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字實在是博大精深,下面的幾篇文章,每篇都只用一個發(fā)音來敘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無其他語言能做到了。
施氏食獅史
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文/趙元任)
【譯文】
石室里住著一位詩人姓施,愛吃獅子,決心要吃十只獅子。他常常去市場看獅子。十點鐘,剛好有十只獅子到了市場。那時候,剛好施氏也到了市場。他看見那十只獅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獅子殺死了。他拾起那十只獅子的尸體,帶到石室。石室濕了水,施氏叫侍從把石室擦干。石室擦干了,他才試試吃那十只獅子。吃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那十只獅子,原來是十只石頭的獅子尸體。試試解釋這件事吧。
熙戲犀
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xì)細(xì)習(xí)洗犀。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文/趙元任)
【譯文】
西溪的犀牛,喜歡玩耍。席熙(人名)每天帶犀牛出去,細(xì)心地學(xué)著幫犀牛洗澡。犀牛吸著溪水噴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讓犀牛不要鬧了??墒窍反瞬黄?,就愛嬉戲著襲擊席熙。
于瑜欲漁
于瑜欲漁,遇余于寓。語余:“余欲漁于渝淤,與余漁渝歟?”
余語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p>
余與于瑜遇俞禹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語于瑜:“余欲漁于渝淤,遇雨俞寓,雨逾俞宇,欲漁歟?鬻玉歟?”
于瑜與余御雨于俞寓,俞鬻玉于余禹,雨愈,余與于瑜踽踽逾俞宇,漁于渝淤。(文/楊富森)
【譯文】
于瑜想去釣魚,到我家找我,對我說:“我想去渝水的灘涂上釣魚,你和我去嗎?”
我說:“我打算賣玉,俞禹想買我的玉,我得去他家?!?/p>
于是我同于瑜一同來到了俞禹家,見到了俞禹,想要把玉賣給他。這時天下起了雨,大雨漫過了俞禹家的房子。我對俞禹說:“我本來打算去渝水的灘涂上釣魚,現(xiàn)在在你家遇上大雨,是該釣魚呢?還是賣玉呢?”
于瑜和我在一起在俞禹家避雨,我把玉賣給了俞禹。等雨停了,我和于瑜慢慢走出俞禹的家,去渝水的灘涂上釣魚。
本文比喻做事應(yīng)該講究條理,忙而有序地完成,這樣做事的效率才會更高,否則有時會釀成大禍。
季姬擊雞記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饑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文/佚名)
【譯文】
季姬感到寂寞,羅集了一些雞來養(yǎng),是那種出自荊棘叢中的野雞。野雞餓了叫嘰嘰,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們。雞吃飽了,跳到季姬的書箱上,季姬怕臟,忙叱趕雞,雞嚇急了,就接著跳到幾桌上,季姬更著急了,就借竹箕為趕雞的工具,投擊野雞,竹箕的投速很快,卻打中了幾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低眼一瞧,雞躲在幾桌下亂叫,季姬一怒之下,脫下木屐鞋來打雞,把雞打死了。想著養(yǎng)雞的經(jīng)過,季姬激動起來,就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Tips:本文前兩篇的作者趙元任(1892~1982),是我國現(xiàn)代語言學(xué)和現(xiàn)代音樂學(xué)先驅(qū),被稱為漢語言學(xué)之父,一生著述頗豐。上世紀(jì)20年代,崇洋媚外的風(fēng)氣盛行,以為外國的一切都優(yōu)于中國,甚至有人呼吁用拉丁字母代替漢字。趙元任憤而寫下《施氏食獅史》和《熙戲犀》,這兩篇文言文通篇只用一個讀音,時人閱之瞠目結(jié)舌,無話可說,不得不佩服趙先生的文字功力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