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向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類。
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愿選擇孤獨。
孤獨中有大快樂,溝通中也有大快樂,兩種都屬于靈魂。一顆靈魂發(fā)現(xiàn)、欣賞、享受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這是孤獨的快樂。如果這財富也被另一顆靈魂發(fā)現(xiàn)了,便有了溝通的快樂。所以,前提是靈魂的富有。對于靈魂空虛之輩,不足以言這兩種快樂。
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孤獨是因為內(nèi)容獨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卻無獨特的內(nèi)容,只是因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發(fā)生障礙。
孤僻屬于弱者,孤獨屬于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后者是因為精神上的超群卓絕。
越是豐盈的靈魂,往往越能敏銳地意識到殘缺,有越強烈的孤獨感,在內(nèi)在豐盈的襯照下,方見出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諳孤獨也許正意味著內(nèi)在的貧乏。
孤獨與創(chuàng)造,孰為因,孰為果?也許是互為因果。一個疏于交往的人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人專注于創(chuàng)造也會導致人際關系的疏遠。
孤獨之為人生的重要體驗,不僅是因為唯有在孤獨中,人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而且是因為唯有在孤獨中,人的靈魂才能與上帝、與神秘、與宇宙的無限之謎相遇。
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在交往中,人面對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對的是整體和萬物之源的體驗,便是一種廣義的宗教體驗。
今日的許多教徒其實并沒有真正的宗教體驗。一個確鑿的證據(jù)是,他們不是在孤獨中,而必須是在寺廟和教堂里,在一種實質(zhì)上是公眾場合的儀式中方能領會一點宗教的感覺。然而,這種所謂的宗教感,與始祖?zhèn)冊诠陋氈懈形虻木辰缫呀?jīng)風馬牛不相及了。
真正的宗教體驗把人超拔出俗世瑣事,倘若一個人一生中從來沒有過類似的體驗,他的精神視野就未免狹隘。尤其是對于一個思想家倆說,這肯定是一種精神上的缺陷。
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無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理解。
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無聊是喜劇性的,孤獨是悲劇性的,寂寞是中性的。無聊屬于生物性的人,寂寞屬于社會性的人,孤獨屬于形而上的人。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