育的廣告宣傳。
2.2學校對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教學內容和管理制度以及活動組織
建設一支德才雙馨的教師隊伍,為主體性德育的實施提供保障。學校制定一定的制度和觀念手冊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們正確的德育觀念,并在為教師們和學生們舉辦德育活動,如為白血病患者賣氣球籌集善款,或者組織去敬老院照顧老人獻愛心活動,最大限度的激活教師們工作的原創(chuàng)力,并鼓勵教師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一起參與主體性德育活動,鼓勵教師將德育的融入課堂,形成德育的教學風氣,使得學生們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引導。
2.3家庭對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教育方式
繁重的課業(yè)使得高中生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之間徘徊,因此家庭德育也是至關重要 的。而父母的德育方法是很重要的,家長要注意一下幾點(1)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質,從實際出發(fā);(2)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心理,采取恰當的措施;(3)家長要依據孩子品德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有計劃地進行德育。集體方法有家庭環(huán)境熏陶法、言傳(教)與身教法、聆聽與溝通法,如當代社會家長抱怨學生不聽話,學生埋怨家長不理解自己。 問 題出在家長沒有掌握聆聽與溝通的技巧,鼓勵(表揚)與懲罰(引導)法、暗示提醒法、榜 樣影響法。
2.4高中生個人對主體性德育的培養(yǎng)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無論外界付出多大的代價,如是個人沒有德育的思想,德育都不能得到實踐,德育的問題不能得以解決,現(xiàn)狀都不能得到改善。思想決定行為,高中生能將德育的思想轉化為自身人格的精髓是很重要的。高中生以身作則,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關注國家大事的同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削,不說臟話,樂于助人。積極主動參加公益活動,無論是社會組織的還是學校組織的大小活動,如打掃公共場所,去孤兒院照顧小孩,去敬老院照顧老人,去小學跟小朋友們做道德模范等。
我們必須根據現(xiàn)實,改造和完善我們的德育模式,以便創(chuàng)造符合時代特征的有效教育方法和途徑。通過社會、學校、家庭和高中生個人各方面的努力,落實德育,有效的解決和改善當代社會仍然存在的德育問題和不良風氣,思考和行動使得高中生主體性德育和經濟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袁仕云.高中生主體性德育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工教育 2012
[2] 呂一軍; 杜蘭曉.略論高校主體性德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J] 遼寧教育研究 2003
[3] 張金嶺.對主體性德育實施的探索與思考[J]山西科技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