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我死過很多次了。”在2007年的塞萬提斯獎頒獎典禮上,獲獎?wù)?、阿根廷大詩人胡安·赫爾曼在演講中如是說,聞?wù)邉尤荨?/p>
6年多后,詩人真的歸去,帶著無盡的傷痛與榮光。
2014年1月14日晚,胡安·赫爾曼在位于墨西哥城的家中去世,享年83歲。他在這里居住了25年。
他被公認為是當代拉美最好的詩人?!瓣P(guān)于赫爾曼的關(guān)鍵詞有猶太裔、共產(chǎn)黨、塞萬提斯獎、異名、流亡……想了解完整的拉美詩歌版圖,有必要在巴列霍、博爾赫斯、聶魯達、帕拉……之間加上赫爾曼的名字?!焙諣柭姼枳g者之一的范曄說。
在他的故國,阿根廷總統(tǒng)克里斯蒂娜·基什內(nèi)爾宣布全國哀悼三天。阿根廷文化部長豪爾赫·科斯西亞稱,“感謝這個偉大的阿根廷人始終在追尋一個更好、更公正、自由、有尊嚴的國家。他是一個戰(zhàn)士,盡管經(jīng)歷流亡、失去、無助、痛苦,但他用文字和行動點燃了拉美世界的激情?!?/p>
我活著就是為了寫詩
他獲得過一個詩人所夢想擁有的幾乎所有獎項。
他75歲時,獲“索菲婭王后西班牙美洲詩歌獎”。評委會稱他“具有見證時代的能力,其作品十分深刻、準確、感人”。
他78歲時,獲西班牙語世界的最高文學(xué)獎——塞萬提斯獎。評委會稱:“赫爾曼的作品文字充滿音樂韻律,游戲于語詞的樂感與節(jié)奏之間,同時具有強烈的社會和政治批判性?!?/p>
他還獲得過“金藏羚羊國際詩歌獎”、此前的阿根廷國家詩歌獎、“胡安魯爾福文學(xué)獎”……他出版詩集20余部,并被翻譯成10種外語。
但是詩人無需由這些榮譽證明自己,他說:“我活著就是為了寫詩?!?/p>
他的同胞兄長胡里奧·科塔薩爾評價他:“今天,如果說胡安?赫爾曼的詩歌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那便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既屬于本能又屬于思考的而不是簡單化的尋求方式,以尋求真正的我們?!?/p>
2009年4月12日,赫爾曼成為中國第一個面向全世界的詩歌大獎——“金藏羚羊獎”的首位得主。當詩人吉狄?馬加通過翻譯告訴他這一消息時,詩人王久辛注意到了他的態(tài)度——
“他坐在沙發(fā)上,左手夾著煙,沒有吸,還差21天就79歲的詩人怔怔地望著趙振江教授的口譯,他沒有說謝謝,甚至連一丁點兒感謝的話都沒有說。他的平靜讓我心動。顯然,他的心安理得緣于他對詩歌的態(tài)度——詩歌并不是榮譽,而是自由表達追求的一種藝術(shù)。獎勵算什么呢?”
其后,胡安?赫爾曼攜妻子在北大學(xué)生的陪同下,坐在租來的三輪車上,不停地穿梭于北京的胡同與街巷。據(jù)說:他對北京充滿了新奇,而且還很激動?!跋啾嚷牭将@獎消息后的平靜,那反差真是太大了?!蓖蹙眯琳f。
沒有快樂,沒有仇恨
詩人的榮光,與他的傷痛緊緊地交纏在一起,伴其一生。
2007年4月23日,赫爾曼從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手上接過沉甸甸的塞萬提斯獎。他白發(fā)蒼蒼,目露哀傷,嗓音溫和地說:“其實我早已死過很多次,每當聽到親朋好友或者是文學(xué)知己失蹤的消息時,那種感覺同死亡沒什么區(qū)別。倒是閱讀堂吉訶德的流浪故事,幫我緩解了不少痛苦,那些年,他幾乎是我唯一的安慰?!?/p>
赫爾曼的痛苦來自于,因為他的緣故,他的兒子和兒媳死于政治迫害。
赫爾曼的人生始終與革命、信仰、政治壓迫、流亡聯(lián)系在一起。青年時期,赫爾曼便對共產(chǎn)主義產(chǎn)生強烈認同,他曾創(chuàng)辦有激進政治訴求的詩歌刊物《硬面包》,并從事記者職業(yè),置身于政治激流之中。
1956年,赫爾曼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小提琴及其他問題》,以此作為反對軍事獨裁的方式,受到了評論界的贊揚。
其后,赫爾曼受邀擔任新華社駐布宜諾斯艾利斯記者,一直工作到1964年。中蘇產(chǎn)生分歧后,由于赫爾曼拒絕放棄新華社的工作,他不得不離開了阿根廷共產(chǎn)黨。
1967年,赫爾曼參與創(chuàng)建了阿根廷城市游擊隊。但是這一年,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的犧牲,促成了赫爾曼與城市游擊隊的分道揚鑣。赫爾曼不主張拿同志的生命去冒險,與城市游擊隊產(chǎn)生了見上的分歧。
對于切·格瓦拉,赫爾曼的評價是:“他是阿根廷游擊戰(zhàn)的催化劑。他是一個世間絕難再現(xiàn)的偉人。幸運的是,他曾出現(xiàn)過?!?/p>
1970年,赫爾曼被阿根廷反動聯(lián)盟和城市游擊隊同時判處死刑,不容于雙方陣營。
1976年,阿根廷發(fā)生政變,赫爾曼被判驅(qū)逐出境12年,其間他不停輾轉(zhuǎn)于羅馬、巴黎、紐約以及墨西哥。
這是一場心靈之役。“我非常憤怒、悲傷、無力,因為我什么也做不了,同志們死去了,朋友們消失了,那是一場確確實實的獨裁,這場獨裁讓3萬人消失了!其中有整整一年的時間,我無法寫作?!?/p>
當恢復(fù)寫作,阿根廷在軍事獨裁統(tǒng)治下所經(jīng)歷的創(chuàng)傷,以及作為一名政治激進分子的痛苦經(jīng)歷,常常充斥在赫爾曼的寫作中。
在流亡生涯中,赫爾曼得到了許多國家政要的支持,當時的法國總統(tǒng)與瑞典首相曾聯(lián)名在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上發(fā)表聲明聲援他。直到1988年,赫爾曼才結(jié)束流亡生涯回到阿根廷,此后與妻子長住墨西哥。
但是軍政府的暴政給他的家庭帶來的巨大創(chuàng)傷無以縫合。他的兒子和已有身孕的兒媳被捕后失蹤,1989年,赫爾曼在一個沉于河底的水泥桶里找到兒子的遺骸,2000年他才與孫女重逢,而他兒媳的遺體,仍未找到。
找到兒子骸骨之后,他為兒子寫下《公開信》:“告訴你或不告訴你我的痛苦/ 擁有你的或不擁有你的方式/ 改變那折磨你的熱情仿佛/ 會使兒子平靜地飛起來仿佛/ 那心碎神迷,聲音,冷漠/ 將人與墻壁舉起來/ 讓你那溫柔恐懼的臉/ 狂亂而暴怒,再見吧,心肝。”
人生的劇變和多年的顛沛流離,使得赫爾曼對他出生、熱愛過,并得到童年和語言的阿根廷懷有一種復(fù)雜的感情。他曾經(jīng)在描述自己的歸屬感時說:“如果說我現(xiàn)在有一個祖國的話,那么我的祖國就是語言?!眅ndprint
去年8月,他最后一次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帶去了新詩集《今天》。在發(fā)布會上,赫爾曼談到了他對阿根廷軍政府鎮(zhèn)壓者被判刑時的印象,“當一個人的生命被判刑,人們期待著在法庭上看到歡呼雀躍的人。但我那一刻感到的是麻木,沒有快樂,沒有滿足,沒有平息的仇恨,也沒有報仇的欲望。”
詩歌唯一真實的主題就是詩歌本身
1930年,赫爾曼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比亞克雷斯波區(qū)的一個烏克蘭猶太移民家庭,父親是位參加過1905年俄國革命的社會主義者,為逃避沙皇警察的搜捕,于1912年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
赫爾曼的童年充滿了各種未曾親歷的記憶,全都來自母親神奇而可怕的講述?!耙惶?,哥薩克人屠殺過后放火燒村,外婆沖進火海搶救孩子,最終仍不幸失去一個。每當危險降臨,外公總是取出一個裝著18世紀羊皮卷的小箱子,開始誦念《創(chuàng)世紀》?!?/p>
在赫爾曼的描述里,“父親知識非常廣博,是一位如饑似渴的讀者,而母親對生活有獨特的理解:貧困確然存在,這是事實,但人類精神并不因此停滯。”
父母手頭并不寬裕,但每年都會帶孩子們?nèi)タ坡≡嚎匆淮螒颉K牭竭^第一流的歌唱家的演唱,也見識過豪華的演出陣容,還學(xué)習(xí)了鋼琴?!八麄儚牟话盐覀兿拗圃凇綦x區(qū),無論行動上或思想上?!?/p>
在學(xué)校里,赫爾曼跟其他階層的人打交道,從不自命清高,彈子房、女孩、手風(fēng)琴、足球、米隆加舞,樣樣都能來?!拔以谝环N共存的氛圍中長大?!?/p>
赫爾曼聽到的第一首詩是普希金的俄語作品:哥哥把他還記得的一些片段念給我,在那一瞬間,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天賜的詩意”。
此后,赫爾曼就讀了很多詩。詩歌具有催眠的魔力,“我一方面被那種聲響所深深吸引,另一方面陶醉在不能領(lǐng)會的詞語那無盡的神秘中?!?/p>
12歲時,赫爾曼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接著就發(fā)了兩天的燒?!凹依镉幸粋€院子,盡頭一道薄板樓梯通向哥哥的房間。每逢周日我會走到那邊拿起書一口氣從頭啃到尾。那時讀的主要是西班牙古典著作,加爾西拉索、克維多、貢果拉、洛佩·德維加……
在青年時期,赫爾曼自述稱:“終于有一天,我開始自許為詩人,放棄了化學(xué)專業(yè),然后我陷入愛情,放棄了一切。我做搬運工人送家具、賣汽車零件、最后通過發(fā)票發(fā)現(xiàn)了一條從鉛筆到墨水再到打字機的道路?!?/p>
往后,赫爾曼開始借由詩歌批判社會。他在詩中寫道:“我從事的不是一般的職業(yè)/它像一個無情的主人/逼迫我懷著愛和痛苦/在白天和黑夜工作。”
對赫爾曼來說,既不是幸福,也不是痛苦的經(jīng)歷才讓他寫詩。他寫詩,是因為他有這個需要。“因為耳朵里有噪音,所以我想寫詩。想要用詩表達出來,這是一種需要。只有在心里有感應(yīng)時,才能用文學(xué)的語言寫出來?!?/p>
在許多人看來,經(jīng)歷那么多,赫爾曼的詩歌會和武器一樣尖銳,會大肆譜寫歷史,但是赫爾曼稱,他從未試圖在他的詩歌中譜寫歷史:“我認為詩歌唯一真實的主題就是詩歌本身。社會或者政治詩歌在我的創(chuàng)作中占的比例并不大。我討厭‘承諾詩歌,相信‘聯(lián)姻詩歌——與詩歌聯(lián)姻?!?/p>
但他對于社會、歷史仍有深刻洞察,他說:“那些像阿根廷一樣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暴政的國家,必須謹記教訓(xùn),而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p>
赫爾曼的詩歌固守著“生活的日常性”和“日常中的不平凡”?!霸姼杩梢哉?wù)撊魏问?,秋日的最后一片落葉、巖石母親的孩子,甚至最不簡單的愛”。
在拉美知識分子界,赫爾曼被稱為“詩人爺爺”,他的許多詩正是這種形象,親近、口語化,甚至有幾分“反文化”的色彩。他并不刻意講究韻律、音節(jié)、過于復(fù)雜的隱喻和詩歌的儀式感,一個蘋果、一個街景,生活瞬間的小事都可以入詩,申發(fā)出關(guān)于生命、永恒等更加深刻的體悟。
所以,赫爾曼的詩歌語言十分克制,從未顯示出憤怒,他說:“只有當語言觸及心靈才能引起叛亂?!?/p>
對于赫爾曼那首著名的詩《動物》,有評論稱:“表面上看這是首游戲性質(zhì)的詩歌,其實反省了他一生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白天與黑夜的互相吞噬將一切歸零,說出的被收回,經(jīng)歷的被淡化,容易寫下的也容易消逝,如同晚年寵辱不驚的赫爾曼,皈依永恒?!?/p>
很多人喜歡他的那首《習(xí)慣》:我們建房子不是為了留在房子里/我們愛不是為了停在愛里/我們死不是為了死/我們有動物的渴望/和耐心
在他的晚年,胡安·赫爾曼清楚地看到詩歌的困境:“愿意出版詩歌的出版社越來越少?!?但生性樂觀的他依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在接受“金藏羚羊詩歌獎”致答謝詞時說:“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即興、平庸、輕浮似乎占統(tǒng)治地位,但是為了寫好一首詩,詩人在開辟內(nèi)心的道路,鏟除主觀的雜念,不聽外來的喧囂?!?/p>
2009年4月14日晚,赫爾曼曾來到北京,在塞萬提斯北京學(xué)院舉辦了名為《寂靜的詩歌》的講座,用西班牙語朗讀了自己的十余首詩歌。
學(xué)院院長易瑪如此介紹赫爾曼:“他的一生是在獨裁和流亡中度過的。他代表了更多的男性和女性。對他們來說,遠離故土,已經(jīng)成為他們的身份。談到他,實際上就是談到他對那些出身卑微的人所做的奮斗,他面對野蠻走過的人生道路,以及他為捍衛(wèi)個人和集體記憶所做的不懈斗爭。”
如今,大師不再,他所擁有的個人和集體記憶也將隨他歸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