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和亮點。新課程標準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將新型語文學習方式的變革落到實處,仍然是語文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改革多以教法的革新來推動學法的轉變,當代教育思潮既重視教法的革新又強調學法的轉變,如陶行知先生在《中國教育改造》一文中就曾提出“教學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子。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痹诖耍P者針對建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探討語文教師如何應對新型學習方式帶來的挑戰(zhàn)。
(一)問題探析 學界有關學習方式轉變的理論探討開展得轟轟烈烈,語文教師對于學習方式轉變的課堂實踐也進行得熱熱鬧鬧。然而,語文教育理論研究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習方式轉變的得失,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語文課程改革中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因此,要想做到在改革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改革,總結和反思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教育教學的經(jīng)驗是一條很好的路徑。當總結和反思的著眼點回歸到語文教學改革的一線陣地和主戰(zhàn)場,回歸到語文課堂,建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產(chǎn)生的新問題就浮出了水面。問題的突出表現(xiàn)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落實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簡而言之,語文教學中的自主“解放”了教師,合作“為難”了學生,探究“迷?!绷藗鹘y(tǒng)的“一板一眼”的語文教學。
面對語文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必要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再認識。關于學習方式的定義,王光龍認為:“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來的習慣化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綜合。語文學習方式,是指學習者在學習語文學科內容時所采用的學習方式,是一般學習方式在語文學習當中的實踐和運用?!保?]根據(jù)上述定義,可以發(fā)現(xiàn),造成學習方式存在形式主義傾向的兩方面原因:一是從教師理念來看,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割裂的、錯誤的理解;二是從教學實踐來看,部分語文教師將“自主”異化為放任自流、將“合作”同化為小組討論、將“探究”簡化為過度拔高。
(二)迎接挑戰(zhàn) 語文教師應對學習方式的轉變可以分為兩步走:第一步,克服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機械理解,更正自主并不能放任自流、合作并非是小組討論、探究切莫要過度拔高的認識;第二步,提綱挈領,理解新課改中倡導的并非是三種具體的學習策略或學習方法。因此,本文論述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指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新型的語文學習方式,抓住學習方式的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取向來研究語文教師的應對策略,更能解決語文教學中推進學習方式轉變的問題。
“教育理念是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它是以觀念或信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師頭腦中的對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問題的看法。”[2](P131)語文教師樹立科學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對推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具有重要作用。具體來說,應對新型語文學習方式建構的挑戰(zhàn),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變師道尊嚴為良師益友,樹立新的教師觀 《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睅煹雷饑朗侨寮宜枷氲幕疽螅彩莻鹘y(tǒng)語文教學教師觀念的體現(xiàn)。但是新型學習方式?jīng)_擊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師觀,在有效建構新型語文學習方式的背景下,理想的語文教師應是改變過去師道尊嚴刻板思想的新型語文教師,不僅追求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師,更以成為影響學生精神塑造的益友為己任。
新型語文教師觀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努力:一方面,轉變語文教師作用觀,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放手讓學生體驗建構,考驗著語文教師收放自如的教學控制力和組織協(xié)調力;另一方面,轉變語文教師地位觀,處理好“顯”與“隱”的關系。傳統(tǒng)教學中,語文教師獨占教學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顯性的控制者。而新型學習方式的提倡,使語文教師的教育方式轉變?yōu)榕c學生的互動交流、平等對話,語文教師變?yōu)檎n堂教學的隱性調控者。
(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建構,落實新的學生觀 新型學習方式的建構,要求語文教師落實從學生被動接受到學生主動體驗建構的新型學生觀。原因如下:首先,從現(xiàn)實需要來看,改變過去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xiàn)實狀況,有賴于學生主動建構式的學習。其次,從學生的主體性來看,學生不是被動客觀的加工對象,而是有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意識性的獨立個體。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必須依靠學生的主動建構。再者,從語文學科的性質來看,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改變語文教學中被動接受式的學習為前提?!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p>
在把握語文學科特征和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的主動建構有三個層次:一是學生人格需要的尊重權。尊重學生的人格需要,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保障,是學生主動建構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二是學生文本體驗的主動權。語文審美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發(fā)揮主動性,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感知、創(chuàng)造能力;三是學生課堂表達的話語權。語文學習是聽、說、讀、寫綜合性的學習活動。語文教師應放棄語文課堂的教師話語霸權,尊重學生的語文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三)變照本宣科為雙向互動,建立新的教學觀 首先,從教與學的作用來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重視雙基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教的傳話式教學過程,照本宣科是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主要模式,而新型學習方式的本質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的學習觀,其建構是以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為旨歸。其次,從教與學的主客體關系來看,新型學習方式的轉變,使教與學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語文教師由教學的主體變?yōu)閷W生的引導者,正如葉瀾教授總結:“應該把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稱為教育活動的復合主體,而不是平行主體?!保?](P15)再次,從教與學的過程來看,新型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體驗和建構,要求實現(xiàn)師生的互動?!耙龑W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溝通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中,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和多向互動。在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中,師生達成共識、共享、共進?!保?](P78)
因此,基于以上三點認識,語文教師應該建立新的教學觀,把語文教學由單向的知識的線性傳遞過程,變成雙向的精神的互動交流過程。
如果僅僅局限于理論層面,解決不了學習方式變革給語文教學帶來的現(xiàn)實問題。只有立足于課堂教學實踐,才能將學習方式的變革落到實處、取得成效。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從課前的教學設計、課中的教學實施、課后的教學評價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教學實踐策略的轉變。
(一)教學設計 以建構語文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導向,把先進的改革理念轉化為先進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語文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應該著重思考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封閉與開放的關系、超越與回歸的關系,即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的預設與生成、語文教學內容安排的封閉與開放、語文教學方法選擇的超越與回歸。這三個方面應該綜合考慮、辯證看待,切不可標新立異走極端,僅以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為例,“倡導‘課堂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課程標準認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課堂充滿了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拋棄了預設,一味地追求動態(tài)生成,這樣的課堂也不是有效的?!保?]
那么在建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語文教師究竟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超越與回歸的關系呢?《學記》中的教學智慧“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可以為語文教師提供借鑒,以引導而不牽制、要求而不抑制、啟發(fā)而不灌輸為原則,鼓勵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語文教師選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且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習內容,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參與討論、合作,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教學實施 針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應明確不能被“自主、合作、探究”的口號束縛,進行形式主義的課堂表演。第一,語文教師承擔著隱性的課堂調控的責任。新型學習方式的建構,并非是放棄教師的主導性,而是語文教師的角色從臺前走到了幕后,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至關重要;第二,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師的能動選擇性。分析各種學習方式的適用情況,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風格,適合不同的學習方式,更能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叭绻覀儚膶嵺`哲學的角度出發(fā)來考慮問題,則學習方式和任何其他的行為方式一樣,都受制于特定的行為對象與行動目標,同時也與行為者的個體特征密切相關。這意味著,學習方式乃是有條件的。”[6]第三,積極實踐在語文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指導下的合作、引領下的探究。每個學生是他自己生命成長的主體、知識掌握的主體,那么教師不是主體,學生就是主體了,這是簡單的一元對立思維,是不可取的。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和規(guī)范,“自主”異化為放任自流、“合作”同化為小組討論、“探究”簡化為過度拔高的局面依舊會存在。語文課堂教學只有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引領下,學生才能開展科學的有效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三)教學評價 傳統(tǒng)語文教學過于強調教學評價甄別、選拔的功能,而新型學習方式的建立,促使語文教師積極參與課堂評價改革的實踐。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語文教師在評價中需要精心設計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策略。一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有利于師生交流互動,也有利于語文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過程;二是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通過評價學會合作交流。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以學生發(fā)展為指導思想的評價改革要求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發(fā)展,在評價中交流、在評價中合作也成為必要的評價策略;三是注重在探究學習中對思維過程的評價。語文探究性學習側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體驗建構,傳統(tǒng)局限于評價學習結果的模式是片面的。以問題探究為核心的語文探究式教學,更注重對學生文本體驗、情感探究、主旨感悟的思維過程的評價。
縱觀學習方式轉變的進程,對廣大語文教師而言,需要根據(jù)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其中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策略的轉變,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前提和基礎。如何提高新型學習方式建構的有效性,在推進語文課程改革中,走出提舊瓶裝新酒的困境,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還有待進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1]王光龍.語文學習方式的選擇和運用[J].中學語文,2008,(16).
[2]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教育學基礎(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薛城.名師課堂的預設與生成的學理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09,(07).
[6]周興國.反思“轉變學習方式”說[J].課程·教材·教法,2006,(07).