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光
(大連海洋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
教育的國際化使得世界多種文明和文化在相互激蕩的過程中,相互碰撞、磨礪和融合。因此,以文學及文學教育引領下的人文教育需要對當代青年學子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引導學生進入批判性的思維活動,體驗觀念上的歷險,以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智慧去應對現(xiàn)實世界中的問題和變化?,F(xiàn)實的問題是,大學教育該如何去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植其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思維呢?懷特海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綜合教育(Creative Synthetic Learning, 簡稱CSL)指的是“引領學生踏上探險問題共同體的好奇之旅,以獲得新認識以及感受發(fā)現(xiàn)歷險樂趣為目的的教育過程?!盵1]因此,運用這一教育理論去審視目前大學的英美文學教學可以給予重要的啟示和有效的方法論策略。
選擇文學專業(yè)或是文學課程,對于學生,有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那就是:文學是什么?而對于文學教師,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文學有用嗎?沒有弄清這兩個問題似乎就是沒有必要去學習或是講授文學。那么,面臨當前教育實用主義的盛行之風,文學的價值受到了不小的質疑。我們選擇文學,文學究竟承諾給我們什么呢?
王乾坤在其著作《文學的承諾》中或許給出了答案:“文學是無用的,這應該是文學安身立命的一個起點,文學的尊嚴就建立在這個起點上?!盵2]文學同一所大學一樣同樣具有自己的性格與尊嚴,文學性就是在于有所為有所不為。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亨利·紐曼在其經典著作《大學的理念》中寫道:“文學是用語言表達的思想,這里的‘思想’指的是人的觀念、情感、觀點、推理以及頭腦中的其他活動。”[3]紐曼強調的文學內核是思想,它從根本上是一種思想的表達,包括理性思考和感性體驗。而在我國學者虞建華看來,高等教育在提及“學以致用”的時候,必須平行地提出“學以致知”的口號。他認為,“文學是一門‘致知’的學科。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通過語言的藝術反饋經驗,提供認識社會和人本身的觀察窗口。”[4]由此可見,真正的文學功用正是不為功利、自由、自然地表達思想,是個人智性力量的完美展現(xiàn),其影響不是物質層面的,而是精神的,對人的思想和認知有著深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言以蔽之,現(xiàn)代高等教育要兼顧專業(yè)教育和人文教育。專業(yè)教育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服務,而人文教育則為學生的成熟智性服務,兩者缺一不可。但現(xiàn)代教育的普遍做法是過度地重視專業(yè)教育,忽視人文教育,人文學科日益邊緣化,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學生的功利思想和實用主義現(xiàn)象日益盛行。人文教育在大學中失去了其應有的位序,這不能不令人擔憂。在教育實用主義盛行的背景下,大學英美文學課程該如何發(fā)揮其內在的功用,文學教師又該如何講授文學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范式,激發(fā)學生的思想和思維活動呢?
懷特海在其經典教育著作《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明確提出,“就教育而言,填鴨式灌輸?shù)闹R、呆滯的思想不僅沒有什么意義,往往極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最美好的東西遭到了腐蝕?!盵5]文學,這一關于人文教育的學科,需要回歸其應有的位序,發(fā)揮其特有的功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以文學批評思維方面的訓練。然而,文學和文學教育地位的下降和邊緣化,源于我們以知識為本的教育方式,這只會造成知識的被動接受,“卻無法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
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以非文學的方式在進行文學教育,課堂上教師侃侃而談;課堂下學生昏昏欲睡。因此,文學研究和文學教育的出路在于,必須讓文學回歸其思想冒險的本性,激活學生的心靈,引領青年學子在古今中外的文本世界中開展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冒險。而懷特海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綜合教育理論的本質內涵就是“在好奇心的旅程上,在問題的共同體中,在發(fā)現(xiàn)的歷險和概括的洞見中解決問題和培育學生?!盵6]懷特海說,就人類的個體而言,“每一個個體都體現(xiàn)一種生存的探險,生活的藝術便引導這種探險?!盵7]文學教育的使命不僅僅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學經典去豐富知識、提升素養(yǎng),還訓練學生具備獨立而完整的思想和深刻而持續(xù)不斷的好奇心,在前人留下的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中,進行持續(xù)不懈的思想和精神冒險,并以文化預設的勇氣和決心大膽挑戰(zhàn)現(xiàn)有的知識成果和對當前人類文明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一言以蔽之,文學教育唯有讓青年經受觀念的歷險,方能彰顯其本色。
因此,文學教育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詩歌、小說、戲劇等經典文本,師生在好奇心的旅行中思考、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對世界富于洞見的概括。筆者認為,大學里的英美文學課程不能簡單地以講授英美文學史及其繁雜的文學理論和流派為主要內容,而是在了解歷史背景和文學知識的前提下,教師帶領學生到經典文本中去探索、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在各種觀念和思想的激蕩和碰撞中甄別善惡、辨別是非,從實用主義的現(xiàn)實世界中“辨別出高貴與美”。[8]當今社會改革和發(fā)展的突飛猛進需要培養(yǎng)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智慧的文學教育投入到社會變革的進程中。而學生在未來行業(yè)中展現(xiàn)的智慧與勇氣需要大學四年的思想觀念的精神冒險?!爸灰ㄟ^精神的歷險,我們才能充分發(fā)掘我們的想象和直覺,洞察到更有價值的目標和前景,背離原來的思想已經熟知的空間?!盵7]
作為人文教育的主打學科,文學教學應該成為教育改革的急先鋒,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和教學方法,重視過程研究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思維。那么,具體到文學課堂,文學教師又該如何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呢?
懷特海的創(chuàng)造性、綜合性學習理論的核心概念包括:好奇心的旅程;問題共同體;發(fā)現(xiàn)的歷險和富于洞察力的概括。[6]換言之,懷特海給予文學教學的啟發(fā)是教師和學生懷著好奇和問題意識共同進行歷險的發(fā)現(xiàn)之旅,以培養(yǎng)學生面向未來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識。高等教育需要根本改變的是學生被動的知識灌輸,而應通過問題開啟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動力。因此,對于文學教師而言,需要必備的素質便是具備學會提問的藝術。好的問題可以喚醒好奇心,進而對以往思想中固有的觀點提出懷疑,大膽假設,敢于提出新觀點,進而在探索的旅程中通過沉思和反省求證觀點??傮w說來,學生洞察力和思想性的培養(yǎng)需要經過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過程,其中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
從本質上來看,懷特海認為,“自由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力的教育。它通過教授思想深刻的名著、富含想象力的文學作品和藝術杰作來進行?!盵5]因此,對于文學而言,思想的錘煉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只有通過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和文化作品的閱讀,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在人類以往思想沉淀的基礎上,錘煉新的思想和觀點。沒有經典,人類將會停止思考。透過經典,我們可以審視人的靈魂中最崇高的東西,那令人敬畏的宇宙的本質。它不是智慧,也不是愛情、美或權力,而是萬物一統(tǒng),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己心靈構建的和諧一體?!拔膶W文本是由語詞組成句子而構成的某種模擬世界的相關物或圖景,通過讀者的閱讀并伴隨著句子的前后連接而逐漸展開構成一個虛構的世界?!盵9]讀者從而在這個虛構的世界中恣意想象,豐富人文情懷。對于英美文學而言,英語專業(yè)學生更要走進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尤其要走進經典原著的文本世界中去感受語言文學的魅力。需要強調的是,經典書目的閱讀需要教師的推薦和選擇,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去讀,去接觸真正的西方經典。
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就是與文學家和哲學家進行的思想對話,“在思想的交鋒中,才能磨礪我們的思維,激發(fā)我們的智慧?!盵7]教師要提前把提問的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和研究。以莎士比亞為例,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讀完全部戲劇作品,那就根據(jù)課堂時間的需要,推薦其閱讀四大悲劇,或對比閱讀《哈姆雷特》和《李爾王》等方式。只要學生在課堂之余,在圖書館或在教室靜心閱讀莎士比亞經典,文學已經在發(fā)揮其內在的功用了,學生已經走在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旅程中了。
創(chuàng)造源于思考。愛因斯坦曾說:我不是聰明,而是在問題上停留得更久。古今中外,創(chuàng)造力、思想和發(fā)現(xiàn)的力度都表現(xiàn)在哲人的沉思之中。學習文學更是要求學會獨立思考。懷特海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理論尤其重視思考的重要性?!澳惚仨氉杂傻剡M行思考,不管是對是錯,自由地去欣賞未被危險因素干擾的大千世界的斑斕色彩?!盵5]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提問的藝術,激發(fā)學生思考,同時運用小組討論或辯論的方式錘煉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要做學生的向導和旅伴,適時給予指導和鼓勵,給予學生自由思考的氛圍,讓其在孤獨旅程的沉思中,對問題進行反復揣摩和推敲,培養(yǎng)大膽挑戰(zhàn)已成定論的知識成果和文化預設的勇氣和決心。
教師需要告知學生的是,閱讀經典名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所以它們被列入經典書目,在于其值得反復閱讀?!罢且驗槊刑岢龅膯栴}名著本身也沒有作出最終的回答,它們能夠激勵我們思考、探索和討論。正是因為名著的難度對我們的閱讀技能提出了挑戰(zhàn),它們能夠幫助我們提高這方面的技能。正是因為名著經常挑戰(zhàn)我們的成見,它們能夠幫助我們發(fā)展我們的批評能力?!盵10]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給學生布置研究課題,提供較為有挑戰(zhàn)的問題,注重課題研究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求學生在沉思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教師只需要進行宏觀的指導,以讓學生在較少的干擾下自由地思考,以尋求課題研究的新路徑。最后,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形成新視角和新觀點,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呈現(xiàn)自己獨特的見解。
學生通過深度閱讀、孤獨沉思之后,最后需要凝練觀點,錘煉思想。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陳述機會,讓其在同學面前運用對比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升思辨能力。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將觀點切入現(xiàn)實語境中,然后,讓學生分組展開討論,使得觀點更加豐富和更具現(xiàn)實意義。同時,文學課堂應該是師生之間思想激辯的對話,在這種對話中教師讓學生逐漸領悟到批評性思維活動的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鍛煉了表達力,又深入理解了思想觀點,培養(yǎng)了自身的綜合概括能力。
另外,通過一段時間對某一作品或作家的了解、閱讀和思考,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將研究成果公開發(fā)表,把自己的思考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這將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寫作,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思考的漏洞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深化思考和認識。“練習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能夠幫助我們形成有條理地連貫思維和深入分析的習慣?!盵7]
學生從開始帶著問題和好奇心思考,到經典閱讀、追尋答案、凝練觀點的過程,體現(xiàn)了懷特海的創(chuàng)造性綜合性教育理念。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傾聽者,而是作為讀者和思考者,成為觀念的歷險者和探險家。而這種教學模式的革新并非減輕了教師的教學任務,而是轉換了其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懷特海說:“大學組織的全部藝術,就在于供應一支用想象力點燃學問的教師隊伍。這是大學教育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盵5]因此,面對思想活躍、具有可塑性和擁有世界的年輕心靈,文學教師更要具備藝術想象力和思想深度去帶領學生共同進行智力的探險。在懷特??磥恚按髮W存在的理由是,它把年輕人和老年人聯(lián)合在一起,對學術展開充滿想象力的探索,從而在知識和生命熱情之間架起橋梁?!盵5]
總之,在當今重科學、輕人文的高等教育環(huán)境下,人文教育應該在大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懷特海對教育的目的的闡釋是具有預見性的。在《教育的目的》一書的第一章,他就明確地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既有廣泛的文化修養(yǎng)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yè)知識的人才,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可以給他們進步、騰飛的基礎,而他們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使他們有哲學般深邃,又如藝術般高雅?!盵5]
大學教育的本質在于師生共同經歷觀念的歷險中獲取對人類社會的責任感和敬畏感。因此,文學教師擔負著大學人文教育的重要責任,將懷特海的創(chuàng)造性綜合性教育理念靈活地融入到日常的文學教學中,以樹立人文學科在大學教育中應有的權威。筆者認為,后現(xiàn)代教育思潮下,文學以及文學教育是一個嚴肅的命題,他關系著受教育者的思辨活動、創(chuàng)造能力和整合精神。如果在四年的大學教育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世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根本的轉變和提升,那么這種觀念的歷險經歷能夠讓他在未來的重要決策中顯現(xiàn)智慧和能力,這也是人文學科的內在功用。因為人文學科關乎著大學的責任,而文學教育則關系著學生的智性培養(yǎng),我們需要意識到這種培養(yǎng)學生心智的活動不僅限于其短暫的大學生活,而是要貫穿于其一生的教育中。
[1]費勞德.論創(chuàng)造性綜合教育[J].劉曉玲,譯,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2):27.
[2]王乾坤.文學的承諾[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 2005:85.
[3]禾沐.紐曼與大學的理念(七)[J].英語學習, 2009(7):60.
[4]虞建華.談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兩個走向問題—兼及英美文學教學[J].中國外語,2010(5):15-16.
[5]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 莊蓮平,王立中,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2,61,126,130,125,1.
[6]費勞德.一種懷特海主義的教育理論[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5(5):110.
[7]成長春.未來的高等教育:過程思維與高等教育改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21,122,126.
[8]郭英劍.經典閱讀:讀,還是不讀—當代中外閱讀的現(xiàn)狀與前景[J].博覽群書,2010(7):115.
[9]于永順.關于大學美育的幾點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2,35(1):66-70.
[10]赫欽斯.美國高等教育[M].汪利兵,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