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觀
(泉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評論家梅爾文·馬多克斯曾在《時代》雜志上著文指出非裔美國作家歐內斯特·蓋恩斯“不僅書寫了過去的奴隸制度, 還書寫了現在的奴隸制度”。 蓋恩斯所著的作品主要挖掘非裔美國人的歷史及其生存現狀來引發(fā)人們對美國種族問題的一些思考?!逗啞てぬ芈〗阕詡鳌氛巧w恩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力圖以其獨特的歷史書寫方式呈現美國黑人的生活狀況,揭示奴隸的苦難人生。評論界對這部作品的文類界定爭論不斷。例如,貝德·森薩洛認為《簡·皮特曼小姐自傳》是黑人小說的一種偽自傳文體,伊麗莎白·舒爾茨則將該作品視為救贖小說,克里斯托弗·穆爾維在《簡·皮特曼小姐歷史》中認為此部作品的“深層文化來源于奴隸敘述”。(Mulvey,2006:par9)還有評論將該小說界定為個人歷史、社會歷史、歷史小說、民間敘述等等。一些評論家認為這部作品是新奴隸敘述,例如,阿什拉夫·拉什迪認為它是“第一部由非裔后代作家寫的新奴隸敘述”,(Rushdy,1999:6)但僅限于提及其文類,尚未進行文本分析。新奴隸敘述作品已經不斷引起國內外評論的關注,但大多都囿于女性作家的作品如莫里森的《寵兒》。和非裔男性作家的作品如伊什梅爾·里德《逃往加拿大》一樣,蓋恩斯的《簡·皮特曼小姐自傳》也不失為一部用新奴隸敘述這一文類重寫奴隸歷史的作品,卻未得到相應的研究和重視, 對該小說的奴隸敘述形式和主題梳理和探討,以期挖掘其新奴隸敘述的文本體征。
“新奴隸敘述”一詞最早見于貝爾納·貝爾所著的《非裔美國小說及其傳統》(1987),被界定為“帶有口述殘余的、關于從奴役逃往自由的現代敘述”。(Bell,1987: 289-290)后來阿什拉夫·拉什迪在其專著《新奴隸敘述:一種文學形式的社會邏輯研究》(1999)中認為新奴隸敘述是 “套用南北戰(zhàn)爭之前奴隸敘述的形式、文本慣例和第一人稱敘述的當代小說”。(Rushdy,1999: 3)而伊麗莎白·安·博利厄在《黑人女作家與美國新奴隸敘述》(1999)中將其定義為 “以蓄奴制為主題、以黑奴為主人公的當代小說”。(Beaulieu ,1999:xiii)新奴隸敘述小說的不斷問世不僅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政治、歷史和文學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而且是后現代思潮涌現的結果,因此此類小說的敘述融入了哥特式、科幻、魔幻現實主義的一些要素,通過形式的革新來質疑、解構傳統現實主義再現形式及其客觀、真實地再現歷史的文本意識,也對后現代狀態(tài)下自由的含義和黑人的主體問題等主題進行了思考,旨在“重塑歷史”。(Spaulding,2005: 7)由于受后現代思潮的影響,蒂莫西·斯伯丁在《重塑過去:歷史,幻想,和后現代奴隸敘述》(2005)中將這類新奴隸敘述稱為“后現代奴隸敘述”。(Spaulding,2005: 4)不管按照狹義的還是寬泛的定義,《簡·皮特曼小姐自傳》顯然都屬于“新奴隸敘述”。
新奴隸敘述在形式上呈現“時代錯誤”“時間旅行”、令人迷亂的戲仿和互文等,與后現代主義的革新技巧相呼應。(林元富,2011:152)《簡·皮特曼小姐自傳》在新奴隸敘述的形式上主要體現在互文和戲仿上,互文指的是一種文本在另外一種文本中的體現。而文學文本的互文主要體現在文學文本之間、文學文本之內、文學文本與當時的政治以及歷史文化之間。首先,《簡·皮特曼小姐自傳》與奴隸敘述的文本之間存在互文。本作品套用了傳統奴隸敘述那一種幾乎程式化的文本形式,(Olney,1991: 50-51)作品的主體沿用了第一人稱奴隸敘述的方式,回憶了奴隸的衣食種類,殘暴的奴隸主和奴隸女主人,殘忍的鞭打,走向自由之州路途遭到巡邏隊的追殺,白天躲藏而晚上在北極星指引下前往自由之州的艱辛等發(fā)生在從奴役到自由征程中奴隸敘述文本中常見的事件。同時,在該小說文本內部也存在互文。比如在“蒂·鮑勃愛上黑白混血瑪莉·艾格妮絲”這一事件中,作品分別從簡小姐、吉米凱亞、克蘭普、艾達、鮑勃的遺書、瑪莉自己的陳述、還有朱爾斯·雷納德對整件事情的一些看法及人們對瑪莉及鮑勃為何自殺的猜測等不同人物角度來描述。對同一件事情作者采用由不同人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這也構成了相互指涉、相互回應的互文。這種多角度的文本內互文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更為客觀更為全面的方式去詮釋小說的內容。此外,該文學文本和歷史社會這一文化文本之間也有互文,如道格拉斯,布克·華盛頓演講的思想,政治家休伊·皮爾斯·朗暗殺事件,1912和1927洪災等政治歷史事件也融入到了作品中。
同時,該作品也戲仿WPA奴隸敘述模式。WPA奴隸敘述主要是由實地白人工作者而不是由歷史學家這樣的專業(yè)人士來記錄奴隸生活狀況,而且奴隸的生活故事一般是按照實地工作者提出的模式問題來展開。而蓋恩斯則塑造了一位想了解并收集之前歷史書上未曾被書寫的有關奴隸信息的一名歷史老師,由他來記錄簡·皮特曼的生活故事,文本體現了主人公在記錄的過程中掌握了自己的話語權。而這不僅呈現了如何獲取并保存過去未曾為人所知的奴隸歷史的新方式,而且質疑過去對奴隸歷史書寫的真實性。
受后現代思潮的影響,蓋恩斯在形式上還糅入了荒謬、哥特式元素以及虛實結合的方式來敘述故事。比如簡·皮特曼丈夫喬死去的怪異事件。在喬·皮特曼因追一匹逃跑的雄馬而被繩子勒死之前,簡·皮特曼就一直夢見讓喬·皮特曼死去的那匹馬,更詭異的是,正是在喬死去的那晚,簡·皮特曼閉上眼睛便看到畜欄的那個惡魔,她便走到蓄欄,放走那一匹黑色雄馬,而喬正是在追捕雄馬的過程中被繩子勒死。再如白人阿爾伯特在殺害內德后,睡覺時常聽到“地獄的戰(zhàn)車”,(蓋恩斯,1981:122)不得已他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睡在他的兩邊來保護他,最終發(fā)瘋死去。
蓋恩斯在《簡·皮特曼小姐自傳》中糅入的荒謬、哥特式元素顛覆傳統史學中的現實主義,利用錯綜復雜的戲仿和互文,批評了傳統史學對權威、客觀、真實的過分依賴,以新奴隸敘述的形式使奴隸敘述者獲得了其追求的書寫自由。
《簡·皮特曼小姐自傳》不僅在形式上具有當代新奴隸敘述文本的特征,而且在其主題重訪了非裔美國文學中關于:蓄奴史、黑人女性身份和自由含義,有了重新闡釋。
《簡·皮特曼小姐自傳》關切的主題之一就是蓄奴制廢除后的奴隸制瘤毒。由于蓄奴制已經被廢除,所以該作品改變傳統奴隸敘述一味地只關注奴隸制對黑人奴隸殘害的主題,更多地思考奴隸制遺留問題以及種族歷史和文化記憶。雖然蓄奴制已廢除,但獲得人身自由的前奴隸們在身體上、精神上仍然飽受奴隸制的摧殘,白人后代也遭受蓄奴制遺留觀念的困擾。在落后的南方地區(qū),雖然蓄奴制被廢除了,卻仍保留著大部分奴隸時代的生活方式和習俗:監(jiān)工可以隨意鞭打男女工人;身為州長的休伊·皮爾斯·朗因過于同情窮苦白人和黑人被暗殺;內德因宣傳激進思想被白人殺手槍殺等等。再如蒂米與鮑伯同父異母,一個是仆從,一個卻是少爺,只因蒂米的母親是女黑奴。鮑伯愛上了黑白混血的女教師瑪莉,父母極力反對,無論白人還是黑人都認為白人愛上黑白混血人是違背先輩留傳下來的“正常行為”準則,這令鮑勃很不解,最終留下一封遺書自殺而亡。在蓄奴制廢除后,奴隸制仍摧殘著人們的身心。
《簡·皮特曼小姐自傳》的另一個重要的主題,便是凸顯黑人女性形象?!霸S多小說……重溫奴隸生活的老地方,將其塑造成英雄個體對南方白人壓迫反抗的陣地。這些新奴隸敘述包括《簡·皮特曼小姐自傳》”。(Rodger,1997:182)蓋恩斯在小說中除了塑造了男性黑人的英雄形象如內德,喬,吉米,還對黑人女性英雄形象進行彰顯。例如,因膚色太黑而被叫做黑哈利特的哈利特·布萊克,她長得高大粗壯,是田里干活的能手。大勞拉則力大無比,在遭到殺害前,與巡邏隊搏斗抗爭,連巡邏隊都驚呼她很能打。最突出的當屬主人公簡·皮特曼,她終身都沒識字,而她的一生都在不斷成長,體會自由的含義,追求著一個個不同層次的自由,女主人公顛覆了以男性奴隸敘述中對教育是主人公最終取得自立的必要性的強調。同時簡·皮特曼也豐富了女性奴隸敘述中家庭——身份——自由的范式。在奴隸制的殘害下,簡·皮特曼喪失了生育的能力,但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卻沒有喪失。在大勞拉遇害后,年紀尚小的她便擔負起照顧大勞拉的兒子內德這一母親的責任,嫁給喬·皮特曼后,她也養(yǎng)育著他丈夫的孩子們,再后來,她做起鮑伯的奶媽以及照看吉米長大等。正是這些家人的變故和為人母為人妻的身份讓簡·皮特曼不斷確定身份,體會自由的真正含義,并最終為自由而努力。家庭和母親對于受奴隸制殘害而喪失生育能力的簡·皮特曼來說具有更深層次更廣泛的意味。蓋恩斯還關注了黑白混血的女性身份再現問題。《簡·皮特曼小姐自傳》對傳統歷史小說中“不幸的黑白混血女”(Tragic Mulatto)的刻板形象進行了改寫,鮑伯喜歡上黑白混血的教師瑪莉,這違反了先輩們根深蒂固的“正常行為”準則,瑪莉沒有接受鮑伯,最終鮑伯自殺,而瑪莉被送到即便死也不愿去的新奧爾良。在奴隸制的舊觀念影響下白人和黑白混血女同樣是不幸的,更不用說那些在傳統觀念下易受到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男性傷害的黑人女性。
此外,威廉·安德魯斯認為“自由和識字是奴隸敘述的兩大主題”。(Andrews,1998:25)奴隸敘述所突顯的自由和識字仍是本小說的主題,只是識字在某種意義上不再被看作是通往自由之路的唯一途徑,而自由在小說中被賦予了更深層的含義。
19世紀的奴隸敘述的自由被理解為“單純的一個地方——北方”,“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支配自己的勞力”,“以自我的意識感和個體能影響世界和影響自己未來的觀念為特征的精神狀態(tài)”。(Andrews,1998:25)而簡·皮特曼的一生一直在追求著詮釋著自由,隨著她的成長,自由有著不同層次的含義。小說分為四卷,瑪麗多伊爾認為,“四卷關注的是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的簡·皮特曼,在她生命的不同時期,總有已是領導者或既有可能成為領導者的男性英年早逝,每次都讓她變得更加成熟,更明智,因此也更自由”。(Doyle,2002:135)在第一卷“戰(zhàn)爭歲月”里,一個名叫布朗的下士叫簡改掉她的奴隸名字 “笛賽”為他女兒的名字 “簡·布朗”,她便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認同感,那時的她認為到達給她取新名字的北方佬的家鄉(xiāng)即俄亥俄州時她便能獲得自由。這時自由對她來說是“單純的一個地方——北方”,然而在北上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她學會了如何生存。在第二卷“重建時期” 中,她的丈夫喬·皮特曼認為“活著的時候就要去干點事,而且要把它干好”。(蓋恩斯,1981:105)與丈夫的相處讓她體會到要不畏懼危險樂于帶頭和尊重他人的追求。這也讓她沒有阻止已到北方自由之地的內德置個人生死和自由于不顧回來宣傳激進思想喚起人們的意識,而內德的英勇行為讓她懂得了自由是不僅包括自我的自由還有他人的自由并要為他人的自由冒險。在第三卷中,鮑勃的自殺悲劇則讓她意識到正是白人黑人都固守先輩以前傳下黑人白人不能在一起的準則思想導致了鮑勃的悲劇,應該追尋更深含義的自由:不抗議也等同于接受,應擺脫過去奴隸制殘余思想的種種束縛。而這種對自由的體會使她能夠在第四卷種植園中站出來去抗議示威,盡她所能揭開掛在窗子上的“黑色窗簾”和罩在臉上的“面紗” (蓋恩斯,1981:284)。小說豐富了自由這一主題,到達北方并不意味著自由,自由是身體的解放而且還是精神的自由,對過去奴隸制種種思想觀念的束縛反抗,自由需要白人和黑人團結一致。
先前大部分的美國文學作品中的黑人形象要么被模式化要么被扭曲要么缺失,《簡·皮特曼小姐的自傳》就是蓋恩斯用新奴隸敘述來填補美國主流文學中黑人歷史的空缺并糾正歷史書上關于黑人歷史錯誤記載的一部作品。蓋恩斯在《簡·皮特曼小姐自傳》中利用錯綜復雜的戲仿與互文,雜糅一些荒謬、哥特式后現代元素來顛覆傳統史學中的現實主義,批評傳統史學對客觀、權威與真實的依賴性,質疑歷史書寫的權威性,以新奴隸敘述的形式重訪了非裔美國文學中蓄奴史、黑人女性身份和自由含義的主題,讓奴隸敘述者獲得書寫那段缺失的或被官方歷史所遮蔽的歷史的自由。
[1]Andrews,William. “Narrating slavery”In Graham,Maryemma.et.a1.,eds.Teaching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Routledge,1998.12-31.
[2]Beaulieu.Elizabeth Ann.Black Women Writers and the American Neo-slave Narrative:Feminity Unfettered[M].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99.
[3]Bell,Bernard W.The Afro-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M].Massachusetts:U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1987.
[4]Doyle,Mary Ellen. Voices from the Quarters:the Fiction of Ernest Z Gaines[M].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2.
[5]Mulvey, Christopher. The history of Miss Jane Pittman[DB/OL].Transatlantica,1.2006. http://transatlantica.revues.org/951,2006-01-07/2013-12-13.
[6]Olney, James.“‘I was born’:Slave Narratives.Their Status as Autobiography and as Literature” In Davis Charles T.&Henry Louis Gates.eds.The slave's narrativ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7]Rodgers,Lawrence Richard. Canaan bound:the African-American great migration novel[M]. 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7.
[8]Rushdy, Ashraf H.A. Neo-slave narratives:studies in the social logic of a literary
form[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9]Spaulding, A. Timothy. Re-forming the Past: History, the Fantastic, and the Postmodern Slave Narrative. 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P, 2005.
[10]林元富. 歷史與書寫--當代美國新奴隸敘述研究述評[J].當代外國文學,2011(2):152-160.
[11]歐內斯特·蓋恩斯.簡皮特曼小姐自傳[M].紫軍,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